万界大盗系统 第三百零三章 世家,佛门
作者:小宇家的猫的小说      更新:2020-11-22

  “阀主能有此心,便是天下汉人之福。”

  苏子墨淡笑,不管宋缺的出发点为何,能够答应出手,便是极为难得之事:“朕这就下旨,许宋家为镇南王,世袭不替,永镇岭南,加封阀主为大将军一职,如何?”

  “臣宋缺,叩谢陛下。”

  闻言,宋缺眼中精光一闪,毫不犹豫地行了一礼。

  这一拜,也是定下了君臣名分。

  不同于那个安抚性质多过于实际意义的“谯国公”,镇南王可是实打实的王号,也是意味着,从此以后宋缺便有了开府建牙,组建亲军,乃至于册封手下官职的资格。

  至于大将军一职,虽是正三品,但在眼下这种情况下,也是意义非凡。

  可以说,此番为了拉拢宋缺,苏子墨的确是下了血本,不过这也是他一贯的作风。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古人皆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才有了那么多的忠臣义士,为国家鞠躬尽瘁。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若不能待人以诚,又怎能换来他人真心辅佐?

  君臣名分定下之后,二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亲近了许多。

  无论是宋缺,还是苏子墨,皆是当世少有的武道高手,又有着共同的志向,这一番交谈下来,各种武道心得,亦或是治国之策,几乎是无话不说。

  一转眼,便是大半日的时光。

  之后,宋缺也是开口邀请道:“陛下既然来到我宋家,还请让宋某尽一尽地主之谊。”

  “那就麻烦阀主了。”

  对此,苏子墨自然从善如流,点头道。

  …………

  宋家山城由数百大小院落组成,院落各成体系,又是紧密相连,以供奉历代祖宗神位的宋家祠堂为中心,每个院落均分正院偏院,间隔结构,无不选材精良,造功考究。

  金乌西沉,落日的余辉斜斜的照在磨刀堂内,映在宋缺那张完美的面容上,好似天神。

  在宋缺的带领下,二人向着与磨刀堂毗邻的明月楼走去。

  出了磨刀堂,穿过两旁花木扶疏的长廊,是一道跨越池塘的长石桥,四周树木浓深,颇有寻幽探胜的气氛,

  池塘另一边,便是大门正中处,悬有刻上“明月楼”三字木雕烫金牌匾的两层木构建筑物,木门隔窗均是以镂空雕花装饰,斗拱飞檐,石刻砖雕,精采纷呈。

  进入与磨刀堂同样规模宏大的明月堂,只见数名宋家的年青武士,正为他们摆开一桌丰盛的晚宴,宋智、宋鲁、宋师道两人则虚位以待。

  见到宋缺时,两人神态恭敬,显示出宋缺在宋阀内无上的威权。

  分宾主坐下后,宋缺挥手不意众年青武土退出楼外,向宋智道:“玉华、玉致呢?”

  “正在屋内梳妆打扮,稍后怕是就要到了,”后者道。

  宋缺点点头,神色无悲无喜,一点都看不出方才他大败一场。

  而宋阀众人,虽从磨刀堂外,隐隐感到内里那惊天动地的变化,却碍于宋缺的命令,不敢踏足一步。

  因此,对此事也是一无所知。

  此时桌上热气腾升,精巧讲究的各式菜肴,便知厨子早就准备,不过这无所谓,反正浪费一席而已,倒未必得见宋缺早有预料。

  待得众人落座之后,宋缺才微微点了点头,沉声道:“先前,我已与磨刀堂内,接受了陛下册封,从今往后,我宋家便是世袭镇南王之位,永镇岭南!”

  “大兄,这……”

  事出突然,得知此事,一干宋阀之人,也是人人色变。

  若非宋缺在宋阀之中的地位,实在是无以撼动,达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恐怕早已有人忍不住要出言反对。

  饶是如此,不少人心中也满是疑惑。

  不过宋缺却并未有丝毫要解释的意思,而是转头看向苏子墨,道:“陛下,你可知当年先皇征伐岭南,同样许诺以镇南王之位,宋某为何没有答应?”

  “嗯?”

  苏子墨一愣,连他也没想到,他那位便宜老爹,竟然也是颇具慧眼,想到招揽宋缺。

  不过显然,却被后者拒绝,无奈之下,只能各退一步,封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谯国公”,好让双方能够有缓和的机会。

  念此,却是幽幽道:“愿闻其详。”

  “只因乃父得国不正!”

  宋缺一笑,脸上多了几分怅然之色,叹气道:“杨坚自辅政开始,至登基即位建立隋朝,从头到尾只是区区十个月,成事之快,古今未见,无非是靠着他外戚的权力,以及幼主孱弱,携势而起罢了。”

  “此事倒也不假。”

  对此,苏子墨也是点点头,并未露出一丝不快之色,也让一旁的宋家之人松了口气。

  紧接着,宋缺的声音再度响起。

  “未经过血战,更没有经过清理,所以北周原本宗室、旧臣,都心怀不满和惋惜。因此,实际上天下并没有归心。”

  “而杨坚在用人方面也有失误,对士族既用又防,罢、贬杀很多,鲜有终其天命者,增加了离心。不久,王谦和尉迟迥等谋反,这就是明证。

  北方贵家,都排斥汉人,热衷于胡化。文帝一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胡化,力行的汉化,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

  因此,实际上北方贵家,都已经共同排斥于他。

  虽然杨坚英明神武,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物产丰盛,但是世家贵门,实已经有了不臣之心。”

  “阀主之言,果然是洞若观火,一针见血!”

  时至此刻,就连苏子墨也是暗叹,宋缺说的这些话,的确是颇有高见,并非后世那些马后炮所总结出来的内容可以比拟。

  实际上,若非他来到这个世界,按照原有轨迹,隋朝的确是二世而亡的结局。

  究其核心,还是国家老不老的问题。

  篡夺的国家,国家中体制、家族、贵族、门阀,都占有大把地利益和实力,盘根错节,皇族也难以有足够的空间和利益来生存发展,甚至彼此还不断有摩擦,导致君臣离心。

  而如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帝国,原本的既得利益者,至少清洗了一半以上,腾出了足够地利益和空间给皇族,以及给了开国权贵们。

  不但皇族实力庞大,而且这些开国权贵,也为了自己的利益,紧密跟随皇帝,形成攻守联盟。

  如此一来,只要后来的继任者,有着守成之能,基本上数百年基业就成了。

  就像是一棵早已衰败不堪的病树,若是将其枝丫修剪,经过一番嫁接,虽然还可以勉强存活一段时间。

  但实际,其根系已经腐烂,并不能延续。

  但若是早早将其砍伐,在原本的地方,另外种下一颗新苗,虽然孱弱,但却有了生长的可能。

  而历史上隋炀帝,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同样是讨伐高丽,李世民也大败而回,折损将士不计其数,为什么没有动摇根本?

  原因便是,统一而非篡夺,其次就是百姓思安,再次就是各个豪杰,在先前的战争中,死的差不多了,自然没有人能够起事。

  随后,宋缺话锋一转,幽幽道:“然陛下却不然,起初宋某也以为,陛下即便是如杨戬那般英明神武,也难以力挽狂澜,直到那科举之制的出现……”

  “科举之制一出,寒门仕子有了上升的可能,对于门阀贵族来说,便是一种极大的削弱,也令双方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陛下却是可以左右逢源,接受双方的投效。”

  “不过,此法虽可以治本,但却时效缓慢。”

  对此,苏子墨也是暗暗点了点头。

  作为后世之人,他自然能够看出,科举之制虽说有着巨大潜力,但相比于那偌大的关陇集团来说,无异于一名牙牙学语的婴儿对上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又怎么会是对手?

  可以说,他现在最缺的,便是时间。

  若是等到百二十年之后,朝中上上下下,皆是科举之制出身的寒门子弟,那么世家的力量,便被消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也是宋代之后,世家便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原因。

  “但偏偏这种情况下,陛下你又开始对佛门开刀,看似是在为自己树敌,但却是在解决一大隐患,佛门一除,突厥败退,剩下的那些藏在暗中的世家,却也不足为虑。”

  听到这话,苏子墨不由苦笑,摇头道:“果然是什么都瞒不住阀主,若非你我二人有着共同立场,恐怕今日便要刀剑相向,分个你死我活了……”

  关陇集团,实际上就是胡人核心集团,而佛门,前身实际上是胡教。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著之中,师妃暄所代表的慈航静斋,为何对于草根出身的寇仲不屑一顾,反倒对于有着一部分胡人血统的李世民,以及李家青眼有加。

  说到底,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若是李世民乃是纯种汉人,或者说是站在汉人立场之上,那么慈航静斋恐怕又会另觅明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