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华夏帝国 第95章 突围
作者:飘然若风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我把电池塞进信号放大器,按了Power键,如我所料“哔”的一声,绿灯亮了,我和游巨涛像两个游戏通关的孩子兴奋的低声欢呼,起身击掌。

    我拿出4%电量的手机,俩人紧盯着信号格,猛然间,信号像是吃了伟哥的那啥,迅速崛起,斗志昂扬!手机也很振奋的发出“滴滴”的报警声——剩下3%的电了!

    我熟练的拨着韩老爷子的手机号,梁祝的彩铃让我心情愉悦,电话接通,我们被那边的分贝震了一下,像是炮声隆隆,里面传出韩老爷子威严的声音:“谁?”

    我对着电话吼道:“总指挥,我是华夏,我是华夏,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

    韩老头明显一怔,愣道:“小华啊,这是谁的电话?”

    我继续怒吼:“谁的电话不重要,这是最后一个电话,马上没电了,重复,马上没电了!”

    韩老爷子显然很焦急,怒道:“好好说话!这不是步话机,你也不是王成!”——老爷子居然也看过《英雄儿女》?

    我笑嘻嘻道:“韩叔,你的电文我收到了,有个意见,请您老定夺……”

    韩老爷子疑惑的“嗯”了一声,没有打断,我续道:“我觉得还是选择沈家桥或者北站突围……”

    韩老爷子打断:“不可以,我们用血肉为你们吸引日军重装备力量,你们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我连忙言简意赅的把我的想法和老头说了一遍,韩老爷子沉思一阵后,缓缓道:“小华,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还是有些冒险,有没有个万无一失的法子——把日军重型装备调走?”

    这我早就想好了,于是急急忙忙对韩老爷子说:“让廖将军想办法,你就跟他提‘诺曼底登陆’,他干巴顿的活儿,他懂的!”

    韩老爷子在电话那头噗嗤一乐,老头居然笑呵呵的说:“我也懂的……”这时电话那头应该是有副官拿着电报,老头显然是一边支吾着我,一边看电报,随即笑道:“你打回来的电报是啥意思么……”他收到的是我刚才让太史旗发过去的电报。

    我笑着说:“您老再发一份电文:必须从江湾突围。说的特军令如山那种,然后您再用另一种密电码,咱们来来回回的发几次,诶,都得让日军破译了啊……”

    韩老爷子被我的虚虚实实弄的乐不可支,笑呵呵的笑骂我一句:“人小鬼大……”挂了电话。

    其实这个计划就是利用日军能够破译华夏帝国密电码的漏洞和日军的“狡猾狡猾地”,咱将计就计,在电文里表示将在江湾突围,日军疑心,必然会动用一切手段分析判断真正的突围地点,我们再用另一个也被日军破译的密电码含含糊糊一顿,再让廖桓的破坦克欲盖弥彰的往江湾移动,不愁日军不上钩,负负得正,日军最终判断定是突围地点是江湾,而最终的突围地点却恰恰是日军最先怀疑的沈家桥。

    有点乱是吧?说白了就是自作聪明的人,往往会认为别人总比他棋差一筹。这就叫“兵者诡道也”,这就叫“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就叫“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呃,这个不算。

    不大一会,韩总指挥的电文又至,电文中严斥我的不服从军令的恶劣行径,貌似大义凛然,却总觉得有点假模假式,这韩老爷子也是老戏骨哇!

    我急忙回电表示服从命令听指挥,电文中却又透着一股“我懂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暧昧。

    接下来另一种叫“草尼码”密电码的电文来电:“吃了吗?”

    通讯兵满脸懵逼的等待我的回电指令,我一脸严肃,思忖半晌指示回电:“吃了,吃的煎饼果子。”

    十多分钟后,新的电报发来:“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我急忙冥思苦想怎么回电,想了十多分钟才告诉通讯兵:“天气预报说江湾明天凌晨有大到暴雨。”

    又过了十多分钟,韩总指挥回电:“出门要带伞,会有人给你送伞的。”

    当天的发报机很显然心情很好,居然没有断了联络,战后我才知道,这是日军有意让我们的通讯畅通,之前联络时断时续是因为日军的信号干扰。

    我和韩老爷子聊了一下午,话题洋洋洒洒,除了军事方面的事儿,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都聊得不亦乐乎,韩老爷子甚至告诉我,已经让赵鹏飞他们启动紧急预案了,时空门的临时定位就在我的指挥部……

    果不其然,日军终于被我们的虚虚实实所迷惑,日军志得意满的在江湾部署了大批的兵力及重火力,廖桓的部队在午夜12点遥遥的出现在江湾外围,忽然发现日军主力,“惊慌失措”,拼命骚扰,日军不为所动,重型武器一直胸有成竹的瞄着江湾的出口。

    凌晨两点,韩总指挥命令庞明岩将军的国民军在沈家桥虚张声势的发起猛攻,日军却是态度暧昧,欲迎还拒,客客气气的陪着庞将军玩耍,这气氛就有点诡异了,庞明岩部既要真的进攻,但是必须做出来虚张声势的样子,日军则得假装殊死抵抗,实际上却又边打边撤,保存实力——感觉像是京剧的武打戏。

    一小时后,庞将军的部队忽然翻脸,迅速突击,日军一副尽在掌握的样子,阵型不乱的徐徐而退。

    凌晨四点,我的部队开始突围,第一师的第15团,集中了全人民卫队的重火力向江湾地区猛攻,打的那是地动山摇,山河变色,日军则好整以暇的等待我的部队上去送死,也不还击,挣着口袋守株待兔,信心满满。

    廖桓的坦克在日军后方“无可奈何”,干着急帮不上忙,日军在江湾一线兵力太厚实了。一堆破坦克喷着黑烟装神弄鬼的来回奔波,也不怕费油。

    本剧总导演韩导为了增加真实性,国民军又忽然增兵江湾外围,大有里应外合之势,日军“明察秋毫”,面对国民军声东击西这点小伎俩不为所动,任你地动山摇,我自岿然不动,一切尽在掌握,江湾一带光打雷不下雨。

    庞明岩部“忽然发现”在日军的包围圈打出了一个缺口,日军兵力稀薄,庞将军“得知中计”,混乱中慌忙向侧翼进攻,毫无章法,日军冷笑连连,边打边撤,任由庞明岩部连续扑空。

    凌晨五时,人民卫队主力迅速撤出包围圈,日军感觉氛围不对,开始对人民卫队佯攻的第一师15团进行突击,15团损失惨重,听到集结号后炸毁所有的重兵器快速撤退,一个营的建制死战断后,从营长到士兵全部牺牲殉国……

    凌晨六时,廖桓部奉命退出,演出结束,隐没于黎明前的黑暗,庞明岩部与人民卫队会师后,由毫无章法变成迅速合围,顺便歼灭周边稀薄日军,也悄然退出战场。

    至此,人民卫队突围顺利完成。

    我不擅长写军文,也不打算拿突围的活儿凑章节,只能引用此战之后一些评论:

    华夏帝国官方史书一笔带过:“日军在沈家桥和北站的部队面对帝国军队的强势进攻,却突然撤离至江湾一线布防,帝国人民卫队乘势突围……”

    日本甲级战犯“扬了二正”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这次突围:“华夏军队在对于战术的应用登峰造极,我们不断的被他们欺骗,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他们哪封电报是真的,哪封电报是假的,他们甚至在前一天下午的绝密军事电报中聊天气和烹饪……”

    一位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老兵回忆:“我们的指挥官是我见到的终极蠢材,我有理由怀疑他是中国军队的潜伏卧底,中国军队如此明显的攻击,指挥官们却告诉我们——中国军队突围点在另一方。”

    日本朝日新闻战场记者报道:“是的,我目睹了这场战役的战前部署和现场指挥,大日本帝国军人的傲慢与自负让我们付出了代价,我更相信中国军队是和皇军约定好了,闲庭信步的走出了皇军的包围圈。”

    华夏帝国的各大军校也把此次战役列为经典教程:“在我国著名军事家华夏将军和韩一慎将军的指挥下,‘人民卫队突围战’把现代战争和中华五千年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保全了抗日战争中最精英的基层指挥力量,堪称近代战争的经典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