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华夏帝国 第151章 轰动世界
作者:飘然若风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日军进攻的第一回合,就以惨败而告终,两次大张旗鼓的进攻,却折损了两个最重要的进攻兵种——空军和重炮。空军损失殆尽,三个重炮联队被打得满地找牙,这让日军指挥部大跌眼镜,当然,他们内部怎么开会咱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日军作战行动上看,显然是极度沮丧,接下来的时间,日军没有任何动静,安静的像是刚被家长揍过的孩子,呃,确实是刚被家长揍过!

    而紫金山要塞的帝国军方总指挥部则是一片欢腾,帝国守军的代价极其微小,便把日军搞得灰头土脸,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大本营本打算利用飞机重炮,狂轰滥炸,快速的拿下南京城,以便速战速决,解决所谓的“支那冲突”。结果仅仅半天的时间,日军总指挥部就懵了……

    按照电影上的惯例,日军某高级军官此刻应该正在被他的顶头上司大扇耳光,这可怜虫必须立正站好,不断点头:“嗨!嗨!”

    华夏帝国的高层并没有着急的召开军事会议,而是军方和政府开始交换情报资源,酝酿一个记者招待会之类——再从政治面上给日本军国主义给予迎头痛击!

    李继开立即开始忙碌,好多国际上的口水仗都得国家元首跳出来表态,然后才是外交部门摇旗呐喊,撒泼骂街,国内国外大造舆论,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情,拉盟友,寻支持……这些事儿我一琢磨就头疼……

    仅仅一天之内,帝国的舆论导向很快出台,守军中涌现出若干抗战英雄,头戴钢盔英姿飒爽的照片被刊登在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英勇事迹长篇赘述,特种部队更是神勇无敌,尤其是《华将军亲率特种部队神兵天降,鬼子兵重炮三个联队灰飞烟灭》的报道更是引来无数国外媒体的关注,这50人的神秘队伍瞬间改写了世界战争史。

    帝国这么高调对我进行宣传,我以为我应该会很忙,想象中应该是全身披挂的特种兵行头,带一风镜、风尘仆仆特铁血,特沧桑的面对各种各样的麦克风侃侃而谈,镁光灯噗嗤噗嗤四处冒烟那种,牛逼哄哄的对中外媒体:“抱歉,我只能给你们五分钟时间……”之类,咱还得顺带脚痛斥一下日寇的恶劣行径之类,谁知道——压根就没人采访我,这让我很失落。

    当然,哪国记者能在在紫金山要塞里采访到这个轰动世界的华夏帝国将军?就连华夏帝国官方的报道都是军方越俎代庖的写好的文章直接走宣传部发表。

    没有人怀疑这个特种作战行动的真实性,因为日本的官方媒体在一个很小的角落里,顺带脚的提了一句“皇军三个重炮联队遭受支那军队偷袭……”这句话让嗅觉灵敏的国际社会得到了铁一般的佐证——日本国内的媒体一向是报喜不报忧,对其国民的欺骗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能够刊登出这样一则战败的消息,那得是遭受多大的重创……

    事实上,华夏帝国的媒体还是相对低调的,都没敢拿特种兵二十一世纪的装备说事儿,对于装备只是泛泛提过——“我军最新研制的武器及单兵装备”。这要是把我们的行头及武器曝光,那岂不是会引起轩然大波?

    ……

    和高调宣传的华大将军神一般的战例截然相反,对于日军空军的全军覆没,华夏帝国的军方则是讳莫如深,一律无可奉告,这让帝国的防空兵成为了全世界军事观察家们纷纷猜测的对象,华夏帝国这个最新科技的防空武器被列为世界各国军事间谍的头号目标。

    帝国军方为了转移世界各国对武器装备的视线焦点,让爱因斯坦老头儿跳出来露脸,这老头很含蓄的面对世界媒体介绍:“华夏帝国的科技水准已经全面超越日本军国主义……”这番话的出台,让许多国际上嗅觉灵敏的机构都得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能接受的解释——爱因斯坦博士都说了,这些匪夷所思的军火和装备是他弄出来的,谁还能不信呢?

    某国发行量巨大的报刊《华盛顿邮报》用头版头条刊登了对中国特种兵此次行动的专访报道,巨大的黑体字极其醒目——《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某国发行量巨大的报刊《泰晤士报》唯恐落后,也在头版头条发表对爱因斯坦博士的专访文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一向以沉稳著称的《费加罗报》则为了吸引眼球,不甘落后的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格调轻松幽默的有关华夏将军带领的特种兵作战的文章——《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最可恨的某国的《共青团真理报》,揪住华夏帝国的防空部队不放,也在当日的头版头条发表了社论《无图无真相》,大造舆论,要求华夏帝国公开“神秘武器”的真相……

    华夏帝国军队暗弱的形象正在慢慢的改变,观察家们认为,不出三年,日本将在中国战场上彻底失败,而日本方面则如霜打的茄子,整整三天没有在任何媒体上和华夏帝国打嘴仗,这表明他们内部——正在打嘴仗……

    沈琪在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我,腻腻歪歪的又聊了半个小时,一方面为我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又对我孤身犯险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并且一再表示,将尽快返回南京,呆在我身边看着我。

    她的这种无知让我很无奈,呆在我身边?什么身份?紫金山要塞是禁止军官带家属的,她回到南京,怎么安置?哦,对,可以给她弄到李筱青身边去。

    说到李筱青,不得不提杜月笙,杜副会长在上海未沦陷的时候也是上海名流,帝国国民军在南京保卫战中首战告捷后,杜副会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高度评价了华将军的英勇行为,又说了些誓死效忠帝国皇帝陛下之类的废话,并且私下里邀请我去为红十字会说几句话,这种政治层面的事儿我一向不喜,便以军务繁忙婉拒了。

    三天过去了,这几天日军再也没有进行一次进攻,似乎是在休整,而华夏帝国的国民军则是耀武扬威的做了几次反攻,日军很低调的后退,已经撤到距离南京城三十公里外的区域。

    帝国媒体的吹捧和国际社会的聒噪让我悠然自得,我穿着笔挺的将军制服在紫金山要塞里招摇过市,帝国军方各级军官一个个的都含情脉脉的看着我,这让我感觉很舒爽——是时候给李继开提建议多弄些女军官了!

    尽管我心里飘飘然,但是心里有事,一直有些魂不守舍,沈经这么长时间了,没有任何消息,这让我很纠结,上次和刘明辉联络的时候,说沈经已经秘密潜入了金三角地带,据称距离魏南的藏身之所并不远,没道理这么久还没有消息……

    我心中忐忑,唯恐这支部队出现什么纰漏,这根扎在心里的毒刺一天不拔出来,我就一天睡不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