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6课 基督的教会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第6课基督的教会##】

    主耶稣传道事工之主要内容是强调:「神的国来到了,世人当悔改,信福音。」经过了三年,神国的福音渐渐被人接受,主耶稣就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宣告:「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接着又对彼得说:「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这是主耶稣第一次用到「教会」两字,并且强调这是「我的教会」,又更进一步说:在这磐石上,我要建造我的教会……(原文另译)。两千年来,基督的教会之所以会持续增长,都是因为主耶稣在建造他自己的教会。那么,基督徒应该了解教会是什么?教会有何组织、礼仪、聚会、侍奉?而今日的教会又如何能达到主耶稣基督的盼望呢?

    教会的字义

    教会的希腊文是「呼召出来」,或指被呼召出来的人。通常用来泛指集会、聚会或众人(参徒十九32、39、41)。希伯来文相关之字qahal,原意是「发出声音」,被引用之为「呼召」。在旧约中乃指以色列人的聚集或会众(参士二十一8;申九10,十4)。但是《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八节,主耶稣宣告说:「我要建造我的教会……」故教会简单的意义是「被神呼召出来,归属主耶稣基督者的聚集。」希腊文中「属主的人」(kyriakos即英文theLord’s一词,就衍生成为德文及英文中的「教会」,德文为Kirche,英文为church)一字。此乃一群因圣灵感动而悔改归向神,信靠主耶稣基督的人。他们聚集在一起从事敬拜上主,团契关怀、教导真道、宣扬福音、处理事务的各样圣工。

    故此,教会不是建筑物,不在乎聚会场所之富丽堂皇或因陋就简;不在乎是尖顶之歌德式,或是圆顶的罗马式;不在乎是家庭之客厅,或是野外之山洞;教会也不是社团组织,不在乎会员资金之多寡、学识之博浅、地位之高低、权势之有无……乃在乎经常有真神的同在,能多多彰显基督的荣耀,又能够充满圣灵的果实,而且信徒之间能够彼此相爱、合而为一、为主而活、广传福音。

    广而言之,教会其实是宇宙性的。全世界古今中外,所有属主耶稣的人都在此一个教会之内(参太十六18)。甚至包括了旧约中因信而等候弥赛亚救恩的信徒(参罗九24~29,十一23~29;来十一39~40)。但从小的角度看,教会也是地方性的。教会显出在某一地区,或某家庭里聚集的基督徒之中。譬如: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参林前一2),或百基拉和亚居拉家中的教会(参罗十六3~5)等。无论什么形态,教会是蒙神呼召归属耶稣基督的信徒同聚一处敬拜、关怀、教导、宣教、服侍上主的属灵团体。也是充满神的荣耀、高举神的真理、流露神的慈爱、宣扬神的救恩,并彰显神的能力之所在。

    教会与神国

    主耶稣降世带来「神国」的实现。但为何却产生了教会的存在呢?「神国」与「教会」是什么关系呢?神国与教会之间有因果和循环的关系;但并非神国等于教会。神国是由神的角度来看,是指神的「王权统治」,是神藉主耶稣基督作王统治下的拯救、生活、责任与福分等。而教会是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指接受神统治者的「团契」。是指接受主耶稣为王的人,聚集在一起从事的各项活动,诸如敬拜、关怀、教导、宣教、事务等。故神国来临而产生教会,教会因为宣教而扩展神国,二者互为因果并循环发展。先是主耶稣降世带来神国的福音,尔后人接受福音使教会得以建立。当教会传扬福音则神国得以扩展(这就是使用天国钥匙的意义。参太十六19,二十三13;路十一52);当更多人接受耶稣为主,则教会增长,故神国与教会虽不能划上等号,却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

    教会的比喻

    圣经中用许多比喻来描写神的教会,颇能帮助信徒明白教会之意义及功能。例如:神的家、神的圣殿、基督的身体、基督的新妇、神的羊群、神的军队、真葡萄树、灯台、神的田地……兹简述六个主要比喻的意义如下:

    一、神的家(参提前三15、16;弗二16~22)。强调信徒要尊神为家长(参弗二18、19);家人要相爱(参弗14~19);家教要严谨,就是要持定神的真理(参提前三15、16;弗二20)。

    二、神的圣殿(参弗二20~22;林前三10~17;彼前二5、9)。强调信徒要被建造成为合神居住的所在(参弗二20~22),是圣洁的,是尊主为大的(参提前三16、17,六17~20);同时要培养出圣殿侍奉的祭司团队,一方面献上神所悦纳的灵祭(参彼前二5,如敬拜、赞美、感谢、悔罪、祈求等),一方面宣扬神的美德与救恩(参彼前二9)。

    三、基督的身体(参罗十二3~8;林前十二4~27;弗一22、23,四1~16)。强调头与肢体之关系,基督是头,教会是身体。头不但指挥肢体的行动,也是供应肢体适当行动之思想、情感、意志的源头。至于肢体与肢体之关系,除了有生命之联系外,也必须有功能之搭配,每个肢体都应发挥各自的用处,彼此互相合作,好发挥整个身体之能量。

    四、基督的新妇(参弗五23~32;林后十一2~4;启十九6~9)。强调基督为教会舍命的爱,此乃丈夫爱妻子的最好楷模。基于这无比的大爱,教会也应当像装饰整齐的新娘,不但敬爱其新郎,也应向其持定忠贞、顺从服侍、保守圣洁,作个荣耀的教会,以匹配高天荣耀的主。

    五、神的羊群(参约十1~18,27~30;徒二十28~31;彼前五1~4)。强调主耶稣是好牧人(参约十10),是群羊的大牧人(参来十三20),是其众仆人牧者的牧长(参彼前五4)。所有的羊群都应跟从主的脚步,听从主的声音,如此出入必得草吃,属灵生命日渐丰盛(参约十4、27)。

    而所有侍奉主的小牧者,也应存爱主爱人的心,细心又耐心地喂养主的小羊和牧羊主的群养,并作群养的榜样直等到将来牧长的荣耀显现。

    六、神的军队(参弗六10~20)。强调主耶稣是神国军队的元帅。在属灵的争战中,惟有依靠他的大能大力,穿戴他的全副军装,才是致胜的秘诀。因为争战的对象乃是管辖这幽暗世界的天空属灵恶魔,若基督徒凭自己的血气之勇,则必败无疑,但若靠主的复活大能,则定然得胜。

    教会的组织

    若根据《腓立比书》第一章一节的记载,教会之基本职分有两种。一是诸位监督,二是诸位执事。监督就是长老(参徒二十17、28;多一5、7;也有称为「主教」)。故教会的基本组织是众长老、众执事和众圣徒三者。作长老与执事的资格已经列在《提摩太前书》第三章一至十三节、第五章十七至十九节及《提多书》第一章五至九节中。执事是由会众选举而产生(参徒六5、6)。长老是在某地教会中渐渐被圣灵显明的监督人选(参徒二十28),蒙神给予属灵之恩赐,既得会众之敬佩,又获资深同工之印证而按立的(参徒十四23)。应注意的是,无论长老或执事,在一家教会中都应当多位担任,以避免独行的偏差。

    「牧师」原本是一种恩赐(参弗四11)。是指一种有牧养和教导恩赐的人。但这种恩赐与长老的功能十分接近,甚至可以说牧师是蒙神呼召而专心祈祷、传道与教导的长老,并兼管教会事务,因而一般常用「牧长」来统称二者。有些长老既会讲道、教导、牧养,又能治理教会行政事务。但有些长老则多承担管理教会之责任,故由牧师多承担传道、教导的职责,有如《提摩太前书》第五章十七至十八节之分别;长老多长期驻守在同一教会,而牧师之流动性则较为多些;长老多位带职事奉,而牧师应该是全职同工。其实以上之分别并非是绝对的。

    有关教会的形态大约可分成两类:一是中央治理制,一是会众公理制。传统天主教是前者之典型代表。而更正教内之改革宗、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等也有些相近,一般由长老、监督、牧师或主教来定规教会事务。而公理会、浸信会等则是由各堂会之执事会及会员大会来决定教会之政策与人事,并且由会众之票决来作依归。此二形态各有利弊,但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

    事实上,更正教内宗派林立,并有分门别类之问题。自从改教运动以来,各宗各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好比信义会、路德会、圣公会、改革宗、长老会、门诺会、浸信会、公理会、循理会、卫理公会、圣教会、行道会、神召会、喜信会、拿撒勒人会、贵格会、弟兄会……由于丢弃了天主教组织上的束缚,在享受自由自在之时,总要给自己取个可纪念的名称,于是强调因信称义的基督徒管自己叫「信义会」;推崇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的叫「路德会」;支持由长老治会的叫「长老会」;坚持信而受浸的叫「浸信会」;钦佩约翰卫斯理(JohnWesley)的叫「卫理公会」;主张由堂会全体信徒公理该教会事务的叫「公理会」;切慕圣洁的叫「圣教会」;一律以弟兄相待的叫「弟兄会」等。

    幸好这些只是外表名称的不一,而各教派主要的内涵同样是:「信奉神子主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救恩,决定一生跟随主之门徒的聚集,同心尊荣三位一体真神的信仰。」正像是相同的维他命C片,被包装在不同品牌的大小瓶子内一般。虽说这么多繁复的教派名称,并没有圣经的根据,但目前若想要靠人的方法来消除而统一,实难以达成。惟当主耶稣再来,接提教会到空中时,一切派别才会自然消失。故目前众教会应尊主为大,彼此相爱、互相合作、广传福音。

    教会的礼仪

    主耶稣为教会留下的礼仪只有两个。一是洗礼(参太二十八19),一是圣餐礼参太二十六26~30)。

    一、洗礼

    是信徒在神、天使、撒但并世人面前,公开表明自己信服主耶稣基督的见证。

    由于悔改认罪归向神,并信靠主耶稣基督为救主,皆是人内心之改变,外人难以知情,故要藉着洗礼来向众人表明。同时,人藉着洗礼与神立约,宣告归入基督,与基督联合成为一体,而接受与主同死、同埋、同复活的事实(参西二11~13;罗六3~5)。再者,人又藉此礼仪确信主的宝血已洗净一切罪过,而得着无愧的良心(参彼前三21、22,一18、19)。凡蒙圣灵重生的人,都应当接受洗礼。这不仅是主耶稣的交待(参太二十八19、20;可十六16),也是初代教会的见证(参徒二38、41、八12、36、九18、十47、48……)。除非某信徒有如那位在十字架上悔改信主的强盗,不可能接受洗礼,却能蒙主悦纳外,否则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当接受洗礼。

    二、圣礼餐

    主耶稣用当时犹太人晚餐中,最常吃的两件食物饼与葡萄汁,来预表他自己的「身体」和「血液」。在他与门徒共进最后晚餐时,耶稣拿着饼祝谢后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免,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太二十六26~28;路二十二19、20;林前十一23~25)。每当信徒吃这饼、喝这杯时,不但纪念主的死而感念其大爱,也因主的复活而为主而活,又因主的尊荣而省察认罪,更因主必再来而警醒预备(参林前十一26~29)。故基督徒都应当常常遵守此圣餐礼,如此必能在主恩中日日更新。

    教会的事奉

    教会的事工分成五大部分,众信徒都应当按照圣灵所给的恩赐,积极地参与各种不同的事奉。兹简述如下:

    一、敬拜事工。有主日崇拜、圣乐崇拜、庆典崇拜、祷告聚会、见证分享等。目的是藉着诗歌、乐器、祷告、读经、诗班、讲道、见证等节目,把荣耀、颂赞归给神,也使人得到造就。

    二、关怀事工。教会应当发展分区小组的聚会,人数保持在十五人左右,并持续增植小组,各组员之间彼此交往、关怀、互相扶持代祷、一同研读圣经,如此才能发挥基督身体之生命关连,以及肢体间之功能搭配。当然,教会也应当有特别的关怀小组,去照顾那些有特殊需要的羊群。

    三、教导事工。除了成人、青少年、儿童等之各级主日学课程外,也可设立周间之圣经研究班、神学探讨班、事工训练班等,使有心进深追求的信徒,能受到全备之教导,以至也能成为可以教导别人的人。教导的媒介也可使用文字及影音等媒体,并可设立图书馆或资料研究中心等,以便激发信徒爱慕并努力研习真道。

    四、宣道事工。本地之福音工作包括:福音班、福音探访、个人布道、福音营、布道会、圣乐布道、戏剧布道等。外地之福音工作可分成近处与远方之「差传植堂」。前者可由当地同工团队轮流担负;后者则须求神与起长期之宣教人材派驻该地,并经常差遣短宣队前往支持,全教会同心尊行主的大使命直到地极,并遍及万族万民,作主的见证。

    五、事务治理。为了成全上述四项教会事工,就必须处理甚多琐碎相关的事务,诸如:场地布置、音响录音、设备维修、交通指挥、清洁卫生、招待服侍、饮食餐点、财务支出、打字影印……应当鼓励基督徒也来参与这些事务性的侍奉。

    圣城新耶路撒冷

    教会在永恒中的地位是崇高并尊荣的。使徒约翰被圣灵感动预告后人,将来在新天新地中,教会像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参启二十一2),城中充满神的荣耀,城的光辉如同各样灿烂并贵重的宝石(参启二十一11);城内有生命水的河涌流,且两岸有果实累累的生命树(参启二十二1~4)。这荣耀的教会亦仿佛美丽的新妇,装饰整齐等候荣耀的丈夫(参启二十一11),在那完美的境界里,一同统管宇宙万有直到永永远远(参启二十二4)。

    基督徒啊!你我都是教会中的一分子,都应该晓得由今生到永远到永世我们与教会之密切关系,以至都愿切切地在属灵的生命里同被建造,努力地在属灵的恩赐中同心配搭,竭力地在属灵的事工上同谋拓展,并全心全意地高举主耶稣基督之圣名,使父神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到完全的荣耀与颂赞(参弗三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