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17章 圣经课程(17)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旧约篇第三十课撒母耳记下之一题示:先把撒母耳记下全书读一遍,再重读一至六章。圣经的文体是那样充满着启导及伦理的因素,以至它所有关于人物及历史的记载,都因着其道德的目的和用活生生的例子来教导的真理而显得尊贵无比。因着这个原故,预言和历史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历史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预言,不单使我们可以读史以明今,也可以叫我们预测到将来的结果会是怎样。圣经成了一个画廊,叫最愚拙的人都可以从其中得到教训,终其生不能忘怀。画廊中的画,每一笔触,每一特色,都深具意义的,我们要小心观摩。——皮尔逊博士大卫王朝纪很明显的,撒母耳记下是一本大卫王朝纪。它是以大卫在犹大登基开始(紧跟着扫罗之死),而以大卫临终前的一段日子作结束。因此,本书所包括的时间,大约是四十年左右——那是大卫统治期间。第五章四至五节说:「大卫登基的时候年三十岁,在位四十年。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零六个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犹大王三十三年。」因此,我们若记紧撒母耳记下是大卫四十年统治的记录,也就很有帮助了。著者撒母耳记下到底是谁写的呢?事实上圣经没有明文可稽考,当然,比较稳妥的看法仍是这样:撒母耳既写了前二十四章的撒母耳记上,而到二十五章就记载撒母耳的离世,下面的就不可能是他写的了;而从历代志上二十九章二十九至三十节看,撒母耳记下可能就是拿单和迦得写的。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撒母耳上下二书,本来是一本的,现今之分法只是由七十士译本才沿袭下来。尽管有人认为「把一书分为二,是完全没有理由和不需要的」,但我们却感到这个分法非常有益,它可以把大卫统治的四十年分开来独立处理,叫读者更留意它的重要教训。我们知道,大卫才是真正君主政体的创始者、宗教敬拜的复兴者,旷代的英雄、统治者,及诗人。他在犹大的王朝一直延申到被掳期。弥赛亚既从大卫而出,以全书来记载他的事迹就相当合理了。悲惨的分割撒母耳记下明显是分为两段的;它之所以明显是因为大卫的罪,那是记在全书的中间——第十一章,亦是发生在他统治期的中叶——约在前二十年之末,这分割真是够悲惨的。在那罪之前,大卫是所向披糜的,但之后,一切羞辱、家破、逃亡,接踵而至。在书之前半部,我们为大卫奏凯歌,但到后半部,我们禁不了要为他唱哀歌了。我们要好好记着,撒母耳记下是分为两部分的,各占十二章,而记载着大卫犯罪和悔改的十一、十二章应归入前半部分,因为他的失败都是因为前期的成功、版图扩大、列国归服,他就在太阳平西时起床。心既不儆醒,被引诱以至失败就是必然的事了。在十二章之末记载了大卫攻取拉巴——亚扪人的京城,那是本书最后一次的胜利。我们试用一表来把本书的大纲分别出来:撒母耳记下大卫王朝纪罪使凯旋变作烦恼Ⅰ大卫的凯旋(一~十二)一~六:在希伯仑作犹大王(内战时间——七年)七~十二: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王(征服列国——十三年)Ⅱ大卫的烦恼(十三~二十四)十三~十八:家内之烦恼(暗嫩的罪至押沙龙之乱)十九~廿四:国内之烦恼(示巴之乱至瘟疫之灾)属灵的中心信息本书最重要的属灵信息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罪使凯旋变作烦恼。或是我们可以把本书的信息分为两部分;信心的胜利,和犯罪的烦恼。撒母耳记下强调一件事实:不管是君王或布衣,达官或小民,敬虔的或不敬虔的,罪恶必结出苦果,福杯必成苦杯。罪是一切恩典的毁灭者。一颗树的树干若给虫蛀通了,尽管外面还是枝叶繁茂,它的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不然的话,也会枝叶脱落,只馀枯桠了。没有犯罪而不受苦的;我们真要逃避它像逃避吸血蝙蝠一样。我们留意叫大卫跌倒的是什么罪——眼目的情欲所引至的**,然后进一步是谋杀,这是犯罪的晋级,且是必然的。让我们像约伯一样,跟我们的眼睛立约,要远离那些引诱人的,我们本质上不要自以为坚强,若向引诱的让第一步,那无疑是拥抱荆棘,抢夺苦杯!重要的事实我们不会一章一章的讨论,但本书内几个重要的事实,却要详加讨论。在希伯仑的大卫大卫在希伯仑统治了七年零六个月,那时,其他支派还未接受他为扫罗的继承人,因此他的统治亦只限于犹大。扫罗的元帅押尼珥拥立扫罗有病的儿子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王,以对抗大卫,很多支派就在押尼珥的威势下,归降于伊施波设。押尼珥之对抗大卫,实在愚不可及,大错特错了。在希伯来人的王朝递嬗中,父死子承的原则是没有的,就算是可以,扫罗之嫡系继承者应该是米非波设,而不是伊施波设。米非波设是约拿单的儿子,约拿单曾为大卫的缘故而放弃他自己和家中一切的权利。押尼珥和以色列的罪还不只如此,他们明知大卫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是继承扫罗的;我们姑且听听押尼珥和伊施波设的争吵:「我若不照着耶和华起誓应许大卫的话行,废去扫罗的位,建立大卫的位,使他治理以色列和犹大,从但直到别是巴,愿神重重的降罚与我。伊施波设惧怕押尼珥,不敢回答一句。」(三9~10)不久,押尼珥对各支派的长老说:「从前,你们愿意大卫作王,治理你们,现在你们可以照心愿而行,因为耶和华曾论到大卫说,我必藉我仆人大卫的手,救我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人,和众仇敌的手。」(三17~18)再不久,众支派对大卫说:「从前扫罗作我们王的时候,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华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五2)押尼珥和以色列自己说的话,就成为他们的控罪。我们会问,早期押尼珥和以色列为什么会拒绝跟从大卫?其中之一原因可能是押尼珥知道大卫身边已经有许多出名的「大能的勇士」,他深恐自己崇高的地位会受到影响,于是就弃明投暗。而以色列之所以拒绝大卫作王之其中一原因,可能是大卫在逃避扫罗的时候,曾经投向以色列人的死敌——非利士人,他们一时不明大卫的意向。大卫处理这件事的态度,非常值得钦佩,他没有以武力来强夺江山;他知道神已经立他作全国的王,他就不愿越过神来行事,宁可等候神的时间(二1),从过往与神交往的经验,他知道神必不会叫他落空,他就愿去到希伯仑登基,那是亚伯拉罕的古城,是犹大的京都,跟着的岁月,「扫罗家和大卫争战许久,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三1)这时百姓看见强弱的悬殊——优柔寡断的伊施波设和如日中天的大卫。大卫的政府坚强而稳定,民生富足,他的工作节节胜利(二12~32),百姓自然就归附大卫了。第五章十分重要;大卫终于作了以色列人的王,他就迁都耶京。以色列众首领拥立大卫为王的说话,感人弥深:「我们原是你的骨肉,从前扫罗作我们王的时候,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华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五1~2)。由此,我们知道大卫作以色列王,起码是出于三个原因:(1)他的王权:「我们原是你的骨肉。」(2)他的明证:「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3)神的保证:「耶和华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民以色列。」这本身就是一信息,告诉我们基督就是我们生命中的王:(1)他的王权:他是我们「骨中的骨,肉中的肉」。(2)他的明证:他为我们得胜了死仇——撒但,释放我们得自由。(3)神的保证:「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已经赐给我了。」他要肩负我们,作我们的管理者,我们能否说,我生命的管理权都在他的肩膊上呢?新的中央政府尽管希伯仑是犹大的京城,但要作全以色列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就未免太偏南一点。现今大卫既统一全国,他就一定要迁都于耶路撒冷,那处地处中央而略偏南;大卫之所以选中该地,可能是他不欲离开最可靠的犹大支派太远,他自己就是属犹大支派的。那时候,耶路撒冷还叫耶布斯(代上十一4)是个难攻易守的城,这优点大卫当然是深知其重要性的。它之所以称为耶布斯,是因为那是耶布斯人的根据地,他们仍据守在高山上,即锡安山,而在山下,亦即是城中,是便雅悯人与耶布斯人混居的地方。耶布斯人曾讥笑大卫,说他「决不能进这地方」(代上十一5)。这个天险十分难取胜,耶布斯人据守已久,他们认为这是牢不可破的山寨。无怪乎耶布斯人对大卫说:「你若赶不出瞎子,瘸子,必不能进这地方。」(五6)但他们心底却想:「大卫决不能进去。」(五6)大卫可以进去!他取得那城,他说:「谁攻打耶布斯人,当上水沟攻打我心里所恨恶的瘸子,瞎子。」耶布斯人更放恣地说:「在那里有瞎子,瘸子,他不能进屋去。」谁是这些大卫心中恨恶的瞎子,瘸子?他们不是盲的或跛的人,因为大卫并不恨这种人,大卫对他们只有同情和怜悯,看他对米非波设的例子就知道。再说,用瞎子和瘸子来守城,不太荒诞一点吗?原来那是耶布斯人的神只。他们的意思是,大卫若要攻取那城,就先得要把他们的神只挪去,大卫既永无可能挪移他们的偶像,大卫就永无可能取得那城。很可能耶布斯人把他们的偶像搬出来,嵌在石头上——他们的偶像是铜铸的——所以说:「他不能进屋去。」后来约押上去了,他是第一个人攻取耶布斯的,整件事记在历代志上十一章六节里。由那时起,锡安山成了「大卫城」(代上十一7)。而耶路撒冷亦成了以色列的京城,耶京不单只是以色列人精神中心,也是历史上的名城,世界上最美丽的古城之一。它日后的荣耀,必比以前的更大。 旧约篇第三十课撒母耳记下之二题示:把七至二十四章仔细读一遍,特别留意第七、十一,和十二章。大卫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为人富于人情味、有魄力、热情、忠实。虽然犯了几件极错误的事,不过就东方的王而论,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最特出的人物,他一心一意地忠于神与神的旨意。大卫在一个拜偶像风气盛行的世代中(连他的百姓也都时常失败,犯拜偶像之罪),他为神能屹立不动,犹如中流之砥柱。在一生中,无论遇到什么,他总到神的面前,献上他的祷告,感谢,赞美。他的建国工作与诗篇的著作实为大卫两种最伟大的贡献。——海莱博士大卫之约现在我们要看第七章了,那是记载大卫之约的一章。因为这章圣经把大卫之约的事实及条件都写得清清楚楚,我们说什么也不能掉以轻心。它不单关系到本书之后的启示,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路向,尤以将来的那部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全本圣经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章,也是神对人类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自这个约宣布以后,犹太人就深信弥赛亚要从大卫的苗裔兴起,在耶稣基督的时候他们是如此相信,就是到今日,他们仍然深信不移。他们这个信念是有很多先知的预言来支持的,我们看像以赛亚书十一章一节,耶利米书二十三章五节,和以西结书三十七章廿五节就可以明白。后来天使长迦百列向马利亚预言耶稣的降生时,也如此说:「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神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他的国也没有穷尽。」(路一32~33)大卫之约的全文如下:「我耶和华应许你,必为你建立家室,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但我的慈爱仍不离开他,像离开在你面前所废弃的扫罗一样。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下七11~16)这个约有几个事实值得注意:第一、神坚立以色列的国位。我们在上面已经解释过,以色列的君王是人所立的(参撒上第八章),是因为以色列人的要求和坚持下,扫罗才登上宝座;虽然从一方面说,扫罗也是神拣选而膏立的,但立王的要求却是百姓的选择,大卫之接续扫罗作王也是如此,先是犹大支派,继而是其他支派。但现在神把大卫的国位纳入了他对以色列人的计划;好完成他对以色列人,以至全人类的工作,由那个时代起直到世界的末了。第二、预定大卫王朝的永存不朽。耶和华向大卫应许了三件事情:(1)「家室」或苗裔(2)「国位」或王权(3)「国」或版图在十六节,这三件事都是加上了保证:「直到永远」。「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我们要特别留意它强调的语意,它在三方面都指出是「直到永远」。我们不能照普通的意义解释说:大卫的国位,会有好几世代由所罗门的后裔来继承。我们若这样解法,就与其他的经文有冲突,尤其是诗篇八十九篇,那是大卫之约的再述与解释。我们留意下面几节圣经,就可明白大卫王朝之永存不朽是什么意思:「我也要使他的后裔,存到永远,使他的宝座,如天之久。」(第29节)「他的后裔要存到永远,他的宝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又如月亮永远坚立,如天上确实的见证。」(36~37节)其永恒性是再清楚也没有的了。为此,神还加上誓约,以证其真实:「我一次指着自己圣洁起誓,我决不向大卫说谎。」(诗八十九35;另参徒二30)让我们弄清楚,大卫的国位不是存在好几世纪,乃是永远。因为这约指到的,就是真的后裔,真的国,和真的国位。我们若把它属灵化,说是指属灵的国度,属灵的后裔等等,就与释经学的第一个原则违背了,那原则是:简单的言词就应按一般的意义来了解,来接受。第三、弥赛亚的含义。三次强调大卫国位的存到永远,只可能在弥赛亚来临时才得到最后的实现。这一点很重要,任何事情的最后应验或完成,都是在他身上的。无可否认,神对大卫说的话,直接的意义是指着所罗门而言,但那应许却一直贯穿着列王时代,漫长的分散期,而直到那位已经升入高天作我们的祭司,有一天又要再回来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赛九7)因为大卫之约是把基督包括在里面,因此这约对人一方面来说,是不附带条件或责任的。当然,在约之内,明言大卫的承继者若犯罪,神仍是要对付,我们看十四节就知道:「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但约之是否会实现却全不是倚靠人之表现的,因为它紧跟着说:「但我的慈爱仍不离开他,像离开在你面前所废弃的扫罗一样。」这句话便足以盖过所罗门及其继承者所会犯的错。就如在亚伯拉罕之约所应许的后裔;在大卫之约也是如此,应许的后裔中,直接指到的是所罗门,但最终所指的,乃是基督。我们要注意,亚伯拉罕之约和大卫之约都是不附带条件的,或是说在人一方面是没有责任而只有权利: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约最终所指的,是基督,基督是不会失败的,因此约就必能够完成。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大卫之约是弥赛亚预言中第四个重要的阶段,那四个是:(1)向亚当应许的: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创三15)。(2)向亚伯拉罕应许的:「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创二十二18)(3)向雅各应许的:「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来到。」(创四十九10)(4)向大卫应许的:「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撒下七16)因此,我们立刻可以看出这个弥赛亚预言启示的步骤:(1)对亚当,应许是指着整个人类。(2)对亚伯拉罕:应许指到人类中的一国。(3)对雅各:应许是指着一国中的一支派——犹大支派。(4)对大卫:应许是指着一支派中的一家族——大卫家。到此,我们自然会等着看这启示最后的一步,那就是以赛亚先知所揭露的了:那女人的后裔,亚伯拉罕的儿子,犹大的狮子,大卫的苗裔,是由「童女怀孕」而来的。最后我们留意神怎样提及大卫的儿子所罗门——「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七13)。大卫是个战场上的勇士,半生出入沙场,他不能为和平之君来建造圣殿,为神建殿的荣耀要留给所罗门。大卫建立了江山,所罗门要去管理。直至基督来到,他身兼二职,一方面他掳掠了一切仇敌,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度;另一方面,他也要以永远的平安来治理这国度,他同时是大卫和所罗门——战士与和平之君。既是这样,就让我们都说:「主阿,我愿你来。」大卫的功勋八到十章是大卫王朝的颠峰状态。对外,他是所向披糜;对内,则政治贤明,受人景仰。那是以色列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局面。八章十二,十四节告诉我们,以色列邻近七国均臣伏于大卫——西面有非利士人;北面有叙利亚人及哈大底谢;东面有亚扪人和摩押人;南面有以东人及亚玛力人。大卫之所以成功的秘密,记在十四节:「大卫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而以色列境内之所以会政治贤明,理由也在十五节:「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因此以色列就作了当代的超级强国。我们只要略读这几章,就不难发现大卫的确是个极出色的将军和统治者。第八章告诉我们:「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我们不要忘记,大卫是紧接着扫罗作王的,而扫罗就是因为被非利士人战败而身亡的;那时全以色列地几乎都在非利士的铁蹄之下,因此大卫之把非利士人治服,就不单只是凯旋战场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其次,大卫便「攻打摩押人,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就说大卫这样残杀战俘,是极不人道的。我们若了解当时的实情,就知道他是残酷还是仁慈了。按当时战争的惯例,战胜一方总是把敌人悉数灭尽,不分战士或战俘,不分男女或老幼,全无幸免。但这里,大卫只把「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八2),因此,摩押人在这场战役中才没有灭族或亡国,他们只是「归服大卫,给他进贡」。这算是残酷吗?按当时战争的惯例,大卫这样作是少有的宽大,因此摩押人才归服大卫,给他进贡。当然,就算是只杀量二绳的人,也是血流成河的血腥事件,难道有所谓仁慈的战争的吗?在我们今天自以为了不起的文化下,难道战争就会仁慈过吗?昔日刀下人倒,血涌成泉是残酷,今天一个*而死伤无数,原子尘使幸免者的下一代成为畸型人,这算是什么仁慈。再说,一场仗打上十年八载,一个村庄接一个村庄的成为废墟,一个城镇接一个城镇的成为瓦堆,那又仁慈到那里去呢!在很多共产国家或是纳粹时期的德国里面,都有劳工营或政治犯监狱的存在,里面进行各种的拷问,酷刑,甚至是用电刑或药物来使一个人的神经系统永久性受损害,那算是什么样的仁慈?在我们要批评大卫之前,也让我们了解一下当代的政治情势(其实这情势至今仍没改变),那是一种以强凌弱的局面,以色列人除非甘愿作列强的世奴,不然他们就要制服好战嗜杀的列强如摩押、亚扪等族,我们必不会忘记士师时代的情形吧,以色列人国势一弱,立刻就有人乘虚而入,掳掠他们。我们要对大卫公平些,他存留量一绳的人所表现的仁慈宽大,对古代战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反过来说,倘或大卫完全放过他们,让他们平安归去,岂不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不明真相的仁慈是假仁慈,也是构成将来残酷的仁慈,岂可不慎!跟着,我们看见大卫制服了琐巴王,擒拿了他的战车及马兵。大卫这个胜利充份表现出他不同凡响的战略才能,他择其强点而攻之,把当时闻风丧胆的战车队及马兵掳掠了,仇敌的心就如腊溶化,阵脚大乱而败北了。馀下的战事,我们可借助一本好的解经书来自己研读,都是满有趣味及教训的。想想看,当大卫接续扫罗作王的时候,国运是如何低沉,领土又是怎样的支离破碎,民生又是如何惶惶不可终日:但到大卫把宝座传给所罗门时,那版图又如何的完整及广大,圣经说是从埃及河到幼发拉底河,又从红海到黎巴嫩,何等的成就!除此之外,以色列境内的成就也是空前的,宗教生活得以重建,人民因着他们所爱戴的王的榜样,及受他神圣的诗篇所影响,他们恢复了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圣所内(会幕的)的事奉变得有系统起来,圣诗的地位亦受重视;无怪乎有人说:「从没有一个国王会这样忠心诚恳地按着宗教的原则来领导他的百姓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希伯来历史中,大卫那一页无疑是最尊贵的了。大卫的犯罪我们曾经说过,十一章记载大卫的犯罪,是他一生中最悲惨的黑点,它给我们的教训实在是既深且巨。批评家每每喜欢抓着这点来恣意攻击,说:「嘿,你看,这就是你们的圣经英雄!他真是多好的一个榜样!」我们也常听到一些基督徒迷惘地问:「大卫如斯坠落,神怎么还称他为『合他心意』的人?」(参撒上十三14;徒十三22)。我们若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一定要正视整个记录的全部事实,不能抓着一鳞半爪就大放厥词。(1)我们要以大卫一生事迹来衡量,不能以点盖全我们若只抓着大卫这个跌倒,便武断地以为是他一生的缩影,那不单是有欠公允,也是极不诚实的态度。好批评论断的人都要记着,要不是圣经的绝对诚实无伪,有过必录,我们根本不会知道大卫曾做过如此的事。圣经作者既以春秋之笔来记录,我们就更不能忽略其他有关的记载。我们不能抹杀大卫经年对神的顺服,他平日的光明磊落,秉公行事,以及侠义怀仁的对人处事的心肠,他一生都怀着高尚的原则及属灵的态度来做人,这种操守不能因为一次的犯罪便完全埋没的,我们若肯公平地对待大卫的话,便知道这种公正并没有受到冤屈。(2)我们不能忽视大卫的悔罪人犯罪之后,鲜有如大卫那样深自责咎,自卑自罪的。「无可怀疑,」艾利葛说:「诗篇五十一篇是拿单谒见大卫后所表现最深沉的悔罪诗。」我们读过那篇诗的人,岂能不因那一字一泪的诗句而看出那是偶犯的,而不是常犯的罪?那是在他软弱的时候所犯的,之后,他的悔改就表明一个堂正的人对罪的诚实的态度——那也是神的态度啊!神并不冀望人一生清正无污,但他希望人知罪能改。(3)我们要以当代的风俗来看大卫所犯的罪基督徒的福音及新约圣经的伦理观是后来方出现的。若按当时帝王的生活来说,大卫的行为比他们高出多了。在古时候,不论是中国帝王的后宫佳丽,或是欧洲统治者的妃嫔,有那些不是巧取豪夺的,他们对属下臣民的生命财产有着绝对的生杀权,强夺一个女人对古代帝王来说,可说是鸡毛蒜皮之事,他们若喜欢一个女人,不要说是杀一个男人,就是诛九族,甚至不惜开战等的例子,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我们并不是以此来减轻大卫犯这罪的可恶性——因为圣经就不如此——只是说若把大卫跟他同时代同位份的君王来比较,我们就可看出其分别来。(4)我们要以大卫写的诗来看他内在的生命在撒母耳记和历代志,我们看到大卫外在的活动及生命,但在大卫之诗就可看到他内在的活动及生命,二者不可或偏的,不正视一个人物的全部记录而妄下评论是一种欺骗的行为。在大卫之诗中,大卫的心灵是*裸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若肯去看,就不能不承认大卫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今天那些批评圣经的人,他们心灵若能与大卫相仿(不是相比),我们就要额手称庆了!透过那些诚实感人的诗篇,你能否认大卫不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吗?在战场上,一个统领可能打败过一场仗,甚至是几场仗,但至终他仍可以大获全胜的,滑铁卢之役是如此,诺曼弟登陆也如此。在道德或属灵的争战更是这样了,大卫不错是犯了严重的罪,但从诗篇及其他的记载,他一次的失败并不等于是彻底的失败,相反的,那些记载都公正的指出,大卫确实是「合神心意」的一个人。我们相信上述的理由,已足够证明圣经称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人是公正的,我们若再参本课开头论大卫那一段,理由就更充份了,倘或批评者仍不满意,我们仍可以指出:圣经给大卫的评语,是在他为王之前,亦即年约二十多岁的时候。当然,这并不等于那评语是只适用于他的年青期。综观上列各论点,我们可以有绝对把握地指出,大卫是基督教前期中最合神心意的一个人。如奥古斯丁所说,大卫的坠落应是一切未犯此罪者的鉴戒,又是已犯罪者悔改归神的榜样。特出的教训我们要在大卫的罪上得到教训,不再重蹈覆辙:(1)我们要留意圣经诚实又详尽的记录,尤其是对这一件事,没有因着大卫是王而稍宽,倘或圣经全是人的著作,这章圣经大概不会存在,就算是存在,也不会如此不客气地直述。我们对一个敬佩的领袖,一定会尽力替他掩饰,或替他找藉口。圣经并不如此,它原原本本地记了下来,就如爱德生博士(Dr。Edersheim)说:「单从这记录看,就知道圣经的可靠性及权威。它跟一般的传说或野史不同,像他勒目经典(Talmud),他就否认大卫与拔示巴同寝是犯**,因为按习俗,每一个战士上战场之前,都先给妻子一封休书的,因此乌利亚上前线时,拔示巴已是自由身了。」圣经并不如此说,它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卫是犯了**和谋杀。(2)大卫是在平安强大的时候犯此罪的。仇敌征服了,因外面的压力而使他保持儆醒的情势不复存在,他认为应付最后一个强族——亚扪——不需要亲自出马,只派约押元帅就可以克敌(十一1),他自己便在皇宫睡至日头平西才起床。我们常看不清楚,神喜欢用危机来叫我们保持儆醒,平安稳妥的环境最容易腐化一个人的操守,当我们偏隅苟安的时候,就是最容易受引诱试探的时候,慎防,慎防!(3)大卫的罪是逐步构成的。这是常则,任何像大卫那样的罪,都不是突然而至的,它先软化我们的操守,继而登堂入室,把我们整个人掳去。大卫纵容自己,多纳妃嫔(参撒下五13),这是神所禁止的(参申十七17),大卫是一个有着强烈性格的人,不幸地他在这方面没有持守神的命令,现今悲惨的命运终于达到了顶峰。我们要多小心提防罪的第一步!它常像「阿拉伯的骆驼一样,是得寸进尺的。」(参雅一14~15)(4)大卫由**而晋至谋杀。他没有对付第一个罪,结果便引到另一更深更重的罪。大卫与拔示巴有染之后,拔示巴怀了孕,他便假装好心,派人叫乌利亚从前线回来,要他回到他妻子拔示巴那里,那么日后他便可以把责任推得干净利落,说是乌利亚的孩子了。那知乌利亚一片忠诚,他不单是大卫的「大能的勇士」(撒下二十三39),也是大卫最可靠和正直的支持者,他说:「约柜,和以色列与犹大兵,都住在棚里,我主约押和我主的仆人,都在田野安营,我岂可回家吃喝,与妻子同寝呢?我敢在王面前起誓,我决不行这事。」(撒下十一11)真羞耻啊!昔日因约押杀押尼珥而悲哀莫名的大卫,现今竟与约押同谋,置乌利亚于死地,且死在仇敌的手中!罪的鞭子是怎样丑恶地鞭挞着人类!我们若陷在罪孽中,唯一逃脱之方就是认罪与悔改,除此并无它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