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19章 圣经课程(19)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在我们阅读大卫所犯的罪,为他惋惜,为他难过,也为他懊悔之际,我们不妨看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英国牧师甘乃迪史达德(StuddartKennedy)写犹大的罪的一段话:我不是我——我是被咒诅,被地狱呕吐出来的秽物;我——我一定要杀死他——现在。我不能活下去——一定要重回地狱——一定要——永不再见他——永不——耶稣怜悯:死亡——我一定要寻找死亡。「哀恸与懊悔是人类的事实,单属于人类的事实,别的生物不懂得,只有人会哀恸与懊悔,那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任何正常的人都会如此。我曾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与他们默坐,企图安慰他们。我曾听到他们重覆又重覆地呢喃!我为什么要这样作?我怎能这样作?」「人除非毫不保留地全降服于他,作那至高者的工,人永不能算是自由。人至坚且牢的监狱,就是他自己,他那不受约束的心与邪情恶欲同谋。人若不降服于基督之下,他唯一的自由就是上吊的自由。我们给他多少的自由,他就能用多少。除非我们生命中是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我们的生命就不能说有意义。一旦我们说『我为什么要这样作,我怎能这样作?』历代以来,这是人类最痛苦的问题。有些事我们作了,就永远无法补救;那是最后的,也是无法改变的,我们看着它,却不能相信竟是自己亲手作出的;在里面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但那就是我们所作的,直到永远它仍存在。」因此,犹大往公会的时候,一定看到耶稣,双手反绑,血仍泊泊地在他背部涌流——我为什么要这样作?我怎能这样作?我爱他!但我出卖了他,怎么一回事?我是谁——卖友——爱人——朋友——或是恶魔的化身?我疯狂?恒久的失了常态?全然的疯狂——我的理性触礁;这些银子好血腥啊——耶稣,救我!我不是立心如此的,血腥——湿濡濡的血腥——它们好灼热——如地狱的灼热,我不能忍受。「以完成他的工为我们的目标,我们便活得踏实,就是偶然失脚了,要走迷了,立刻就有一种罪恶感临到我们那里,使我们知道什么是可怕的、致命的,与及不可行的,不可说的。我们知道作这样事的,不单只是愚味,或错误,或会得罪人那么简单,那是否认了整个人类的意义,是冒犯了我们的神。」 旧约篇第三十二课列王纪上之一题示:读列王纪上一遍,再重读一至八章。我们以前曾经说过,列王纪上下原是一本书的(参撒母耳记上引言),是主前三世纪之七十士译本才把它一分为二,以后诸译本亦照此分法了。书之开头是所罗门登基作王,书末则是以耶京被毁作结束。开始的时候,我们看见圣殿被建造起来,到书末则圣殿被焚了。二书所包括的时间,约在四百年之谱。至于作者问题,学者们根据「二书之言词」,及它们的「统一性」,均深信是出自一人之手笔,至于是谁写的,意见就不一了。按犹太人的传统,他们认为是耶利米先知所写的;不过这也未必可以作得定论,但要**这一看法,看来也不是容易的一回事,因为证据不够充份也。而事实上,以耶利米为此二书之作者的看法,是颇有理由的。我们相信耶利米可以使用存在的文献而编写本书(参王上十一41,十四29等);在他之后,再经后人补加资料,使之完全。无论怎样,书之主体仍是出于一人的,而那一人很可能就是年老的耶利米。——巴斯德列王纪展示给我们看的,是历史中至高的荣耀和至深的悲剧。这些记录也把属灵最深的教训和预言的真实向我们开启。所罗门王升平的统治和建圣殿,都预表到将来基督在地上建立国度的荣耀和敬拜,而以利亚、以利沙的工作亦是满了属灵教训和预表的意义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把这些事实写成几本专书,但就本书的篇幅及目的来说,我们只能提出重要事实的纲要,作日后详细研究之用。其益处相信会更大。南北分国若要对全圣经有一概略的记忆,我们就要把每本书的中心思想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记。因此,我们只要记着列王纪上是记南北分国的,那就可以了。那意思就是说,本来是一个的,分别经过扫罗、大卫,和所罗门所统治的以色列国,现在**成为南北两国。这两国就是称为以色列和犹大,在南面的,是犹大国,是由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所组成;在北面的是北国以色列,由其他十支派所组成。北国以色列以撒玛利亚作京城,南国犹大以耶路撒冷作京城。这就是列王纪上的主要事件——一国分二,一般称作南北**。本书分为两部分,都是明显得一眼就看得出来的。全书共二十二章,前十一章是记所罗门升平之治,共约四十年。后十一章是记南北国之分,共约八十年。前十一章最后几节记载所罗门王之死,因此就成了全书之分水岭。前十一章是统一的国家,然后**了。后十一章是平衡地记载南北二王之事情。列王纪上之中心信息是叫人不能忘怀的,那就是:不信而引致的中断。列王纪上南北**不信而引至的中断Ⅰ所罗门四十年升平之治(一~十一)所罗门登基及早期之治(一~四)所罗门建圣殿及行宫(五~八)所罗门旭日之名声及荣耀(九~十)所罗门之败落及构疾(十一1~43)Ⅱ南北国之前八十年(十二~廿二)罗波安登基:国之**(十二1~33)犹大列王——罗波安至约沙法(十三~廿二)以色列列王——耶罗波安至亚哈谢(十二~廿二)以利亚在以色列之工作(十七~廿二)那是记在十一章十一节的。此节成了悲惨的分界线,亦是引至日后的**,下面的经文要特别留意:「所以耶和华对他说:你既行了这事(宠异族之女及拜异邦之神),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约和律例,我必将你的国夺回,赐给你的臣子。然而因你父亲大卫的缘故,我不在你活着的日子行这事,必从你儿子的手中将国夺回。只是我不将全国夺回,要因我仆人大卫,和我所选择的耶路撒冷,还留一支派给你的儿子。」(王上十一11~13)所罗门王所罗门这个人物,若从三方面去研究他,是十分引人入胜的;那就是——历史方面,个人方面,和表记方面。从历史方面来看,他是代表着以色列历史中最升平繁华的巅峰。他的统治是希伯来史中最丰盛,最璀璨的时代。我们只要稍为读过九到十章,就知道所罗门及以色列人的财富,是怎样成了当代列国的美谈及惊羡,那情况可说是空前的。时至今日,尽管犹太人掌握了世界财经的牛耳,仍不及那局面的繁华。他因着一切智慧及财富,而成了当代的传奇人物,列国的王都常带着厚礼来求见。除此之外,所罗门是最后一个作统一的国度的王,到传位给罗波安时,国就**了。直到将来基督以大卫的苗裔再临,以色列人不会有人再坐上宝座,作统一的以色列国的王。从个人一方面来说,无可否认,所罗门是极其特出的。我们不容易正确地评论他的性格,但他那超人的睿智,叫当时的人惊奇得不敢置信,示巴女王因着他的财富及智慧,「就诧异得神不守舍。」(十5)我们从他献圣殿时的祷词,就知道他属灵的经历是高超而有深度的。他的统治也十分成功,政治修明,民生安定而满足,这成就绝不是普通的智慧能力可以达到的。但是说到个人之敬虔,他似乎是欠缺了一种坚定之情及断臂之志,在道德操守而言,他是优柔寡断的。他父大卫那种对神的热爱及至诚,他是付之厥如,而扫罗那种公然反叛神的行为,他也没有。我们可以说,从一方面他是逃过了扫罗的咒诅,但另一方面,又没有大卫那种祝福。从表记一方面来说,所罗门是预表着基督的,且是旧约有关基督的表记中最重要的其中一位。像大卫一样,他是基督在地上统治的预表,但二者最有分别的。大卫是预表基督在千禧年的统治。那就是从基督将要以大卫的苗裔的身份,重新招聚雅各家,并在地上统治一千年。所罗门则是预表基督在千禧年之后的统治。那也是保罗所说的「时候满足」的时代,新耶路撒冷城要从天而降,基督要在其中统治,直到永远。关于这一问题,我们留待本章末再讨论。圣殿(五至八章)我们已经指出,列王纪上是分成两半的。前十一章是所罗门王四十年升平之治,而后十一章则记载**后南北两国的历史。我们要在这里指出,在南北两国分治的时候,彼此都有相当重要的事情发生。(1)南国:建造奇丽无比的圣殿。(2)北国:以利亚先知的工作。现在我们先注意建圣殿的几件重要大事:第五章在本中,是记载建造圣殿的一切统筹工作。所罗门王向推罗王希兰立约购买利巴嫩山上的香柏木。以色列境内出产的木材只有桑树(十27),这种木料质地松软,比起坚固粗壮的香柏木,自然差得远了。在此之前,希兰王曾运很多香柏木给大卫建造宫殿(代下二3),大卫曾因为自己住香柏木造的房子,而约柜仍停在帐幕下,心里非常不安(撒下七2)。这种高级的木材,再加上昂贵的运费,在以色列境内就成了一种奢侈品。用香柏木建造的房子无疑是一种极高级的住宅了。在历代志下第二章,所罗门王与希兰王之间的交往,记载得特别详细生动。所罗门是「差人去见推罗王希兰」(代下二3),而推罗王希兰则是「写信回答所罗门」(二11)。相方都是极尽情谊的。所罗门是有求于希兰,他就要派一个特使去到推罗,代表着所罗门来谒见希兰,用口头提出要求。希兰既乐意帮助所罗门,就要用书面答覆,加上皇玺,由所罗门之特使带回。这一段之历史,亦显明古代已经用书信来作交往媒介的了。在所罗门向希兰传递的信息中,最特出的是他为耶和华作的见证。我们不要忘记,希兰王是拜偶像的异**,所罗门大可以在商言商,以事论事,只求这宗交易可以作成,但所罗门并不如此,我们且看历代志下二章四至六节的话:「我要为耶和华我神的名,建造殿宇,分别为圣献给他,在他面前焚烧美香,常摆陈设饼:每早晚、安息日、月朔、并耶和华我们神所定的节期献燔祭,这是以色列人永远的定例。我所建造的殿宇甚大,因为我们的神至大,超乎诸神,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他居住的,谁能为他建造殿宇呢?我是谁,能为他建造殿宇么?不过在他面前烧香而已。」这见证何等尊贵,把耶和华的至尊至大,表露得一点不含糊,也把一切别神以及偶像的地位,一笔勾消。而更奇怪的,是希兰王的回答,他不单没有生气,反受所罗门的影响,说出下面的一段话:「创造天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赐给大卫王一个智慧的儿子,使他有谋略聪明,可以为耶和华建造殿宇,又为自己的国建造宫室。」(代下二12)所罗门的要求,记在下面:「现在求你差一个巧匠来,就是善用金、银、铜、铁,和紫色朱红色蓝色线,并精于雕刻之工的巧匠,与我父大卫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所豫备的巧匠一同作工。又求你从利巴嫩运些香柏木、松木、檀香木,到我这里来,因我知道你的人善于砍伐利巴嫩的树木,我的仆人也必与你的仆人同工。」代下二7~8)因此,所罗门的要求就是建筑师、雕刻家,以及各种名贵的木材,而所罗门付出的,则是农产品,像小麦、油和酒等,这些记在同章十节。这就是有关以色列人与腓尼基人早期贸易的记录了。腓尼基人居住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地方,他们是经商的,没有多大时间,也没有多少土地可以务农,因此要喂养他们的百姓,就非要从外地输入粮食不可,而所罗门的国家地处内陆,又是以农立国,其出产不单足够国人之食用,且有余剩可以出口,换取所需的物质。列王纪上第五章最后一段告诉我们,所罗门王动用了三万工人,每一万人为一组,轮流工作,一个月上利巴嫩工作,两个月在以色列境内工作,那就是说每人每年工作四个月——十分体恤民生。此外,他还动用了七万工人作扛抬,八万工人在山凿石头。这些苦工不是以色列人,是迦南人(参代下二17~18)。又立三千六百督工监管他们,全部工程就有十五万三千六百人,其工程之浩大由此可见。第五章结尾时告诉我们:「王下令,人就凿出又大又宝贵的石头,用以立殿的根基。」这些又大又宝贵的石头,至今犹存,且成了奥玛回教寺(MosqueofOmar)的根基,这些石头有的是十七至十九尺长,有的是超过二十四尺长,八尺宽,三到四尺厚,而其中一块竟超过三十八尺九寸长!最近一专家报告说:「这是全世界最奇特的石头,它是圣殿中那幅巨墙的房角石。三千年前立在那里,至今仍稳如泰山」无可否认,这就是所罗门建圣殿的巨石。考古学家证明这些巨石是属于腓尼基的,正如圣经所载的,那就是所罗门自腓尼基购入,作为建殿用的。我们只要想一想,在当时交通运输工具贫乏,一切只能靠牛车来装运的时代,要把如一座大厦般的石头自腓尼基运至耶路撒冷,这不叫我们瞠目结舌!第六至八章第六章是圣殿之尺寸、材料,及结构等记述,那资料使好多学者对殿的轮廓及构造,意见纷歧。但其基层的样貌倒是清楚的。其大小恰是会幕的两倍,是六十肘长,二十肘阔。长度一分为二,圣所长四十肘,至圣所长二十肘,圣殿前有一廊子,长二十肘,与圣殿之宽度一样;深十肘,殿的宽窄一样。连着廊子计,圣殿之长度就是七十肘(不计墙的厚度)。靠着殿墙,围着外殿内殿,有一列旁屋,乃为供祭司用。旁屋的梁木,搁在殿之墙坎上,免得插入圣殿的墙内。这些旁屋连着墙之厚度计,共宽十肘,因此整座圣殿就成了长八十肘,宽四十肘。由此可见,所罗门之圣殿与今日之标准看,并不是什么巨型的建筑物。每肘约一尺六寸,八十肘长,四十肘宽,就大约只有一百二十尺长,六十尺宽。与今天有些教堂比较起来,它是相当细小的。这事实初看来,好像有点叫人失望,但若明白圣殿与教堂之分别,我们就不会大惊小怪了。原来今日之教堂是用来容纳会友敬拜之用,而圣殿却是招聚百姓的。当时的百姓从不在圣殿内聚集,他们只是向圣殿献祭,圣殿是神的居所,是祭司事奉之所在,其他人均不许进入。这跟埃及之庙堂或古代之庙宇有点相同。能明白此点,自然不会惊奇圣殿之大小问题了。就如杰多博士说:「被誉为古代奇迹之一的圣殿,其特出的地方不在其大小,而在其华美、价值,及内部精巧豪华的装饰,而它周围旁屋、小室、殿墙、塔尖的数目、材料,及饰物,也是空前的。事实上,它外型的大小跟价值没有多大关系,要紧的是圣殿本身及内部之黄金宝石等贵重物品,就足叫我们啧啧称奇的了。」我们不能一一述说它内部的装饰,但对于「全殿都贴上金子」这一点,就不得不留意一下了。圣殿不是镀金,是包着精金。这种古代艺术,至今仍在博物馆看得到,且为数不少。圣殿内部,自殿墙至圣物,全包上精金,金子的数量可以想像得到。我们要留意,在所罗门时代,黄金不是交易的媒介,也不是价值的标准,他们是以银子作交易,作标准的。黄金纯是作装饰用的,所罗门可能是用白银买来的。因此所罗门圣殿的价值,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我们没有时间细说两个高达十五尺的金基路伯,二十七尺高的铜柱、铜海、洗濯盆、金灯台、以及各种器具的细节,我们可以找一本够水准的解经书来研究。但有三点却值得提出来:第一、六章四节告诉我们,圣殿之墙是有「严紧的窗棂」,也许有人会想,殿墙外既有三层旁屋才得十五肘高(六10),但圣殿却有三十肘高(六2),就算旁屋上有金字式的屋顶,殿墙也有足够的地方开窗棂的。当然,这等窗户不是开来看外面景物的,很可能是作装饰用,这是当时十分普遍的一种方法。我们中文译「严紧的窗棂」,英译是「狭小的窗棂」,那就更可能了。第二、七章一节说:「所罗门为自己建造宫室,十三年方才造成」,我们不少人就会想:「你看,所罗门多自私,为神建圣殿,七年就完工,为自己建宫室,却花十三年才完成。」我们若这样论断所罗门王,是有欠公允的,理由如下:(1)六章最后一节与七章第一节之间,是没有比较性质的。(2)所罗门的宫殿,是起居饮食之所,自然要比圣殿大。(3)他可能在圣殿完成之后,就遣散了大部分的工人,只留下部分的人为他造宫室。(4)圣殿需用之材料,是大卫一早就预备好的,但所罗门建宫室之材料却没有,材料搜集也需要一段时间。(5)无论怎样,他是先为耶和华建殿,才为自己建宫室,这总可看出他不是怀着自私的心。第三、我们不要忽视大卫在建圣殿的功劳。神虽然不准他亲自建造,甚至他也深知在他离世之前,圣殿是不会动土的,但他仍是竭尽所能地搜集圣殿所需之材料,我们且看下面一段经文,记述他搜集的经过:「大卫预备许多铁,作门上的钉子,和钩子,又预备许多铜,多得无法可称,又预备无数的香柏木,因为西顿人和推罗人,给大卫运了许多香柏木来。大卫说:我儿所罗门,还年幼娇嫩,要为耶和华建造的殿宇必须高大辉煌,使名誉荣耀,传遍万国,所以我要为殿预备材料。于是大卫在未死之先,预备的材料甚多。」(代上二十二2~4)言词是何等的无私,而行动又是何等的伟大!十三节说:「我在困难之中,为耶和华的殿预备了金子十万他连得,银子一百万他连得,铜和铁多得无法可称。」从历代志上二十八章十至十九节,我们知道大卫不单为圣殿预备了材料,也预备了建殿的计划和图则。十二节和十九节说,这个样式是「被灵感动所得的」。大卫也留下许多他生前的好友,像推罗王希兰那样,随时准备给所罗门各方面帮助。圣经说:「推罗王希兰平素爱大卫」(王上五1),希兰就为着大卫的缘故帮助所罗门。大卫明知自己一生都不会看见圣殿动土,仍然慷慨无私地尽力为圣殿作好各种预备,这是多高贵、多感人的一种性格。愿我们对那些会跟着我们走道路的人,都有同样无私之心,为他们留下道德的材料,好建筑他们人生的圣殿,留下从神那里得来的样式给我们的下一代,也留下敬虔的好朋友给我们的孩子;有一天,就是我们过去了,也有人可以帮助他们走这条十架窄路。 旧约篇第三十三课列王纪上之二题示:重读一至六章和九至十一章,才开始本课程。荷马的作品,大约被译成二十种不同的文字,莎士比亚的译成四十种文字,至于其他名著,就我所知能被译成超过一百种文字以上的,只有两部:一是天路历程,另一就是效法基督。唯一能达到三个数位的两本,全都是以圣经为根据而写成的。它们是圣经的后裔……至于圣经,部分或全部被译成的文字,刚超过一千种。——摩根所罗门:他的崛起、智慧、荣耀,及失败。所罗门的登基所罗门作王的时候,年纪非常细,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幼童」(三7),优西比乌(Eusebius)说他是十三岁,约瑟弗(Josephus)则说他是十五岁。因此我们可以说他登基时断不会超过二十岁。大卫有一个仍存活的长子(押沙龙已去世),名叫亚多尼雅,他当然不高兴年纪轻轻的弟弟所罗门作王,他就谋窃王位,他以为大卫已经年纪老迈,不中用了,他相信凭着自己三个优厚的条件,王位是坐定的:(1)所罗门年幼不懂事,不配作王,而他则年长而成熟。(2)「他甚俊美」(一6),是大卫的宠儿。(3)他有元帅约押,和祭司长亚比亚他的支持,更是如虎添翼。其实那两个人都是各怀鬼胎,打自己的算盘:约押是想继大卫之后,仍可以作元帅。而亚比亚他则是想打击他的强敌撒督祭司。亚多尼雅便「大宴群臣」了。亚多尼雅的阴谋不久就败露了,原因是先知拿单一知道亚多尼雅的意向,他立刻宣布大卫曾严肃地起誓,所罗门才是他合法的继承人,亚多尼雅见大势已去,所罗门已在基训受膏,他立刻承认:「你知道国原是归我的,以色列众人也都仰望我作王,不料国反归了我兄弟,因他得国是出乎耶和华。」(二15)第二章是大卫临终之前遗命所罗门,要他好好治理神的百姓。前半章大卫之言,是非常感人的,而后半章对我们这一代的读者来说,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论到约押,大卫说:「不容他白头安然**间。」(二6)论到示每,他说:「使他白头见杀,流血下到阴间。」(二9)我们若以为大卫临终,还要把仇恨传到下一代,所谓父仇子报,那就完全误解了大卫。大卫个人对约押与示每的态度,前面已说得很清楚,他多年来容忍了约押,也宽恕了示每的咒诅,他临终的遗言是站在作一个国王的职责的观点而立,而不是站在个人的恩怨而发的。「故杀人犯死罪的,你们不可收赎价代替他的命,他必被治死,……这样,你们就不污秽所住之地,因为血是污秽地的,若有在地上流人血的,非流那杀人者的血,那地就不得洁净。」(民三十五31~33)「你眼不可顾惜他,却要从以色列中,除掉流无辜血的罪,使你可以得福。」(申十九13)约押曾经冷血地杀了押尼珥和亚玛撒,他是犯了双重的谋杀罪,现今大卫必然想起神赐给以色列的律法,他曾说:「流尼珥的儿子押尼珥的血,这罪在耶和华面前必永不归我,和我的国,愿流他血的罪归到约押头上,和他父的全家。」(撒下三28~29)大卫既是在神权政治之下作王,他就一定要代律法的颁布者执法,这是他临终前遗命所罗门的真正原因。坡尔忒博士(Dr.J.L.Porter)说得好:「大卫临终之前,记起了这个久被遗忘的重要责任,这会陷他的国家于险境的,神的法律不容忽视,在垂危之际,他无力去执行这法律,于是他就以神律法的代表及审判者,宣告罪犯的刑罚,而遗命所罗门,他的继承人。整个行动与冷血复仇是没有关系的。这判罪尽管是延迟了,却是公正严厉的。」至于示每一案,他的罪是背逆及亵渎——咒骂「神的受膏者」。所罗门不会轻视他所犯的双重罪。示每是个危险人物,是无可怀疑的。当大卫向所罗门提及示每时,他心里想念的,是他儿子国位的稳固问题。我们若把大卫所说的话,联着后来所罗门与示每中间发生的事情来看(王上二36~46),就更明白大卫所担心的,实在很有理由。按律法而言,示每早应该伏法,大卫容忍他,他却没有改过,因此到所罗门杀了他时,圣经说:「这样便坚定了所罗门的国位。」(二46)所罗门的智慧所罗门不为财富、能力,和长寿祈求,而为治理百姓的智慧祈求的祷词,十分优美(三5~15),那显示出这个年轻的王早已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智慧,是远超过当时作王的人的。尽管我们是欣赏所罗门的智慧,却要明白一件事,不然的话,我们就不会明白他日后怎会做出很多普通人也不会做的傻事。原来智慧是有很多种类的,所罗门祈求的智慧,并不是属灵智慧——那是一种只能透过重生,成圣,以及与神相交才会生发的一种智慧,也是保罗在新约圣经所提及的一种智慧。就那智慧而言,所罗门是远不及他父亲大卫了。所罗门求的那种智慧——一种使他能具有超然的恩赐的——是一种行政的洞察力,精明的判断力,理性的了解力与及对得知识的才能,是一种治事的实际智慧。在这一种智慧上,他比当代的哲学家还要高超,我们且看下面的经文:「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智慧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周的列国。」「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他讲论草木,自利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天下列王听见所罗门的智慧,就都差人来听他的智慧话。」(王上四29~34)所罗门作王不久,国内就发生一宗夺婴奇案。两个女人结果就闹上法庭,由所罗门亲自审判(王上三16~28)。结果他的方法不单只解决了这宗清官难审的家庭事,而且轰动遐尔,自此没有人敢说这位年轻的所罗门,不配坐以色列的王位了。百姓都看出这位年轻人所具有的智慧,是远超过他实际的年龄,无可否认,神的智慧是在他里面,从此所罗门就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戴,他的国位就更坚定了。所罗门的荣耀(九至十章)圣殿及宫殿的完成,正好表明所罗门前二十年的统治(参九10)。余下的二十年统治,只在九至十一章简略地记述,而九至十章却是记所罗门升平之治的巅峰期。这两章华美的记录几乎不需要任何解释,就可以明白其富庶之盛。那时物质之丰盛,税收之盈满,民生之安泰,均是空前绝后的(十14~29);那两章圣经告诉我们,所罗门使银子,平凡得如耶路撒冷的石头,我们不要忘记,当日货币用的不是金子,正是这些像石头一样多的银子!其富庶之情形可见一斑。示巴女王朝觐所罗门一段(十1~13),意义十分重大,所罗门厚赠示巴女王,正好说明天上的万王之王对我们的厚意,我们留意十章十三节:「示巴女工一切所要所求的,所罗门王都送给她,另外照自己的厚意馈送她。」所罗门一切的财宝,叫示巴女王看得目定口呆,她禁不住向所罗门求这求那,直到她发觉实在已经要求太多,不好意思再开口,但所罗门知道她的心意,就按着自己的厚意,连她所没有求的,也一并送给她。由此,我们看见,所罗门馈送的,是照着:(1)她所求的:(2)她所想的:(3)加上自己的厚意而馈送。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想到以弗所书上的一节圣经:「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三20)这节圣经说到神赐给我们的,也是照着:(1)一切所求的;(2)一切所想的;(3)充充足足地成就。求神赐我们信心,敢于向他求大事,向他怀着雄心大志是一件蒙他喜爱的事——他不会因为赐予而变得贫穷,同样也不会因为保留而使他更富有。我们留意,所罗门是「照着自己的厚意馈送她」,按着希伯来文直译,那是「照着所罗门王的手馈送她」。所罗门是全地最富足的王,我们就知道「照着」是什么意思了,那就是说,他所赐予的,必与他的财富相称,那是何等的「厚意」,腓立比书四章十九节的说话,十分重要:「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愿圣灵教导我们知道「照着」是什么意思,又愿这位比所罗门还大的万王之王,使我们敢于支取他的厚意。所罗门的失败(十一章)真叫人握手惋惜,所罗门时代并不长久,跟着以色列人就开始悲叹哀哭了。这全是所罗门一个人闯出来的祸,我们且看十一章说及他失败的经文:「所罗门……又宠爱许多外邦女子。」(十一1)「所罗门却恋爱这些女子。」(2节)「他的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4节)「所罗门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6节)「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9节)「耶和华对他说……我必将你的国夺回。」(11节)是因为所罗门行恶,才引至日后国之**。所罗门的荣耀为乌云所掩盖了。无论他宫殿有多华丽,库房有多充实,都不能掩盖他的污点。所罗门不单是沾污了婚姻的神圣,且以神所明令禁止的,又以以色列人出生入死来与争战的外邦的女子,充塞着他的王宫。她们来自摩押、亚扪、以东,以及其他地方,都是以色列的战士用热血头胪来与之争战的异族。所罗门不但广纳异族女子为妃为嫔,更为她们大兴土木,为她们的神建庙宇。王既如此行,国岂能不衰败,老百姓岂能不吃苦!所罗门完全离弃神了!最聪明的人何竟变作如斯愚昧,比最愚蠢的人还更愚蠢?他是冒犯了所领受的亮光,亵渎了使他成为超智的恩赐,国度要从他家中被夺去,除了因着大卫的缘故而留下犹大、便雅悯二支派外,十支派都北上,另立国度了。第十一章是以所罗门之去世为结束,亦成了本书前半部分的结束。从所罗门一生,我们就知道尽管是人最高的智慧,若与真正的敬虔比较起来,就显得卑不足道,就如诗人所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无可置疑,万物中最高的智慧,莫过于敬畏神了。下面一段话,最足以作所罗门的评价:「要评论所罗门之前,一定要了解到他所享有的特权和机会。他不像大卫那样,承受的是一个败坏的国度,和行恶的军队:所罗门承受的,是一个建立在公义的国度,与及无敌不克的军队。然后,他又有两个王走在他前头,给他作榜样。正如他名字的含意一样,平安应该是他的标记。但跟他另一个名字——耶底底亚,意即『蒙神所爱的』(撒下十二25)——就配不上了。亚伯拉罕是[神的朋友』,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但所罗门不随他们的脚踪,按有关他的记录,他早期的谦卑,对恩赐的选择,以至建造圣殿,及献殿的祷词(王上三7、9,八22~53),实在都叫人对他寄予厚望。怎知到头来,我们若把他早期如上述的美德除去,在对他的记忆中,就再不见能令人佩服的地方了。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非凡人物,他是一个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师、诗人、和道德哲学家,但在性格上呢,却是出奇地没有什么特点的。摩西说,将来以色列的君王不要为自己多增财宝、马匹,和妻子(申十七14~20),那知他三样都作齐了。他原是蒙神所爱的,却竟然『连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诱犯罪』(尼十三26),连向他显现两次的神都抛诸脑后。他为自己立了七百妃嫔,都是神所明令禁止与以色列通婚的异族!(参王上十一1~2),结果就引来了异邦的偶像,与偶像崇拜,至终当然也引来神的刑罚。若说地上曾有一个人能心想事成的话,那就是所罗门,但他却说日光之下,都是虚空(参传道书),都是捕风,他是一个完全自我中心而两翅有力的人,但至终仍是力尽而返,厌倦一切,那情景是多凄凉。」这就是所罗门的一生——他的崛起,他的智慧,他的荣耀,与及他的失败。鲜有人一生中能像他那样,经历各种方式的生活,也鲜有人对生命的失望比他更深邃。尤有甚者,最聪明的一个人终会作出最愚昧的事,以至一个拥有一切财富、美名、享乐的人,不得不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愿我们小心阅读,永记不忘,仔细学习,也真正的去体会这功课。附录所罗门升平之治我们曾说过,所罗门升平之治,是预表着基督再来作王的真理:那么所罗门的朝代有什么特点?(1)四十年时间,四境太平,没有外战,也没有内乱。(2)从列王纪上四到十章,我们知道那是个智慧和知识均非常丰富的时代。(3)其财富与荣耀是空前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那局面。(4)尊贵与名声也是一时无双。所罗门的名字远披异邦,而以色列人也成了备受尊重的民族。(5)快乐与安全是所罗门升平之治的标记,列王纪上四章廿五节说:「所罗门在世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另参第20节)。我们相信所罗门升平之治,是最能预表基督再来作王时的情景的,且看下面的经文:(1)平安与安息——「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不再学习战事」。(赛二4)「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赛十一6)(2)智慧与知识——「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赛十一9)(3)财富与荣耀——「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即国度)必坚立,超乎诸山(即列国),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赛二2)(4)尊贵与名声——「他(即基督)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从大河直到地极,住在旷野的,必在他面前下拜。」(诗七十二8~9)(5)快乐与安全——「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这是万军之耶和华亲口说的。」(弥四4)这就是基督再来作王的时候的局面——平安与安息;智慧与知识;财富与荣耀;尊贵与名声;快乐与安全。它不单只具备这些条件,且是远远地超过了,因为他比所罗门还要大。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实在没有比读那将要来临的国度的预言更叫人兴奋,更叫我的生命充满希望。愿我们每天都以此节圣经作祷告:「愿你的国降临。」 旧约篇第三十四课列王纪上之三题示:读列王纪上最后一课前,请先把十二至二十二章重读一遍。所罗门既从事商业与巨大的工程,便与推罗王订约,利用他地中海的海军,保护南方商业,就是从以东到亚拉伯、印度、非洲的沿海各地。他用和平的营商之法来扩展他的帝国,不是用武力制胜。大卫与所罗门的时期,是希伯来历史中的黄金时代。大卫是军人,所罗门是建设者。大卫建立国度,所罗门建造圣殿。在世界别的地区,当时正是诗人荷马的世纪,也是希腊的历史开展的时代。埃及、亚述、巴比伦在当时均甚弱小,惟以色列国为最强盛,耶路撒冷是当时最伟大的城,圣殿是全地上最豪华的建筑。从世界各处都有人去朝见所罗门,要听他的智慧话,并参观一切显赫的荣耀。所罗门光荣的历史,因其大过而失色。他娶了许多拜偶像的女子。他有妃七百,有嫔三百(王上十一3)。这就是一件大事,得罪自己,侮辱女姓。这一个千古稀有的智慧人,就成为「不足道也」的一个愚夫。那些女子多数为外邦公主,是拜偶像的。她们嫁给所罗门是为政治上缔结同盟的理由而已。为着这些女人,建造圣殿的所罗门,竟为她们在圣殿之旁建筑邱坛。这样,大卫过去竭力所压制的拜偶像之风,今在宫内死灰复燃了。大卫所带入的这个光荣的世纪已届结束,国家已走上了毁灭之途,以色列的黄金时代也已日落西沉了。所罗门晚年之昏沉背道为圣经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圣经留下这方面的纪实,也许神要给人看见前车覆辙;就是过穷奢极侈的生活,虽是最好的人,也难免于失足。南北两国我们来到了列王纪上之下半部分(十三到二十二章),所罗门驾崩后,国就**了;自此,以色列的历史就南北国平衡地记述。按本书之目的来说,我们不需要逐个王分别提出来讨论,我们只把**的主因,及随后发生之大事分别列出来研究,也就可以了。国之**以色列之悲剧第一、我们要指出,国之**是一个悲剧。所罗门升平之治,是以色列历史中最辉煌的时间。藉着大卫与所罗门的统治,国内之敬拜,宗教、与及政治达到一个空前的境况,四境太平,民生安定。就如已故的贝利(Baylee)校长说:「诗篇的超然神学,箴言的实际智慧,雅歌的神秘爱情,约伯记的族长教训,创世记的考古学,与及自约书亚记至撒母耳记下之历史启示,责足以使以色列成为文化之中心,及世界之祝福。」我们可以看见,神为以色列人立下崇高目标,再一步一步那飨蚴迪郑灾廖颐遣坏貌灰⊥诽鞠ⅲ骸讣偃缫陨忻挥**这个致命的打击,局面将会怎样的不同!历史又该要怎样重写br>所罗门之罪第二、我们留意,圣经是把**的罪归于所罗门的。正如我们在士师记所说,神会给我们很多的特权,但他从来就没有给我们犯罪的特权——就算是神所特别拣选的所罗门也没有例外。他的犯罪会怎样叫与大卫立约的神伤心!无论怎样,神是公义,所罗门犯罪了,国就**,他真的罪深孽重!下面一段话,既痛心又真实:「自以色列分为南北国之后,整个历史都是权力的低降,影响力的衰退,与及道德的调零的记录。在那个时候,百姓几乎完全忘记了神,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究于所罗门晚年败德坏行所留下的榜样!罗波安的愚昧第三、十二章记载了**是怎样发生的。所罗门之晚年,因着王宫开支繁浩,再加上频兴土木,百姓对重税苛役日益憎恶,因此所罗门离世后,百姓就趁着罗波安刚登基的时候,就派耶罗波安晋奏王上,要求减税轻役:「求使我们作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事奉你。」(王下十二4)他们的理由实在是很充份的:「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作苦工」(十二4),奈何罗波安恃着先王余威,竟愚蠢到用高压政策妄想平伏这次积压已久之民怨:「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第11节,另看十二5~15),这种刚复自用,狐假虎威的态度,显示出罗波安完全不是治国理民的料子,而其思想的幼稚,意志的薄弱,跟他父亲所罗门的智慧比较起来,真是叫人心都凉了半截。他那毫无意义的威吓就是他最后的「绝招」—毫无价值的「绝招」,结果十支派宣告:「我们与大卫家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罢,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罢。」(十二16)他们舍罗波安而北上,在示剑立都,以耶罗波安作他们的王。耶罗波安的措施第四、以色列国**的结果,就引至北国耶罗波安的荒谬措施。他原是一个精力充沛而又工于心计的人,他立都示剑之后,立刻就看出一个危机:尽管十支派的人随他北上,但他们的精神中心仍在南国的耶路撒冷、圣殿、约柜等是他们宗教的精神所在,连到律法的宣读,律例的训诲等无不在耶京举行,假如他的百姓仍然每年按时按候南下耶京守节,迟早一定会出问题,而他的王位恐怕也保不住,他心里说:「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十二26)结果他就在北国立了两个敬拜中心——一个在国之北的但,另一个在国之南的伯特利,假意是体恤百姓,免去长途跋涉南下之苦:「耶罗波安王就筹画定妥,铸造了两个金牛犊,对众民说:以色列人哪,你们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十二28)。结果,「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公平点说,耶罗波安不是立心以金牛犊来代替耶和华,引民拜偶像。他是企图以金牛犊来代表耶和华。不过无论是代替也好,代表也好,仍是犯了最致命的罪。当他「筹画」的时候,他一定不会忘记亚伦也曾铸过金牛犊,以至他说的话跟亚伦说的完全是一样:「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比较王上十二28,和出三十二4)耶罗波安明知亚伦铸造金牛犊招致耶和华和摩西的烈怒,他仍不知警惕,这就是他的罪。除此之外,耶罗波安还有下列的措施,是招至神的愤怒的:(1)在邱坛建殿,(2)立不属利未支派的凡民为祭司,(3)定八月十五日为他们的节期,这比南国犹大的节期迟一个月。(4)自己上坛献祭。耶罗波安要另立祭司一事,就显出利未支派及祭司们不满耶罗波安的措施,全部返耶路撒冷(代下十一13),同时亦可反映出当时敬虔的以色列人也舍耶罗波安而去的(代下十一16)。但其余支派的,立刻就陷在耶罗波安的网罗去了(王上十二30)。由此可见这次的**不单是政治上的,也是宗教上的。耶罗波安是严厉冷酷又工于心计的王,在属灵的事上可说是无能的;他应该知道,神既然把他放在王位上,他就一定有办法来应付他国内的问题,不至影响他的王位,但他却在罪上泥足深陷,不能自拔,连带他的百姓也一并的跟他掉进淤泥里去。他的墓志铭十分可怖:「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事」(王上二十二52;王下三3,十29等)。因此北国的开始实在糟透,而且一代不如一代,每况愈下,不能自拔。两朝的王我们试把南朝犹大和北朝以色列的王,就列王纪上所载的作个比较。我们不会太详细地讨论,主要的大事就足以给我们一幅清晰的图画。我们曾经说过,列王纪上之下半部,大约记载了南北朝之前八十年的历史。在那段时期中,犹大一共有四个王,而以色列则有八王。我们现在把列王的名字,统治的时间,以及圣经的评价,列表于后,以作比较。南国:犹大列王年期评价罗波安十七年坏亚比央三年坏亚撒四十一年好约沙法廿五年好约兰(虽曾在本书未提及,但他是在北国亚哈谢之后登基作王的。)——共约八十六年北国:以色列列王年期评价耶罗波安廿二年坏拿答十年坏巴沙廿四年坏以拉二年坏提比尼(约一星期)坏暗利十二年坏亚哈廿二年坏亚哈谢二年坏——共约八十六年单从上表看,就知道在八十多年中,犹大国有四王,而以色列则有八王,两倍于犹大的。在短短八十年中而有八王更换,无论是对那一个国家来说,都不可以算是好的了。而更差劲的是,这八个王中,竟没有一个是好的。在犹大国中,四王中有两个是好的,而其在位的年数亦是最长,共约六十多年,占了四份之三强。先知以利亚列王纪上最后的六章,全是记载先知以利亚在北国以色列的事奉。这个一代神人的出现,叫我们在漆黑的时代看见一线光明,他的工作使他成为以色列历史中最特出的人物之一。他不单在宗教改革上曾经轰轰烈烈地干过一番事业,也是新约论及旧约先知中最多的一位。再者,他也是与摩西同在耶稣登山变像中显现的一位。自他以后,先知的工作才在希伯来历史中备受注意。这个最富传奇性的人物的出现是突然的,隐没也是最意想不到。在以色列的危机时代,这个眉宇间稳现霸气,而声音如雷轰的先知,就突然出现在亚哈王的面前,离去的时候,却由一队火车火马护送,乘旋风而升天归去(王下二11)。他在地上的工作,可以说都是一连串的神迹。因此,我们以下列三方面来讨论这一代奇人——他的性格,他的工作,他的重要性。他的性格以利亚的伟大是不容否认的,连那些不承认他所作的神迹的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他人格上过人之处。我们试从几方面来看:在体格上,他必然是个魁梧高大的人物;他不是城市中的绅士,就外型看,他只是个村野之夫,甚至可能就是贝督英人(沙漠中之阿拉伯人),喜欢流连于崇岭深壑间,或是巴珊地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他豪迈的性格,与及粗犷的外型,对那些温文尔雅的城市人,一定显得十分惹眼。当我们读到他晋见亚哈王,宣告以色列旱灾的那一段,我们很容易会联想到站在王面前的,是一个髭发蓬乱,面孔黝黑,双目精炯,肩上披着粗糙羊皮的人,双手向天高举,以其嘹亮的声音向这个优柔寡断的王宣告大旱,其声音在山间迥响着,就像神向这个邪恶的王说话一般。以利亚不单在外型上是与众不同,就是在道德操守上,也是异于寻常。我们起码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勇气、信心、热心。先说他的勇气。他以一人之力,而向当时整个国教的祭司制度和全国的人民挑战,情况就像马丁路德一样。这才是真正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无伪的「横眉冷看千夫指!」迦密一役所表现的大勇无畏,与及假祭司小丑般的跳叫,其对比是多强烈!再看以利亚的信心,在以利亚勇气的背后,是隐伏着一股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信心。这才是重要。我们想想看,面对面的对着暴君亚哈说:「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这需要何等大的信心。因着自然环境的影响,几天,几星期,甚至是几个月不降露,不下雨那是可能的,但要「这几年」无露又无雨,那就非要转气易候的信心不可。最后,我们留意以利亚的热心。「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嫉妒」(中译本作: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这嫉妒需要多大的热心才可以积聚,才可以爆发!噢,这个黝黑粗犷的沙漠之子,对我们今天这些温文尔雅的教会领袖该有多大的挑战!为着神的圣名,为着备受歪曲的圣经,为着日渐弥漫的妥协之风,让我们学像以利亚,为耶和华大发嫉妒!他的工作杰多博士说得好:「先知有两种,一种是行动的先知,一种是说话的先知。后者无疑首推以赛亚为最伟大,而前者则无人能出以利亚。」这就是以利亚工作的特点:他是一个行动的先知。就我们所知,以利亚没有写过一言半字,这是不足为奇的。像他那种毫无保留的热诚,急激的性格的人,通常都没有那份耐性坐下写文章,而很多精力充沛而又心里火热的改革家,要他们拿起支笔来,就不只千斤重了。他们都是行动派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缺少他们。他工作第二个特点乃是:几乎凡他所作的,全都是神迹,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以利亚在场,就会有神迹出现。因着这个原故,近代有些所谓圣经学者,乾脆就把整段圣经否定了,认为全是神话的无稽之谈。他们的理论我们不必管它,这个事实反映出以利亚一生的事奉,是多么的轰天动地,也起着多大的影响力。他工作的第三特点乃是:改革。以利亚并没有开创过什么新的工作,他只是把当代变节的宗教,国民的败坏生活改革过来。他呼召百姓重新回到神与摩西立的约上面,今天缺乏的岂不是同样的呼声?他的重要性第一、以利亚的出现是说明一个真理:神会拣选一些特别的人,来应付特别的时代。以色列在亚哈登基之前,已经够黑暗的了,到他作以色列的统治者之后,情况更是糟得无法收拾,圣经说:「从来没有像亚哈的,因他自责,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受了王后耶洗别的耸动。」(王上廿一25)耶洗别的阴谋,就是要在以色列境内根除耶和华的崇拜,而以色列历史的黑暗时间,以此为甚了。就在这种危机的时代,神的勇士兴起了,同样的情形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中世纪福音之光看似慢慢熄灭,而教庭的魔影正要笼罩着欧洲亿万的心灵,马丁路德及约翰加尔文出现了,他们的声音释放了欧陆的人民,重回那「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上。在英国也是如此,当政治、宗教、与及道德都败落到无可救药之际,神就兴起了约翰威克里夫(JohnWycliffes),威廉天达(WilliamTyndales),韦非特(Whitefields),与卫斯理等人。求神在这世代兴起他的勇士!第二、当罪恶愈深,神工作的方法亦愈特别。亚哈与耶洗别所拜的腓尼基人的神——巴力、亚斯他录、和亚舍拉——其实就是管理雨和露的神。为着这缘故,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就要在这一方面来工作,使天「必不降露,不下雨」历三年零六个月之久!为着要叫偶像的假神迹和假宗教暴露其丑,神要用真的神迹来行在地上,这是为什么以利亚一生的工作都是充满神迹的原因。在非常时期,神就会用非常的方法来工作,我们深信在这个弯曲异常,以白为黑,以苦为甜的世代,神一定有更特别的方法来显明他的作为,我们都要为此祷告。此外,以利亚对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很多方面要说的,不过这里再多提一点:以利亚还要再临这个地球。非常特别的,在旧约圣经最后的几节中,就提到这件事(玛四5~6)。好多人不信这件事,就像他们不信基督要再临一样。他们说以赛亚和玛拉基二先知预言以利亚再临一事,已经在施洗约翰的身上应验了,尽管施洗约翰是部分的应验,施洗约翰却不等于就是以利亚,因为在施洗约翰去世之后,我们的主说:「以利亚当然要来」(按原文直译)。我们若再翻到启示录十二章,就更会发现,在现今世界体系崩溃和基督再来之前,有两个见证人要来,其中一个就是以利亚?以利亚真是一个奇特的人物,昔**出现的时候,整个以色列国都改变,不久的将来他重临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要改变,那时候,主就在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