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21章 圣经课程(21)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当我们读到十二小先知书的约拿书时,会再详细解释约拿三日三夜在鱼腹中这个神迹所预表的真理,在这里,我们要紧抓以利沙,约拿和以利亚三人所构成的三重预表,那是旧约中最奇特的一个:以利沙:基督死和埋葬。约拿:基督下到阴间去。以利亚:基督被接升天。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四节,保罗说:「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他所指的是旧约中那一卷书呢?他可能是指诗篇第二篇七节(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讲道,保罗亦曾引用这节经文,参使徒行传十章三十三节),也可能指诗篇十六篇十和十一节(彼得也曾引用该两节圣经,是特别在五旬节讲述复活时引用的。参使徒行传二章二十五至三十六节),但我们相信保罗一定曾想及以利亚、以利沙,和约拿这三人的一生及所行之神迹。在他被引至阿拉伯旷野的三年独居生活(加一17~19),圣灵一定把旧约中有关基督的一切事情教导他。保罗一定会联想起这三个人所作的奇妙之事;基督三日三夜在坟墓里,然后又复活了——约拿三日三夜在鱼腹中,而以利亚又被接升天了,这确实是「又照着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旧约篇第三十七课列王纪下之三题示:重读列王纪下九至十七章两遍。「近代考古学发现,对列王纪下达载的史实予以的考证,比旧约中任何一卷都来得多。原因是与列王纪下朝代有关的亚述及巴比伦文物,逐渐在废墟中被发掘出来。随着这两个伟大王朝的被发现,我们就不能不惊奇圣经在历史的记述上,是多么准确,分毫不差,这个教训我们真要永记不忘。对于旧约其他的历史,我们从考古学上所知的不多,但什么时候幔幕拉起了,我们就会看见台上所摆列的,正是圣经早已记载的了。还有比这个事实更能证实圣经可靠性吗。」——优加克北国邪恶的王我们在三十四课已经说过,在列王纪上所载八个以色列的王都是恶的,都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到列王纪下了,其余十一个王又如何呢?真叫人心寒,答案仍是「恶的」,每一个人的墓志铭都是同一句说话:「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他们中只有一个例外——心利,他作王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其他关于恶王的经文是:三2~3,十31~32,十三2一3、11,十四24,十五9、18、24、28,十七2。这是什么的记录!又是何等悲惨的结局!再看看以大卫一朝而终的犹大国,我们已经说过,犹大列王均是以大卫的标准来衡量的,我们试找出这个脉膊:所罗门(王上十一6);亚比央(王上十五3);约沙法(代下十七3);亚玛谢(王下十四3);亚哈斯(王下十六2);希西家(王下十八3);约西亚(王下廿二2);由此可见,他们善恶与否是以什么标准来说。大卫王朝经历了三百七十年,对他的承袭人来说,他风范犹存。现在回头再看北国的列王,他们的标准在那里呢?他们没有像大卫那样尊贵的风范,且走在另一个极端里去;他们以耶罗波安的坏榜样来作衡量,这真可耻啊!北国第一个王一生都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后跟着他作北国的王的,就是以他作标准!我们看看那些王的盖棺定论是什么:「效法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总不离开。」(王上十五26,及其他)整部北国兴亡史,这样的字句屡见不鲜,这是多么怵目惊心!它几乎成了北国列王史的标点符号!耶罗波安后十八个以色列王中,起码有十五个王是「效法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以下就是论及他们的经文:拿答(王上十五26);巴沙(十五34);以拉(十六19);暗利(十六25~26);亚哈(十六31);亚哈谢(廿二52);约兰(王下三2、3);耶户(十31);约哈斯(十三2);约阿施(十三11);耶罗波安第二(十四24);撒迦利雅(十五9);米拿现(十五18);比加辖(十五24);比加(十五28)。其他三王是否比他们好呢?心利作王一星期,沙龙作王一个月,何细亚是杀了比加篡位,而成北国最后一个王。这就是北国列王史!耶罗波安投下的阴影何等恶毒!北国之后十八个王,无一不受其害,就是二百五十年后,仍然阴魂不散,直到北国完全衰败、崩溃,而被亚述撕碎,掳去异邦。我们要好好地思想,大卫与耶罗波安人已过去,尸骨亦腐,唯其影响犹存,不论好坏,均延及子孙!我们今生作客,转瞬间就要过去了,但真的过去吗?不,我们留下的影子不会过去!不管有意或无意,我们留下的道德或属灵的影子自会继续活动,左右着在世的人。我们不能摆脱自己的影子,唯一能够的,却是选择自己的影子,是大卫的,还是耶罗波安的。而我们所选择的,对后来的人是永远的生命还是永远的咒诅,就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影响又岂是言词所能及之万一呢!求神救我们脱离耶罗波安的影子!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他们对我们投下的影子完全没有免疫的能力,我们怎样生活,怎样为人,对他们的人格以至持守之价值标准,都有必然性的影响的,登约翰(JohnDunne)说得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只是半岛,连着整片的大陆!当我们想到自己的影子是会活至永远时,我们的责任就油然而生。想想看,伏尔泰、英格索、赫胥黎、马克斯等人死了吗?我们岂不在世界每一角落,尤其是在大专学校的校园里仍然听到他们絮絮不休的声音。另一方面,路德、加尔文、卫斯理、戴德生、克理威廉、怀菲特等人死了吗?他们传讲的圣经真道,以至掀起的海外宣教运动又岂曾停止过,我们中国人之得听福音,教会得以建立岂不是他们影子的工作!也许我们会说:「看哪,他们都是一代奇人,影子自然长存;我是什么呢?不过是升斗小民,有什么影响力?」我们若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希特拉的影子没有人下认识吧!他以及世界上有名的暴君是怎样来的,岂真是时来运到?研究他们的生平就知道,他们日后的表现,无不拜活在他们未成名之前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影响。此外,上面提及的卫斯理、戴德生等人,你想没有他们「平凡」的母亲及环境,就可以塑造出这样的伟人出来吗?历史上的知名人士,不管善与恶,都是由「平凡的影子」模造的。我们读这几段文字的时候,说不定就会想起那些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先人、父母、朋友、兄姊,或是教会的属灵长者等。或是我们仍会为以前不愉快的童年、错误的教育,和有害的读物的影响而悲叹、饮泣!我们今天要选择那一种的影子?明天要留下何种的榜样?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岂无关系?岂无责任?人会过去,影子独存!求神保守我们,不离基督,求神赐福我们,使留下的影子如彼得,就是有病的人都可得痊愈!北国之被掳列王纪下十七章记载了历史上最悲痛的矛盾;当希伯来人在约书亚领导之下进入迦南地时,是何等荣耀及欢欣;而当北国十支派被残暴的亚述赶离迦南地时,又是何等羞辱及可怜!他们的王国永远倾亡了,他们的家园永远坍毁了,这都是因为他们犯罪,得罪了耶和华他们的神。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罪,都是用铁笔刻在石版上,叫后世的人知所警惕,也让我们看到神的公义,是丝毫不爽的。请留心读七至二十三节,这是他们得罪与他们立约之神的记录。好一个犯罪的目录!他们拜偶像、行淫、硬着颈项,凡耶和华所憎恶的,他们趋之唯恐不及;凡耶和华喜悦的,他们避之唯恐不周!请特别注意二十至二十三节——他们效法北国第一个王耶罗波安的恶行,神就施行他最后的刑罚:「耶和华就厌弃以色列全族,使他们受苦,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以致赶出他们离开自己面前,将以色列国从大卫家夺回,他们就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引诱以色列人不随从耶和华,陷在大罪里。以色列人犯耶罗波安所犯的一切罪,总不离开,以致耶和华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正如藉他仆人众先知所说的。这样,以色列人从本地被掳到亚述,直到今日。」北国被掳的记述,有好几点是要特别留意的。第一、这是按着「报应」而施行的审判。意思就是说,神对一个国家的审判,是直接按着其罪行之深浅而施行的,情形就如诗句那样,一句紧扣着一句。圣经直言不讳地表明,以色列之被掳,完全是出于神复仇的手。倘若这段经文是出于神的灵感,我们就可以大胆直言:凡不以神为控制一切事件之发生及发展的历史哲学,全是虚构捏造,我们若相信圣经是无误的,是神所启示的,我们就知道神一直控制着,牵引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古时如此,现在也如此,看看欧洲近代的历史,又看看中国近百年来的浩劫,岂不知道在一切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之前,都是有犯罪的记录!神怎样主宰了古埃及、亚述、巴比伦,和以色列等大国的历史,他也一样统管着今天之苏联、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命脉,我们若犯罪,又岂能逃罪。第二、北国之被掳是分两次的。在最后一次被掳(何细亚作王)之前,早已有两支派半被掳,那就是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他们屯居约但河东,首当其冲,先作了亚述大军的点心,这一次被掳记载在历代志上五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神,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这民就是神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故此,以色列的神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昆尼色的心,他们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哈拉,与歌散河边,直到今日还在那里。」从列王纪下十五章二十九节,我们知道拿弗他利支派(在东北部),也跟他们一起被掳。我们在研究民数记时已指出,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要求居住在约但河东,不入迦南应许地。当时他们的理由看起来好像很充分,正如任何企图妥协的人的理由,总比谁都更充分,但妥协,是改变不了的。他们的产业应坐落在佳美之处——约但河西、迦南地内,那是应许地,是神与他们立约之地,但他们只凭眼见的来选择(民卅二33),完全不凭信心,亦不理会神的心意,结果就成了仇敌的第一道醒胃小菜!我们看见了昔日的选择造成今日的结果。妥协之路,初看总是平坦康庄、阳光满途的,但走下去后,代价就大了,大得我们付不起,也大得足以置我们于死地!把北国十支派掳去的亚述王,列王纪下十五章二十九节是「提革拉昆尼色」,历代志上五章二十六节则作「普勒」;以前人对圣经这个记载,颇有微言,以为是指到两个人而言,直到宾卓斯博士(Dr.Pinches)发掘了巴比伦年谱的泥版(大英博物馆藏),才终止了疑惑,原来「提革拉昆尼色」王,有另一个名字,就是普勒,二名同属一人。圣经之真确性,又得一次证实。北国其余七支派半,是在十三年后,即主前约七百二十一年被掳。这时,提革拉昆尼色已驾崩,由撒缦以色四世继位(参王下十七章三至六节)。撒玛利亚京城可以抗御亚述有三年之久,真不是简单的一回事。他们一定经过整军练武,也曾日夕盼望埃及可以救援,(只是落空!)但三年之后,京城陷落了,我们可以想像以色列人在残酷成性的亚述军下吃的苦头,历史上鲜有如亚述人那样以虐待战俘取乐的民族。整个以色列国被掳了,他们永不再见撒玛利亚京城!第三、十支派被亚述人掳去,完全是按昔日亚述人之方法对付。优加克在他的「新圣经导引」(NewBiblicalGuide,byJohnUrquhart)说:「我们在泥版中发现的提革拉昆尼色三世,就是那个把以色列人掳去的亚述王,他把以色列人带到老远的地方,又设立亚述的官长治理他们,就这样便把以色列人的土地吞并了。这些可怜的俘虏,既无地土可守,又无近邻可援,亚述人根本不怕他们会**。这个政策十分有效,使被掳的国家永远臣伏在他们之下,这可以说是提革拉昆尼色王的一大发明。」我们从出土的泥版,屡屡看到亚述人实行这政策的记录:「朕掳获十五万五千男女和儿童,牛马无数,全带至亚述之边陲。朕践踏他们如足下之泥……」提革拉昆尼色王的政策,他的承继者仍然执行,这就一次过解决了历代征服者的难题:以一个文化低而武力强的民族,怎样可以永远征服一个文化高而武力弱的民族。蒙古人之不能永远征服中国,是因为他不晓得提革拉昆尼色的妙计!攻陷撒玛利亚京城之日,亦是撒缦以色四世驾崩之时;从记录看,他之后继人可能就是沙冈(Sargon),泥版上记录了他如何把二万七千二百九十个以色列人送至边陲。第四、自北国被掳之后,他们就失散在异邦。这些被掳之民的后裔,可能有少部分人在二百年后随着犹大人回国之时返去,但整体来说,他们是失散了。我们可以说十支派是消失了。近代不少人曾尝试在史籍中寻找他们的下落,美国之印第安人、阿米尼亚人,以及其他的民族都曾被认为是失散的十支派的后裔,但证据薄弱。后来有人建立了「英藉以色列人论」,理论上说颇有吸引人的地方,他们认为今日之美国人及英国人就是失散的十支派的后裔,只是我们越研究,就越难接受。无论怎样,接受圣经的史实已是足够:他们被掳后,就永不得回国。这史实已叫我们心有警惕。我们从泥版上读到,以色列亡国后十四年,腓尼基人把以色列人卖给埃及人,两男一女卖三米拿斯(minas)银子,约等于二十七英镑,港币二百八十元!当时被卖的以色列人,一定是整批出售的,那真是叫人心寒。我们且留心听他们先祖所罗门的说话,是他亲身经历,然后在年老时写下,为要勉励他的后人的:「奸诈(原文作罪人)人的道路,崎岖难行。」(箴十三15)以色列人既不知自爱,不肯侍奉尊贵的神,现在就只能被卖为奴,服侍险恶的世人,这对我们又岂不一样?我们离开神,就只会投向撒但,不肯听从神,就要被它奴役,几百年后,耶稣基督为耶路撒冷哭泣,他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路十九42) 旧约篇第三十八课列王纪下之四题示:列王纪下余下之八章(十八至二十五章)关系重大,它记载了神对犹大国最后之刑罚,被掳至巴比伦,我们应该仔细阅读。那些曾看过圣经批评家写的旧约圣经注释,一定会因着考古学的新发现而大感兴奋,它们均证实圣经是丝毫不错的。就如世界最早的宗教原是一神教,后来才发展至多神教。又或者希伯来(Habiru)是约书亚时期的希伯来人和以色列人。事实上,我们若有人编汇一套书,说明历代批评家论及圣经这里错那里错,又把考古学所发掘出的文物证实圣经是准确无误的放在一起,那套书一定非常之庞大。——马士顿爵士犹大之后期及被掳北国以色列不再存在了,城墙被毁,京城坍下,王宫被焚,连以色列人都被赶离那地,现正被亚述王派来的夷民占据,北国历史的最后一页已完了。列王纪下最后一段(十八至二十五章)完全是记载犹大国后期之情形,直到他们被巴比伦人掳去。因此,这八章圣经所包括的年代,就由撒玛利亚京城被陷(主前五八七年),一共经历了一百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北国以色列之败亡,对南国犹大一定引起过极大的震惊及警惕。神曾藉他的先知警告过他们,现在一切有关灭亡的预言,都悲惨地应验了,只是他们掩耳不听,硬着颈项,结果就妻离子散,家破国亡。这一切对耶路撒冷的居民岂不如当头棒喝!只可惜这个教训对他们发生不了长久的影响力。自以色列亡国后,犹大王除了希西家和约西亚部分的时间外,他们仍然像以色列人一样,离弃神,拜偶像,直到耶路撒冷偿了她的债,耶利米唱出他的哀歌!人的心何其刚硬!我们现在要看列王纪下余下的八章。从国之**,罗波安作王起,到列王纪下第十八章止,犹大的宝座一共换了十二个王,耶路撒冷被陷前,还有八个王要登基,他们的名字及作王的时间如下:希西家:二十九年玛拿西:五十五年亚们:二年约西亚:三十一年约哈斯:三个月约雅敬:十一年约雅斤:三个月西底家:十一年这八个王中,有三个要特别提出来讨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希西家。希西家希西家是一个好的王,也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战士、政治家、建筑师、诗人和圣徒——他是一身兼数任,而且都很有表现。在他作王的时间,国内之安定,直追大卫和所罗门的时代。他一登基,便推行如下的改革(见王下十八至二十章,代下二十九至三十二章):(1)重修并重开圣殿;(2)重组祭司及利未人之职任;(3)自立榜样,带领以色列人敬拜唯一之真神;(4)尽毁境内之邱坛及偶像;(5)带领百姓重守逾越节,圣经说:「在耶路撒冷大有喜乐,自从以色列王大卫儿子所罗门的时候,在耶路撒冷没有这样的喜乐。」(6)献各种祭给耶和华;(7)征服异族,拓展国界,「希西家在列邦人的眼中看为尊大。」(代下卅二23)无怪乎圣经这样说他:「希西家在犹大遍地这样办理,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善为正为忠的事;凡他所行的,无论是办理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诫命,是寻求他的神,都是尽心去行,无不亨通。」(代下三十一20~21)这是何等的祝福!当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持守神的律法,他就要蒙福,这种希望永不是教育、政治、经济,或是法律所能及之万一的。人若离开神,他就除了灭亡外什么都没有了。希西家与圣经希西家之影响力,不只在于他那一朝,事实上直到我们这一代仍受惠不浅,他真是历史上鲜有之巨人,我们相信他的影响力要一直绵延下去,直到世界的末了。原来希西家曾对我们现今之旧约圣经作过一番整理及保存的功夫——这对一个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的影响会有多大!下面经文是有关他从圣经上得的教训,极堪注意:对圣殿之热心(代下廿九3~19)。对真神之敬拜(20~36)。对大卫之效法(25、27、30)。无可否认,希西家之所以能够这样,完全是因为他从圣经得了亮光。再者,历代志下三十一章二十一节说他一切的工作,是「遵律法,守诫命」的。这还不止于此呢,他从事了十分重要的文字工作,箴言二十五章一节说「希西家的人」曾膳录了箴言,亦即是说箴言之所以有今日的形式,当然要拜希西家所赐。他的文字工作,既非始于箴言,亦非终于该书,「以色列人在希西家治理之下,文字工作达到了它的黄金时期」,以赛亚、舍伯那,和约书亚等人均是当时掌管宫廷文书,类似中国汉武帝之中书(参王下十八18,十九2)。希西家对圣经的另一大贡献,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在希伯来原文中,很多卷书最后都有三个希伯来的字母,其意义早已不详,但历来抄写圣经的人都不敢将之删去,那三个字母分别是:H、Z、K,是「希西家」原文的头三个字母(英文希西家是Hezekiah),霍图(JW.Thirtle)认为当「希西家的人」抄好圣经后,均要呈上王上,由他审阅后而加上签名,表明工作是完成了。到我们读诗篇的时候,就会发觉诗篇之有今日之轮廓,希西家不单有其贡献,他自己本人就是部分诗篇之作者。后来希西家遘疾,他祷告神,神就给他加寿十五年(王下二十章;赛三十八章),是在这十五年中,他的文字工作才达到高峰,这件事实比它表面的意义来得深刻。我们都知道,犹大国之运数已定,在他们被巴比伦掳去之前,他们还有五个王,而五个之中,有四个是恶的,在他们被赶散之前,一定要有人把圣经编汇妥当,易于保存。谁能担当这个重任?换句话说,谁会比希西家更胜任称职?我们真有理由为着希西家来感谢神,他在延长的十五年寿命中,竟作了一件惠泽万代的事:致力于编汇及保存神的话语。不错,希西家这个人真是不同凡响!玛拿西「虎父无犬子」这句话,对希西家和玛拿西这两父子来说,真是再尖锐的讽刺也没有的了。我们也鲜有听过两父子会走进这么一个强烈的极端的,一个最好的父亲怎可能生个最坏的儿子!心理学家有个最好的研究课题了。我们不打算去解答这个难题,只是要从其中得个教训而已。假如像撒母耳和希西家这样的人也会生个像约珥、亚比亚,和玛拿西这样的不肖子,我们最好就不要责难一些敬虔的父母会有爱世界的儿女!我们常常听到教会里面有人这样说:「他啊!最好不要老传什么福音,要传嘛,先在家传吧,你看他的子女,教会什么见证都要给他们败坏了。」听到这些说话,常会叫我们内心隐隐作痛,因为很多时候这些敬虔的父母都是不断地流着泪为他们的儿女祈祷,这种情形我是屡见不鲜。我们只能叹息地说:多少基督徒的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雅三6)当我们恣意地批评神所宝贵的基督徒时,我们会叫主的心何等伤痛!求圣灵保守我们的舌头,他们为着自己儿女的走迷,心中已够难受,我们怎能再加增他们的苦楚!不太残忍一点吗?现在看看玛拿西这个人,他的坏处真是写出来也会沾污我们的笔,更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是犹大国中作王最长的一个人——五十五年,比半个世纪还要多五年。我们不必详究他怎样拜偶像、崇巫术、献人祭,使得耶路撒冷每一条街道,都染满了无辜者的血(包括了以赛亚先知的殉道),我们只看下面一节圣经,便可想像他的言行:「玛拿西引诱他们行恶,比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灭的列国更甚。」(王下廿一9)这样的一个王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命运,真是不问而知。玛拿西生平有三件事,我们不可不知;为此,请翻到历代志下三十三章,两处圣经拼起来读。第一、圣经告诉我们,后来玛拿西被掳至巴比伦。注意神的刑罚:「耶和华使亚述王的将帅来攻击他们,用铙钩钩住玛拿西,用铜链锁住他,带到巴比伦去。」(代下卅三11)这节圣经曾引起批评家不少骚动,他们按常理(多么危险的一种态度)来忖度,那怎可能阿,一个巴比伦王若把俘掳玛拿西带回巴比伦,那就对了。而现在却是一个亚述王——他们的首都是尼尼微,是幼发拉底河以南三百哩的一个城市——把俘掳带到巴比伦?弄错了吧!随着考古学的发现,这些信口雌黄的批评家又再一次哑口无言了,而圣经又再度被证为真实可靠。我们知道玛拿西之父希西家作王的时候,亚述是西拿基立作王,西拿基立之后,是他儿子以撒哈顿作王(王下十八,十九37;代下卅二),而以撒哈顿曾经与玛拿西同时间作亚述王。近代研究亚述人的专家从出土的文物发现,亚述列王中,只有以撒哈顿是把王宫建在巴比伦,且住在那里的!圣经若说亚述把俘掳带回亚述(如常理可推测),那就错了,但圣经是说带回巴比伦,多奇妙的一回事!第二、玛拿西被掳后悔改,神就宽恕了他。他成了神对罪人之爱的最好说明:一个最坏的人悔改,神仍会宽恕!参十二、十三节,玛拿西的悔改是真的。第三、玛拿西重回耶路撒冷,且尽他一切所能来补偿昔日的罪,参十四到二十节。他是一切罪人的鉴戒:我们若犯罪,神就按我们的罪行来审判,绝无幸免的。但他也是罪人的激励:我们若真正自卑悔改,尽坏如玛拿西,神仍乐意施恩,赦免罪孽。神是一个喜欢饶恕罪人中的罪魁的神。约西亚我们略过玛拿西的儿子亚们,他作王二年后,便给自己的臣仆杀了(王下廿一19~26)。跟着便来到约西亚励精图治的王朝。这是犹大国最后一百年中光明的一页,是处于希西家的驾崩(主前六九八年)和耶路撒冷沦陷(主后五八七年)的中间。只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荣耀离开犹大前最后的光芒;之后,大卫的宝座就被践踏于尘土中了。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仅八岁(约于主前**一年),这时候自然是母后摄政了。到他十六岁那年,就已经有非凡的表现:「他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寻求他祖大卫的神。」(代下卅四3)到了十二年,亦即是二十岁,他在耶路撒冷从事的宗教改革及复兴的工作,已相当有成绩,总括来说,有下列几项值得注意:(1)重修圣殿(2)发现五经(3)宣读律法(4)重提神约(5)对付罪恶(6)守逾越节(7)破除偶像这都是当时了不起的改革,自无异议,我们也不详细讨论了。在他一连串的改革中,只提出几点来研究。第一、约西亚的改革并未能遏阻国民之堕落。约西亚的工作表面看来是另一番气象的,毛病就是整个犹大国已经积习难返,不容易一时间改过来。因此外在尽管有革新,内心却依然故我。百姓尊重约西亚王各项运动,他们也跟随,只是手动心不动,革面而不洗心。犹大国已经泥足深陷,虽然兴起了约西亚,又兴起了众先知,只是这些百姓就是「不肯」,他们继续硬着颈项,直到一天,他们不是「不肯」,而是「不能」了。现今拜偶像和行淫几乎成了他们的风俗习惯,耶和华这名字反而陌生非常,他们对犹大国的宝座亦不存什么希望,人人都忙于作恶。人心刚硬之际,神就兴起像以赛亚和耶利米这样伟大的先知来,他们的劝戒与预言都成了他们日后的审判。耶利米的事奉,是由约西亚第十三年开始,一直到耶京被陷(耶一1~3),耶利米书开头几章,就是论到约西亚的统治情形的,我们看三章十节,就知道约西亚的改革不是彻底成功的了:「虽有这一切的事,他奸诈的妹妹犹大,还不一心归向我,不过是假意归我,这是耶和华说的。」第二、约西亚之治,正处于犹大历史中最悲惨的时代。这期间,惊心动魄的大事层出不穷。(1)雄霸一方达数百年之久的亚述王国已倒塌。(2)代之而兴的是更强霸的巴比伦王国。他对列国的手段更专横。(3)玛代王朝已崛起,这即是后期**巴比伦帝国的玛代波斯朝,亦是以斯拉记提到下令重修耶路撒冷的王国(在亚达薛西王之时代)。(4)约西亚驾崩后二十年(主前五八七年),犹大国即亡,耶京被毁,百姓被掳,自此之后,以色列人的王位永远消失了,直到主耶稣再来,王位才得被建立。到了主前五三六年,古列王**了巴比伦王朝,而建立波斯王国,昔日巴比伦的占领地亦同时归并于波斯之下。波斯王下令被掳的民可以回国,犹太人——即包括了主前七二一年被亚述掳去的北国以色列民和后来被巴比伦掳去的犹大人——就在这命令下,重回耶路撒冷。这个恩谕一直维持着,自波斯、亚历山大到罗马王朝仍然有效。古列王在主前五三六年颁下回国恩谕之后,约有五万犹太人归回。这些被分散至列国的犹太人虽然历尽各种沧桑艰难,仍然保持其独特性,没有被同化,也没有忘记他们的祖国,反而人数增加,归心日切,这就不能不感谢神的保守和引导了。直到主耶稣的时代,我们知道有过百万的犹太人,散居在罗马版图的各地,因此雅各写雅各书时,是「请散住十二支派之人的安」(一1);而彼得写彼得书信时,他的对象也是「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一1)在上面几课我们已经说过,犹大亡国后,他们永不能再建一个有王位的独立王国。一九四七年五月,以色列重组国家,翌年首为美国承认,他们就成为一个没有王位的独立国家,直到万王之王的耶稣基督再临,他们的宝座才得以重建,因为按着新旧约圣经来说,只有耶稣基督才是真正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