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34章 圣经课程(34)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旧约篇第六十一课诗篇之五题示:请读诗篇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篇两遍;然后按本课内文,再分别研究诗篇一三九篇。以此比较,看宗教的骄傲多无知——人以浮夸的仪式,各种的花样。向会友述说每项恩典,心灵除外!圣灵忧伤,华宴荒废,仪式枯竭,祭司失落;但在远处小屋内,却可听到一个灵魂的低语:他的生命册上又多记上一个名字。——朋斯RobertBurns“TheCotter’sSaturdayNight”个别诗篇的研究诗篇最后一课,是仔细地抽出几篇较特别的诗来分别研究它。正如上几课所指出的,不少读者读诗篇的时候,都是太大意,也是太急速,以至不能欣赏到诗篇的精髓,或甚至把它们误解了。诗篇一三九篇翻到这篇诗,我们不得不惊奇这诗结构的精密、信息之丰盛,和其形色的华美。它绝不是一首词藻的铺砌,或把句子断行就当诗的那一类作品,观其结构,便知作者是独具匠心。我们中文官话和合本之翻译和分段,颇能表达诗之真义及形式,起码比英文钦订本的来得高明。全诗共二十四节,分作四段,每段六节,就像和合本所分的一样。前六节是第一段,说神的无所不知;第二段之六节是说神的无所不在;第三段之六节是说神的无所不能:而最后一段之六节是诗人鉴于神之尊贵和超越而作出赞叹和感恩,最后以一真诚之祷告作结束。诗人对神的认识是在心灵深处的,不是单在头脑的,故他不能不在双膝上敬拜他、尊崇他。我们先看前六节;和合本给这段之标题为「赞美耶和华无所不知」,实在再适合也没有的。第一节说:「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按原文圣经,那个「我」是没有的,加上去当然不是错,但若按希伯来诗之平行法来说,似乎加上「我的心思」比「我」来得更完满,因为这样与全诗最后一祷告——「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就更能首尾呼应。我们再说,中译的一点没有不妥当,只是若加上「我的心思」则全诗更显得完全及一气呵成吧了。这样本诗所谈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思、意念、行为和言语。它告诉我们神无所不知之属性,他是全知道我们的:心思——「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的心思。」(1节)意念——「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2节)行为——「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3节)言语——「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3节)短短几节,就把一个人之德性全勾划出来,它包括我们内在和外在的生命。在这里,神无所不知的属性,不是一种哲学或神学的抽象讨论,而是有血有肉地,在一个人实际的生命和现实上反映出来,无怪乎受圣灵感动的诗人在第五和六节说:「你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现在让我们看第二段,七至十二节。这段是藉五个「极端」来说明神的无所不在:第一是极之高:「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8节上);第二是极之深:「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8节下)。第三和四,是极东与极西:「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这是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写出太阳的出处,亦即是说东方;「飞(原文没这字,只有说「到」)到海极居住」——是指地中海,亦即是耶京之西:「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10节)最后就是极之黑暗:「我若说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围的亮光必成为黑夜」(11节)。请特别注意诗人强调的地方:「我若说黑暗必定遮蔽我」。最能遮蔽一个人的莫若极度之黑暗;在天光白日下,一个人无论藏得怎样密,也有被人发现的机会,唯有黑暗像度幔幕一样,没有肉眼能看透。注意:极高、极深、极东、极西、光与暗——神全在那里。再看第三段,自十三到十八节(和合本在第十六节分)是说神的无所不能,诗人在这一段是藉着人生与死之奥秘来显明神造物之奇妙和大能,这就是神无所不能的明证。我们希望读者能细加咀嚼,自行研究诗之精妙。他用最生动传神的笔法来把人之构造,其复杂、精巧、准确而灵活之系统写得入木三分,以至我们不能不与诗人同声赞美神。我们若好好思想诗人怎样描写神在人身上表明的能力、心思、爱与关怀,就不能不与诗人同说:「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其数何等众多,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时候,仍和你同在。」最后,我们来到本诗之末段,即十九至二十四节。前面诗人己把神的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说过了;他看到神的灵(7节),神的爱(17节)。现今,他要说神的圣洁(19节),若按字义来译十九节,应是这样:「噢,愿你杀戮恶人,神啊!(你们这些凶暴的人,离开我去罢!)因为他的恶行顶撞你,他们也起来抵挡你:」因着对神的认识,大卫要与罪行断绝关系,因此他对别人的罪和自己的罪就措词极为强硬,这便说明他为什么以那么一个祷告来结束全诗(23~24节),因为他对神的认识不是从头脑而来,而是从心灵深处而来,愿我们都学诗人的榜样。上面所说的,相信己能把本诗在结构上的精美及灵意上的深度略为表明了,盼望读者自己再去发掘其他的珍宝!诗篇二十三篇本诗是家传户诵的了,开头第一节——「我必不至缺乏」,就是上诗的钥句;若就此钥句来读全诗,必会另辟一新境界!「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我必不缺乏供养。「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我必不缺乏平安。「他使我的灵魂苏醒」——我若跌倒,亦不缺乏起来之力。「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必不缺乏引导。「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在黑暗的日子,我必不缺乏勇气。「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我必不缺乏真正的安慰。「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我必不缺乏保护和尊荣。「你用油膏了我的头」——我必不缺乏喜乐(油是喜乐之代表)。「我的福杯满溢」——我必不缺乏恩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在地上我必不缺乏神的恩宠。「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在天上我必有住处。这首诗是以「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为起首,但希伯来文是没有那个「是」字的(英译的is,在希伯来文是不需要的),故可译作:「耶和华我的牧者」,这不是更传神、更亲切!这节应加上一个感叹号,岂不是吗——耶和华我的牧者,希伯来文是Jehvah-raah或作(Yah-weh-raan),这是颇为重要的,在旧约中,与耶和华一名联用的名字共有七个,它们是:耶和华以勒——「耶和华必预备」(创二十二13~14)。耶和华拉法(rapha,中译把其义译出)——「耶和华是医治」(出十五26)。耶和华沙龙——「耶和华赐平安」(士六24)。耶和华沙坚奴(tsidkenu)「耶和华我们的义」(耶二十三6)。耶和华闪玛(shammah)——「耶和华的所在」(结四十八35)。耶和华尼西——「耶和华我的旌旗」(出十七8~15)。耶和华拉亚——「耶和华我的牧者」——(诗二十三1)。这七个名字所包含的意思,全在诗篇二十三篇六节圣经内,岂不奇妙!耶和华以勒(他必预备)——「我必不至缺乏」。耶和华拉法(他必医治)——「使我的灵魂苏醒」。耶和华沙龙(他赐平安)——「他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耶和华沙坚奴(他是我们的义)——「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耶和华闪玛(他的同在)——「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耶和华尼西(他是我们的旌旗)——「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耶和华拉亚(他是我的牧者)——「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其他例子再多举几篇诗来看,使我们能充份欣赏到这诗集的宝藏。先看第四十五篇;这是一首为皇族之婚姻而写的,其诗题是「爱慕歌」,这也是开启雅歌真义的钥匙。希伯来书第徽赂嫠呶颐牵馐彩窃け硪栈降摹H煞肿魅卫纯矗br>一、引言:一节。二、描写新郎:二至九节。三、描写新妇:十至十七节。在描写新郎那段,共有四小段:(1)其人之美(2节);(2)其显赫之威荣(3~5节);(3)其国度之坚定(6节);(4)其婚姻之快乐(7~9节)。同样的,在描写新妇那段,也可分作四小段:(1)全忠的请求(10~11节);(2)尊荣的应许(12节):(3)新妇颂(13~15节);(4)万代的恩宠(16、17节)。再看诗篇九十篇,诗题是「神人摩西的祈祷」,共分三段:一、神权与人类的历史(1~6节)。二、神威与人类的罪恶(7~11节)。三、人向神求的怜悯和恩宠(12~17节)。诗篇十九篇又是另一杰作;毛顿博士给这诗之题目是:「头上之穹苍,内心之律法」。也可以说这是一首「科学与宗教」的诗,诗人告诉我们它们根本上是一,不是二;这个素来引起争端的题目在诗人手里,却成了一首千古佳作的素材,其处理之手法远超过学者的絮絮不休了!前十四行是述说神在自然界之工作,第二个十四行是述说神在圣经上的言语,然后作者以一祷告结束——「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在第一部分,作者称神为「耶路」(El),这名是指神的能力而言。第二部分作者称神为「耶和华」(Jehovah,或应写作Yhwh,加上母音是Yahweh,Jehovah是一误读),这名字是指到神之救赎而言,这名字在本诗第二部分共用了七次,而「耶路」一次也没用过。诗人在选译他的词藻确是十分小心的。神在自然界所表达之名称是「耶路」,或「耶路欣」(Elohim),在宗教界所表达之名称则是「耶和华」。自然界的神和宗教内的神不是二,而是一,是那唯一的主宰,那创造天地,又救赎人类的,同是那位耶和华。现在且看第三篇,特别注意全诗中三个「细拉」怎样正好把诗分成三段:一、困难;二、信靠;三、胜利。或看第三十八篇,二十二节也正好把诗分成:一、内在的苦况;二、外在的仇敌。第一一九篇也是一个奇迹。全诗共分成二十二段——每段均以希伯来二十二个字母按次序而起头。每段有十六行,分成两小段,每段八行,而八行均是以同一之字母作起首者。第一一一篇也是如此,第一行以「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起首(原文只是一个字「哈利路亚」),之后就是二十二行,每行也是按希伯来文二十二个字母按次序作起首。这种诗叫作字母离合诗,全部有八首,即九、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九、一四五。最熟的诗也常是意义最深的,让我们再看第二十三篇,里面有三个比喻式的人物,也有三个信息在里面:(1)牧者与羊群(1~2节)。(2)向导与旅客(3~4节)。(3)主人与客人(5~6节)。再仔细读该首诗,看这个分法是否带来新意。现试翻到四十二和四十三首去,看你能否发现它们相同之性质。四十二首之诗题其实是可以同样引用在四十三首之内,其信息的性质也很相同,但最奇妙的乃是二首诗均有同样的结尾: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再注意:这几句共出现过三次:四十二5、11,四十三5。这两首诗实在是灵性低沉时的一服良药。先看诗人的诊断:(1)其病情:「忧闷」、「烦躁」。(2)其病因:与神失去交通(1~2节);受人误会(3节);追想过往(4节)。(3)其治方:决定追想神(6节),重新坚信神之同情、信实,和同在(7~8节)。要以祷告来解决(8~9节)。而其祷词则是记在四十三篇内。结果惧怕变成盼望,叹息变作歌颂!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停下来了,余下的就希望读者自己去发掘。这个深不可测之宝藏,这个千古以来均是信徒所珍重、所宝贝的属灵财产,谁能知道它的深度和宽度?愿颂赞与感谢都给予神。你能回答吗?(1)「诗篇」之出处与意义是什么?(2)试用一句话来说明诗篇之目的和属灵价值在什么地方。(3)何谓「孤儿」诗(Orphanpsalms),这是指什么说的,共有几首;试把它们分别列出。(4)有一百首诗是具有作者名,有几多首是大卫的作品,余下的又是谁人作的呢?(5)你能列出六个希伯来字的诗题,并指出其意义吗?(6)有些诗题其实属于前一首的,为什么?(7)诗篇共可分几组,试分别列出来。(8)什么叫「度诗」?共几首?为什么说那是希西家所作?与亚哈斯之日略又有什么关系?(9)你能列出十首「弥赛亚」之诗吗?试略说每首之意义。(10)我们说诗篇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这三首诗可自成一体的,为什么?(11)你能用四个理由来解释「咒诅诗」之疑团吗?(12)试解释一三九篇,并指出其结构上特出之处。 旧约篇第六十二课箴言题示:请把本书读一遍,但因为此书之性质与别不同,满了都是格言,十分容易读后即忘的;故一次不要读太多。可按下面之组别而读,先读一至九章,主论「智慧」。然后读十至二十四章,共有三百七十五句箴言(十至二十二章十六节);和十六句讽刺诗(二十二章十七节至二十四章)。再读二十五至三十一章两遍,包括了亚古珥之箴言(三十章);利慕伊勒母戒子之言(三十一章一至九节),和论贤妇(三十一章十至三十一节)。「箴言即是用最简练之言语来表达最深邃的意思的句子,好叫人易于记忆,又能恒久思想。因此箴言就不单是智者之言,也常是不大明显的说话,在一比喻或谜语方式下,作者的人生体验就全寄寓在里面了。它好像一口深井,你要努力吸取才能得益:又像一个宝藏,非发掘不能得其宝贝。只有肯深思的人才能找到那隐藏的属灵珍宝。」——皮雅逊博士圣经实在奇妙无比,这既是一本书,也是一个图书馆。说它是一本书,因为它内容尽管是包罗万有,却是自成一体系,六十六卷书的信息分别绕着一个中心题目来发挥,使之成为一完备的启示。说它是一个图书馆,因为它虽是一体系,却各有其特色和内容,每组不同的书卷就把各种知识的纲领均包括在里面;它不单有历史、政治、诗歌、预言和属灵文章,也有其特出之人生哲学——这就是约伯记、箴言,和传道书。我们不能用字数或长短来衡量这个图书馆,它真理的深度、宽度、完备性、属灵性和权威性使它超越了世上任何的藏书。不错,我们若拿圣经跟藏书千万册之图书馆比较,它确有「单薄」之感:但当你手持一本圣经,岂不同有足够的自信心说它教导我关于宇宙人生的基本真理,远远超过盈千累万的典籍吗?一个人若熟读万本古今巨著而昧于圣经真理者,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的知识仍是非常有限,相反地说,一个人若只认识圣经,其他的一无所知,他也有足够的智慧去认识宇宙的真神,进而获得救恩,知道宇宙的本体,因这这一类知识不是从人而来,乃是从神而来!格言的精明认识了圣经中各部门的特色和地位,我们现今要从诗篇的属灵文章翻到箴言的实际智慧。开宗明义,我们先要强调,本书是关于人生实际处事为人的智慧的,就如诗篇是讨论灵界各方面情况一样的各有所专,这都是它们不同的特性。这书所阐明的,是神为人之起居应对所定之律,叫我们之行为知所行止进退。它也是古人智慧之宝藏,是有特别体验的人对我们的忠诰,是神智藉人之体验而发展的结晶。遵守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蒙引导保守。本书之总意可以说就是「格言的精明」。顾名思义,箴言就是言简意赅的智者之言。英文Proverb,是由两个字组成,pro=for,verba=words,亦即是说以最少的字代表众言之义。但希伯来文之mishle,跟中英之「箴言」或「格言」均不大相同,其范围较我们的宽,它会包括一些对话录或句子,是我们不会放在「箴言」一项的。这说明为什么本书内有些看来就不像箴言的说话了。不过话得说回来,本书内大部分仍是地地道道的,且是如珍如宝的箴言的。箴言的精髓在它能用三言两语就把一个极重要的人生智慧表达无遗。它表现的方法十分引人注意,又易于记忆。箴言不是辩论性的,它只以一肯定的语气说话。格言或箴言有很多方法来使它容易上口的。它可能是用字精警,或是词藻美丽,或是语句押韵,又或各是一语中的,简洁而中肯地把人心中想说却又找不到适当话语来表达的意思,说得恰到好处,无怪乎古今中外的民族都十分重视它了。但比较上说,古人比今人更爱格言,而东方又比西方的格言更丰富。中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谁是箴言的作者无可怀疑的,箴言大部分是所罗王作的。本书开头第一句就是「以色列王大卫儿子所罗门的箴言」。第十章一节也说:「所罗门的箴言」,二十五章开头也这样说:「以下也是所罗门的箴言,是犹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膳录的。」因此本书之内证就说清楚了,它的作者就是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列王纪上四章三十二节说:「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本书之内证加上别卷书之外证便足以说明箴言大部分是所罗门写的。到了希西家的时代编辑好,并加上了亚古珥之箴言(三十章),利慕伊勒的母亲训子之言(三十一1~9),和论贤妇(三十一10~31)。一切反对所罗门为本书之作者的,不是牵强附会,就是存有偏见,总之是难令人入信的。分析箴言可分三大部分,每部分均重申作者为所罗门作起首,第一段自一章一节起;第二段自十章一节起;第三段自二十五章一节起。第一段之九章箴言是自成一体的,都是论到智慧的重要和价值。在这九章的箴言中,有好些看来不像我们中文或英文的格言形式的(但希伯来人箴言的范围比我们的较宽)。它有点像英文之十四行诗(Sonnets),盖十四行诗之定义不单在数字是十四行(根据义大利人之方式),而是说某一思想按着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的诗体,其形色是八行一组,后六行又是另一组,而二组均是分别表达同一思想之两方面。第一大段的九章箴言内,就包括了十五首十四行诗和两篇独白。第二大段是十至二十四章,这是箴言之主体,共有三百七十五句格言,自二十二章十七节起,是十六首讽谕诗。第三大段自二十五章起,共有七首讽谕诗和一些格言;五十五对句(Couplets);十三小段亚古珥之语录:利慕伊勒训子之言,和以字母次序作起首之论贤妇篇。英文之钦定本、修订本,或中文之和合本均难看出第一大段之十四行诗或讽谕诗起自何处,又止于何处。我们还是参考一个原文专家的意见,他就是我们曾一再引述之毛顿博士(Dr.R.G.Moulton-sModernReader-sBible),我们不妨把他之分段记在圣经上,以便将来研究(请参下表)。我们只用一课来研究箴言,可千万别误会我们认为本书无关重要。本书之性质特别,若真要仔细研究,非另写一本专书不可,无可疑问,这会大大超出我们本书之篇幅的。因此我们只能提纲挈领地把其要点勾划出来,并提供本书之分段,希望读者自己下功夫研究。能仔细阅读,勤加思考的人有福了,他必在各事上得享智慧。箴言关乎实际智慧的书格言的精明第一段:论智慧之十四行诗(一~九)十五首十四行诗:导言(一1~9)两条道路(四10~19)恶人之迷惑(一10~16)智慧与健康(四20~27)智慧的拯救(二1~22)奇怪之妇人(五1~23)敬虔的报偿(三1~10)毋作保(六1~5)至宝乃智慧(三11~20)诫怠惰(六6~11)智慧与安全(三21~26)为恶的必受报(六12~19)智慧与邪恶(三27~35)诫淫行(六20~35)智慧的传统(四1~9)智愚之别(九1~18)二篇独白:智慧的警告(一20~35)智慧与奇妇(七~九)第二段:训谕精明之格言(十~廿四)三百七十五句以对比法、完成法,或比较法写成的格言(十1~廿二16)。十六篇讽谕诗:导言(廿二17~21)美酒与仇敌(廿三29~35)混合之讽谕诗(廿二22~29)讽谕杂记(廿四1~10)诫贪嘴(廿三1~3)拯救人之责任(廿四11~12)诫贪财(廿三4~5)智慧与蜜糖(廿四13~14)邪恶之好客(廿三6~8)四首讽谕诗(廿四15~22)箴言杂记(廿三9~18)对人要敬(廿四23~25)勉勤力(廿三19~21)三格言(廿四26~29)三格言(廿三22~25)懒人之田地(廿四30~34)论**(廿三26~28)第三段:再论精明之格言(廿五~卅一)七篇讽谕诗和别些格言:论王篇(廿五1~7)论世途人心(廿六17~26)杂记(廿五8~廿六2)杂记(廿六27~廿七22)论愚人(廿六3~12)论好丈夫(廿七23~27)论懒惰人(廿六13~16)五十五句格言(廿八1~廿九27)亚古珥十三句箴言(卅)利慕伊勒母戒子之言(卅一1~9)论贤妇篇(卅一10~31)阅读的时候,不要一下子读太多,免得读后即忘。箴言的结构形式让我们看看箴言的结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用对比方式来带出其意思。这方法很能把意思衬托得更明朗、更易记忆。用这方法写的格言非常多,下面就是一个例子: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十1)有人说对比法是格言的躯壳,说得实在没有错。另一种方法就是完成法,亦即是说第二句或第二部分与前句是相应的,且把其意推至更完满的地方。看下面的例子: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十六3)另一种记箴言的方法,就是比较法,下面就是个例子: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饼干,大家相安。(十七1)比喻与类比箴言中比喻之丰富和精巧,实在叫人叹为观止,不少是很有幽默感的,读了令人忍俊不住;它比喻一个美丽却鲁莽的妇人为猪鼻上的珍珠,说聒聒不休的妇人的舌头,就像雨天不停下滴的雨水——你能不喷饭?当然,它也不常是拿女人来作题材的;有时它说的对象,真是叫任何一时代的人都能起共呜的。就如它以一杯凉水对一口渴的人,来说异国传来之好消息等。下面这些重复地出现的类比也是极为有趣的——懒惰的人就像醋酸倒牙齿,又是他雇主眼中的烟;激怒的弟兄就像坚固城一样难嬴取;贫穷像武士一样临到懒惰的人;顺服的人喜爱聪明的责备像喜爱黄金;浮夸的人像风,又像没雨的云;财富像长了翅膀的鹰,转瞬即逝;善意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其他也不必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箴言不单对我们生活行事大有裨益,就是对我们的思想,它也不愧为一服良药。除非我们真是没有半点幽默感,不然箴言没有不可能成为我们最喜爱一卷书之一的。箴言的浮雕箴言是记实际的人生哲学者,从头到尾,满了都是善恶的对比与争战。正因如此,这本写于二千多年前,不管语法和背境都是古远到极的书仍能扣人心弦,叫人读了低回不已。里面绘画的人生百态,说不定你今早起来,或出门上学时就遇见过。它们都是那样鲜明、那样突出,比狄更斯或本仁约翰笔下的人物更活现,且看下一段:「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仆人办事聪明,必管辖贻羞之子,又在众子中同分产业。鼎为炼银,炉为炼金,唯有耶和华熬炼人心。行恶的留心听奸诈之言,说谎的侧耳听邪恶之语。戏笑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愚顽人说美言本不相宜,何况君王说谎话呢。」——(十七1~7)你说这些话是不合时宜吗?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上,你能不找到例子说明它们是一语中的吗?怎样读?本课开头的题示已说过,箴言是不适宜一口气读太多的,读过它的人大概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说。箴言不像一般叙事文(像历史书)或辩论文(像约伯记),它也不是一首完整的诗(像诗篇)。它既是箴言,我们就要逐少的读,仔细地思想,然后好好地把它背熟了,就能在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背诵箴言跟背诵其他规条或语文文法等东西,也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单跟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就是其语法及结构,也是十分容易上口的。事实上你背熟一次,它就一直烙在你的记忆中,不易忘记。不是人人都能记得第三热能律怎样说法,但试试下面那两句: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三5)我们多容易(也是多么的振振有词)倚靠自己的聪明!聪明才智岂不是身为万物之灵的标记吗?它岂不是神赐给我们,作我们行事为人之引导的吗?箴言这样劝我们好像没什么道理吧!乍看来确实如此,但再看清楚我们就没那么肯定了——「专心仰赖耶和华!」这是它的上句,其灵意是不该轻视的。叫人称为万物之灵的理性又岂是叫人离开神,自立人本人极的藉口呢!人若离开神是只有死路一条,人若与神复和,与神相交,它的理性就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请注意呀!人最高的功能岂也不常成为人最深的网罗呢!要理性可以好好服侍人类,不制造各种混乱或武器来贻害国家社会,就一定要理性认同于神,历史告诉我们,舍此无它途!这本书之华美与充实,叫我们不忍放下它,就在我们完结它之前,看一看最后一章贤妇篇;本篇是按希伯来字母之次序而开头的,共有二十二小组(中英译本鲜有把其组别显明者),第一组第一个字母,就是希伯来文二十二个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如此类推。我们可把它分析一下:贤妇篇箴言三十一10~31她是贤德妇人她殷勤工作「她甘心用手作工。」(13、15、19节)她精于财务「她用手所得之利,栽种葡萄园。」(16、22、24节)她行动正直「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25节)她是个好妻子她寻求丈夫之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12节)她给丈夫自信心「她丈夫心里倚靠她。」(11节)她帮助丈夫成功「她丈夫……为众人认识。」(22、23节)她是个好母亲她使一家温暖「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21节)她给一家美食「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中的人。」(15、27节)她精于购物「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14、18节)她是个好邻居她帮助穷苦人「她张手周济困苦人。」(20上半节)她恩待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20下半节)她言语有智慧「她开口就发智慧。」(26节)她的价值——「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的礼赞——「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地位——「唯独你超过一切」她的秘诀——「敬畏耶和华的妇女」结束之前,我们实在须要从新约看这个贤德妇人是谁,好叫我们对她多加认识。这个「价值远胜过珍珠」的妇人是住在「敬畏神」的家里,她们是以「圣洁为衣裳」的子民。其家建在万古磐石之上,家中恒守分别为圣之道,引颈盼望天城。其家俯览无际之「丰盛恩典」的汪洋,是「恩上加恩」。因为她们都是被建成为灵宫,故「公义的日头」必常照耀她。她们「不住的祷告」,也「常常喜乐」,「凡事感恩」,她「不消灭圣灵的感动」。家中各人均以神至大至真的应许为宝,不倚靠自己的聪明,凡事认定神。「耶稣基督是房角石」,她们就以神为乐,「以认识基督为至宝」而「丢弃万事」,同心竭力地「向着标竿直跑」为要得着上头来的赏赐。家中各人都不「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乃是「照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仆人们也是满有恩慈,「善待各人」,且忠心跟随这位「胜过珍珠」的贤妇,力行她的指引。其家所吃的,是「生命粮」,喝的是「生命水」,也吃迦南地的奶与蜜,五谷和新酒。在花园内,她们种的是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园中果子发出的香气,弥漫园内园外,叫人羡慕称赞。不错,这贤妇就是教会,是远比珍珠更宝贵的。箴言:关乎实际智慧的书赞美的祷告段落作者信息第一卷(一~四十一)第二卷(四十二~七十二)第三卷(七十三~八十九)第四卷(九十~一○六)第五卷(一○七至一五○)以大卫为主以大卫为主以亚萨为主多为无名氏部分为大卫另为无名氏与创世记同与出埃及记同与利未记同与民数记同与申命记同阅读的时候,不要一下子读太多,免得读后即忘。 旧约篇第六十三课传道书之一题示:先把本书读一遍,然后留意它几个渐进式的辩论;再读第二遍,这次要注意在第二、五,和八章之小结,和十二章之总结。「传道书是作者受圣灵感动而写的,它代表一个人若忘记了神的失败和悲观论。他凡事只看见日光之下的劳苦,而不知道日光之上的,才是重要的。你若要知道一个最聪明,最有学问,同时也是最有地位的人可以落到什么地步,就应看本书作者的自述——一个把神拚诸门外的人的结局。」——摩根博士本书是一篇讲章,里面有一主题、小引、内文,和应用性的结论。本书之主题乃是:何为至善?寻求的人是以一个不认识神的人的立场作出发点,其用意是告诉我们:人若离弃神,只按一般人之经验、观察,及演译来寻求人生,那么就算是所谓「至善」的东西将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步去。本书开头第一句,作者就以传道者自居(Koheleth)。但按希伯来文之原意,此字含有「大会之主持人」,或「教师」等含意。而我们和合本之题目,是译自英文Ecclesiastes一词,而该词则是来自拉丁文,拼法也是Ecclesiastes,此拉丁文也是译自希腊文的,其意就是传道者。谁是传道者?或是说,谁是传道书的作者?过去有好多人反对本书是所罗门王作的,但仔细研究他们之论点,我们发现还是以所罗门为本书之作者一说来得可靠。下面我们略为看一下不同之反对论调。有人说本书是被掳后期的作品(亦即是所罗门死后多年才写成),但证据都是想当然一类之假设,福克思之传道书注释(CharlesA.Fox)有很好的综合讨论,此处从略了。另一些人则从语文学(Philology)上入手,说本书所用之词藻及形式均是相当后期,是在被掳后才出现。但现在不少学者均发现本书出现的许多亚兰文字,是远在所罗门登基的时候就在以色列邻国流行使用;我们都知道所罗门是个十分博学的人,以他当日之好学和权势,要收集各国之书本文献,还有什么困难吗?不要说他拥有的异邦女子和运用的外交政策了。也有人说本书所形容之社会风气及习惯,跟所罗门时代不协调:这个说法就更无力,他们指出的经节是四1、3、5、6,七26、28,八3、4、5、8,九9、11、14、15,十4、6、7、16、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