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36章 圣经课程(36)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旧约篇第六十六课雅歌之一题示:请把本书仔细阅读两遍。幸福之爱!世间何处觅!满溢之乐!世上何处寻!遍踏人间之忧患与短暂,以贤者之经验我要如此宣告「倘或天庭曾洒下一把喜乐在这忧郁的人间溪谷,那就是年轻温柔的恋人,把臂共诉爱梦,在白色宝座之下,使晚风盈溢芬芳。」——朋斯「所罗门的歌,是歌中的雅歌」——这就是雅歌的楔子,也是最清脆、最美丽的一个楔子。它之叫做歌中的歌,实在再切题也没有的了,因为它的主题正是人间最宝贵的一种情操——爱。本书文体之美,也是非所罗门不能写得出的;综观本书内所写的各景像,也是所罗门时代的。所罗门为本书之作者就成了不容置辩的事实。任何与此相连的理论,我们均找不到有足够的事实去支持,因此也就不需要多费笔墨了。解释我们现在要看的,乃是解释本书之方法。有人说得好:「全圣经中最受人诋毁的,莫过于这本历代圣徒均从此得大安慰,而不信者却恣意攻击的雅歌。」我们又怎样说呢?它只是一本描写人间情爱,里面没有属灵之信息、没有圣灵之启示的作品吗?或是本书是圣灵所启示,藉着人之爱情来比喻更高之关系的一本书?若后者是对,它要说明的又是什么样的信息?「圣经中很少有一本书像雅歌,在芸芸注释中,而各家的意见又是这样不同的」——一个著名之解经家这样说。因此,一些新派学者的理论我们不提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的;只要我们好好跟着本书作者的思路,他所讨论的事实自然会显露出来,并且会引到同一的结论。我们现在要看的,乃是有关解释本书的三个不同理论——自然法、寓意法,和表记法。自然法持这论点的人看本书不过是一本论人间情爱的诗集,里边没有寓意,也没有表记。它之所以被收入圣经,一来是因为它文笔优美,二来是因为它把人间最理想的爱描写出来。此理论最叫人难明的地方乃是:为什么它会被收入圣经内。我们都知道希伯来人怎样重视神的圣言。当他们编旧约圣经时,又是怎样小心,只选那些受圣灵感动而写的书卷编入圣经的正典内。你能相信一本文笔优美,只描写人间情爱的诗能收入圣经内吗?我们知道,尽管圣经各卷历代均受文学家之赞赏,却没有一本只是因为它文笔优美而被编于其中的。每一本之所以被编入正典,莫不是因为它们特别的内容和跟希伯来民族有特别之关系;因此,本书之成正典就足以说明「自然法」是错的。寓意法处于另一极端的就是寓意法(Allegorical)。它全不理会本书的历史性,并不重视本书确是所罗门王与书拉密女之间的爱情诗,只看它是一本以象征手法写成的神秘小说。我们且举他们一个妙想天开的实例,他们说新娘的头发是代表天下万国的人都归向基督教等;这实在是太过份,也完全没有释经学原理的训练,我们亦不予以重视了。表记法在自然法与寓意法之间的,就是表记法(Typical);这方法能容纳二者之长而补二者之不逮。一方面它承认本书是有其历史之根据——亦即是它确是所罗门王与书拉密女的爱情生活,但另一面它也确立本书是有其特别之宗教目的和属灵内涵;是藉着人间一种完美的爱情关系,来引导人进入与神相交的关系里。基本上说,本书所记之事实是有历史性的,但圣灵又藉这些事实来把本书之含意提升到神人之更高关系——这就是它的宗教目的和属灵内涵。表记法之重要我们在第一卷已经说过,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我们得小心,千万别陷入寓意法的陷阱。圣经内一而再地以人间的婚姻关系来比喻以色列人跟神的关系,进而表示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最善用这方法的莫如使徒约翰和保罗,假如以色列人不是早就从旧约中熟习这种方法,他们又岂会重复地使用。因此我们要弄清这点:本书正确的释经法必须包括两点:事实与内涵,事实——神在创世时为人定下的婚姻之爱,它既不是纯柏拉图式的,也不是纯情欲的内涵——是指到基督与教会的关系。圣经的钥匙那启示圣经的圣灵可有在圣经中给我们解释本书的钥匙,叫我们知道表记法是正确的释经法呢?我们可以满有信心地,也是敬虔地说:在释经法中有一项很保险的原则,就是以圣经解圣经。应用在这里,我们可以说解释本书之钥匙就是在诗篇四十五篇。本诗之诗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题示——「爱慕诗」(本诗之前部分「可拉后裔的训诲诗」是属于前一首的,详见诗篇研究诗题那一课)。「爱慕诗」是论到王的爱情诗,亦即是王的婚姻诗,是指到所罗门而言的。按历史来说,它是指到所罗门王,但按其内涵来说,则是指到基督,看希伯来书一章一、七、八节就可以清楚了。换句话说,所罗门的智慧、财富与名声是基督的表记,而在诗篇四十五篇中,他的婚姻也是基督与教会联合之一个表记。或许有人认为像所罗门这样一个人是不能预表基督的,但我们不要忘记,表记最重要约一个原则就是它只表明某一方面的意思,而不是全部的意思。所罗门当然有许多不足取的地方,但他与书拉密女的爱情却是可以作基督与教会之关系的一个表记。而诗篇四十五篇也应与雅歌并列来看。诗篇四十五篇第一节是个小引,之后,全诗就分作两部分(1)论新郎(2~9节);(2)论新娘(10~17节)。每一段均分为四小节,论新郎的有——(a)其人之美丽(2节);(b)其人之能力(3~5节);(c)其国之坚定(6节);(d)其婚姻之快乐(7~9节)。同样的,论到新娘的——(a)求她忠贞(10、11节);(b)尊荣的应许(12节);(c)新娘的礼赞(13~15节);(d)神恩不断(16、17节)。以此诗跟雅歌来比较,其含意就非常特出了。雅歌中刚结婚之书拉密女怀念她在利巴嫩的母家,本诗第十节则说:「女子啊,你要听、要想、要侧耳而听,不要记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其他地方的类比则希望读者自己去研究了,我们只要记着,雅歌中论到所罗门王与书拉密女之间的爱情,是预表基督与教会属灵的联合的。下面这句话是颇有道理的:「历代以来神的儿女在雅歌中所看见的,也必是圣灵所要在圣经中表明的。」另有一解释本书的理论,虽不大普遍,也不妨一提。有人认为雅歌之爱情不是所罗门王与书拉密女之间的,而是某一个不知名的牧羊人与书拉密女之间的。所罗门王只是代表着世界,全书就说这个书拉密女怎样在二者之间作选择,并自始至终向那牧羊人表明她那此志不渝的爱。布林格(E.W.Bulling’sCompanionBible)就是力倡此说。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它漏洞颇多,因此我们仍是力持前说的,看雅歌是所罗门王与书拉密女之间的爱情。雅歌中所罗门既是代表以色列人,在新约时代我们就可以说是代表教会中凡是重生得救的「真以色列人」,即每个基督徒——基督的新妇。当保罗论到这关系时说:「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五25~27)作为新娘的教会也当这样的进入与主的婚姻关系。只有那些唯美主义者才觉得婚姻的神圣关系不足以表明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保罗可不这样想。这就是为什么本书能成为历代圣徒的喜乐!因此,本书就是一个表记,说明主耶稣就是那新郎,而教会则是他的新妇,每一个基督徒均可以说这种关系同样可应用于他与基督之个人关系的。中心信息基督与教会之关系才是雅歌中更深更广的含意,正是这一点本书才成为神儿女最宝贵的一卷书。这也是本书之中心信息:基督与被拯救的人藉婚姻的联合而显明的关系。我们可以看这关系是基督与教会整体的关系,也可以看是基督与个别信徒的关系。因为教会不是礼拜堂的别称,教会是个别信徒联起来的统称。圣经中用了好多方法来表明这一种关系,就如基督是头,我们是身体,这乃是生命的联合;基督是根基,而我们在上面建造,这就是永恒的联合;基督是真葡萄树,我们是枝子,这就是弟兄或是同为后嗣的联合。但最华美超卓的一个联合,乃是藉人间最神圣的关系——尽管仍是不完全的——显明出来,那就是婚姻。基督是新郎,我们是他的新妇,这就是最亲密的爱的联合了。这也是雅歌之内涵。雅歌与传道书真是一个极强烈的对比,传道书告诉我们这个虚空的世界不能满足人的心,雅歌则告诉我们,只有基督才是人心里所求所想的。*这本书之*在那里呢;那就是彼此相属。二章十六节说:「良人属我,我也属他。」这岂也不是历代圣徒的心声?还有比知道我有所属,而他也属我更能叫我们欢呼!我们这些被神所赎的人均可以大无畏地说——「良人属我,我也属他。」我写过一本小书,名叫「他的与我们的」(HisPartandOurs),在书内我说到把我们与主联在一起的八种慈绳爱索。从一方面说,他是藉下面四点来与我们联合:一、藉其不变更的应许;二、藉其不可破之约;三、藉其神圣的爱;四、藉我们已证实之经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四条慈绳爱索来与他联合在一起:一、创造之旧绳:二、救赎之红绳:三、拣选之轫绳;四、我们选择之新绳。上面所列的八条绳中,七条是直接由基督自己所系的,另一条则是间接由圣灵所系将会存到永恒的,感谢他的名!有些人或许觉得雅歌中的诗句太亲匿,不适宜用来代表基督与教会神圣的关系;但历代最神圣的信徒岂不均从本书才找到合适的言辞去表达他们对主的爱慕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什么言语来表明这种「欲语无言」的感情?且看下面拉戒福德(SamuelRutherford)的心声:「每天我们均能从主耶稣身上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他的爱广漠无边,极深无底。倘或说我们有亿万个地球,上面均住满了人,基督之爱还足够叫每一个人满足而有余。我们的心只会爱最可爱的,也是不能不爱最可爱的,但这位却是何其可爱的啊!他是何等高超、美丽,而夺人心魄的一位!凡遇上他的,没有不赞美他。其他人或天使说的会比我更多,也会思慕他比我浓,愿我们均能拥抱他。」试再看一百年前的一位圣徒的诗,看他怎样表达对耶稣基督的爱慕:耶稣基督,我主我神,是我所有,整个人生:我今吁主,求主垂听,从主居处,沛赐宏恩。耶稣我主,我献寸心,求主教我,爱你更深!自问我生,有何可取,乃蒙主爱,这样温柔?我主所赐,无边欢欣,超过一切,所望所求!耶稣我主,我献寸心,求主教我,爱主更深!耶稣为我,永远的歌;我生一切,全归主有,我将心灵,奉献耶稣;主永属我,我更何求?耶稣我主,我献寸心,求主教我,爱主更深!亨利·哥连新论到圣徒对主爱慕之殷切,我们心内真有说不出的欢欣与共鸣,特再多选出三首诗来一同咏吟:我心中饥渴地爱慕着耶稣,我心中饥渴地爱慕着他:虽然我知道他常在我身旁,我仍要渴望见着他的面。我心中渴望能够追随耶稣,我心中渴望他亲手提挈,令我感到他亲自带领着我,感到他的爱永远不离开。——伯加(R.D.Baker)深哉,深哉,耶稣的爱,无限广阔无限量;浩浩荡荡,有如汪洋,主爱临我何周详。把我荫庇,把我环绕,是主滔滔大慈爱,导我前行,领我归家,安息天上到万代。深哉,深哉,耶稣的爱,万国万民当称扬;何等的爱,永久的爱,永永远远不更改;他看顾属他的儿女,为我们十架舍身,为我们在父前代求,在宝座看顾施恩。——法兰西斯(S.TrevorFrancis)***我愿深切爱主,比前更深;信众同心屈膝,求主垂听;合十低头深誓,从此专诚爱主,爱主更深,爱主更深。到时落日红霞,路近天家,寸心别无挂恋,别无所羡;羡主容我入觐,永远与主相亲,爱主更深,爱主更深。——E.P.Prentiss看呀!与主联合的喜乐,又岂是笔墨所能形容。当我们进入这种关系,享受他丰盛的爱时,世上一切之关系便褪色,一切言词亦变得累赘,中世纪修道士伯尔拿说得真好:「什么是耶稣的爱?除了他所爱的人之外,谁能说得清楚呢!」 旧约篇第六十七课雅歌之二题示:请再读本书一遍,特别注意下面几节:二7;三5;五1;六3;七10;八4。「当我们把放大镜放在太阳底下,光就会聚在一点,那一点是多光亮,也是多有力啊,因为所有的光都聚在一焦点上,同样地,让我们也把所有的爱聚在基督身上,使他成为我们所爱的。溪川怎样汇流于汪洋,我们的爱也当这样汇流于基督。除了基督外,还有谁更能叫我们的爱与感情有更好的归宿?神造我们的时候,已把喜乐、欢欣、爱都造在里面,这真是值得兴奋的;但还有什么比以基督作为我们这些感情的对象更值得兴奋,以致我们这些感情不单得到满足,也得到升华?」——李察·薛斯RichardSibbes体裁就如我们说过的,雅歌是一篇诗。现在就要稍为补充一下这说法,本诗是由几首小诗合而成为一整体的。这种方式并没有减弱它文体的优美,或是它属灵含义的深度,因为几首小诗,或是田园诗均是分述所罗门爱情的几方面的。根据李察·毛顿博士的「近代读者的圣经」(Dr.RichardG.Moulton-sModernReader-sBible),雅歌就是「七首一组的田园诗」,我们试把它分列于下:第一组:宫庭婚礼之回想(一1~二7)第二组:新娘爱情之缅怀(二8~三5)第三组:订婚良辰之追忆(三6~五1)第四组:新娘惊梦之描述(五2~六3)第五组:王对新娘之爱慕(六4~七10)第六组:新娘对家之思念(七11~八4)第七组:利巴嫩山之盟誓(八5~八14)我们先解释一下田园诗(idyl)之意思:田园诗一词来自希腊文eidullion,其意原为「小画」之意:按历史来说,它是与三世纪西西里大诗人狄奥克利塔(Theocritus〕之诗有关。狄奥克利塔之田园诗描写的,都是关于一般之日常生活,西西里人之旷野牧羊生活等。自此至今,我们便称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或故乡琐事之诗为田园诗,与其他之叙事诗、英雄诗或戏剧诗不同。简言之,田园诗就是以故乡田园为对象之诗,与其他之叙事诗、英雄诗或戏剧诗不同。简言之,田园诗就是以故乡田园为对象之诗。一般说它们都是短小清纯,以描述或叙事方式来写熟悉的日常生活或爱情的诗。或许有人会以为用这样田园诗来说所罗门之雅歌是有点不敬;但事实上重要的不是其体裁,而是内容。不过话得说回,对解释雅歌来说,其体裁倒是十分重要,因为它会决定我们解释的方法及内容的;稍为思想一下就可以明白了。譬如说我们以为它不是田园诗、而是叙事诗,那么雅歌就是一本有起、承、转、合等次序的故事;这样一来问题就发生了,因为第二章的事必是在第一章之后发生,而第三章又是第二章之后等等,戏剧是有一故事要说的,假如雅歌是一戏剧,我们的解释就全然不同了。另一方面说,假如雅歌是一组田园诗,我们之解释就不必受其先后次序所限制,因为田园诗所重视的,不是故事之先后次序,它有绝对自由就一件事之不同点来描写;时间之先后次序全不是问题。让我们再看毛顿博士怎样说:「我们若以为雅歌是一戏剧诗,整本书之情节就全不同了,变成了是所罗门王与一个出身寒微的牧羊人为争取书拉密女欢心而掀起的争夺战。最后所罗门败下来,牧羊人与书拉密女成眷属。据我看,这种解释是相当勉强的。另一方面来说,本书若是一组田园诗,全书之情节不单不同了,其解释也是十分自然,因为按这种体裁来解释,那个出身寒微的牧羊人原来就是所罗门王的化身啊!其情节是这样:起先所罗门巡视他之葡萄园,突然发现美貌非凡之书拉密女,但在他惊为天人之际,书拉密女飞快的走了。后来所罗门化装成一个贫寒之牧羊人,结果赢得书拉密女之芳心;然后所罗门再以王者的姿态出现,求书拉密女嫁给他,离开她利巴嫩的故乡作皇后。终于他们便在所罗门的皇宫内成婚,那就是本诗一开头所描写的婚礼。」能逐首田园诗来看真是一件乐事,我们会发现每首都是自成一体,其诗之美与张力都充份显出来,只可惜篇幅有限,不能把每首都逐一展开,我们试就毛顿博士之巨作(我们大力推荐)的题示,把第一首、第五首和第七首分别写出来(稍作删减):第一首(一1~二7)婚日皇宫外,新人徐徐行近,先是新郎带着新娘,跟着的是耶路撒冷众女子的诗歌班。新娘愿他用口与我亲嘴,因你的爱情比酒更美。(停在皇宫门外)新娘(对新郎说)愿你吸引我——诗歌班我们就快跑跟随你。(新郎带新娘进皇宫内)新娘王带我进了内室,诗歌班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新娘他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皇宫内,新娘对诗歌班说)新娘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等等)。(新郎新娘追忆昔日之爱情生活:她怎样想知道他到底是谁,而新郎则模糊以对。)新娘(7节)新郎(8节)(新人由筵宴所步向新房)新郎(9~11节)新娘(12~14节)新郎(15节)新娘(一16~二1)新郎(2)新娘(二3~6)小结(二7)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第五首(六4~七10)王对新娘之爱慕(王冥想新娘之美丽)我的佳偶啊,你美丽如得撒,秀美如耶路撒冷,威武如展开旌旗的军队,求你掉转眼目不看我,因你的眼目使我惊乱。你的头发如同山羊群,卧在基列山旁。(直至六章九节)(冥想转而为追念他们第一次相遇之情形)(1)王之警艳那自外观看如晨光发现,美丽如月亮,皎洁如日头,威武如展开旌旗军队的是谁呢?(2)书拉密女之惊奇我下入核桃园,要看谷中青绿的植物,要看葡萄发芽没有,石榴开花没有;不知不觉,我的心,将我安置在我尊长的军中,(3)宫庭之呼唤回来,回来,书拉密女,你回来,你回来,使我们得观看你。(4)书拉密女之心声你们为何要观看书拉密女,像观看玛哈念跳舞的呢?(王从冥想中回到新娘之美丽)王女啊,你的脚在鞋中何其美好,你的大腿圆润好像美玉,是巧匠的手作成的……(直至第九节)第七组(八5~14)利巴嫩山的盟誓(新人重临昔日相遇之地)那靠着良人从旷野上来的是谁呢?所罗门王我在苹果树下叫醒你,你母亲在那里为你劬劳,生长你的在那里为你劬劳。新娘求你将我放在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新娘忆起儿时兄弟的说话,她现在明白了)「我们有一小妹……」(直到十节)(新娘重示对夫之贞爱)新娘所罗门在巴力哈们有一葡萄园,他将这葡萄园交给看守的人,为其中的果子必交一千舍客勒银子。我自己的葡萄园在我面前,所罗门哪,一千舍客勒归你,二百舍客勒归看守果子的人。(侍卫军来护送新人回宫前,二人再示相爱)所罗门王你这住在园中的,同伴都要听你的声音;求你使我也得听见。新娘我的良人哪,求你快来,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把雅歌这样排列,诗中之情景立刻活现眼前;不单如此,诗体之灵活也较易欣赏到。但最重要的还是诗内之属灵意思会变得非常突出,因为基本上雅歌是写基督与教会的。七组诗中基督与教会的形像是随处可见的,任何能帮助我们看到这信息的,都是重要的。下一课我们将会每组诗分别扼要地说明一下,并把其属灵信息指出来。但在结束这一课前,让我们再推荐上述毛顿博士之书,可能的话,不妨自购一本。 旧约篇第六十八课雅歌之三题示:再读本书一遍,请特别按上一课注明之段落读,亦即七首田园诗之分段。天使之舌不能说尽他的爱,琴瑟之音不能比拟他之音,撒拉弗又岂能与他并列?美中最美的是耶稣。甜美的奇异,全然圣洁,他是属我!谁能述说那喜悦,光辉四播,无上福乐,我的天堂,就是耶稣。——巴斯德七首田园诗看过了雅歌之体裁及结构,现在要把七首田园诗分别看一下。读的时候得小心,千万别把我们近代婚礼之仪式看成是唯一的标准,并以此来衡量雅歌的形式和习惯,这是很幼稚也是我们常犯的毛病。第一首(一1至二7)本诗描写的,就是宫庭的婚礼。新人步行至皇宫,按当时之规矩,新郎带新妇进入皇宫内(一4),然后由耶路撒冷众女子组成的诗歌班便唱:「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一4)进了皇宫,出身农村的新妇现既贵为一国之后,便向观礼的女子说出她低微的身世和容貌(一5、6)。这种自谦在所罗门眼中看来,又另有一番谦和之美。这时一对新人便互诉他们初遇时之情景(一7、8);然后,他们由筵宴所进入内室,二人仍互诉衷曲,向对方表达爱慕之忱(一9~二6),直到诗的结尾耶路撒冷的众女子阿,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第二首(二8至三5)第二首诗是新妇重温昔日之爱梦,她与所罗门共渡之时光。她记起那年春天所罗门王出现时之情景,也是她爱苗萌芽的时间(二8~14)。正当她神驰于所罗门之神彩时,她兄弟便来惊醒她的美梦,要她进葡萄园去擒拿小狐狸,因为葡萄正在开花(二15)。跟着,就是她再遇所爱时的喜乐(三1~4)。本诗便以与第一首相同之话来结束。第三首(三1至五6)这时也是倒述式,记昔**们订婚时之情形。所罗门先以牧羊人身分出现,赢得书拉密女之芳心,接着便以一国之君的尊贵身分重临利巴嫩,向她求婚(三6~11)。王先向她倾诉爱慕之情(四1~5),书拉密女惊喜之余,飞奔而没(四6)。之后就是所罗门的求婚(四7~15),希望她离开利巴嫩,因为书拉密女已夺去他的心(9节)。王更赞她纯朴之美,胜过一切香品,也胜过城中众女子的爱情(四10),并比拟她为「关锁的园,禁闭的井,封闭的泉源。」(12节)所罗门的求婚与书拉密女之应允,均是极其美丽的,它们婉转而传情,胜过今天「开门见山」的那一套了:愿我的良人进入自己的园里吃他佳美的果子。所罗门之回覆是:「我妹子,我新妇,我进了我的园中……」五1)。本诗之结束也是很具诗意「我的朋友们,请吃,我所亲爱的,请喝,且多多的喝。」第四首(五2至六3)这时是描述新妇的一个恶梦,梦中她看见所爱的深夜来访,她已上床就寝,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就在她略作梳扮,把手浸在没药之时,她良人已离开了(五6)。在浓浓的夜色,她踯躅街头,四处寻找她的爱人(七节)。半路上,她遇见了守城的人,他们打了她,伤了她,又夺去她之披肩(七节)。之后她就遇见耶路撒冷的女子诗歌班,她向她们伸诉(八节),并请她们帮助;她向她们形容爱人之容貌(十至十六节)。这段话确是雅歌中的异宝,文字之美的确少见。就在她形容爱人容貌的当儿,她突然醒觉了,知道她良人之所在(六2);这时她醒过来了(六3)。第五首(六4至七10)这是王对新妇之爱慕歌,既热情又满有喜乐。第一部分(六4~9)是王赞美她之说话,文字极为传神;到第五节就好像变成一种回忆,所罗门是回到了当时他第一次遇见书拉密女的情形。第十节是书拉密女进皇宫时,皇宫里的人都为她的艳丽所摄住,不觉相问——那向外观看如晨光发现,美丽如日头,皎洁如月亮,威武如展开旌旗军队的是谁呢?跟着六行是书拉密女在众人赞叹下的羞怯之情(11、12节)。十三节是书拉密女走后,宫庭的人向她之呼唤——回来,回来,书拉密女,你回来,你回来,使我们得观看你。书拉密女便回答,有声或无声的——你们为何要观看书拉密女,像观看玛哈念跳舞的呢?王对新妇的另一赞美在第七章一节开始,然后到七章十节是本诗之结。第六首(七11至八4)这是七首诗中最短的一首,全诗均是描写新娘思家之情,她虽身在皇宫,心仍牵挂着利巴嫩的老家。她恳求她的爱人重临旧地,好坚立他们的爱(七11~八3),到八章四节为本诗之尾。第七首(八5至14)这是在利巴嫩葡萄园中,新人重新坚立他们的爱情。一开头他们就重回昔日相遇之地:「那靠着良人,从旷野上来的是谁呢?」(八5)这话是所罗门问的;新娘在六、七节便回答,童年时她兄弟们有些话是她当时不懂的,但现在就明白过来了(八8~10)。她便对所罗门重示相爱之贞。之后就是近身侍卫的声音,他们便打道回宫,全诗便完。属灵信息当我们从雅歌看到基督和教会的影子时,全书属灵的信息就如江河涌现。余下的篇幅不多,就让我们略举数例来作参考。翻到第四首诗之开头(五2)——这是新妇在梦中所见之情景:她的爱人夜间来访,希望她开门接见:「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鸽子,我的完全人,求你给我开门,因我的头满了露水,我头发被夜露滴湿。」新妇因为想到自己就寝,迟延不决:「我脱了衣裳,怎能再穿上呢?我洗了脚,怎能再**呢?」后来她开门了,却发现良人离去了,她就慌张,急得夜出寻找,半路遇上守城的人,被打被夺,才再寻回她所爱的,噢,我们多少经验不是印证着同一的遭遇?我们对自己的兴趣超过了对基督的,以至对他之呼唤置若罔闻,到后来我们要寻找他了,却不可得,我们就惊惶了。多少时我们不也是备受痛苦眼泪,才可再寻见我们所爱的救主。下面几句诗很能表示这种感情当你笑容隐没,我的黑夜便覆盖全身,直到你再度显现,我之曙光才再显露。愿我们对新郎的声音都能留心聆听,立刻遵从,免得我们失去那上好之福分。司可福圣经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再阅:「新妇甚满意她洗干净的脚,却不理会新郎满了露水的头,滴湿的发。新娘之情形并不算是罪,她只是太轻忽大意;她太重视在基督内所得之恩典,而忘记了赐恩的主(林前十二4~11;加五22、23)。又像一个人太忙碌于事奉之工作,而忘记了差派他的主。她的脚是洗净了,双手也浸上没药;但他却离开了,她便只好夜出寻觅。让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我们这次只看一节——「我的鸽子啊,你在磐石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求你容我得见你的面貌,得听你的声音,因为你的声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二14)试把这些话当作基督亲口说的,里面丰盛的意思就变得极其可爱。首先,我们看到新娘的性格,是新郎眼中的新娘,他称她为「我的鸽子」。这是说明她在新郎的眼中,是何等温柔、纯净、可喜爱(参五2:六9)。不错,若单以我们自己的眼来看,我们真是多么的不配,常在罪的泥沼中打滚。但我们在他里面却是新造的人了,他便觉得我们是可喜爱的,因为我们是披上他的义袍,为他所悦纳,被神的爱分别为圣,被圣灵所充满,又被他建立,成为无皱纹、无**的族类。第二、我们且看新妇的平安;她是住在「磐石穴中」;有一种野鸽英文叫作rock-dove,中译就叫野鸽,可作「石鸽」,因为它原是住在磐石穴中的。暴风雨来了,大树可能被吹翻,房屋可能倒塌,唯独它在磐石穴中,安全而稳妥。按圣经来看,基督就是那磐石,他是那「万古磐石」,特为我们而裂开,使我们可以藏身在里面。他的身体不是为我们而破碎?我们不是在他里面而得保障?这就是我们的平安。我们再看新妇特有的地位。她是那位住在「陡岩的隐密处,,陡岩就是在极高之处的岩石,这是一种崇高之标记。我们的生命不单是「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歌三3),生命在他里面有保障,我们在他里面也是地位崇高,是不信主的人所不能达到的(弗二18;来十19~22)。最后,且看新妇蒙爱的情形,他是为王所倾慕,他说:「求你容我得见你的面貌,得听你的声音,因为你的声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认识主的人读这段圣经就知道,这些话不单是所罗门对书拉密女讲的,也是我们的主对凡属他的人所说的,因为我们是他的宝血所救赎的。以弗所书说:「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五25~27)这本雅歌满了都是基督与教会的影子,所罗门怎样爱书拉密女,就成了基督爱教会的一个表记,所罗门怎样迎娶了他所爱的,照样基督一天也要在天上迎接他的新妇,进入婚宴的大喜场面。本书结束前,让我们再读一篇很熟悉的诗歌:独步徘徊在花园里,玫瑰花尚有晶莹朝露,忽有温柔声,传入我耳中,乃是神子主耶稣。他与我同行,又与我共话,对我说我单属于他,与主在园中,心中真快乐,前无人曾经历过。你能回答吗?(1)箴言之特点是什么?本书之目的又是什么?(2)你能把箴言之分段列出来吗?(3)箴言之体裁有三:相对式、完成式,及比较式,你能各举一例子说明吗?(4)试简述传道书中心思想之四个论点。(5)我们说传道书的信息是一个的,每一节不能独立地来看;这与圣经是启示一观念有没有冲突,为什么?(6)传道书是信心的一个挑战,试分述之。(7)列出传道书之十种虚空。(8)传道者之悲观主义有那三个成因?(9)有三种解释雅歌的理论,试分别说明之。你认为那一理论较为妥当?(10)那一篇诗篇可作雅歌之钥匙,作解释之根据?(11)你以为雅歌之中心信息是什么?试简述之。(12)雅歌是由那七首田园诗所组成?试分述每首之大意。(13)我们认为了解雅歌之体裁,跟解释法有极大关连,为什么?(14)有人认为所罗门不足作基督之表记,他们之理由何在?你又怎样回答?(15)试就雅歌说明基督与教会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