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的那些日子 第二十六章 销赃渠道
作者:彻底白的小说      更新:2017-11-10

  榜单下人群涌动,这次杨越也有些激动,让周庆生拉着他,一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从人群中挤到一个能看到榜单的位置,挤得时候感觉自己像是被一群猪拱来拱去,不知道被人踩了多少脚,光是脑袋都被人无意间打了很多下。这下可以亲眼看到榜单了,杨越也是满脸期待。

  院试放榜不发团案了,而是称为“长案”,杨越和周庆生找到本府的长案,一张告示共四十人,第一位到第四十位,从高至低排名,一字摆开写在一张榜单上。

  第一名:杨越;第二名:周有德;第三名:马良才;第四名:祁同伟;第五名:赵春迎。。。。。。第三十六名:周庆生。。。。。。

  这意味着长案上的四十人,已经是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秀才),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了各种特权。

  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

  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秀才又是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在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所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

  这一刻,杨越想起了往日寒窗苦读的日子,而眼下以往一切辛苦,都有了回报。正是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万里科举长征,自己终于离目标又更近了一步了。

  周庆生虽然也榜上有名,考中了秀才,但对杨越也是羡慕不已。虽说榜单上的四十人全都考中了,都是生员,都是秀才,可是名次前后却是天壤之别。前十名可是廪生,初进学的秀才都附生,只有前十名除外,其他人经过岁考、科考成绩优异者,才可以升为增生或廪生。

  廪生是成绩最好的生员,名额有限,公家发给粮食。廪生可以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声啊,廪生名声最响啊。

  杨越和周庆生又一次狂欢后,在杨越的催促下,周庆生带着杨越和他的两个侄子张定国和张可望踏上了回乡之路。由于杨越事后还要赶回去陪同先生林雨化去南京府参加秋闱,所以一路上都是马不停蹄的赶路。

  以致于赶回去的时间竟然只比报捷的晚一天。正赶上左右街坊邻居,纷纷来拜贺,手里捎着东西,有的带钱。有的带物。珍贵的有人参鹿茸,上等纸砚,平常的也有鸡鸭,鸡蛋,线面等,都是用红绳子系着,然后送到后厨去了。

  宾客们不断上门来道贺,周庆生家也是不能怠慢。幸亏得了捷报以后马上去厨役市请来的两个厨子,手脚都极快,几个来帮忙的邻里也是热情。上门来的客人,每人都奉上一碗‘太平燕’。这‘太平燕’乃是当地喜庆宴席时必备的,这肉燕外人不知以为是扁肉,实际上‘燕皮’是用瘦肉和薯粉打出来的。事先包好,待上桌时,用骨筒汤的汤底,煮出一碗肉燕,再添两个鸭蛋。取了个好彩头,称为太平燕、燕字通宴,太太平平。这拿来宴客,可是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

  周庆生和杨越他们跨进大门,周庆生就被所有人围住了,乡里乡亲对周庆生的恭贺声就没停过,周庆生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大忙人,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找人安顿好杨越和他两侄子以后,又被拉去祭拜祖先,向周家的列祖列宗报喜去了。院外的啪啪啪啪啪的鞭炮声也几乎都没停过,孩童们都是捂住了耳朵,玩的不亦乐乎。院子里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周家也放出话了要大摆三天流水席,宴请乡亲父老。

  直到第二天,周庆生才有时间向家人具体介绍杨越和他两个侄子。当听闻杨越是本府院试案首,周庆生家人都是肃然起敬,让周庆生好生招待,不可怠慢了杨越等人。周庆生私底下和舅舅说起关于杨越手上的那批珍宝字画,但是由于杨越的珍宝字画数目较大,周庆生的舅舅贾友亮没法收购,不过幸好贾友亮和当地富贾一方的大豪强许心素的别院大管事陈双喜关系不错。

  由于许心素常年不在这里,只是偶尔来这里小歇几日,所以这里的大小事务基本都是大管事陈双喜负责。大管事陈双喜也忠心耿耿,一直秉承许心素的吩咐常年都在这里收购生丝,珍宝字画等,然后分批运往厦门交于许心素处理,陈双喜每年收购的规模可比贾双喜大多了。

  次日,周庆生的舅舅贾友亮让杨越等人带好珍宝字画随他一起去许心素别院找陈双喜,收购事项贾友亮也帮杨越和陈双喜基本谈好了,就差杨越过去当面清点货物,核算价格了。

  贾友亮带着杨越一行人,往许心素别院走去,一路上,就见兴修的水利沟渠越发多起来,到了目的地后,杨越等人看到连绵的田地,一条条田埂,上面种满了冬小麦,田地边是一个个水塘,塘边栽着桑树与榆树。远远的一座圩寨耸立在那边,看那规模,圩墙至少有三、四里。“尼玛的,这哪是别院啊,整个就是一个圩寨嘛。”杨越小声嘀咕着。不过这场面也让杨越领教了什么是富甲一方,什么是大豪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