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二百四十三章 西北后方
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这个解释倒也合情合理,因为马鸿宾与邓锡侯没在现场,自然摸不清某人所说的是真是假,但在口中还一个劲的夸赞。不过刘郧看得出来,这俩人分明是在敷衍说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晕,这般赞誉不过是假客套而已。

  不过大家都是民国的小军阀,该讲说笑话时,就得说笑话,只要不涉及到切身利益问题,彼此就当听笑话好了。一行十余人,最后到了邓锡侯的官邸,此老现任川军第45军军长,占据着川西北的涪城和广元,以及甘肃的陇南一带。

  刘三爷有些郁闷,在他看来马鸿宾与邓锡侯一见面,应该剑拔弩张才对,怎么盛情款款,仿佛多年的老朋友一般,感情川军抢了甘肃的陇南之地,马家军还得感激不尽,还真是咄咄怪事。

  当一众官绅寒暄完毕,邓锡侯以东道主身份,邀请各位与会人员喝酒,为川西的刘郧司令接风洗尘。刘三爷表面不语,在心中还是感激不尽的,人在江湖混,都是靠彼此给面子,像何应钦长官那样毫不不讲情面的,真的很少见。

  广元地处川北偏西,位于战略重镇剑阁以北,古称利州或山南道,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乡,现在是川军第45军的总部所在。虽然此地是有名的交通咽喉所在,但是由于地处多山的丘陵地带,又缺乏通往中原或沿海的铁路通道,因此目前还是以农业、手工业、轻工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

  然而刘郧通过对沿途民情的观察,广元城内的总体面貌虽说不错,但是距离兴隆发达,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要说与城都或重庆相比,就是与涪城和茂州市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偌大的一个中心县城,总人口不过三五万。

  若不是四十五军总部在此,每天可以产生庞大的消费额,广元县城的人口,恐怕还会进一步的萎缩。刘郧突然明悟了过来,邓老总如此隆重接机,除了铁路修筑与军备买卖之外,也有请他帮助发展当地经济之意。

  那么马家军的三当家马鸿宾,不好好的待在甘陇兰州,当他的甘肃王,却跋涉到广元与邓锡侯一起,来盘龙机场接机,又所为何事呢?刘郧边喝茶边思考这个问题,宴会已到尾声,估计很快就该“三巨头”的私下谈话了。

  还没等刘三爷完全想明白,马继芳就来打招呼了,他是奉马老的命令,来向他道歉的。其实大家都是年青人,哪有那么多的过节,许多事情都哈哈一笑了之,对了,既然是在喝酒,几杯水酒是免不了的。

  接风洗尘的宴会终于结束,刘郧、邓总和马老,心照不宣的走到一起,以欣赏字画为由,都去了邓锡侯的书房,除了有吩咐的副官外,其他人一律禁止进入,就连马继芳少爷,都被安排到花园客厅喝茶去了。

  这三个民国小军阀,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自然不需要客套了,略略喝了几口茶后,就开始直奔主题了。由于马鸿宾是客,邓老就请他首先发言,马老也不客气,直接询问刘郧,“锡侯与我并无他意,唯铁路修建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甘陇之地,深陷华夏内地,发展起来着实艰难了些。自秦朝以降,甘州、肃州都非什么富庶之地,当然与高寒地区相比,自然是要好得多,然而也正是这种尴尬处境,经济发展才会如此艰难,因此铁路修筑一事,我们必定全力支持”。

  可能邓锡侯在陇南县呆久了,对甘肃也有了深厚的感情,于是主动帮着说项,“贤侄你去过美国,是见过了大世面的人,现在又将川西这个荒凉之地,变成了一片沃土,说实话,我们这些老朽是最佩服不过,若非——”。

  马鸿宾连忙打断某人的发言,大家都是聪明人,深知有些话说不得,邓锡侯的隐含意思,刘郧也能猜到几分,若非他这个川西王发迹太晚,川中诸将干脆顶他当带头大哥算了。可是,这让刘湘又该置于何地呢?

  邓锡侯也知自己失言了,只好哈哈大笑,随后就闷声喝茶水了,看来真是老酒喝多了。刘郧只好谈谈自己想法,“甘州、肃州,自古是兵家要地,又刚好位于西北沙漠、高寒地区,与川陕丘陵地带的交界之处,土地辽阔,矿产丰富,一句话,大有可为”。

  马鸿宾有些苦笑,大略的将甘陇的历史演变说了一下。早在两宋时期就是战乱之地,先有西夏人肆掠,再有金人入侵,后有元人南下,刀兵之灾几乎从来就有没停息过。到了明朝建立之初,就分封了几个朱姓王爷在此镇边,结果西域的部族联军与草原的瓦剌人,就从来没停止过寇边袭扰。到了明末清初更是混战之地,盘踞一方的土著势力逐渐壮大。

  到了民国建立之初,甘陇、西海、河湟与宁夏等地,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马家联军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到了30年代后,即使是马鸿宾这个南京委任的甘肃省主席,也基本上是政令不出省城,财政收入也难以维持,偶尔还被“强势的部下”给软禁起来,比如震惊中外的“雷马事变”(1931年8月25日)。

  不经意间将刘郧听得一身冷汗,突然意识到,他想将铁路修到陇南,真是个馊主意,甘肃境内本就多山,尤其陇东与陇西交界的陇山,更是有名的险难之地六盘山,元太祖成吉思汗,就因亲征西夏时路途艰险而病死于此。

  何况更令人恼火的是,小小的甘陇之地,竟有多种势力盘踞。总体而言,马家联军占据陇西、陇北,川军邓锡侯部占据陇南,而靠近高原地区的甘南一带,又是贫瘠荒漠之地。如果再加上孙殿英和马步青等的西北军旧部,以及散乱的土生势力和跃跃欲试的中央军胡宗南部等等,就是出兵百万都难以绥靖地方。

  山头林立、错综复杂、民风彪悍,刘郧郁闷得连眼睛都快绿了,虽说甘陇铁路一开通,于国于民都有大好处,但是就怕这些零零散散的势力故意捣蛋,总不能到最后陇南铁路也别修了,天天与这些势力周旋,周旋到日本鬼子投降为止。

  看到刘司令沮丧失意的模样,邓锡侯与马鸿宾相视一眼,隐隐有些笑意,于是马老站起身来,向刘郧一躬,拱手相请,“亦诚贤侄,年少有为,雄姿英发,大有东吴孙策之象,还请你接管甘陇之地”。

  “啥,接管甘陇之地?”刘司令也有些傻了眼,居然上演了“陶谦三让徐州”的戏码。

  这些军阀们打来打去,不就是为了争地盘么?有了地盘就可以养军队,有了军队就可以再抢地盘,最后如同滚雪球一般,势力越做越大,进而席卷半壁江山称王称霸。

  居然还有主动让出地盘的军阀?刘郧简直难以相信,于是盯着马鸿宾眼睛,有些好笑的反诘道,“马老将军,你打得好算盘啊。亦诚不过一介书生,哪懂什么军政大事,还是不要打趣晚辈了,这可不是长者所为啊”。

  马鸿宾慢慢喝茶,对于刘郧的质问,却笑而不语了。

  邓锡侯及时的接过了话题,很淡然的说道,“贤侄,请勿多疑,这是马主席和我部川军共同磋商的结果,还请你勇挑重担,解甘陇百姓之困苦才是啊”。

  “这样啊?”真的很出刘郧的意料之外,虽说马鸿宾这个甘陇省主席有名无实,还天天被马步青等人虎视眈眈,因此想请外人入主,还是情有可原的。至于邓锡侯,他天天被刘湘猜忌,想变起花样的顶新人上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即或邓老总与马主席自己同意了,但是他们的手下加在一起,也有近二十万人马,难道这些人也会同意他接管甘陇等地?简直无法想象。刘郧想了半天,都没想个明白,却只见邓锡侯双手一拍,书房的侧门突然打开,进来一个着长衫的文人,赫然正是老熟人,曾在上海有一面之缘的何先生。

  “何先生?你怎么在这里,咳咳”,刘郧也真的傻了眼,一口茶水呛在喉咙,一时也说不出话来了。他与何先生自上海一别,如今已是两年有余,没想到却又在这里见到了他,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统区,胆子也太大了些。

  何先生也不答话,微微一笑,即时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很慎重的交给某人,有些歉意的说道,“亦诚小友,在下还是来迟了。这是你托我办的事,现在才拿给你,当初若非你帮忙,那批物资怕是无着落了”。

  看到突如其来的信函,刘郧也懒得客套了,也不顾邓锡侯与马鸿宾在旁,连忙打开来看,里面只有一张信纸,赫然写着,“刘卫民是我们的同志”。

  刘郧再仔细一看,字迹苍劲有力、铁画银钩,似乎有点眼熟,曾经在哪里见过,突然心中一动,哈哈,真是迟来的幸福,慌忙收了起来,唯恐有人来抢一般。

  一时之间,刘司令简直比抽中了彩票还要兴奋,于是突胸腆腹,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看到刘三爷很满意,何先生才缓缓的坐下,面带笑容的与这厮细细寒暄,所谈的主要是大西北如何抗战的问题,建议他可以适当的考虑对西北大后方投资一事。

  一是抗战在即,他认为抗战的大后方应该一分为二,即大西南与大西北。大西南固然重要,经济条件也要好些,必要时还可沟通英美等国的殖民地,而大西北虽说贫瘠荒芜了些,却有地势之险和北方草原之腹地。

  其次就是西北民族众多,经济发展非常落后,而且大小军阀林立。因此要尽快结束这种混乱的场面,从而才有余力对付日寇的全面侵略,结束混乱的最佳办法就是搞经济发展,而铁路修建就是个最佳的切入点,这样各方势力才会更好的团结在一起共抗外辱。

  最后还是发展的问题。民国时期大西北混乱的根源之一,还是因为西北地方经济落后,导致民风彪悍,喜欢冒险、喜欢烈酒、喜欢闯荡江湖,但是这些人也最是向往富庶的生活,因此只要能发展地方经济,应该能够无为而治。

  刘司令最近到了广元后,才知道西北等地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大西北最流行的刀客为例,这伙人大多数是鱼龙混杂,保镖护院也是他们本职工作之一,当然“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也不在话下,甚至偶尔酒气冲脑,与各地的土匪流氓并无二样,坑蒙拐骗也是常有之事。一管可以窥豹,可见在民国时期整个大西北的混乱程度。

  不过,待刘郧听完何先生的真实来意后,却有些犹豫不决了,让他帮助发展西北各地的铁路与经济,不是赶鸭子上架么,连川西专区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了,还要川西担任建设西北大后方的重任,这根本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