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一百八十章 铁路开通
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眼看还有十多公里,川西镇到茂县的铁路,就即将修通了,然而与红军的约定时间已经到了,接受装备的红军将士们,早就在刘郧的家中打地铺了,看样子不给出应有的装备,多半是准备不走了。

  刘大官人可不喜欢拖拖拉拉,既然答应了就要准时完成,实际这厮也不老实,这些军火早已备好,只是不想引起别人对具体产能的猜疑,所以才等到约定时间,准时发放,一万多枪械大炮,说多不多,也就能装备一万五千人,作为北上的先遣队,还是绰绰有余。

  然而所有的军火加在一起,足可堆成一座小山,重量高达九十多吨,如果再加上川西县官绅们,自发搞的犒军物资,诸如棉被、军服和粮食之类,一百五十吨还是有的,直让接受人员目瞪口呆。

  接受人员也就一两百人,想接受这么多的军火,真的是无能为力,即使最乐观的郑元兴,也没想到会这样,在苦笑之余,又暗暗欣赏刘郧的实在,这年月的兵工厂都是这样牛,说好了一万支步枪,到时能给三千支算你走运,对了,就这点枪支里面,按说还有一小半次货。

  这就是为什么民国的兵工厂虽多,说到发展的规模和前景,多半都什么没戏,当然这种价位低、态度差的局面,不全是兵工厂自己的问题,主要还是控制兵工厂的人,都不希望军火卖到敌人那里去。

  郑元兴当机立断,立马通过电台联系红军总部,回应很快就回来了,只问了一句话,枪械质量与数量是否属实,得到肯定后,总部略略沉默了几分钟后,指示是就地坚守,总部将很快派人过来接收。

  刘郧当然没有疑问,很快将军火一事交验清楚,正准备返回铁路工地时,一个五千多人的红军师,就开进了川西县,基本是一身薄衣,赤手空拳,但是气势恢弘,精神饱满,依然不减猛士之风采。

  一声令下,红军战士集体换装,一时钢枪在手,队列井然,一股厮杀的血气直冲云霄,某人正暗暗评估红军战斗力的时候,该队红军已经开始向茂县进发了,刘郧顿时一惊,难不成红军将与刘湘再次开战,这些堆积如山的弹药,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不由暗暗叫苦。

  刘大官人正在慌乱之际,一旁的郑元兴却慢慢走了过来,拉了拉他的衣袖,在耳边悄声说到,“亦诚老弟勿慌,红军总部已经传来消息,李胜德等红军首长已在芦花镇,举行了北上誓师大会,若不出意外,这些军队应该是去茂县接收粮食,之后就会直接北上出川”。

  刘郧顿时松了一口气,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好解释了,全副武装的红军去茂县,除了接收粮食,顺便取道松潘县,再经若尔盖草原,北上陕甘等地之外,也还有向刘湘等川军示威的意思。

  毕竟红军即将全面离川,万一他们才前脚走,川军就在后方搞事的话,清算家属和伤员就麻烦了,因此在离开四川前,必须让刘湘和老蒋知道一点,如果敢破坏和平协议的话,他们可以随时杀回来。

  由于铁路还没修通,全副武装的红军,只能靠步行到茂县,七十多公里的路程,竟然半天一夜就赶到了,而红军军容鼎盛,让茂县的军民目瞪口呆,占据绝对优势的川军却如履薄冰,生怕惹出事端。

  刘大官人倒是没管太多,若是红军真的打算撕毁承诺,打算再次发动四川内战的话,这些军火就是最后一次交易,大家从此以后就老死不相往来,若是此次是真的北上抗日的话,他自然也会全力相助。

  刘郧回到了工地上,继续监督他的川西铁路,眼看就要修通了,这个时候可是关键时刻,可能工人们也知道老板心急了,做起事来,一个比一个卖力,没花几天功夫铁路就修通了,一时欢声如雷。

  茂县到川西县的铁路,全长76.2公里,共有枢纽站两个,编组站七个,当然川西镇的总站已经修好,茂县的总站还在修建中,总历时八十多天,若是按天时计算,每天的修筑进度,还不到一公里。

  然而,在高原上修铁路,有这个速度也算不错了,如果没有蚂蚁机器人帮忙,天知道这短短的几十公里,要修到何年何月,也幸好川军与红军没再打了,否则就算抗战结束了,多半还没有修好吧。

  当然川西高原铁路修通,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十公里,这可是零的突破,对华夏上层来说是一个喜讯,就算刘郧想低调也不行,只好通过无线电报,将喜讯传到城都、重庆和南京,以及红军总部。

  一时回电如雨,无论李胜德主席,还是老蒋和刘湘,都给予刘陨极高的评价,意思大同小异,在庆贺他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让他戒骄戒躁、再铸辉煌,真正让他受宠若惊的,还是在几天之后,甚至连云南的龙云,山西的阎锡山,以及广西的李宗仁等都发来贺电。

  刘郧被来电回电,晕了好几天,直到刘湘与老蒋传讯,将派代表视察铁路线的开通,才结束这场无谓的“电报战”,不过刘大官人从此,才算真正的进入了民国官场,而且在诸侯之间算是小有名气。

  还没等南京与城都的代表到场,红军就已经来捧场了,北上的队伍已经走了两批,最后一批也将出发,人数是最多的,有大约六七千人,另外从江油、广元和松潘等地,也将派一些人员过来接受武器,因此从茂县到川西县的这条路,在短时间之内将特别的繁重。

  而红军总部得知铁路修通后,立马让郑元兴与刘郧联系,商量铁路运输的问题,尽管试车期间,各种问题纷乱复杂,甚至还有待切磋和改进,但是火车的时速高达60公里,跑个来回也就三个小时左右。

  话又说回来,150多华里普通人要走两天,如果可以坐火车,谁又愿意走路,没说的,铁路运输是最佳选择,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又没那么讲究,一列二十多节车厢的火车,足足可以运输三千多人。

  虽然是在试车期间,开动两三列火车还是没问题,就算有问题由蚂蚁现场加工,分分钟钟就能解决,最恼火还是乘务员和火车司机的问题,但红军的人才储备众多,这些事情都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已。

  七月下旬,随着茂县枢纽站的竣工,以及一列客车和两列货车的运行,正式宣布川西新时代的到来,一改千百年来,交通运输全靠人拖马拉的局面,极大的鼓舞了各类援建川西铁路的民间团体。

  茂县铁路的开通,对刘郧来说意义深远,简直是三喜临门,因为德国的军事和农业援助团也到了,川西大学终于能开学了,刘校长的意思是,川西今后只招三种学生,飞行类、机械类和农业类。

  至于装甲兵隶属机械类,特种兵隶属飞行类的地勤人员,工程兵隶属农业类,刘郧大力推行所谓的“川西理念”,川西将没有军人与工人的差别,工人就是军人,军人就是工人,只是侧重点不同。

  由于时代的差异,美国的治军理念,还没真正为世人所知,很多人还以为,这是富家公子的个人爱好,不过比起吸大烟之类,那是高雅多了,也败家多了,也认识不到这厮的阴险之处,反而导致南京、城都与红军等,各方势力大为放心,纷纷支持刘大公子的新理念。

  刘郧本想只面对川内招生,不料不但老蒋和刘湘有意见,就连刘文辉都有意见,他们的意思是先在全川招生,中央军再特派部分免试生,将川西大学办一两期,效果好的话,将面向全国范围招生。

  大佬们都开口了,刘郧也只好照办,另外西康王刘文辉,还派他的兄弟刘文彩,来了川西一趟,说是为了支援刘鄂北的事业,送上银洋若干,以及西康特产若干,私下交谈时,才知道还是为了军火一事,也不知道是怎么泄密的,竟然都知道川西已经可以生产军火了。

  背着老蒋和刘湘搞军火交易,那可是要掉脑袋的,红军之事是因事先有明确指示,刘郧也不敢乱来,一边让刘鄂北拖住刘文彩,谈人生谈感想,一边忙着联系城都和南京方面,向刘主席和蒋委座请示。

  军火买卖历来无小事,南京与城都立马就回电了,指示此事以后要慎重,关于兵工厂的销售问题,要等军工署的督导组到了再说,但是刘文辉一事,属于特事特办,下不为例,枪械数量不许超过一万。

  刘郧顿时松了一口气,也暗暗感激老蒋与刘湘的理解,要知道川西县地属川康交界区域,就算西康省人穷地薄,对未来的战备大业,没有什么大的帮助,若时不时的派人来捣点乱,就会变得麻烦得很。

  刘文辉的名下也就一个24军,但是在最辉煌的时候,却有七路军(师),10个混成旅,以及若干的地方民团,按兵力计算,至少也有10多万人马,当然西康等地比较贫瘠,能养五六万就很不错了。

  一万支步枪,上千挺机枪和迫击炮,以及若干的子弹和炮弹,就是人情价,也得几百万银洋,而西康省是出了名的贫瘠,哪里给得起这个钱,刘郧正在犹豫之际,刘文彩却告诉他,西康有的是黄金。

  “黄金”,不说还忘了,西康地处高原,理论上金矿确实比较多,刘郧顿时转忧为喜,将之前的军备计划一笔勾销,慎重的推荐德国原装的98K步枪、G34通用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和七二式步兵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