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二百零二章 歼教Ⅰ型
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施密特教授耸了耸肩,他倒是无所谓,他毕竟是外国顾问,顾得上就过问一下,这年月的风洞反正又不值钱,至于立式、电弧和高速之类还没出来,既然雇主有的是钱,正好乘机搞他自己的实验。

  刘郧是不懂风洞试验,但是经德国教授一说,他立刻就明白了,不就是智脑所提供的模拟飞行么,当然智脑更牛叉些,可惜无法推广,因此对于今后的飞机研发来说,修建风洞群还是很有必要的。

  尽管大家各怀鬼胎,教授与博士却一见如故,对于风洞修建和飞机研发,一拍即合,当即成立川西飞机设计所,从川西大学挑选50个研究员,另从茂州市调来一个工兵营,专责负责研发中心的修建。

  在飞机研发和农业调研全面展开时,刘郧却借口视察铁路和水泥厂,离开了大家的视线,躲在川西附近的秘密基地中,搞他自己的教练机研究,并且计划三管齐下,即轻型战机和重型战机,以及喷气式战机都要搞,既然零式战机这么厉害,干脆搞个超级零战出来。

  在施密特教授的设想中,该款战机将运用新型航空材料,一种硬度高重量轻的铝合金,其次有很好的气动布局,取消有风阻的起落架之类,要全封闭化处理,最后建议采用恒速螺旋桨和大视界座舱。

  刘郧有蚂蚁机器人,想制造硬铝合金不难,气动布局已被施密特教授解决,至于起落架之类更好办,就是简单的自动化控制,智脑轻松搞定,只有恒速螺旋桨和大视界座舱,他倒有些不明觉厉了。

  实践出真知,反正零式战机的逆向设计数据,已被智脑所采集,只需要不断的模拟飞行,就可以得出最佳的答案,科学实验就是这样,不断的反复实验,过程还很冗长,刘郧记得“敌敌畏”农药研发,就实验了666次,他这是飞机研发,就是实验6666次也不足为奇。

  经过上百次的飞行模拟后,大视界座舱的效果就出来了,在计算机普及之前,飞机的航行和作战,全靠目视来解决,因此飞行员的视界越大,优先发视敌的几率越大,因此座舱就需要专门的设计。

  进行了几百次起落模拟后,刘郧才搞懂恒速螺旋桨,这玩意就是后来的汽车离合器与变速箱的合体,在21世纪是个常识性问题,但是在民国时代就是高科技了。一般人为什么很难驾驶飞机,问题就出在飞机的起落上,据航空记录,百分之八十的飞行事故,都发生在起落之时。

  然而有了恒速螺旋桨,飞机就可在某一档作恒速飞行,既安全又省油,还能让飞行员事事明晰,比如起飞时可选中速档,即将腾飞时可选高速挡,飞行时可选择低速档,降落时可选最低档等等。

  随着模拟飞行次数越多,刘郧对新的零式战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也不知道日军后来的零战,是否就是他眼前这款战机,长宽比3:4,头大尾细,若不看翅膀,还以为这是一条空中大鲨鱼。

  无论什么飞机,发动机都是首要问题,刘郧之所以敢搞超级零式战机,主要还是蚂蚁和智脑给力,早搞出2200马力的发动机,也就是霍克星型发动机的放大版,单个模块是1.2米见方,安放在飞机上,是臃肿难看了些,但是架不住功率强大,综合性能出类拔萃。

  是否直接制造超级零战,刘郧却有些犹豫了,就算真的研发出来,目前除了他自己能驾驶之外,其他人根本用不了,估计最高时速将达到750公里,能兼顾中低空狗斗,以及高空俯冲加速的双重优点。

  最大的问题就是,超级零战太过优秀了,对飞行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了,光是飞行的强度和频繁的过载,就能导致普通飞行员机毁人亡,刘郧要制造的是优秀战斗机,而不是优秀的自杀飞机。

  对了,刘郧突然记起一事,在抗战的初期,霍克Ⅲ战机已经有些落后,但是华夏的飞行员与日本鬼子,依旧打得胜负难分,鬼子最后还是靠消耗战,才逐步取得了制空权,看来人数依然很重要。

  如果能培养数以万计的飞行员,就算美国不参战,华夏也能独立打败日本鬼子,当然这是刘郧的个人幻想,不过数以千计,还是勉强能做到的,川西空军学员就有一千多,就看成材率有多高了。

  学员的成材率,主要取决于飞行训练,训练又取决于教练机,因此就目前而言,研发教练机才是重中之重,而且制造成功后,光用于空军学院也太浪费了,刘郧如是想到,如果能让各个军阀,都采用新型教练机,战争一爆发就换装后继机型,应该能稳压鬼子空军。

  真的能行么,那些军阀们就这么老实,你让他们干啥就干啥,他们也太没脾气了,刘郧正在犹豫之际,突然记起红军学员,他们以穷困著称,都想建立红色空军,不由茅塞顿开,顿时就智珠在握了。

  因此,教练机不是纯粹的教练飞机,而是能兼顾作战的歼击机,陡然之间,刘郧就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各种灵感宛如泉涌,一架霍克Ⅲ就要二万多美元,因此歼教机不能太昂贵,定价一万美元为最佳,当然换成黄金的话,就是十多二十公斤。

  以新型零战为模版,在智脑的辅助下,刘郧进行了简化处理,形成Q版零式战机,翼展10.8米,全长8米,采用模块化星型发动机,尺寸1.2米见方,输出功率750马力,可提供三档恒定转速。

  该型战机乘员2人,空重1.5吨,最大时速450公里,巡航时速280公里,最低航速180公里,实用升限8000米,理论航程1300公里,武器配备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以及2颗60公斤炸弹。

  由蚂蚁机器人加工,很快就制造成功,看着这款新出炉的飞机,刘郧比较满意,决定命名为歼教Ⅰ型,而且综合性能完暴霍克Ⅲ,虽然比不上真正的零式战机,却也略胜日军目前所有的现役战机。

  如此优秀的飞机,当然要亲自飞,刘郧才飞了几圈,就发现歼教机,极其简单、实用和易操纵,只需按照飞行守则来做,只要以前驾驶过汽车,那么就绝对能将它飞上空中,并能安全的降落下来。

  没说的,让蚂蚁机器人全力以赴,尽快生产出一百架,刘郧自己连忙编写飞行手则,好在这个时代的飞机都很简单,各种仪表也不多,只有诸如无线通讯、飞行高度仪和油料显示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起飞、降落和目视飞行的问题,因此初级飞行手则很容易编写。

  飞行手则刚一编完,刘郧就叫人连夜翻印,争取让飞行学员人手一本,要求在三天之内,必须倒背如流,否则取消飞行训练资格,至于那些有过飞行经验的人,更是大开绿灯,直接开始飞歼教Ⅰ型。

  考虑到学员们都是些菜鸟,每次只允许升空十二架,飞行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另外刘郧也不敢让他们直接飞行,而是按照老规矩来,在升空前暗中安置一只蚂蚁,预防万一发生的飞行事故,凡是飞过三轮的学员,就充当临时指导老师,向其他学员讲解他的飞行经验。

  短短的十来天,不仅川西县和茂州市的周围地区,甚至远到涪城和城都,每天都有好几轮的掠空机群,引起广大百姓的严重不安,刘郧正准备警告这些学员,训练时不宜张扬,要踏踏实实的搞训练。

  然而油料储备已经告急了,不但通过涪江运来的油料,已经消耗殆尽,而且蚂蚁采集的油料也用去了大半,刘郧也傻眼了,这上千吨油料,也太不经用了,不过每天近百架次的飞行,耗油能小到哪里去。

  无奈之下,刘郧下了紧急禁飞令,让刚有感觉的学员们怨声载道,刘司令只好做两手准备,一边向外国石油公司下单,让他们想办法,向涪城或川西输油,一边让蚂蚁集体出动,四处寻找石油矿去。

  对于学员的思想工作,刘郧亲自去做,一是说明禁飞的原委,二是发动学员们想办法,明言只要能解决油料问题,随便他们怎么飞,但是目前这段时间,就只好停飞了,建议各位学员暂时忍耐。

  空军学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学识和体格都是上上之选,大多出身于富贵的家庭,得知油料困境后,广泛发动家人给他们送油料,而且根本不计成本,估计是有了飞行经验后,已经食味知髓了。

  对于这种疯狂的劲头,刘郧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能搞油料的办法,他已经想遍了,这些学员的家人再有钱有势,也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注定是一场闹剧,只是不想打击他们的训练激情而已。

  对于目前这种缺油窘境,刘郧的办法是开源节流,他记得四川盆地边缘,就有些小油田小气矿,好像就在涪城到德阳一带,只好亲自去找一找了,如果运气还好的话,倒能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

  另外就是异地补油,尤其一过长江三峡,进入长江的开阔地段,都在大型油船的运送范围,因此刘郧设想,能在城都、重庆、武汉和南京等地,设立飞行训练停泊点的话,飞行训练又何愁油料不够。

  究竟如何异地补油,刘郧暂时还没想好,但是无论怎么样,川西必须储备大量的油料,不说学员的训练,就说今后一旦全面抗战爆发,大后方将被日军严厉封锁,若无足够的油料,有再多的飞机也是白搭。

  怎么弄油料呢?由于有长江三峡的存在,长江航运是聊胜于无,好在能够源源不断的输送,数量与规模就别指望了,另外就是开通滇缅交通线,如果能开通铁路的话,仰光港的油料就能直达四川,然而在短时间内,这些想法应该是没什么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