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三巴纹旗
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算了,别人是“人穷志不短”,刘郧也能理解琉球遗族们的苦衷。1875年琉球王国投降,这些人就变成了亡国奴,本来大家还无所谓,然而在过去61年中,可吃够了亡国的苦头,如今三巴纹旗帜再度飘扬,心中有些想法也实属正常。

  遗老遗少们再懦弱,也不想作什么亡国奴了,哪怕只有一个琉球人,也会与倭寇战死方休,他们确实不在意是谁当政琉球,但是绝对要琉球自己人当政才行,嗯,刘司令既是尚清儿内亲王的驸马,自然也算是琉球人了。

  组建复国的军队,在他们这些遗老们看来,还是其次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先建立起流亡小朝廷,嗯,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领导核心,远在太平洋上的琉球庶民们,焉有与日本鬼子战斗之勇气哉。

  也罢,刘驸马也只好认栽了,反正川西县是一个半军事化的城市,这些遗老遗少就算是喊破喉咙,也没谁会理睬他们,就算想游行示威一下,也只有在川西镇的几条街道上可以走走,实在要建小朝廷,就只有让他们建好了。

  嗯,按谏议大夫尚志明的看法,既然是小朝廷,那就得像模像样,再怎么着,也要先搞个三公九卿,再封赏一批将军和行政长官之类,看在各位遗老遗少拼死复国的份上,最少都应该封赏一些官衔、爵位和封地。

  你妹,简直是花样作死,驸马爷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代替清儿作决定,三公九卿就免了,其他的封赏一律延后,现在是非常时期,要充分考虑受苦受难的琉球民众,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再后”的优良作风。

  说得清儿两眼冒小星星,尚志明等遗老为之语塞,随后刘司令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直接宣布人事命令,继续遥尊尚昌为义王,而尊尚清儿为摄政王,并出任琉球流亡政府的首相,兼任三军总司令。

  至于几个年老体衰的老年人,出任户部财政大臣,礼部谏议大臣,工部内务大臣,刑部警事大臣,以及吏部组织大臣,共同组成流亡政府内阁,专门负责老弱病残的赡养问题,与琉球军队的思想教育问题。

  鉴于琉球王国被日本鬼子长期侵略,因此在可预见期内,军事斗争仍是流亡内阁的主要任务,因此所剩下的四五十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编入琉球复国军中,嗯,“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王道,因此要组建全日式化的军队。

  遗老遗少们也是一脸惊惧,一共才四五十人,还组建个毛的军队,连一个标准的日式小队,都要六七十人好不好。这时就该尚清儿演白脸了,一声干咳,“川西王刘郧,奉华夏国主密旨,将辅助琉球复国军,组建一支简编联队”。

  没办法,日本鬼子实行的是天皇制,被统治下的琉球人早已习惯,喜欢将各个国家的领导人,称之为国主或皇帝,倘若真给他们说什么君主立宪,又或共和民主制度,都纯粹是瞎扯淡,连日本人内部都不允许随便谈论。

  琉球人一时惊喜交加,看来中日大战已迫在眉睫了,琉球人的复国之梦终于有希望了,本该弹冠相贺才是,然而随之又暗暗忧伤,万一华夏人发了疯,非要他们上战场的话,他们这点点复国的火种,说完蛋就完蛋了。

  尚清儿及时重拳出击,彻底打消了他们的最后疑虑,“川西大名已经计划好了,这个简编联队,将辖二个标准的步兵中队,一个标准的炮兵中队,以及一个联队部,人数高达八百多人,暂时向刘郧大人效忠”。

  这倒是让遗老遗少们,既兴奋莫名,又暗暗忐忑不已,略略思索之后,也就慢慢理解了,他们这些流亡人士,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这八百多部队,不说武器装备与训练,就是日常的吃喝拉撒他们都没办法,暂时向刘郧大人效忠,倒也说得过去,也比较划算,因为今后面临打仗时,还可以得到川西的及时补充。

  刘郧一声干咳,连忙纠正尚清儿的措辞,一脸深情的说道,“诸位当年亡国,华夏是有责任的,现在日本鬼子日益猖獗,华夏不得不与之决战,现在有各位仁人志士加盟,待华夏战胜之后,华夏当竭尽全力,帮助琉球人复国”。

  “当然,清儿首相的说法,也略略有些欠妥,琉球的人口虽多,但是矢志复国的人,却屈指可数,因此各位都是琉球复国的最后希望,又岂肯轻言牺牲。你们今后战斗的位置,不是战火纷飞的前线,而是在大后方”。

  这也太看不起人,遗老遗少们顿时一面衰样,如同绵羊一般羞愧的低下了头颅,然而仍有七八个少壮派武士,却愤然扯开领口,露出壮实的胸膛,发出狼一般的嚎叫,“我等虽然低贱,却有为国赴死之心”。

  这样失礼,成何体统,难道想造反么?尚清儿脸色一变,正欲喝止这些熊孩子的毛躁。刘郧却很欣赏他们,于是极力的赞扬道,“你们都是好样的,琉球自古多义士,如今看来果然不假,但是光有体魄与决心,还远远不够”。

  刘司令的话音一转,有些遗憾的说道,“1933年,日本鬼子犯我华夏长城,由于国内诸侯心存侥幸,以至于仓促应战、屡败屡战,导致华夏士兵与日本鬼子兵,打出了个十五比一,实乃奇耻大辱,经我多年研究,发现了一个秘密”。

  刘郧毫不犹豫的自暴其短,真是神一般的转折,只见众人脸色的变化有点奇妙,好在清儿习惯了某人的表达方式,不由微微一笑,其他人即刻不敢造次了,静等刘司令自己揭开谜底。

  “是因华夏军队,不熟悉日本鬼子的作战方式所致”。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了,于是心中都有些活跃了,刘亲王看着少壮派的武士,沉声的问道,“你们大多有过从军的经历。依你们来看,是你们自己上战场杀鬼子多,还是让成千上万的华夏军队,在熟悉了敌军的作战方式后,所杀的日本鬼子多?各位琉球同志,今后帮助华夏军队熟悉日军作战一事,刘某就拜托了”。

  由于刘司令说的语速很慢,内容也很沉重,因此琉球人的思维还勉强跟得上的,尤其到了最后,刘郧鞠身一躬,向他们拜托之时,尽皆一脸肃然,全都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所在,于是心悦诚服的鞠躬回礼,以示誓死不负重托。

  所谓众志成城、齐力断金,由于众人的齐心协力,琉球第一联队很快具有了雏形,刘亲王也及时发表声明,这支日制化军队,将是尚清儿的私人卫队,必要时会参与各类军事演习,以助华夏军队认识日军的作战特点。

  尚清儿是琉球摄政王,她的私人卫队,其实就是琉球皇室卫队,导致遗老遗少们心花怒发,这个生意做得,也知道某人从来不肯吃亏,这里面肯定另有算计,不过清儿一旦嫁给了刘郧,就是川西的女主人,统帅军队也理所当然。

  因此遗老遗少们更加恭敬,基本上事事都尊询刘郧的意思,甚至包括选择琉球王国的国旗与军旗,搞得刘司令郁闷不已,但是礼多人不怪,他若因此发脾气,也确实说不过去,还是尚清儿比较贴心,都一一的作了决断。

  琉球第一联队,又称琉球皇家联队,联队长尚清儿,国旗和军旗合一,采用三色三巴纹旗,看上去就是一个漩涡的模样,不过是三瓣弯曲的小水滴,分为蓝红黄三色,印在白色的旗帜上,显眼夺目。

  尚清儿怕刘郧闷气,还特地讲解了三巴旗的来历,最早是琉球的王室标志,也就是全黑色的三巴旗,后来才衍生为三色三巴旗,蓝色代指天空与海洋,红色代表太阳和华夏,而黄色代表土地和民众。

  蓝色与黄色倒是通俗易懂,红色就有点意境深远了,记得日本鬼子的标志,就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对于刘郧的疑问,尚清儿笑着解释,尚氏立国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大明王朝正是火德重生,自然是崇尚红色了。

  原来如此,刘司令也算长了见识,琉球是个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县级岛国,固然海洋、天空、土地和民众,被琉球人列为社稷之首,但是诸如华夏这样大国的关照也很重要,因为琉球的首都那霸港,是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咽喉,战略地位尤为重要,无论从华夏去日本或太平洋,又或日本、韩国等东北亚诸国南下,此地都是必经之地。

  纵观近现代以来,华夏日渐衰落,琉球一个小王国,为了生存,也不得不依附于日本,不料日本鬼子本性刻薄恶毒,对它周围的所有邻居,都怀有一种深深的恶意,亡国后的朝鲜人与琉球人自然惨不忍睹,彼此的结怨日益加深。

  因此亡国六十一年的琉球民众,仍然矢志复国,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目前中日还没全面开战,老蒋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绝对不敢亮出这伙流亡政府,更不敢帮他们建立什么军队,顶多提供政治庇护之类的优待。

  然而,刘郧却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琉球的三色旗联队,可在未来军事演习中,充当蓝军的角色,而且其中的各级军官,还都曾担任过日军的现役军人,完全可帮助华夏军队提高战斗力,熟悉日军的作战方式和战术条例。

  刘司令自己不懂战争,但是这厮知道一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普天之下最了解日本鬼子的人,还是他们的自己人,想挖他们的上层华族的话,基本是异想天开,要么就是德川家族之流,深被日本皇室所顾忌,与兵权早已无缘,即使挖角成功,也是白搭徒劳,要么就是当权的既得利益派,是既得利益者,又岂肯与华夏军队合作。

  因此真正能挖过来的人选,只有两处势力,一是朝鲜籍的日本贵族,其次是琉球籍的日本贵族,他们都是日本鬼子既用又防的人。因为要宣传日本民族大融合,就得树立一些典范,这些人必然会充斥在日本军队中,但是因为日本岛国的狭隘,又不肯真正的信任他们,自然日积月累后,彼此是渐行渐远,矛盾趋于白热化,被挖角的可能性大增。

  由于长期处于被猜忌的境地,久而久之,这些朝鲜人和琉球人,自然就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祖国,因为他们若不复国的话,就只有永远的成为劣等民族或非国民,因此只要外部的利益或条件足够,这些人随时都会与日本鬼子决裂,但是对刘郧来说,却只有琉球一处可选。

  因为朝鲜位于中、日、苏三国交界处,对他们上层遗老遗少的拉拢,大家一直都在不懈的努力,而且许下的诺言与利益,一个比一个可爱,一个比一个大方。其中又以苏联最为积极,当他们准备扩张时,朝鲜是一个重要的跳板,而当他们准备防御时,朝鲜就是天然的缓冲带,因此刘郧想分一杯羹的话,几乎是异想天开。

  而琉球群岛就不一样了,它地处太平洋第一岛链,位于台湾与日本的中间,除了英美这样的海军大国外,基本无任何人重视它的存在。当然苏俄也曾动过类似的念头,但是苏俄海军是有名的弱势海军,即使成功介入琉球纷争,最后也不得不仓皇而去。至于华夏就更别提了,压根没有什么海军,唯一一点舰船,早就改名为江防军了,想想都是泪,刘司令想乘琉球复国的良机,为华夏寻找一个潜在的未来盟友,也算是未雨绸缪、花小钱办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