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二百四十一章 喝酒许愿
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随后才与德国专家一起,去炼铁的现场看了下,与川西钢厂都是电力炼钢,都是法国的一吨,或三吨电炉,怎么就炼成了铁,刘郧早就想见识了,嗯,送料正常,嗯,送电正常,嗯,电炉温度也正常。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刘郧也傻了眼,难道真是矿砂或原料的问题,他记得七八十年代的涪城钢铁厂,也没出现这类怪事啊,实在没办法了。还是让智脑扫描扫描,自己再慢慢看吧,总归是有解决办法。

  一阵交际应酬之后,刘厂长就准备返回涪钢招待所了,张斯理、戴莱特和李汉斯,三个熟人就围上来了,刘司令也有一肚子的话,正好了解一下情况,于是让人买了喝酒的什物,一起去招待所叙叙旧。

  刘郧是现任涪钢厂长,钢厂的相关人员自然会高规格接待,说是招待所,其实是接待外国专家的别墅,而且还怕刘厂长不习惯,才临时换成了招待所的招牌,当然演戏演全套,还安排了些招待员之类。

  刘司令的声威日隆,赫然成为民国的又一新贵,但凡在川康的地面上,无论军政两界,还是地方豪强们,多少都要给些面子,张斯理等人却有些拘束,不见当初的意气风发,与他一起坐船喝酒的样子。

  刘郧端着酒碗也有些黯然,俗话说“富易妻、贵易友”,与这个时代的民国群雄相比,他就是个小蚂蚁而已,又何来“富贵之说”?富也好、贵也罢,都是过眼云烟,真正强的,是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他在这个时空待得越久,经时空的自我矫正后,已经逐渐变得面目全非了,比如二、六军团长征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了,以及红军西征的事情也没影了。今后究竟会怎么样?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对于当初愿意随他一起西进,重起炉灶的张斯理等老人,刘郧一直都把他们当哥们,这些年来许多大事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而现在彼此间却越走越远,究竟是谁的问题?他真的很想问个明白。

  看着张斯理等人,一副谄媚,一口一个长官的样子,刘三爷真的怕了,几杯酒下肚,不知不觉也有些醉了,于是也不顾形象,指着戴莱特问道,“老戴,你在1934年就是上校了吧,这些年来可是亏了?”

  戴莱特嘿嘿讪笑,低声解释,“难得长官还记得,卑职当年也就上校待遇,这些年随长官入川,级别虽然没变,钱还是多了不少”。

  刘郧没理会老戴,转而指着张斯理,有些似醉似醒的问他,“斯理,其实从汉阳兵工厂开始,我就觉得你这个人有意思,听着你的名字,就觉得我们之间很有缘分,既像刘湘主席的首席幕僚张斯可,又像一个伟大的冒险者,卫斯理,可惜你随我入川,至今还没作为?”

  张斯理也是一愣,随后才呵呵的笑道,“长官多想了,我这个人,反正散漫惯了。自小就喜欢研究机械,后来因为仿造进口汽车,被人抓入了警局,再后来被汉阳兵工厂临时征召,又成了专职兵工专家”。

  还没等刘郧指着询问,李汉斯就耸了耸肩,自己开口了,“刘长官,我出身于德国的工人家庭,家父也是一个钢铁工人,很多诀窍都是家父所传,在德国就是个技术工人,这些年在华夏过得很快乐”。

  对于李汉斯的简历,刘郧早就门清了,这厮没他说的那么简单,这厮曾经有过参军经历,却没有列出来,经中统情报分析科的鉴定,这厮应该读过军校,还曾任过少尉以上的军衔,并亲自参加过一战。

  好在刘郧的城府已深,也真将李汉斯等人,当成了自己的好兄弟,当然不想深究其事,有些事情还是由他自己来说,于是笑着问他们,“当初我等西进,历尽千辛万苦,如今事业初成,不知有什么想法”。

  张斯理等人都是老油子了,对于刘郧的话自然心领神会,不过说到彼此的前途问题,他们都不得不慎重了,经过一番思考后,戴莱特有些旁敲侧击的问道,“长官的事业,蒸蒸日上,我等却已经老了”。

  张斯理是华夏人,自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有李汉斯是个直肠子人,华夏的这套弯弯绕绕,他永远学不会,于是梗着脖子,红着脸问道,“长官,你这些年来重用了许多人,为什么就是看不上我们?”

  “我们就是不服,呜呜——”,一个三大五粗的德国汉子,却哇哇的哭了,张斯理与戴莱特有些尴尬了,连忙一起安抚李汉斯同学。

  刘郧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一口干了碗中的酒水,一声长叹,看着李汉斯等人半响,有些后悔的说,“这事确实怪我,我当时的顾虑太多,你们是汉阳兵工厂的知名专家,想要挖墙角是很麻烦”。

  “但是,现在不同以往了”,刘三爷很大气的放出了豪言,大有从此翻身作主人的气概,有些装逼的说,“我可以决断一些事情了”。

  某人的这句话一出,张斯理与戴莱特就懂了,刘郧可是开府一方的小军阀,中央军也好,还是川军也罢,都是听调不听宣了,只有李汉斯有些不明觉厉,用大毛手摸着泛红的眼睛,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目不转睛的盯着三人的眼睛,刘郧淡淡的谈道,“人生在世,所追求的东西,也就不外乎三样,建功立业、成名成家,以及贵富一方”。

  张斯理虽然以前喜欢搞山寨货,但是并不代表那是他的人生理想,于是很干脆的说道,“长官,我这个人,不喜欢来虚的,叫我当官,我也当不来,至于成名成家,说实话,腹中有诗书,其气自芳华”。

  对于这个自视甚高的张斯理,刘郧不由哈哈大笑,有些提点的说道,“你这个家伙不简单,若是放在三国时代,不是杨修之流,就是郭嘉之辈,也罢,你以后就作我的副官吧,兼任茂州市工业局局长”。

  封官许愿的话一开,戴莱特俩人就活泛了,李汉斯生怕刘郧食言,连忙接过话题,却又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支支吾吾的说道,“那个,长官,我也想修铁路,就像艾瑞克斯那个家伙,那样,你知道的”。

  这还真是个简单人,刘郧却非常不满意,于是悄悄的问道,“汉斯,你这么缺钱,究竟是你自己想要,还是你的苏俄同志们想要?”

  李汉斯的脸色瞬间就白了,有些慌张的看了看张斯理俩人,才发现他们根本没听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瞪大眼睛望着刘郧,刘三爷才慢条斯理的说道,“你参加过一战,曾被俄国人俘虏,不知可对?”

  这句话张斯理俩人就听见了,戴莱特难以置信的问道,“汉斯,你曾经是个军人,还是一位军官对不对?你干嘛不说来,你若说出来的话,你早就享受一等顾问待遇了,何至于至今,还停留在三等”。

  没错,南京的德国顾问是分了等级的,一共分了四等,待遇也是天差地别,只是南京政府不会公布出来,只有内部人员才知道,戴莱特曾负责过霍克Ⅲ仿制,自然知道些秘密,为汉斯的固执感到惋惜。

  1927年,在南京德国顾问团的建立之初,专家中待遇最高的,是任过外国将军级别的专家,比如法肯豪森和塞克特将军,这档待遇是超级待遇,基本比照的是何应钦之流,仅仅次于蒋介石和汪兆铭。

  其次就是一等顾问专家,要求是有一战经历,任过现役尉官或校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技能等等,李汉斯自然全部吻合,待遇级别是等同南京中将待遇,当然薪水与酬劳之类,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至于第二等专家,只要求参加过一战,担任过现役军官,又或具有一定的特殊技能之类,又或经德国政府专门推荐,待遇比同南京少将待遇,这是最复杂的一档,比如南京陆军大学任教,也算在此列。

  最后就是第三等专家,只要是德国人,而且还具有特殊技能,也不需要德国政府亲自来背书,仅仅需要其他资深专家推荐,南京就会将其纳入顾问团,待遇也不低,而是比照北大之类名校的教授待遇。

  李汉斯既然这么喜欢钱,为什么不主动申请呢?只有刘郧知道个中原因,这厮有被俘虏的记录,而且多半还说不清楚过程的那种,在德国政府可是上了黑名单的同学,一旦申请,德国必会予以书面抗议。

  与之同时,南京政府至少在表面上,是反对苏俄的,里面的内幕更是多多,这是许多华夏人都搞不懂的事情,可怜一个德国人,又怎么搞得懂,甚至以为一暴露就得关进牢房,就像盖世太保的监狱一样。

  刘郧也不想多说得太多,思考了半响之后,才想到一个好差事,于是征求李汉斯的意见,“你看这样好不好,红军里订了一批飞机,他们的人都是些新手,你担任售后服务团团长,待遇比照艾瑞克斯”。

  这样啊,李汉斯也有些犹豫了,红军怎么样,他是见过的,当初在川西县见过很多的红军伤员,甚至一些红军领袖他也见过,就是有一点不好,红军实在是太穷了,过惯了好日子的人,还真有点畏惧。

  刘郧不会逼他去做,自顾自的倒了些酒,边剥花生边慢慢的酝着,让李汉斯自己想清楚了再说,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还是张斯理比较懂事,连忙作工作,“汉斯你别傻了,还不赶快答应,这可是大好事”。

  戴莱特也跟着起哄,“李汉斯,这真是难得的机会,你带着飞机去了延安,你就是第二个冯·塞克特将军,红军还不把你供起来”。

  看李汉斯还有些犹豫,刘郧只好自己出马,“汉斯,红军那边是艰苦了些,我主要考虑到他们比较迷信德国大胡子,你又与他们有些关系,对了,你过去也别担心孤单,红军之中也有不少的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