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三百零四章 技术兵种
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解决。

  脑子略略一转,刘郧就想好了对策,“以川西目前的飞机产能,每个月可生产一百二十架,嗯,这些年来也存储了一些,估摸着在未来一两个月之内,能拿出四百多架战机”。

  “唯有运输上麻烦了些,川西铁路虽然与西安铁路贯通,但是要绕大半个华夏才能运抵南京”。

  “一是从川西兵工厂发货,历经涪城、广元、西安、洛阳,然后直达南京浦口(还没有长江铁路大桥,浦口就是江北铁路线的终点),二是先从西安运抵武汉,再转水运直航南京”。

  “至于飞行员的问题,也不是很难”。

  “可以直接在苏联,或者美国征召志愿军,相信只要能拿出黄金白银,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何况宋夫人正在美国谈判,真想要办到这一点,相信美国政府应该也不会太过为难”。

  但是当某人提到苏联时,老蒋却心中一动。

  他有些急切的问道,“亦诚,你怎么肯定苏联会同意出动志愿空军?这几天苏联大使波格莫洛夫,倒是频繁提出与我私下会面,这当中莫非还有什么说法么?”

  刘司令微微一笑,“日本鬼子敢悍然侵华,与德国人在去年11月,秘密签署《反苏协定》,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万事有利、必有弊”。

  “该协定,也导致苏联人对日本鬼子极其防备,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华夏对日妥协的”。

  其他的话就不用详说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更何况华夏一旦倒下,苏联将面对上千万的日华联军,别的不说,苏联在远东的领土是丢定了,因此若不想遭到日德东西合围,援助华夏才是唯一的选择。

  至于坦克问题,难度反而不是太大。

  德国人早将Ⅰ、Ⅱ号坦克的制造技术,打包送给了南京政府,金陵兵工厂与汉阳兵工厂,都在加紧制造,向淞沪战场投入500辆,还是能做到,就是档次差了些,尽是些十吨不到的小坦克。

  唯一的遗憾就是,偌大的华夏竟然无专业人才可用。

  刘郧建议向苏联借将,比如“坦克专业户”朱可夫同志。

  朱可夫,全名“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943年1月,继斯大林同志之后,被授予苏联元帅的第二人,此人一生战功显赫,被苏军称之为“胜利的象征”,尤其擅长指挥坦克作战。

  在1937年初,因苏联的大清洗,这厮有些被明升暗降的征兆,目前正是很微妙的时候,如果让延安想法帮帮忙,送来华夏指挥坦克部队,打击万恶的日本鬼子,却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让一苏联红军来指挥华夏的军队,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

  这样岂不是让华夏的所有军事秘密,都一一的暴露于苏联人面前,今后中苏一旦翻脸,华夏哪里还有活路,不但蒋百里等人面面相觑,老蒋自己也有些犹豫了。

  不顾老蒋的踌躇,刘郧只用一句话,就打消了所有人疑虑。

  “中苏是否开战,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东北三省,已沦陷于日寇之手,就算中苏真要开战,也将在收复了东北之后,因此眼下还是以抗日要紧”。

  老蒋等人茅塞顿开。

  对啊,中苏之间是有领土纠纷,但是现在想什么都是假的,日本鬼子都快打到南京了,说什么都晚了,何况正好通过“借将”之事,向苏联人表明华夏对“未来和平”的诚意。

  真是一举多得,妙计。

  至于重炮问题,老蒋等人可就真的傻眼了。

  在几百万华夏军队之中,连75毫米山炮都还是稀罕货,除了财大气粗的中央军之外,还没几家军阀能够普及团一级。

  还什么100毫米以上的口径,还一千门之多,你当是买大白菜么?

  还是白崇禧深知圣意,有些自嘲的向刘司令交底,“中央军都是些75毫米的山炮,而100毫米以上的,目前只有百来门新炮,其余全是几十年前的老爷炮,论真实威力,还不如新锐的75毫米野炮”。

  刘郧却将信将疑。

  这厮有些口无遮掩的问道,“不会吧?我记得前些年,南京不是从德国引进了一批重炮么,难道也是假的?比如炮兵第10团,FH-1832/L型150毫米重型榴弹炮,最大射程为17400米”。

  问得也太直接了点,你让老蒋怎么回答呢?

  还是蒋百里比较仗义,一声干咳,就顺势接过了话题,“亦诚,你常年待在川西,对南京的事根本不清楚”。

  “嗯,这么说吧,南京、上海等地过于繁华,而且比较容易泄密,在哪里训练炮兵都不太合适,只好将这些宝贵的重炮,运到了武汉与长沙”。

  “何况,总的数量也就四五十门”。

  刘司令顿时就傻眼了。

  难怪在另一个时空,在整个淞沪会战,都不见德制150毫米重炮的踪迹,原来早就拉到了武汉和长沙,搞得日本鬼子在发起进攻时,总是提心吊胆,生怕遭到重炮集群的突袭,最后总是徒劳无功。

  后世的网络水军们,还以为重炮早被日军的飞机给炸毁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大炮就是用来杀敌的,像老蒋这样藏着腋着,究竟图个啥?

  这批德制重炮,如果能及时加入淞沪战场,鬼子岂会那么容易占领上海与南京。

  对于刘郧的诸多疑问,老蒋也是一头大汗,有些苦笑的解释道,“这批重炮的造价到还是其次,关键是华夏自己造不出来,而德国人也不会再卖了”。

  刘郧也心酸不已,堂堂四万万同胞,竟然造不出150毫米的重炮。

  另外,老蒋恐怕还少说了一点,因为华夏连150毫米的炮弹,都造不出来,德国的原装炮弹,是打一发少一发,难怪只有当国宝一样深藏起来。

  也罢,刘司令也不再纠缠重炮了。

  他有些急切的问道,“使用重炮的人呢?从德国运回重炮后,我们应该训练出了不少的炮兵,这些炮兵呢?”

  “因为需要足够多的炮兵,一千门大炮,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啊——,你是说?”。

  还是老蒋反应快,即刻把握住了关键之处,有些悔不当初的问道,“你们川西兵工厂,就能生产150毫米大炮,而且高达一千门?”

  “亦诚啊,你可坏了大事了”。

  “你干嘛不早点说呢?若是我们能装备十多个150毫米的重炮团,又怎会怕他们日本鬼子侵华,现在倒好了,即使有了这些重炮,也没有足够的炮兵可用了”。

  刘郧也无可奈何,他又不是神仙,又怎么可能算无遗策。

  他只好将眼睛一翻,直奔主题算了,“校长,你就透过底,假如能生产150毫米重炮,华夏能使用多少门,如果换成122毫米重炮,又能装备多少?”

  这可将老蒋问懵了,他是民国的大佬不假,还是民国的总裁也不假,却不是事事皆知,巨细无遗好不好。

  说到重炮兵之事,还是薛岳将军最清楚。

  因为老蒋的这点家底,早被这厮给惦记上了,“嗯哼,目前150毫米的重炮炮兵,已经轮训了三次,可以组建三个重炮团,每团装备48门重炮,每团辖三个炮兵营,每营辖两个炮兵连,每连辖四个炮兵班,每个班伺候一门重炮”。

  这个重炮兵怎么回事,难道实行的不是“三三制”么,比如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么,怎么到了老蒋的炮兵团,说变就变了呢?

  还没等刘司令开口,惦记着川西重炮的薛伯陵,就开口解释了。

  “因为三三制,是步兵部队常用的编组体制,而炮兵编组却源于英制,遵循的是二二制,以前习惯用称之为——炮组、编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和总队等等”。

  “现在只是换了种说法,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这么一说,刘郧即刻就清楚了,原来炮兵班不该叫炮兵班,而是该叫“炮兵组”,恰恰又容易与弹药组、运输组和观察组混淆,所以才改为炮兵班的。

  同理,一个炮兵编队才两门大炮,往战场一放,都不知道用来干啥,想定点清除敌方的轻重机枪,好像已被迫击炮给替代了,日本鬼子就更节约了,已经改由掷弹筒来负责此事了。

  在20世纪初叶,缘于无畏舰与超级无畏舰的兴起,各国海军用“事实”告诉全世界,“全重炮军舰”的效能,是老式军舰的三倍以上,而军舰上所配备的同口径、同射程的超级重炮,应该必须是八门以上。

  为了提高炮击的准确率,最好采用齐射或半齐射,若是半齐射的话,应该是四门以上。

  然而,海军无畏舰的革命,也导致了陆军炮兵的变革。

  因此一支完整的炮兵部队,就该拥有八门大炮,为了保险起见,多以十六门为佳,一个半齐射就是八门,刚好是海军全重炮理论中,对大炮数量的最低要求。

  这样一来,八门大炮刚好构成炮兵中队,而俩中队刚好组成炮兵大队。

  川西能生产重炮,刘司令就是长官。

  薛岳上将(中将加上将衔),是民国组建重炮集团的倡导者之一,但凡某人是有疑问的地方,他都会一一的解释,就连半齐射都作了详细的解答。

  简单的来说,半齐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则提高射速,因为队伍越小射速越快,二来方便观察炮击情况,好及时修正弹道诸元。

  刘郧反正是门外汉,曾在南京陆大军训过而已,薛岳所说的东西太专业了,他听得似懂非懂。

  不过大体上是听明白了,以前在研制173毫米大炮时的所有疑惑,他总算是全搞懂了,比如炮弹内的一大堆发射药包,他就一直都没闹明白过,手册上为什么标注了0——9号加药。

  原来0号加药,就是足额加放发射药包,比如是十个药包,就一个不能少,之后每增加一个号码,就多抽出一个药包出来,若是需要3号加药的话,就抽出三个药包,直到9号加药,剩下一个药包为止。

  待一切问题都搞定之后,薛岳才垂涎三尺的问道,“亦诚老弟,你看在什么时候合适,将一千门重炮送来南京,嗯,当然武汉也行,走铁路的话,万一被日本鬼子的飞机,或间谍给炸毁了,就太可惜了”。

  一千门重炮?

  刘郧真是懒得理他。

  他坐在沙盘前,足足沉思了好几分钟,才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伯陵兄,如果换成122毫米榴弹炮,我们目前能组建几个炮兵团?嗯,我是指能投入到淞沪战场的那种”。

  此话将老蒋等人说得老脸一红。

  不过刘司令有飞机大炮在手,他才是真正的大爷。

  只好让白崇禧出来唱大花脸,“亦诚老弟,这玩意说难不难,不过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需要整训几个月,可以组建十来个炮兵团,当然,在仓促之间想投入使用的话,五六个团就是极限了”。

  刘郧在心默默的算了一下。

  一个炮兵团,满打满算,也就48门重炮,若按十个122毫米重炮团计算,也就500门左右,至于150毫米重炮团,即使是将薛岳所说的数量加倍,也才5个团,也就250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