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三百零八章 上海事变
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刘郧本来还不傻,经长孙明月这一说,倒真变成傻子了。

  只见这厮眼睛发直发傻,晕了好半响,才逐渐融会贯通,搞清个中的奥妙之处。

  刘司令有些失声的笑道,“明月,你的这招厉害啊,别人是增兵减灶、诱敌深入,你这是瞒天过海,让所有人都视而不见啊,一旦真当软柿子捏,保证头破血流”。

  明月仙子淡然一笑,不错,是利用了人的习惯性盲点。

  一个团通常有下辖三个营,如果加上团部的话,那就是四个营级单位,倘若再像八路军学习,再加强一些民兵和自卫队,即使人数高达六七千都没人怀疑。

  但是大家都别忘了,与正规军相比,民兵的战斗力基本为零。

  因此长孙明月的瞒天过海,也是寓意极其深远的,用一个主力营替代了团部,那么团部该设在哪里呢?

  当然是在川西空军联队。

  空军联队可是高科技部队,什么时候又缺过通讯设备,想即时指挥五六个营级单位,完全可以轻松胜任,而且刘郧这厮又不擅长指挥作战,因此待在后方的营地之中,安全的遥控指挥一下也蛮不错的。

  日本鬼子遇见这样的“团”时,也算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两个重炮营,仅仅150毫米重炮,就高达72门,光算重炮数量的话,连日军的常设师团都没它多,一旦遭遇联队级日军,只需一阵炮击之后,保证敌人死伤大半,至于剩余的残兵败将,只需坦克部队一路压过去就行了。

  如果遇见旅团级日军,还可以直接呼叫空军联队。

  一旦掌握了制空权,对付日军一个旅团的难度,其实并不比对付一个联队强多少,想完全歼灭的话,或许还有些欠缺,但是想击溃或重创他们,却并不太难。

  尤其敌军还缺少空军支援时,简直就是一盘菜。

  当然,遇见了师团级的日军,还是赶快“转进”吧,至于行动不便的重炮,直管炸毁便是,倘若还不行的话,就让空军来轰炸好了。

  刘司令对此深感满意,刚想趁明月不注意,偷吻仙子一下来着,不料被虎视眈眈的袁琪儿,逮了一个现行。

  若非明月仙子帮着求情,保证这厮鼻青脸肿、皮开肉绽。

  直到袁师姐被明月支开,才让某人松了一口气,不过想请军师出山之事,也没脸再提了,只好黯然伤神的离开了。

  不料长孙明月却叫住了,很慎重的告诉他,“师弟,你此次南京之行,有惊无险,而且杀孽深重,我与袁师姐是修行之人,此去反而横生事端,我们还是帮你留守川西为好,今后毕竟来日方长”。

  “来日方长”。

  刘郧顿时心中一喜,这可是一个有喻意深远的词汇,一时神清气爽,于是不再纠结离别之事,拉着明月的手亲了一下,留下不知所措的明月仙子,就大咧咧的溜了,准备召集一干亲信开会去。

  随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将组建先遣团一事交予贾琏,并限他在三日之内出发。

  唯有无所事事的郭祺勋,有些不舒服了,刘司令拉着他来到了地图之前,在上面略略一指,赫然正是河北的重镇,“保定与石家庄”两地。

  郭祺勋傻傻的看着地图,有些似懂非懂。

  还是贾琏厉害一些,略略一琢磨就知道原委了,有些惊诧的问道,“长官,在石家庄与日寇决一死战,就是我们的下一步军事计划么?”

  “此处,可是正太线和平汉线的交汇处,商震主席会同意么?”

  商震字起予,民国二级上将,1935年任河北省主席兼天津市市长、北平政治分会委员、GUO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日军曾多次拉其合作——“实行华北五省自治”,均遭他的严词拒绝。

  1937年8月,商震兼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三十二军(商震兼领),第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隶属第一战区序列,是抵抗中路日军南下的主力,目前正在平汉线北段,正定与石家庄一带驻防。

  刘司令并没直接回答,而是仰望着天空,良久不语。

  直到某人回过神来,再次挺直腰杆时,才喃喃自语的回答道,“商震主席,他本人会不会同意?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点,日本鬼子的铁蹄,会让他不得不同意,而且就在这二三个月之内”。

  “因为此地一失,整个华北就完了”。

  按另一时空的事态演变,到1937年10月10日,中路日军就会顺着平汉线南下,占领正定与石家庄。

  然而,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10月12日,中路日军的主力,沿着正太线(正定到太原)进攻太原,从而绕过了太原的正面防线,让酣战数月之久的忻口会战,变成了一个笑话,令数十万华夏大军差点遭到围歼。

  10月21日,娘子关沦陷。

  11月8日,太原沦陷。

  然而,石家庄沦陷的严重后果,还不仅仅于此。

  由于日军占领了石家庄,导致日军的兵锋直指太原,而华北日军在北方战场的压力大减。

  10月20日,日军从华北抽调了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以及第五师团一部,组成了机动兵团,即日军第十军,该军于11月5日在淞沪战场的侧后登陆成功。

  11月12日,上海沦陷。

  因此在刘郧看来,石家庄就是华北战场的胜负手,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淞沪会战的命运。

  可谓是命脉之所在、生死之所在。

  可惜,南京的老蒋,以及河北的商震、宋哲元和汤恩伯等人,两眼就只看到了保定这个河北的首府,以及正定这个战略城市,却偏偏忽略了如此要害之处。

  10月8日正定保卫战失败,石家庄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以至10月10日,被日军轻松的占领了此处。

  若想遏制日军势不可挡的锋芒,唯有石家庄一地可为。

  因为在整个华北大地上,任何一地都可以暂时忽略,唯有石家庄不能有丝毫闪失,所以刘司令的意思很明确了,当他从淞沪战场回来之时,就是川西兵团与倭寇决战石家庄之日。

  因此当贾琏率领川西先遣团,去南京一带参战的同时,就需要郭祺勋暂领大小参谋们,仔细准备石家庄会战的攻守方案,他将是北上石家庄的主帅。

  郭祺勋曾是川中的模范旅长,自然是见多识广,可是让他策划千里之外的攻守方案,还真的有些为难他了。

  不过贾琏给他出了俩个好主意,一是让他派战地参谋与特种小分队,紧随邓锡侯所部的川军北上,实地考察正定与石家庄一带的地形,在必要的时候,让二十二集团军全体,也参与石家庄的大决战。

  其次就是让川西各个工兵营,依照正定与石家庄的地形,修建一个全比例的地形模型,让尚清儿带着三色旗旅团,按照日军的进攻模式演练,提前模拟石家庄战役,也学东乡平八郎来个“以逸待劳”。

  让郭少将醍醐灌顶,一时茅塞顿开。

  8月13日,刘郧亲率重型歼机中队,从川西军事机场出发,历经重庆机场与武汉机场,直飞南京附近的芜湖机场。

  该飞行中队,共有16架飞熊Ⅰ型重型战机,由历届的王牌飞行员组成,飞熊战机以德国的BF110战机为模版,经过威利·梅塞施密特教授的多次改进,再用渡口的钛钒合金,对驾驶舱进行了防弹处理,让飞行员的生存力大增。

  因此该中队是川西空军的秘密武器。

  飞熊Ⅰ型战机,是一款单座双发的重型战机。

  该机高3.12米,长8.7米,翼展11.8米,两台1200马力的星型发动机,配备两挺12.7毫米机枪,与两门22.5毫米机炮,自重2.8吨,可装载油量或弹药1.9吨,最大时速722公里,经济航速296公里,作战半径1200公里。

  随刘郧出发的机群之中,除了16架飞熊战机外,还有8架飞熊Ⅲ型运输机,它们运载了四台防空雷达,百来个特种兵,以及大量的航空弹药。

  刘司令自己也有一架专属飞熊战机,是由幻影机甲改装而来的战机。

  当天的中午时分,刘司令的混合机群,在武汉机场休息转场时,就收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八·一三”宣言。

  至此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据说“虹桥机场事件”,是淞沪会战的导火线。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主要还是因为日军图谋南京上海已久。

  由于北平与天津等地已被日军占领,眼看整个华北都即将沦陷于敌寇之手,而蒋委座的中央军想集重兵北上,又太不现实,何况更怕南京附近一旦空虚,日军即刻发起两栖登陆,甚至顺势占领上海、杭州与南京,让“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成为现实。

  正在两难之际,南京统帅部的“国防计划(甲案)”泄漏。

  该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为确保首都(南京)安全,陆军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驻上海的日军,该部以海军陆战队为主,估计人数为三千多人,同时出动海军、江防军和要塞部队,于江阴要塞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该机密文件泄露后,日军长江舰队以撤侨为名,仓皇的逃出了长江口。

  但日本海军又心有不甘,借着将日本侨民迁移到日租界内的机会,不断的制造事端,1937年8月9日,日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酿成“虹桥机场事件”。

  日军诚心挑事,为全面侵华制造借口,于是加紧急向上海一带增调重兵。

  同时假借“虹桥事件”,指责南京破坏“和平协议”,让老蒋公开赔礼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同类事情,否则将比照1931年的旧事,即将第二次“登陆上海”芸芸。

  8月10日,实在忍无可忍的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声称“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至此淞沪会战进入倒计时阶段。

  8月12日,日军的陆海军的大小头目,达成了出兵进犯上海的协议,并送交日本天皇御览。

  是夜日本内阁秘密召开了军事会议,正式确定增派海军与陆军赴华夏参战,同时日军大本营签署登陆上海的命令。

  8月13日晨9时,七千余名日军,在第三舰队司令官,谷川清中将的指挥下,以上海租界为依托,突袭闸北等地,并占据八字桥和持志大学,在日军舰队的猛烈炮火支援下,对上海市区狂轰滥炸。

  鉴于事态如此紧急,南京命令张治中将军,率领华夏军队予以还击。

  华夏军民在部分空军的支援下,向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及其上海虹口租界一带,发起了全面围攻,希望在后继日军抵达淞沪之前,将该部敌人全部赶下海。

  接到上海开打的消息,在汉口休整的川西飞行员却连连欢呼,已然做好了接敌的心理准备,丝毫不见临阵胆怯的模样,令刘司令也省事不少,连战前总动员都免了。

  因为枪声,就是最好的“战前动员”。

  由于前线战火的紧迫性,川西混编机群火速赶到了芜湖机场,当刘郧安顿好飞行中队,坐着军舰赶到南京附近时,已是晚上的七八点钟了。

  老蒋等南京参谋总部人员,正在浦口小营一带的秘密基地中,商讨淞沪会战的进展,可能讨论的热潮已经过了,在整个地下基地中,只有七八位将军,正围着三百比一的沙盘边指指点点。

  老蒋却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