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帅影之摸金校尉 第二十四章 伏击
作者:本尊任我行的小说      更新:2017-12-11

  黑洞洞的地道仅能容一个人的身位,拿集束手电筒往下照,大概有二十几米深,到了底部,地道折而向前,不知通往何处。

  翻开的石板下面,有一个铁环,环上系着半截朽烂不堪的粗绳,用手一握,粗绳立刻碎为粉末,估计是几百年前那些罗马裔的盗墓贼往返于宝库所用。

  七人换上随身携带的长绳,鱼贯而下,当七人都下到底部完毕,上面的那块大石板由于被七人的拖拽之力移动,最终又回到了地洞的上方,复了原位。如果有人再从前面进入宝库,走到了宝库的尽头,终究和他们一样,难以找到这个地洞的入口。可以说那些古墓的设计者,包括中国人和罗马人,真是用尽了心思。

  七人下到底部,人手一只火把和手电筒,顺着地道所延伸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这个地道和普通的地道并无两样,除了用木板和木柱撑住顶端,其他的都是泥,而木板和木柱基本朽烂了,一碰就坍塌,好在由于千余年来中亚的水土变化,泥土变得硬了,不容易塌落,不过有些地方也出现了沙化的痕迹,可能最多不过百余年,这条地道所在的这层地壳将全部沙化,到时候这条地道也将被黄沙淹没,不复存在。

  大概走了三四里的路程,开始发现地道两边横七竖八地倒着几具枯骨,这些枯骨不是支离破碎就是身首异处,想来不是被人用铁锤砸死就是用弯刀砍死,一连走过去一共看到了六具尸骸,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唯有张镇山知道,那是被罗马人从背后掩杀的中国工匠。

  七人又走了两公里多一点,地道出现了转折,经过这个转折再继续往前走,不过一公里,就听见前面的黑暗中传来隐隐约约的水流声。

  水流声很湍急,虽然哗哗作响声听得不甚清楚,但可以判断得出那是一条大河,也就是说,地道的出口处应该就在前面的不远处。

  除了张镇山,余人欣喜若狂,再也顾不得什么陷阱机关,纷纷扔了火把,执着手电筒往前面奔去。其实从进入这条地道以来,大家走了这么老半天,也没碰到什么陷阱机关,现在快要到头了,陷阱机关估计也绝对不会有。

  张镇山和邱道守落在后面,邱道守听到水流声也很高兴,只是体力透支,跑不动,所以没跟着跑,而张镇山却忧心忡忡,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总感觉马上就要出事!他想阻止那些急急奔往前去的五人,但人心早已离散,就算他喊破了喉咙,也不见得有一个人再愿意听从他的命令。

  五人往前跑得越远,听到的流水声就越大,越是如此,越是急不可耐,巴不得马上就脱出这个地道,看看蔚蓝的天空,呼吸新鲜的空气,再喝一口甘甜的河水,坐在草地上休息一阵,然后踏上回家的路途。

  五人跑了两百来米,手电筒往前照去,又看到了一扇石门,那扇石门不曾完全关闭,中间还留有一道一指宽的缝隙,外面的阳光沿着那道缝照进来,里面的人透过那条石缝往外看,也可以看得见外面绿油油的藁草叶子。

  五人奋力地推开石门,往洞口外面争前恐后跑去,洞口外面是一个小土坡,周围全是比人还高的各种杂草,特别是密密麻麻的藁草,几乎完全遮蔽了这个洞口,使得外面的人难以发觉这儿有个洞。

  五人拨开杂草,攀上小土坡,排成一排,神情振奋而激动,好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不由得发狂般朝着天空振臂挥拳,大喊大叫,把在墓宫里艰难救活的压抑情绪完全发泄出来。

  可五人还没喊得尽兴,河对面的草丛中,有几十处响起了机关枪和半自动步枪射击的声音,如狂风暴雨一般的子弹朝小土坡上的五人打来,当场把中间的三个人连同半个小土坡打成了筛子,傍边的那两个站的位置没有那么靠前,也被子弹打中了手臂和大腿,往后顺势滚到小土坡下面,倒在地洞的出口前。

  被乱枪打死在小土坡顶上的三名探险队员,皆死不瞑目,倒下之前身体微微扭转,睁大着眼睛盯着此时正站在洞口处的队长张镇山,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恐惧与疑问,好像在质问着张镇山。

  “这些是哪一路的敌人?”

  “为什么这儿会有敌人的伏击?”

  他们那种死不瞑目的眼神好像一记记重锤,重重地敲打着张镇山的内心,使得张镇山全身瑟瑟发抖,一张充满风霜的脸上老泪横流。

  张镇山纵横江湖几十年,带队探险不计其数,何曾遇到过如此重大挫折?

  在这些惨死的同伴面前,他又想到了一路过来被敌人杀害或者经受不住压力发疯的其他同伴,他认为这些人都是他一手害死的。

  在这一刻,他的感情,如同古时候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在这一刻,他也想自杀谢罪!

  他忽而想到了在出发前,有人曾经鬼鬼祟祟地弄过他的手表,现在想来,那人一定在他的手表上做过了手脚!他慌忙地脱下手表,握在手上,在石门上用力一拍,将手表拍碎。手表的碎片中,果然夹杂着一颗纽扣那么大的仪器,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一颗德国造的卫星定位仪!

  张镇山跪了下来,他崩溃了,他很自责。那做手脚的人虽然和他关系不一般,甚至一度情同父子,但到底是他太大意了,是他变得自大了,所以对那人不甚在意,想不到那人竟真的敢背叛于他!

  他悲苦地笑道:“好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