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匿陵 39章 荒郊野岭
作者:史蒂芬张的小说      更新:2018-06-10

  从火车上下来的李炳光,如释重负,煎熬了一天多的时间,终于过去了。他伸了个懒腰,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老朴站在旁边也长吁一口气,看来他也是够呛的了。

  倒是车站有点出乎他们的意料,李炳光从左边看到右边,再从右边看到左边,车站就是一栋长方形的小房子,严格来讲,它并不像个车站该有的模样。“老朴,这车站怎么这么小。”李炳光看着车站说。

  “小县城是这样了,习惯就好。”老朴拿起行李走了几步,停住了,他好像也发现不对劲。车站很小,这是李炳光的第一印象。它只有一层,连多余的屋顶都没有。车站前搭了一个铁棚,看样子是给人躲雨用的,因为月台连遮阳挡雨的地方都有没有。车站有三个窗口,李炳光以为是卖车票窗,一眼望去,却能看到里面,原来是候车室。

  车站两边,各有两根长杆,匀称的摆开。杆子上面挂着两盏探照灯,亮度非常高,把月台的地面照得发白。

  火车很快就开走了,李炳光还发现一个问题,除了他们两个下车外,根本没有其他乘客,连上车的乘客也没有,月台那边站着一个轨道指挥员,其余看不到半个人影。月台对面是树林,中间隔着一条铁路,除此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和老朴两人,大眼瞪小眼,面前的房子,和他们想象中的车站差别太巨大,心理形成的巨大反差,还需要一些时间消化。

  “那个老朴,.我们是不是下错站了?”李炳光有些迟疑,他的表情僵硬。“应该就是这里。”老朴自己也不愿承认事实。他朝四周看了一圈,除了铁轨外,茂盛的大树,几乎把车站围起来。

  “你先到那坐着,”老朴指了指铁棚一旁的竹沙发,“我去问问。”两人走过去把行李放在沙发边上,老朴摇摇头,走过去和指挥员搭话。老朴一边说话,手一边比划,偶尔还笑出声来。

  李炳光坐在破旧的竹沙发上,行李全部堆在脚边。李炳光认为,也不用过去问了,直接到外面搭车走就是了。他越想越可悲,今天在火车上,还想着露营的问题,现在对露营的好感马上就下降了。有的事情,想象起来真是美好。加上一路上,心里还默念住酒店,吃大餐之类的画面,他内心此刻是千万个***在奔腾。

  老朴回来了,他摸了摸鼻子,有些垂头丧气,说他们没有来错。“金涌在那边。”老朴指了指方向。“我们到外边搭车吧!”说着李炳光站起来,捡起地上的行李。“我们明天再到金涌,今晚先到附近的县城,住一个晚上吧!”老朴说着也拿起行李,李炳光点点头,想快点离开,他又困又饿。

  “两位兄弟,要去哪?”指挥员走过来问他们。他看起来比李炳光也就大一点,穿着一套铁路制服,袖口和肘部的地方,已经有些发亮。他的眼睛很有神,完全是那种年轻小伙的感觉。脸颊瘦长,下巴尖,李炳光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听口音更加听不出来。

  “出去坐车,到附近的县城,明天到金涌。”老朴说。“坐车?”指挥员感到很新奇,他的表情告诉李炳光,他们正在做一件滑稽的事情。“你认为外面有的士还是摩的?”指挥员笑着说,他在克制住没有大笑起来。

  “没有车吗?”老朴和李炳光面面相觑,完全想象不到。“穷乡僻壤,附近几公里,你能找到一户人家就不错了。哪来的车?”指挥员说完大笑起来,他终于忍不住了。“我们出去拦车,公路总有吧!”李炳光不服气的说,他受不了别人取笑。“你随便找一个方向,走一个小时,能找到公路,我算你厉害,”指挥员正色道,他没有开玩笑,“就算是早上,起码也要走两个小时,还未必能遇见车。”

  “那我们岂不是要在荒郊野岭露营了?”老朴放下行李,李炳光头一回看见他如此无助。“我就说,怎么会有人下车,”指挥员把帽子摘下,挠了挠头,他的发际线很高,接着继续说,“这里很久没有下过乘客了,来之前,你们就没有了解过吗?”

  “我们也是听别人说,就直接过来了。”老朴显然不会说真话给他听。“你回去了可要好好找那人聊聊,那么大整蛊。”说着指挥员又笑了。李炳光把行李放到沙发上,老朴看着他,耸耸肩。

  “你们跟我来吧!今晚是没办法走了。”说着指挥员把帽子夹在腋下,带着两人进到车站候车室。候车室很简陋,与其说是候车室,倒不如说更像是办公室。

  进门右手边,并排放着两张桌子,桌面上放着几本书,和一些文件。桌子后面是一个长型文件柜,里面空荡荡的,东倒西歪的放着一些书籍。

  桌子对面,是两排给乘客坐的长椅,借着灯光,李炳光看见椅子非常新,椅子上的油漆呈亮无比,几乎没有人坐过。他大概数了一下,也就十二个位置。‘车站一度刷新自己的认知。’李炳光心想。

  “你们俩叫我小赵好了,同事都这样叫我。”指挥员待两人坐在椅子上,便自我介绍。随后老朴和李炳光都自报家门和姓名,三人又闲聊了一会。小赵让他们坐着,他去跟他的同事打个招呼。

  两人坐在椅子上,李炳光想发笑,虽然自己又累又困,这事以后就成为老朴的一个调侃点。“你说这最多几个工作人员?”李炳光问老朴。“最多三个。”老朴应道。坐在椅子上,四周张望。“你又帮人家看风水?”李炳光嫌恶的说,这家伙八成是职业病,到哪都要帮人看看。

  “没你八卦,我看今晚有什么地方睡。”老朴说。这时,小赵从外面进来,手上提着一个茶壶,和两个杯子,后面跟着一个人,应该就是他刚才说的同事了。小赵给两人各倒了一杯水,并给他们介绍起同事来。

  他的同事看起来比老朴稍微老一点,头发有些发白,眼角上的鱼尾纹很重,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和李炳光同姓,叫做李政。他的普通话,地方音很重,但他们还是能够听得懂。李政是车站里的老员工了,基本上在小站里待了快二十年。李炳光不由得佩服起来,在这么个鸟不生蛋的地方,能呆二十年,也是耐得住寂寞。换做自己,别说二十年了,两个星期都憋不住了。

  “你们俩怎么会来这种地方。”李政忍不住问他们,就像小赵刚才说的那样,这里好多年没有乘客下过车了。李炳光没有说话,这种问题,都是交由老朴回答。他知道自己容易说漏嘴,他只要在一旁附和就好了。也是他和老朴长期以来,养成的一种默契。

  老朴仍然老招新用,林业局、考察、金涌。三个关键词,组成了一大段故事。他说故事的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滴水不漏。李炳光想他要是舍得骗起人来,没准现在已经是个富甲一方的人了。

  “你们吃过东西了吗?我们正准备吃晚饭,一起吧!”李政从椅子上站起来说。“不用了,不用了。”老朴和李炳光都很客气,其实两个人早就饿得发慌。“走吧,走吧!”小赵笑嘻嘻地拉着他们起来。

  出了车站大门,往左走,来到一栋两层的房子前。楼上分为两间,是他们的宿舍。楼下是一间大厨房,厕所在另外一边。厨房中央正放着一个电磁炉,上面的锅,已经煮开了。‘打火锅?’李炳光看见此情此景,第一反应,想到的便是火锅。

  果然,真是打火锅。锅里放这一些玉米、莲藕、很多的萝卜,还有一碟猪肉,旁边放着一个装满青菜的篮子。虽然和李炳光今天想的大鱼大肉,相差甚远。在这个环境下,有得吃已经算不错了。于是,四个人便围在桌子前吃了起来。

  李炳光吃得满头大汗,李政叫他慢点吃,还有很多菜。这些菜全是李政种好,从家里带来。小赵自豪的说,天然无公害。

  “这么说,你是本地人?”老朴从锅中夹起一块萝卜,放到酱油碟里。“是啊,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所以我离家比较近。”李政有些自豪。“对这一带挺了解的吧!”老朴吹了吹萝卜,咬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放回碟子里。“对,刚才正叔还问我,金涌怎么走,他们明天要去金涌一趟吧!”小赵看着李政,接话说道。

  “噢,金涌,其实也没什么,和这里差不多,倒是它的故事有点多,”李政说着,放下筷子。“和这里一样?不是村子吗?”老朴不解的问。“金涌只是个地名,不是村子。”李政肯定的说,老朴皱了下眉头。自来到这里以后,已经不止一次让他们俩吃惊了,李炳光还一直认为金涌是个村的名字。

  “金涌不出名了,只是这一带的老人比较熟悉,换做年轻人,知道的也不多。”李政拿起杯子,喝了点水。‘难怪在手机上搜不出来。’李炳光想起今天的举动有点愚蠢。

  老朴没有说话,他吃着东西,等待李政娓娓道来。“为啥叫金涌?”李炳光不解的问。“那口古井,久久会冒黄汤,说是井里有怪物。”小赵一边吃一边说。

  “也没错,不过老一辈为了讲故事好听,说是古井下压有东西,具体是什么,各有各的说法,”李政笑了笑继续说,“所以底下的东西,每醒一次,就会动,它一动,古井就会冒出黄汤。”“这么神奇?”李炳光说道,看来真是大开眼界。

  “每次冒黄汤,就有水灾,所以,附近的村民,为了讨吉利,就把那称作金涌,因为金色和黄色相近,每次冒黄汤,就等于是金子涌出来。就有了金涌这个名字。”李政说着自己都笑了,他把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见过古井吗?”李炳光问到。“没有,那都是故事,瞎编的。”小赵回答。“看来有历史的地方才有传说。”老朴感叹,他以前跑江湖,听的各种故事,应该不少于上百个了吧!“就当作是一种文化好了。”李政说。

  “我听说,还有一个地方叫天溪岩,那又是干嘛的?”老朴的关注点还是在天溪岩。“天溪岩。”李政警惕起来,“这个你也要去吗?”“对,也要去。”老朴开门见山的说。

  “其实考察报告很容易作假,没必要动真格。你做到这个年纪,也是知道的。”说着,李政笑了起来,但表情别扭。李政就是间接的拒绝告诉他们,无疑更让他们怀疑,天溪岩一定发生过什么事。

  “我搭档可是励志要好好工作,我不能开这个头。”老朴笑着说。李政满脸笑容,拿起筷子开始夹菜,没有说什么。“是啊,你就跟我们说说。”李炳光附和道。李政依旧是笑,没说什么。

  “小赵,跟我说说。”老朴转而向小赵进攻。小赵看了看李政,又看了看老朴,被夹在中间的他很为难。“说吧,没事的,我们也是为了工作。”老朴说。只见李政再次放下筷子,“天溪岩村,那里的人,都死光了。”李政有气无力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