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雷品味武侠 第六章:金庸武侠之十大高僧——扫地僧只排第三,到底谁排第一?
作者:王晓雷的小说      更新:2018-04-03

  笔者评价高僧三个标准:第一:众生功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没有德业,愧为高僧。第二,佛法造诣,佛学修为。第三,武学造诣。四.当时存在的人物。根据此四项,列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高僧。

  TOP10一灯大师

  玲珑剔透,冰雪聪明,总是以“狡猾机敏”形象出现的蓉儿,见到一灯大师的第一面,就被感动得痛哭流涕,真情流露。

  四大弟子,渔樵耕读,舍弃高位,誓死跟从。

  面对挚爱,痛彻心扉,却选择放手。

  面对“仇敌”瑛姑的无理复仇,却慷慨赴死,毫无怨言。

  大师称号,名不虚传。

  TOP9本尘(段正明)

  入世则为一代明君

  出世则为一代高僧

  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

  金庸小说中最睿智的帝王

  亦是数得着的名僧

  TOP8枯荣禅师

  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厉害之极的一代高僧。

  果断、干净、利落,这是鄙人对枯荣大师的第一印象。

  两次智败鸠摩智,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既需要高深的智力,更需要强劲的实力,翻翻整部《天龙八部》,鸠摩智从来没在谁手上吃过这么大的亏。

  顺便说一句的是,鸠摩智在原著中绝对是厉害之极的存在。身兼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易筋经》,以及逍遥派的小无相功以及自己的独门绝技火焰刀,在《天龙八部》高手中绝无仅有。在流传最广的黄日华版本的电视剧中,乔峰一招就打败了鸠摩智,这绝对是对鸠摩智的一种侮辱。根据原著来说,乔峰想要真正击败鸠摩智,估计最少也得数百招之外。

  惜呼枯荣大师武功未达至高境界,只能排名第八。

  TOP7功力尽失的鸠摩智

  鸠摩智排名如此之高,不在于他的武功,而在于他的佛学造诣;不在于他在没有失去武功之前的机关算尽,而在于他在功力尽失之后的幡然顿悟。

  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天龙八部》一书中鸠摩智的出场:“蒲团上坐着一个僧人,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这是金庸小说里高僧出场时最经典、最绚丽的一个场景。如此华丽的出场,也说明了鸠摩智身上有高深无比的佛学造诣。

  可惜的是,鸠摩智身怀着绝世的佛法,而痴迷于武功,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吧,自己身怀着绝世的佛法宝藏,却最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等到被段誉吸去全身的内力之后,那一刻的鸠摩智刹那明悟,终于回归到了本我。

  最后感慨一下: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和鸠摩智何其的相似,为了功名,为了利碌,终日奔波,可能多年之后的蓦然回首,突然发现岁月留给自己的只是一地的鸡毛。

  TOP6谢逊

  细读谢逊,绝对是天神一般的存在,不管是任何版本的电视剧还是电影,谢逊的扮演者绝对和原著中相差甚远,他们甚至不能表现出谢逊身上万分之一的神韵。

  桀骜不驯,心思缜密,做事果断,雷厉风行,悟性奇高,却又重情重义,坚韧不拔,如果没有受到成昆的暗算而走上邪路,《倚天》一书之中,最能干成大事的肯定非谢逊莫属。所以,阳顶天在临终的那一刻,才毅然传位给谢逊。如果当时的谢逊能够看到这份遗书,也许就没有张无忌的什么事了,更不会有以后的朱元璋。事实求是的讲,单纯从《倚天》一书来看,朱元璋绝对不是谢逊的对手。

  所以,最后少林寺能够把谢逊收归门墙,绝对是捡了大便宜。谢逊加入少林寺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少林寺不久的将来不但会出现一位绝世高手,更会出现一位绝世的高僧。

  TOP5空见神僧

  他的出现,就似天空中的流星。

  时间极短,却是永恒。

  谢逊一辈子,对不起的人很多,最不起的也许就是空见神僧。

  也许正是空见的出现,才唤回了谢逊泯灭的善性。

  TOP4虚竹

  他是天生的佛子,处处显示着佛性。

  他身在方外红尘,却永怀着明镜之心。

  有时候想想金庸先生真是匠心独运,而陈世骧的那句话则道尽了《天龙八部》的真谛: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作为虚竹的父亲,山林寺的方丈,武林中的泰山北斗,玄慈身在方外,却心在红尘。

  而作为玄慈的儿子,灵鹫宫宫主,逍遥派掌门人,西夏驸马,虚竹却是身在红尘,心在方外。

  我想,虚竹的一生是不快乐的,他虽然在武林之中威名赫赫,但是谁又能真正懂得他的明镜之心。

  TOP3扫地僧

  这个我还能说什么呢?

  不论任何人,只要提到金庸,提到武林高手,提到少林高僧,自然而然都会浮现出这位神龙现首不现尾,充满了佛教大智慧的僧人。

  顺便说一句的就是,我一直认为扫地僧是不应该出现的人物,他的出现甚至使《天龙》一书,不像是纯粹的武侠,而是有了一些神话和玄幻色彩。但是他又不得不出现,因为少室山上,当所有阴谋和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化解这么多的仇怨。

  TOP2智光大师

  无数的砖头估计正向我飞来。

  因为智光大师四个字出现的那一刻,很多人的头脑中一片空白。

  容我我先稍微介绍一下,智光大师出现于《天龙八部》第十六章,出家在天台山止观寺。

  他的事迹也不多,但是就是这些短暂的章节聚在一起,我就固执地认为,第二高僧非其莫属。

  “飘洋过海,远赴海外蛮荒,采集异种树皮,治愈浙闽两广一带无数染了瘴毒的百姓。他因此而大病两场,结果武功全失,但嘉惠百姓,实非浅鲜。”就这一场大功业,他已超过《天龙八部》中的所有高僧。

  “我和带头大哥、汪帮主三人曾起过一场争执。我说由你平平稳稳务农为主,不要学武,再卷入江湖恩仇之中。带头大哥却说我们对不起你父母,须当将你培养成为一位英雄人物。”这是智光大师在书中的原话,通过这段话,细细品读,智光的见识就不知比玄慈和汪剑通高出凡几。“人生识字忧患始”,同样的,人如果会了武功,不也是忧患之始吗?

  “你出任丐帮帮主之后,我听得江湖传言,都说你行侠仗义,造福于民,处事公允,将丐帮整顿得好生兴旺,我私下自是代你喜欢。又听说你数度坏了契丹人的奸谋,杀过好几个契丹的英雄人物,那么我们先前‘养虎贻患’的顾忌,便成了杞人之忧。这件事原可永不提起,却不知何人去抖了出来?这于丐帮与乔帮主自身,都不见得有什么好处。”这段言语,比之汪剑通和玄慈对萧峰既加以培养又刻意提防又不知高出了多少。

  当智光最终把书信交给晓峰观看之时,却提前把带头大哥的名字给吞掉,由此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侠肝义胆。

  “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这是智光大师的临终遗言,能说出这段话,恐怕就算到了极乐世界,智光大师也能够位列诸佛吧?

  《天龙》第一圣僧,非智光而谁何?

  TOP1请看文末,有答案

  什么是真正的佛?金庸先说中有没有真正的“佛”的化身?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佛呢?

  真正的佛,不是法力无边,而是心怀慈悲;

  真正的佛,不是佛光普照,而是做些善事;

  真正的佛,不是口吐莲花,而是感化世人;

  真正的佛,不是遁入空门,而是造化苍生。

  在金庸小说中,有一个人,

  他从没有出过家,但他救过无数佛家弟子。

  他身负血海深仇,却原谅了所有人。

  他有绝世武功,但从没有枉杀一人。

  他身居武林至高位置,却从不仗势欺人。

  他的手下都是邪魔外道,但对他却是俯首帖耳。

  他救了无数不相关的人,但从不奢求回报。

  很多人辜负了他,但他从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甚至……甚至……他的六师叔因为他的失误受伤,他竟然想到以死相殉。

  我第一遍读这部书的时候,我羡慕他的美女环绕

  我第二遍读这部书的时候,我认为他优柔寡断

  我第三遍读这部书的时候,我已经认为我根本做不到他那样

  我第四遍读这部书的时候,我认为他也许就是佛陀的化身

  没错,他就是张无忌。

  结语:

  金庸先生写射雕三部曲是有深意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是典型的儒家之侠;《神雕侠侣》中,杨过是道家之侠;张无忌,则是佛家之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