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雷品味武侠 第十五章:悲情英雄,为什么乔峰最后必须死?
作者:王晓雷的小说      更新:2018-04-03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是曹操眼中的英雄,也代表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眼中的英雄。

  其实,在小编看来,只要是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同时,为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这种人就算得上真正的英雄。

  金庸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大侠形象,很多人都配得上英雄称号,在这其中,有两个人称得上大侠中的大侠,这两个人一个是郭靖,一个就是乔峰。郭靖一生为国为民,战死襄阳,但最后还是有蓉儿相伴。而乔峰一生气吞山河,胸襟坦荡,与郭靖相比,最后自杀的结局未免太过令人心痛。

  那么,为什乔峰最后一定要自杀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乔峰已经没有了归属感。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最永恒的话题。

  人活一辈子,到底该追寻什么?财富,地位,权势,声誉……这些应该都算吧。用一句话概括,小编认为就是归属感。

  浪子的生活固然潇洒,但又怎及得上家的温馨呢?

  “入春才三月,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简短的二十个字,道尽了对家乡的思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虽然到老才回家,但是贺知章也还是幸运的,因为他终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

  那么,乔峰的归宿在哪里?

  大辽?耶律洪基已经不认他这个兄弟。

  大宋?他如果继续担任丐帮帮主,那么势必和大辽为敌,乔峰又怎么背叛自己的故土?

  女真?女真已和辽国开战,再打起来,乔峰到底帮谁呢?

  大理?西夏?毕竟都是寄人篱下。

  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

  极目瞭望之下,萧峰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家。

  第二,佛家因果。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既种其因,复得其果。

  “天龙八部”四个字,就是佛家用语,虽然不能生硬的对应本书的八个人物,不过本书还是充满了佛家的因果的。

  小编现在都还无法理解诸多佛家因果,但小编思来想去,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不是佛祖觉得乔峰的一生太过惊世骇俗,轰轰烈烈,而提早把乔峰带走了呢?

  第三,了无牵挂。

  母亲,雁门关一战去世。

  父亲,少林寺出家。

  爱人,被自己亲手打死。

  兄弟:虚竹,逍遥派掌门人、灵鹫宫宫主、西夏驸马,逍遥派武学惊世骇俗。

  段誉,大理皇帝。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也属一流好手。

  第四,悲剧往往更能打动人。

  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完美。

  但艺术方面,悲剧往往更能打动人。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有一部小说是刻意修改了结局的,那部小说不是《天龙八部》,而是《神雕侠侣》。修改了结局后,《神雕侠侣》的读者和观众群应该更多,但是艺术性却成了射雕三部曲中最低的。

  到了《天龙八部》,金庸先生的造诣可谓是炉火纯青,已臻化境,而乔峰的结局,正好把这部书的情节和艺术推到了顶峰。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