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子
作者:石公好喵的小说      更新:2018-05-07

  财政助理大臣稍微缓了缓,然后,有点迟疑着说道“君上······”

  陈信抬起头来,盯着对方,等待着他说话。,。

  “以臣愚见,宋朝以纸行会子,明朝发行宝钞,可都是一文不‘花’,就得钱无数。王国为什么不直接在发行纸币呢?”

  “发行纸币,呵呵,你们啊,还真是敢想啊,居然都想到我前头去了,要不是你们说出了会子和宝钞,我还以为你才是穿越者呢。”陈信暗自吐槽一遍。

  然后端起茶盏,轻轻的刮了刮,掩饰着自己内心当中的惊讶,装作是漫不经心的说道“既然你敢在本王面前提起,应该是和其他人讨论过这件事情吧。”

  “吾王明鉴万里,臣确实和部内的几位助理一起议论过此事,大家都很是不解。

  臣见过文献中的记载,弱宋以区区一隅之地,抵挡几国骑兵征伐,几百年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其国库收入极其丰厚。

  虽然不知道其赋税收入的具体进项,但是,臣以王国现状推己及人,大概也能知道,那宋朝的收入中,纸钞所占的比例,定然不小。

  还请恕臣直言,臣等疑‘惑’,如此丰厚的利益,为什么君上视而不见呢?”

  陈信会心一笑,呷了一口茶,暗自笑着,教育程度还是不够啊,这小助理大臣大概是只听过会子和宝钞的名声,而没有详细的研究过这东西。

  好在,来自后世的陈信,是看过这些资料的。

  “老白,把我脑海当中有关‘交’子会子的资料给提取出来,我要装一把。”

  放下茶盏,陈信默默的玩了一个梗“我,专家,打钱。”

  然后就装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开讲了“纸币的发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拿北宋时期‘交’子为例子,来说一说吧。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

  成都是重要的经济重地,而且,蜀汉通往外界的道路又异常崎岖难行,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fǔ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

  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

  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

  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fǔ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

  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fǔ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政fǔ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fǔ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它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

  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

  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以新换旧。

  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

  “‘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宋朝政fǔ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

  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

  “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