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湖做女侠 第一百一十九章 虎贲赴西凉
作者:弓诚的小说      更新:2020-09-28

  这些事都不是什么大事,如今却还有更重要的事,就是议功,此时看着上报来的一个名字,杨伊想了想,道:“传虎贲将军王越。”

  王越这次功劳不小,刺杀何进,守卫宫廷,倒是值得一个列侯之位了,大汉的侯爵其实并不是那么值钱的,关内侯甚至在刘宏之时,用钱到位了,就可以买得到。

  “臣王越,叩见殿下。”

  此时杨伊未曾上位,所以王越也只能山呼殿下了,此人倒是很恭敬。

  “赐坐。”

  王越此时列坐,上首做的是如今的翰林学士郭嘉,朝他微微颔首。

  “诸卿,如今天下,四海仍有纷乱,吾所虑三处,一为徐杨,徐州扬州之地,民风彪悍,百姓悍不畏死,士族为尊,为天下心腹之患;一为益州,益州交通不便,隔绝内外,若有野心之人只需在汉中作乱,就能独霸一方,不可不察;一者西凉,凉州,为西域必经之道,西域之西,仍有无数疆域,西凉实为唯一便利通道,此地不可乱,若通道便利,吾以为大汉财富也将由此源源不绝。”

  虽然挟着强军南下,占青州,降服黄巾,命其改旗易帜,军威一时,无人敢于直视,但是高压之下,不服之人却是很多特别是董卓裹挟三公九卿等士族高宦西去之后,各大士族如今虽然不声不言,这却关乎着大汉王朝的脸面。

  一番商谈,各自献计,这次来的都是核心之臣,也都是有能力的,但是一言一语间,却也是毫不相让,如今先征伐何方,这关乎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看争吵的厉害,杨伊就调和一下,让他们回去写下奏章,然后令三翰林学士和虎贲将军王越留下。

  “王卿可曾游历西凉?”

  “启禀殿下,末将少年间曾为西凉游侠。”

  “如今有一重任需要王卿去办!”

  “末将谨听殿下令旨。”

  其实王越已经隐隐猜到了杨伊的所思所想,不过他还是要从皇帝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才行。

  “吾想要王卿去往西凉,寻机刺杀叛贼之首韩遂。”

  此言,倒是让王越感觉有些困难,他的确是本事非凡,不过刺杀一方势力之首还是很困难的,而且自古以来便有不少刺客为了政治上的目的去行刺,不过效果未必会有多好。

  就比如刺杀大汉皇帝来说,先不说闯入宫中在一众高手的保护下刺杀皇帝有多难,即便是完成了,最后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结果,而且大汉皇室绵延至今,有那么多姓刘的,今天杀个,明天他们还能再捧出来十个,就比如刘宏之死,充满了很多疑点,但是杨伊已经盖棺定论。

  谥号“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若是历史绵延下去,后来的大一统王朝有两位神宗,比如王安石的老板宋神宗,能够任由这等语句在当时天下传扬,就可知一二:“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再后,还有一个神宗,一位数十年不上朝仍旧牢牢掌控朝政的明神宗;在皇帝的谥号为“神”的时候,意思就是:民无能名曰神。

  “民无能名”的意思就是大家不知道怎么说,说你好吧,不甘心,说你坏吧,不忍心;而“神”字用在庙号中还有”功业不足、半道而废“的含义,虽然也是上谥,但是其中意味就需要仔细思量。

  而此时的汉神宗则还意味着刘宏和神道的牵扯,一是在位期间,太平道举起造反之事,二是服药炼丹之事。

  虽然身死仓促,不过至少在现在看来,对天下像是没有多大的影响,若是接任之人安安稳稳的维持住局面,那么以后,这神宗就是美谥,若是接任之人未曾让大汉天下延续,那么这神宗的意味就不那么好了。

  所以,一个势力死去一个首领,或许有用,但是接任之人只要厉害,那么刺杀之事,就是最差的选择了。

  杀了韩遂就能保证凉州没问题吗?王越是看不出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如今北宫伯玉奉韩遂为首领作乱,虽然韩遂看似傀儡,但是其人声望颇高,要在重重包围之中刺杀他,实在是艰难。”王越接着话锋一转:“若是陛下能允诺末将一件事,末将定然将此贼枭首。”

  虽然想不明白杀了韩遂,对于凉州有什么影响,毕竟韩遂是傀儡,不过王越也不在乎那么多,他对自己的武力有着绝对的自信,天底下没有任何人能躲过自己的剑锋,不过既然帝王已经开口了,那么他能不能,都必须去做。

  哪怕是此时,杨伊还未成为实至名归的神州共主,大汉皇帝;在王越眼里,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好,请王将军送韩文约默默死去就行,不需要大肆宣扬。”其实杨伊也很清楚杀掉一个韩遂未必就会让西凉叛军彻底分崩离析,不过如果韩遂的死会让西凉叛军陷入内战之中,那就算是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机,此举,可敌千军万马。

  “如此,末将定然小心行事,不过末将斗胆,也有一事相求,万望殿下成全。”

  “讲。”

  王越这一点就有些逾越了,下属办事,是应该的,那可能讲什么条件,不过王越立功不小,自然可以宽宏一二。

  “谢殿下,末将请问殿下,可曾听说过洛水?”

  洛水?一听这个词就知道王越求自己得事情究竟是什么了。

  如果说天底下有什么河流最具备神秘色彩的话,那便是黄河和洛河了,相传伏羲执政之时,黄河之中出现了“河图”,而洛河之中出现了“洛书”,伏羲根据河图和洛书推衍出了八卦。

  这也就是所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王越此人嘴上说着想要出将入相,但是这内心里还是想成仙,这个洛字多半还是应在洛水上。

  “洛水吾怎么会不知道?如今我大汉东都洛阳,天下之中,这有什么……”

  王越摇了摇头:“殿下,草民所指的并非成周的那个洛,而是雒。”

  说着王越此时一展真气,凌空描绘了一个雒字,淡淡云气,经久不散,只是这离体真气,就非是常人可能想象的。

  杨伊看到这里摇了摇头,自己如今虽然没有帝王之名,却有帝王之实,身为帝王,对于天下的地理形势自然是了如指掌,王越写得这个雒字一出来,就自然知道王越所指多半是川蜀一代的雒县。

  雒县是古县,自秦汉时期便有雒县,在益州梓潼一代,是关中前往巴蜀的重要通道,其得名是因为有一条雒水流过,故而称之为雒县。

  “草民遍查古书,发现‘河出图,洛出书。’的雒在古书中作‘雒’,因而末将断定,当年神龟负洛书而出的雒水并非是洛都边上的洛河,应当是益州的雒水。”

  杨伊听完心里却是摇头,王越这样的考证完全就是胡来。自己可不是只观汉书,后世的书籍可也是遍历,对于河图洛书的典故自然了然于心。

  “河出图,洛出书。”在古书上的确作“河出图,雒出书。”不过这个雒本来就是指的洛邑的洛,洛邑古称雒阳,洛水的原名就是雒水,自商周到先秦,洛邑的名字就是雒阳。

  后来始皇帝挥剑决浮云一扫六合,按照五行生克五德学说,认为秦为水德,所以便把雒改为洛,秦亡之后是汉,汉为火德,于是又把洛改回雒。

  之所以这“洛”字如此重要,被历朝帝王改来改去,归根结底还是出在河图洛书上,因为河图洛书的缘故,黄河与洛河自然便具备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黄河绵延千里不提,自从周武王命令周公营建成周之后,洛阳作为周公钦定的“天下之中”又增加了很强的神秘色彩。

  所以才有了一个字改来改去的事情,可不管怎么改,河图洛书的洛都是洛阳的这条洛水,巴蜀之地的那条雒水虽然同名,然而肯定不是河图洛书的洛水。

  王越看着古书随便拍脑门实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才闹了这么一个笑话。

  不过杨伊并不准备向王越点出这里面的门道,因为自己还要用这位天下剑宗去刺杀韩遂,如果一席话将河图洛书的来由讲清楚,那王越不想这什么没的,到时候又要请谁去刺杀韩遂?

  事情的本来面貌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事情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杨伊决定继续听下去。

  “我之所以断定洛书的雒在益州,实在是因为末将根据当年先圣老子的行踪传闻,发现了他的活动规律。”

  根据王越的说法,他当年为游侠之时,就一直都关注着那位先圣的行踪,每一条关于先圣老子在哪里出现的传闻他都要仔细研勘一番。

  经过了这么些年的研究,他发现先圣老子虽然行踪不显于世,不过有几个地方和他息息相关。

  其中就包括了雒阳和雒水这两处地方,而后来这位先圣西出函谷关之后,他的行迹应该也是有迹可循的。

  王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之后,就愈发不能克制探索的渴望,关于这位先圣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炼丹得道,白日飞升了,陇西一带,曾有老子讲经飞升的遗迹,至于是真是假,就无人得知了。

  王越遍历那些地方之后,还是回转到了洛邑,先圣不得见,那么当年先圣在洛都那么多年,又岂是无因,然后王越投入大汉王朝,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说辞,迷惑世人,实际却是为了探索当年先圣在洛邑等待什么?

  最后参悟出先圣当年可能是寻错地了,寻找的应该就是当年的河图洛水,先天八卦之谜,而后为何先圣出函谷就不知所踪呢?

  那么自然是得道飞升了,也就说明先天八卦是存在的,就在函谷关之外,他在洛邑遍寻古书,最后寻到了益州的雒县。

  他向杨伊提出的要求就是希望朝廷可以征发人力为他探索雒县附近的大山。,毕竟就算他是高手,也不可能深入那么广阔的区域内找出可能存在的痕迹,只有寄希望于朝廷出动人力和物力帮助他来完成。

  “这件事,倒也是无妨,汉中五斗米道有所异动,吾意欲讨伐,此事自然易而。”

  杨伊点了点头,益州想要安稳,那么汉中就必须安稳,在汉中张扬的五斗米道,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自然是要剪除或者招抚的,到时,也是顺手一为罢了。

  “不过这还需王将军最好能早点刺杀韩遂,韩遂一日不死,西凉一日不安稳,这陇西之地以外就是兵连祸结不得安宁,就是吾想要召集民力也难以施为。”

  王越听了杨伊的话思忖片刻也便应承了下来,至于如何去做,杨伊也就任由他施为了,却也不会去插手,给以手令,或者画图指导,这非是为君之道。

  当前之事,是任命一大臣,镇守关中,也就是雍州,当然,思来想去,杨伊还是命徐荣为镇西将军,总雍凉军事,赵云为平西将军,为徐荣副手,又调任得力之人为雍州数郡太守,调张辽为护匈奴中郎将,镇守雍州北部,南匈奴所在地。

  南匈奴那么些人,自然不会是被屠杀的,大多是为奴,部分为民,也需要得力之人镇守。

  西凉,董卓留有探马在洛邑,报于董卓洛邑的消息,董卓开始走的比较慢,因为他有着打个回马枪的心思,若是未曾如他所想那般,北域强军南下,只是小股先锋的话,他不介意再杀回去。

  不过没走一日,他就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然后就再也顾不得了,过城而不入,甚至大多只在村寨之前威吓,得一些钱粮就走,朝着西凉急速前进,像是背后有猛兽再追他一般。

  他也在感慨,虽然知道皇甫嵩不是纯臣,但是却也未曾想到皇甫嵩竟然敢做下那等事,火烧帝都,这等事,他董卓如此之胆,也只是敢想象而已。

  这也怪不得皇甫嵩有那般的名头了,董卓此时方才对皇甫嵩拜服,而洛邑那边,竟然降服了黄巾,还敢接受张角的投降,招抚而不杀一人,这是仁慈??

  董卓看不明白,此时也不再想了,直奔西凉就是了,无论是那关羽杀来,还是其余人,对于他而说,都是很致命的威胁。

  反而那西凉之地,如今只有宵小猖獗,可谓是他的乐园了,到了那里,方才能让他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