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百味话人生 二十八章 娘想儿肝肠寸断 铁英女举步维艰
作者:崔志远1的小说      更新:2018-12-02

  风云难测九重天,

  旦夕祸福在人间。

  一月之中双灾难,

  刚强烈女受熬煎。

  医务室的人见军人找韩久成和魏铁英有事,把办公室让出来,叫他们谈正事。

  保密厂的人说:“韩队长,我们经过反复研究,给受伤害者的家属争取到一万元的补助金,可刚才看见他母亲又奄奄一息的样子,我们三人又临时决定再增加五千元。还有,我们给牺牲者的家属,安排一个正式工人的指标。我们昨天来时,已和县委打了招呼,县委已经联系了两个单位接受你,一个是招待所,另一个是农具厂,两个单位任你挑选。”铁英说:“我去农具厂吧,不过,婆婆正闹病,我暂时不能上班。”军队的人说:“不上班没关系,我们领你去和厂子领导认识认识,具体事项你们互相商量。现在就跟我们去,我们把事情办完了,还要回去。”说完,把钱拿出来。铁英说:“钱就给舅舅拿着吧!”

  一行数人来到农具厂,农具厂领导热情招待。军队的人说:“想要安排在你们这里的人,名字叫魏铁英,就是这位,她的丈夫牺牲在我们厂子的院内,所以我们要负责家属以后的生活。她的生活待遇不搞特殊,随你们厂子的职工,具体事项你们互相沟通一下。”厂长说:“魏铁英,我们厂子工资低,活累,并且不是国营,是大集体,你能适应吗?”魏铁英说:“我是农民,受累已经习惯了,只要有口饭吃,别的啥要求都没有。现在婆婆在医院,什么时候上班不一定。”厂长说:“听这几位说,你丈夫是牺牲在国家重要的地方,应该说是有功之人,什么时间上班无所谓,今后要是这个厂子下马了,就剩一个工人的时候,那就是你。”魏铁英说:“还有一事。我们家是三口,快到六十的婆婆,六岁的女儿,我不能回家照顾一老一小,请领导帮我租一处房舍,我搬来城里住。”厂长说:“此事不难,包在我身上了。”军队的人看双方谈的挺顺利,说:“你们要是没有别的意见,我们就回去了。”厂长和铁英把几位远方的人送出了大门外,司机启动了车,吉普车渐渐地消失在远处的公路上。

  本来铁英的妈妈听说亲家母病重住了院,到医院看望一下,可来了就回不去了,韩久成医院家里两头跑,舅妈在家管两个家和一个孩子,铁英一个人白天黑夜的护理,妈妈心疼女儿,在这替手换脚的干点,也能让姑娘休息点,离过年越来越近了,病人不但不见好转,还用上了氧气。

  魏子林见老伴不回来,心想,一定是病情严重了,来到过年了,家里的事情一大堆,多亏儿子打电话说春节不回来了,要不然咋办。

  早晨,韩久成正吃饭,冯玉广进屋来说:“大舅,一会去医院喊我一声,我也去。”韩久成说:“你就别去了,你婶子的病情不乐观,我想叫你在家准备后事。”冯玉广说:“去时不是好好的吗?”韩九成说:“现在已用上氧气了。你在家张罗着把寿材做上。现在病人啥都不知道了,我看也就是年前的事。给你扔下两千元钱,该准备的你就不用再问我。”冯玉广说:“大舅,您就放心吧!我会把一切的事做得很好。”

  韩久成支持不住了,这是咋了?天大的事咋都压在这一家了?多亏外甥媳妇像个男子汉,要是软弱一点,这些事向我一个人身上压来,我能受得了吗……?今天在医院回来,直接去了大队,拿起了电话机,把电话向上海打去,电话通了,女儿说:“爸爸,再有十天就是春节了,您不打电话也回去,韩东升也回去。”韩久成说:“爸爸实在支持不住了,才给你打电话,你玉坤弟弟出车祸走了,你大姑在医院,现在生死不保,铁英折腾的就像四十岁的女人。”女儿哭着说:“爸爸,您别说了,我现在就动身。您不用往杭州打电话了,我给东升打过去就行了。”

  韩久成打完电话,回家吃饭时和老伴说:“今天我回来时,铁英说,明天把孩子带着,去看看奶奶,姐姐怕是不行了。”老伴说:“怪不得冯玉广今天跑东跑西的,问他话,他啥也不跟我说。”韩久成说:“我叫他张罗做寿材。”老伴说:“听别人说,他在北山买的现成的,还和那家活说着,用就去拿,不用不拿。这孩子办事比你想的都周到。我看明年你这个队长别干了,给冯玉广就很好。”韩久成说:“你觉得队长那个差事好干?那得有一颗像指南针一样的心,无论如何就一个方向,为大众。”

  铁英焦急地等待着,昨天已告诉舅公,今天把孩子带来,咋现在还没到?病人的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前天还喊秀云的名字,昨天不喊了。这一夜娘俩一点没睡,妈妈心疼地和女儿说:“别急,急也没用,吃点东西,睡一会。”铁英说:“我一点睡意也没有,妈妈睡一会吧。”这时,走廊有女儿的声音:“舅爷,妈妈在哪屋?”铁英开开病房的门。女儿说:“妈妈,您都几天没回家了?奶奶的病好了吗?”妈妈把女儿领到奶奶的床边,秀云抓住奶奶的手说:“奶奶,咱们回家,这里不好。”奶奶好像听懂了孙女的话,睁了一下眼,看了看孙女,又闭上,眼里滴出两滴泪珠。秀云又大喊:“奶奶!奶奶!您睁眼,我想领您回家。”这时,李玉兰碰了一下女儿,去了走廊,铁英赶急跟了出去。妈妈说:“铁英,我好像支持不住,心里闷得慌。”铁英说:“找医生看看。吃点药。”妈妈说:“我这不是病,可能是没休息好的关系。你送我去车站,现在去赵家庄的车还没发。”铁英回头对韩久成说:“舅舅,我去车站送我妈妈。”韩久成说:“叫冯玉广骑自行车送去。”铁英说:“不用,您们都在这里,我妈上车我就回来。”

  铁英见妈妈坐上车,好像一点精神也没有,放心不下,也坐车回了赵家庄。到家后,给妈妈弄点吃的,叫妈妈吃了,扶妈妈躺下,妈妈闭上眼,好像是睡了。这时满头大汗的冯玉广进院来,懂事的冯玉广在院里站下没有进屋。铁英开门说:“哥,你咋这个样?”冯玉广说:“他婶,老人咋样?”铁英说:“妈妈睡了。”冯玉广说:“我不进屋了,赶急跟我回医院,婶子不行了。你走后,婶子的瞳孔就散了,我走时,护士已把氧气撤了。”铁英没顾得回屋说一声,二人上了自行车,飞一般地回医院了。

  韩家沟的人是两大姓,韩姓和冯姓,两姓之间又都是亲连亲。从打冯玉坤出事,老太太闹病,到现在,生产队的马车几乎是天天为冯家出车,今天也不例外。早晨车把式套车,韩九成和小秀云坐车来医院,到这里没多大功夫,又拉上这些人和老太太的遗体往回返,要不是这个队长有凝聚力,是办不到的。

  早晨,冯玉广去医院时,怕事情有变,骑的自行车,到医院后,接了一趟魏铁英,回医院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返,提前回家安排事务。

  车到家后,众人把逝者走马入殓。这时,东邻西舍都来了。韩久成站在院里想了想,小声的和冯玉广说:“玉广,马上张罗着出殡。”冯玉广怔了一下,说:“怕铁英不准。”韩九成说:“不要管他,亡者入土为安。”冯玉广来找铁英说:“大舅想要出殡。”铁英说:“明天再出,不要听大舅的,我知道大舅现在想啥。哥,你说了算,已经快到晌午,赶急安排饭菜。”这冯玉广犯了难,不知听谁的才对。又对铁英说:“大舅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在小辈的跟前他是说一不二的,大舅和众人都在外面,还是你去说吧。”铁英来到院里,和韩久成说:“大舅,妈妈刚从医院回来,这就想叫老人家上山,妈妈现在虽不能说话,但心中也是热土难离呀!大舅,您就让她老人家在家多住一天吧!”韩久成看了看外甥媳妇,又看了看众人,说:“不是我这个当弟弟的心肠狠,不留姐姐在家多住一天,我是心疼我的外甥媳妇呀!快到二十五天了,我外甥媳妇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不到三十的人,现在折腾的就像四五十岁的人。从打玉坤出事,我们爷俩去唐山开始到现在,我外甥媳妇就像一堵墙,虽然天塌了,她却立在那里顶着这片天,我心痛呀!”韩九成的这几句话,说的众人眼睛湿了,先前入殓时没人哭,现在有人哭了。是呀!这么大的事,魏铁英没有倒下,就像个男子汉。人们这时沉默了,出殡与不出滨谁也不再说。

  正在大伙都沉默的时候,大队主任来了,进院和韩久成说:“韩倩倩和韩东升在县城打来电话说,千万不能出殡,她们马上就到家。她们下了火车,就去医院,医院人说你们回来了,就在医院往大队打了电话,她们说,去学校借两台自行车往回赶。”韩九成不再坚持出殡了。冯玉广开始安排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