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尖兵 第一百三十三章 啊,海军!
作者:射声的小说      更新:2018-06-15

    桥本少佐倒是一直觉得对面从十八日开始换上的中国军队很不简单。这支部队身穿与中央军的草绿色服装不一样的灰色军服,在上海这种大城市,这种颜色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他们人人头戴深碗形状的钢盔,不同于一般中国军队的仿英式飞碟型钢盔,这种钢盔为他们的头部提供了更全面的保护,能够护住耳朵及以上的部位。他们大量装备了*和轻机枪等自动轻武器,而且这支部队是训练有素的,从枪声就能听出来,原来对垒中央军的时候,日军一次枪击能引发中央军全线开打,子弹乱飞,可就是没有打中目标的,尤其是中央军的机枪手,轻机枪都是连发到打光一梭子。新上来的中国军队倒好,很少射击,即使是射击了,机枪、*也都是点射为主,从不盲目射击,几乎弹弹都咬肉见血,这蛮符合日军的胃口,要知道日军传统就是追求精确性,他们的三八式步枪为此都设计得长得变态。桥本少佐认为这支中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非常不好对付,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的这种不祥的预感今天被证实了。今天早上,中国军队的第一轮打击就是空地结合的火力准备,桥本与上海特陆司令部的联系立刻就中断了,他一开始还尝试着派传令兵去司令部恢复联系,不过很快就放弃了,司令部上空经久不息的浓烟烈火就说明了一切。很快,对面的中国军队就渡过了沙泾港,突破了他的前沿防线,击破了他组织的反突击后,一举拿下了他与上海法学院日军联系的支撑点纽扣厂,守卫该处的两个小队只逃回来十几个人,还被他亲手劈了两个军士,以儆效尤。

    令他欣慰的是与公园坊北部支队本部的电话联系并没有中断,今天上午在中国军队进攻间隙,他和北部支队的大领导古田良夫中佐多次通话,就在十一点多钟,在中国军队隆隆的炮声中,古田良夫中佐告诉他,与陆战队本部还有各炮兵阵地的联系都泡汤了,整个地面战线都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猛攻,由于丧失了陆战队本部的统一指挥和本部的装甲车队,各支队无法互相援助。最痛苦的是日本的无线电台只有陆战队司令部有,现在估计已经被中国凝固*烧成灰了,各支队与第三舰队的联系彻底中断,无法呼叫舰炮支援。桥本少佐是个冲动的人,听到这里忍不住八嘎就骂出了声来,桥本说一定是为了省钱,克扣海军预算,弄得现在陆战队成了中国炮口下的死鱼。古田良夫是桥本的老上级了,他很耐心地给桥本解释,没给各大队支队配无线电台还真不是因为缺钱,军事上的电报通讯由于要严防对方监听破译,只好采取密码发报,这密码本是绝密,必须要受过专业训练的报务人员来操控的,因此日军也只能将电报机只能装备到了联队一级,本来这对于上海作战不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上海特陆早有通讯预案,各据点都拉了军用电话专线,你看咱们两个的通话不就是很清晰嘛,只是从陆战队到水面舰只这个环节需要电台,本来只需要特陆司令部的电台转发下就可以了,问题不是黄军无能,是中国军太狡猾,他们第一个打击就落在了海陆无线电联络的结点特陆司令部头上,还真的成功地摧毁了这结点,现在啥都别说了,拼命吧桥本君。

    桥本卯六少佐不怕拼命,他本来也是个渔夫出身,从小就风里来浪里去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即使在陆战队里,也没有几个人受得了他的暴脾气。古田良夫中佐是他海军兵学校时候的同学,。

    提起海兵这所学校其实,这所学校我们中国人可以说是非常熟悉,在我国,它一般被俗称为“江田岛海军学校”。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以“内参”的名义,从日本大映株式会社购买了电影《啊!海军》的中国地区放映版权,在全国军队系统内部播放。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以至于副统帅家的公子被片中的场面深深的着迷,提出了要发扬所谓的“江田岛精神”,还写进了“571”里。成为当时的一场闹剧。

    海军兵学校成立于1870年,当时,日本在“要建设强大的海军,首先就要有出色的人才”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在东京都原幕府的海军操练所的基础上建立了这所学校,当年即更名为“海军兵学寮”。并重金请来了英国皇家海军军官道格拉斯少校做教官。

    然而,东京并非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这里歌舞升平,灯红酒绿,学校周围到处都是酒馆和妓院,总是让这些学生无心学习。

    当时,有这样一则逸闻:海兵二期学生,时年15岁的山本权兵卫(此人后来被称为“日本海军之父”)在这里读书,一次,他和同学们一起夜间偷偷溜出校门去喝酒,结果遇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妓女,山本权兵卫一眼就看中了她,于是和同学一起偷偷的把她偷出来了,随后,酒馆的人上学校来闹事,山本权兵卫只好和同学一起凑份子交了很多钱给妓院老板,算是给这个妓女赎身,然后,山本权兵卫娶了她。------虽然这段历史仅见于野史,不过鉴于没有一本正史里提到山本权兵卫夫人津泽登喜子的出身,这个故事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它也从侧面证明,当时海兵的校风校纪非常成问题-----这样下去,学生整天就知道喝酒嫖妓,哪儿还有战斗力?

    1888年,为了解决困扰已久的校风校纪问题,日本海军把海军兵学校迁到了江田岛。这是一个位于广岛附近的海岛,四周风景优美,高耸的古鹰山上长满松树,松涛阵阵,幽静无比。是个学习读书的好地方。日本海军办这个学校,很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确保学校的学习环境,日本海军和周围的地主土豪们都签订了协议,学校周围的土地绝不能用于建造酒馆,妓院以及其他一切可能使人腐化堕落的场所(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校园周围200米外不准设立网吧游戏厅”的规定,不过比那个严格许多倍)。而学校本身更是不惜血本:学校最豪华的地方,就是学生宿舍,一流的生活设施就不说了,甚至盖校舍用的砖头都是从英国高价购买,然后用马尼拉纸一块一块包裹好,再用船送回日本的,平均每块砖头的售价折算成今天的币值超过136美元!(这倒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日本当时还没有烧制红砖的能力)该校主要培养的是海军的一线指挥人员,毕业之后,这些学员们会授予少尉军衔,然后经过远航实习,然后被分配到各作战部队的各舰艇上任职。日本海兵经常使用军舰进行海上实习活动。这也让海军对英美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从而不像陆军那样对外界一无所知只会蠢动

    日本海军的发展思想和英国一模一样,那就是“海军是贵族”。海军军人平时是绅士,战时是武士,所以,日本海军军人平时有着极其优厚的生活条件待遇,而战时就得勇猛战斗为国捐躯。英国教官道格拉斯少校也反复教导这些日本学员们:“Beagentleman!”在英国人看来,绅士是一个凝结了复杂传统意义的词语,那些给女士开门拿衣服拉椅子就觉得自己是个绅士的人十分可笑,真正的绅士,首先应该是勇敢无畏的人!海军军人才应该是真正的绅士。

    海兵的英语教学也很值得一说。本来海军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军种,就要求海军官兵必须具有非常高的英语水平。在海兵,这种情况更甚一筹:初创时期,所有的教材都来自英国,因为来不及翻译,加上教官们也往往是英国人,所以学员们只好整日用英语上课,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完成作业……唯一不说英语的地方,就是课间学生们诅咒这种全英语的世界……不过,这样的教育给了海军兵学校一个非常好的底子:虽说日本人英语不行,尤其是发音总是被嘲笑为“不看字幕还以为是说日语”,但是日本海军是一个绝对的例外。所有的海兵毕业生都可以讲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语被作为“敌国语言”而在全日本被禁止,包括陆军士官学校在内,所有的军地学校都不教英语了,只有海兵还在坚持着英语课本,并且要求学员查阅生词必须用原版的英英字典来查,绝对不能看日文翻译。此外在描述事物时,尽量用英语而别用母语去描述。这种方法应该说是很值得提倡的:这样有助于学员用纯正的“英语思维”去理解单词和处理问题,真正让单词融入记忆里,活学活用。海军兵学校的校长井上成美大将(此人是日本海军中最后一个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是一位出色的英语高手,他学好英语的秘诀就是这一条。

    不光是英语教学数一数二,海兵的其他课程也有很多,比如十分重视数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一家学校,生活水准是全日本一流的,教学水平也是全日本乃至全世界一流的,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毕业之后又是受人尊敬的海军军官,终身都有保障……这样的学校怎能不吸引人来报考呢?除了这些还有个原因:和陆军那土黄色的难看军装相比,海军将士们身上洁白的军装也显得很威武哦!每当有海兵的学员回到家乡探亲的时候,乡里都会当成一件大事来搞一个非常隆重的欢迎会,场面跟迎接干部下乡没有两样。穷苦人家的子弟纷纷前来报考海军兵学校,把当海军视为自己的人生出路。一时间内,位于江田岛的海军兵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一起成了日本最难考的三所学校之一!桥本卯六就是这样一个来自贫苦渔民家庭的孩子,他是拼了性命才考上海兵的。古田良夫可不一样,他父亲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他来海兵,完全是出于一个奇怪的因素。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他告诉儿子,未来英语必然会成为国际语言,不懂英语必然会吃大亏,而现在,日本大学里教授英语的水平太差,只好让儿子报考了海军兵学校,那里完全是正宗英式英语教学。

    不过,考进了海兵,可没有什么好日子,日本人等级森严,在海兵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学员被分为四个等级,四年级的是一等,新生是四等。低等级的学员面对高等级的学员只能答“是”。高等级学员负责管理低等级学员。而且,高等级的学员肆意辱骂殴打低等级学员的事情也非常常见。后来,校长井上成美大将还针对这种情况作出了一些改革,到了后期,学长欺负学弟的现象才彻底消失。

    此外,海兵的内务是非常严格的,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上下楼走楼梯的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否则:请重走一遍!

    每天,学员们都必须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和由“军神”东乡平八郎写的“五省”:《军人敕谕》为明治天皇提出,由东乡平八郎写出,大致内容是:1.军人应以忠节为本分;2.军人须正礼仪;3.军人应崇尚勇武;4.军人应重信义;5.军人应提高素质。而“五省”相信是最重要,最出名的了,它也是东乡平八郎的手书,内容如下:1、至诚不悖否(有不可告人之事吗)?2、言行不耻否(有不好的言行举止吗)?3、气力无缺否(是否精神充沛吗)?4、努力无憾否(是否已努力做到最好)?5、亘勿懈怠否(是否没有变得懒惰)?学员每天临睡前要逐条的对照自己,看哪一条做到了没有。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这五条实在太出名,以至于甚至战后美国的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院看到之后如获至宝,立刻下令把这五条翻译成英文作为校训使用!

    招进来这么多学生,而在有着浓厚封建残余的日本,门户之见又根深蒂固,该怎么保证公平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军兵学校把入学的学生按照“吊床号”进行排序:“吊床号”其实就是学生入学考试成绩的排名,可别小看了这个“吊床号”------它可能会伴随一个人一生。吊床号考得前的,在同期里往往是升职最快的。而遇到海军条约要裁军的话,头一个裁的就是当初吊床号靠后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伦敦海军条约签订那一年,由于削减了军舰数量,日本海军搞了次大裁军,好多大佐级的军官都被裁掉了,这些大佐当中,如果当年考试吊床号在前面,那就先给晋升为少将再裁掉,要是吊床号在后面,就直接裁掉。------这两种区别大了去了:别的不说光待遇就差下好大一截子-----谁叫你当年考试不好好用功来着?

    那么,有办法改变这个吊床号吗?基本没有这个可能。要改吊床号,有两个办法:1.前面有吊床号靠前的学生退学了或者被开除了(哪有的事儿?)。2.有重大立功表现(学校里风平浪静的,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哪儿有功给你立?)。这两条路,基本上都是死胡同。

    这样的制度有自己的合理之处:它彻底消除了门户之见,确保了一个绝对的公平,这也使得海军自甲午战争之后始终没有受到地方派系的困扰。但是,它的缺陷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绝对的“一考定终身”-----一个人在海军的前途,完全取决于当初参加海兵那次入学考试的成绩(比中国的高考还狠)。吊床号一旦考试确定下来,基本上无法更改。结果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战场上,考的差的人即使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也绝对没有被采纳的可能,而且还得小心背上“犯上”的帽子。而且,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区别,仅仅靠考试来区分是很不科学的。比如我们谈到的古田和桥本童鞋,要论及实际陆地作战,古田能力是不及桥本的,然而,由于桥本吊床号不高,所以只有当古田的下属的份。

    我们跨越历史,先把古田君和桥本君在淞沪的战火中烧烤一下,谈几句后来的故事。江田岛海军兵学校一直在招生,即使到了战争快要结束,举国快要崩溃的时候,海兵仍然保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那一年毕业的海兵学生命运也十分悲惨:他们好多刚从学校毕业就赶上战争,然后被消灭掉。

    战争结束之后,随着日本海军被撤销,江田岛海军兵学校也被解散了,今天海兵的基础上,成立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不过它跟当年的江田岛海兵相比,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了。但是,日本海军重视教育的传统,却得以在当今的日本流传下来。

    电影《啊!海军》里,对海兵战后的作用起了很大的说明。

    而海军兵学校即使在即将战败的时候,也没有把自己没有毕业的学员贡献出来当战争炮灰。根据校长井上成美海军大将的说法:他从一开始就反对对美英开战。而开战后,他也准确的预料到了日本必然失败的结局。所以,他认为,最后的学员们不管如何,都是会以普通人的身份走上社会。这时候,他们的教育就会真正的起作用。

    战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校长井上成美大将凭借自己出众的英语能力,主动在当了20多年的英语教师,他说,他从一开始就一直反对战争,这样做是为自己当年的战争行为赎罪。

    确实如此。在电影《啊!海军》里,平田一郎的结局没有交代,不过估计也是在冲绳战役中化为灰烬吧,但是,平田一郎培养的学生们却赶上了好时候:二战结束后,日本海军兵学校的毕业生们由于有技术和英语上的优势,加上对美英文化的了解,很多人得以留学海外深造,并且后来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不凡的业绩。这些宝贵的人才成为日本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教育这个时候显露了出来。也许,当你从一所学校毕业,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课程都忘光之后,剩下的,才是教育。

    从这个角度而言,江田岛海军兵学校也无愧于“三大海军军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