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野蛮村花 第40章:宗族旧事
作者:南宫老鬼的小说      更新:2018-03-30

    杨大树冷笑一声,戳着桌面叫道:“现在你告诉我,我如果把兰兰嫁给你了,我会不会遭受天打雷劈?我死后还有没有脸去见我杨家的列祖列宗?”

    李丰茫然的摇了摇头。

    杨大树从鼻孔里嗤出一声,继续说道:“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封建残余,现在是新时代,这些东西都不重要,我也相信,为了兰兰,你可能都可以不当李家的子孙,但我杨大树能不当杨家的子孙么?你告诉我?”

    李丰再次摇头。

    杨大树长长的出了一口恶气,恭敬的将杨氏宗谱收了,放回屋内,出来见着李丰还木讷的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冷声说道:“如果你不相信我杨家族谱,你可以去翻翻你李家族谱,看看你李家族谱是怎么写的!我杨大树虽然没看过,但我也知道,李家会怎么写,哼哼!”

    “大树伯……”李丰抬头。

    杨大树摇头说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那我问你,我当了十几年村长,兰溪村杨、李两姓再没发生这样的事,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我杨大树总是想着法子向着你李家,年底分村里红利,我都要让你李家人先拿!连清坝分鱼这么小的事,我都要让你李家先挑!不是我杨大树不向着我杨家人,我是宁愿自己掏钱贴补,也要把这碗水侧向你李家,为得就是一个安宁,现在你告诉我,如果这装水的碗都要碎了,这水还怎么端?”

    李丰沉默不语。

    杨大树又问道:“你现在还有话要说么?”

    李丰缓缓地摇头。

    他不愿相信,但不得不相信!

    木讷地起身,往门外走去,杨大树后面说的话,李丰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走回家的。

    坐在家里,沉默许久,乔慧过来一再拽拉叫唤,李丰仿如不闻,脑子里还在想着那些年代久远的事情,想了很久,终于坐不住,一个人跑出家门。

    他要去看李氏宗谱,他要去确认杨氏宗谱上记录的事情百分之百的准确性。虽然在心里,他已经相信了百分之八十。

    因为,杨氏宗谱纪事里提到的一件事情,他很熟悉。

    不是自己愿意熟悉,是从小爷爷逼着自己熟悉的。

    到了接手李家宗谱的老人门口,李丰深深吸了一口气,抬手敲门:“茂公?茂公?我是丰子……”

    门打开,是一张长满深沟皱纹的脸,见到李丰微笑:“丰子?进来坐,今天怎么过来了?”

    李丰开门见山:“茂公,我想看一下咱们李家的族谱。”

    “呵呵,放在你家里近百年,你还没看够么?”茂公对李丰很是喜欢,招呼李丰进屋坐,但李丰哪里还有心思坐下?只是问起族谱的事情。

    茂公呵呵一笑,点了点头:“这本族谱本来就是要你家来管,你现在也成年了,是该交到你手上了,宗谱在李家祠堂,你跟我来。”

    李丰一怔,他真不知道这宗谱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家里人来管?不都是李家的家谱么?

    心下疑惑,却又问出不口,只是跟着茂公。

    李氏祠堂和杨氏祠堂门对门,像是在斗气似的,都建的极为雄伟,虽然比不上外面的大建筑,但在兰溪村里,就数这两个祠堂最为显眼,两边挂着的牌匾都全是鎏金红木雕刻,似乎还在斗气:

    李氏祠堂匾雕:三鉴堂。

    杨氏祠堂木刻:四知堂。

    两个祠堂中间就隔着一条狭窄的兰溪,抬脚就可以跨过,然而李丰跨过去的时候,却似乎跨越了上千年。

    虽然,以前他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

    虽然,这两个祠堂自己都非常熟悉,从小到大都在里面玩乐嘻戏。

    ……

    茂公引着李丰进入三鉴堂正堂,带头向李氏祖像三拜,李丰连忙跟着拜了三下,似乎在这一刹那,自己的心灵被什么唤醒一般,让自己不由自主的跟着茂公去做这样的事情。

    拜过之后,茂公将祠堂后面的小门锁开了,从里面抱出一个铁箱子,放在正堂一侧的龙案上,又将铁箱子外面的锁开了,从里面抱出一本同样泛黄的厚厚的线装书出来,双手捧给李丰。

    李丰伸手要接过,似乎觉得不够尊重,又赶紧的两只手去接。

    茂公看得直点头,笑道:“本来就是挑个日子把这个族谱归到你手里来,今天提出要看,就先看着,等到下月初六晒谱的日子,我再召集李家所有人,正式把族谱交人你保管。”

    李丰一边翻着里面的宗谱纪事,一边应道:“茂公,我就看看……”

    “别人不到晒谱日不能看,但你可以随时看,呵呵。”茂公一直乐呵呵地望着李丰,一脸欣慰的样子。

    李丰翻了许久,才翻到和杨氏宗谱上记录的时间段,果然上面也记录着那件事,虽然文字表达有所不同,里面的内容也有偏差,但足以证明,那件事情是发生过的,不由得愣在当场。

    茂公见到李丰的表情,不禁问道:“丰子,怎么了?”

    李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嘴唇都有些擅抖问道:“茂公,这谱上记着的清光绪年间,李、杨两姓生死斗,杨氏一月之内近三百户一千多口人全部绝户是真的么?”

    茂公有些诧异,很快应道:“宗谱哪能乱写?这谱上但凡添一笔、一个名字,都要经过全族的人在场见证。”

    “那现在兰溪村怎么还会有杨姓?”李丰哪里肯信?

    见到李丰急燥的口气,茂公微微一愣,随即解释道:“兰溪村这是解放后才改的村名,解放前兰溪村隔着这条兰溪,是两个大村子,从溪头下来,左边是李家村,右边是杨家村,两村历来争斗不止,文*革期间破四旧,才逼着改了村名,后来政府就一直用着这个村名。”

    李丰不想听后面的事情,急问道:“那杨姓绝户又是怎么一回事?”

    茂公微微一笑,浑然不将杨姓绝户当一回事,一脸骄傲地说道:“这兰溪村,先是有李姓,那是自唐朝就有的,我们李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子嫡孙!原来的堂口叫陇西堂,但后来为了避祸,才借着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改作三鉴堂。”

    “然后呢?”李丰急问。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杨姓也搬到了兰溪村,这事谱上没写,我也不知道。刚开始两姓还和平相处,但后来这杨家发现我李家是唐朝皇族的后代,就开始有了磨擦,双方打了不知道多少年,斗了不知道多少次,死了很多人,两村人虽然只隔着一条溪,但是老死不相往来……”

    “然后?”

    “后来我李家先祖觉得斗来斗去,大家都不得安宁,于是决定和解,掌族人将女儿嫁给了杨家掌族人的儿子,两家联姻,以求和平相处。”

    李丰听得不由叫道:“这是好事啊。”

    “哼哼!还好事?我李家的女子嫁入杨家还不到一个月,就被杨家掌族人的正房太太生生折磨而死!没吃没穿不说,各种下人干的重活都逼着要去做,稍有违抗,就是一顿毒打,连门都不让出,连床都不准睡,人给关在碾米房内,逼她饿着肚子碾米,她饿得受不过,抓了一把糠米塞在嘴里,被杨家人发现,那个正房大太太为惩罚她偷米,竟用金钗将她嘴里戳的通透,活活戳死!”

    “什么?”李丰听得头皮发炸。

    茂公讲到这里,脸色沉郁,冷哼一声:“杨家人实是可恼!不但打死我李家女子,还一纸休书和尸体一起送过来。我李家把尸体接过去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块好的,全是鞭子抽的、火钳烙的、棍子打的……身上更是全身浮肿,满是淤青紫血。我李家人当然不肯善罢干休,当日就斗起来了,李、杨两家越斗越凶,死了很多人,两家都向外借兵借人,最后闹得整个龙山县的李、杨两个宗姓的全都卷在这场恶斗里面,逼得当时的县令派兵镇压,又将两家族老拉在一起商谈,互相给了一些安抚,这件事才慢慢平息下来。”

    “后来呢?”李丰越来越感觉到不好了。

    茂公讲着讲着,也是一脸气愤,听得李丰问起,继续说道:“后来两家在县令的镇压下,双方罢战,但并没有言和。双方仍然不断的大小磨擦,杨姓想把我李家逼走,李家想把杨家赶跑,谁也不服谁,两家僵持不下,来来回回打了上千年。”

    “那后来什么杨家会绝户……是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嗯,两家一直斗,两家都有人员迁进迁出。李家占了上风,就会陆续有人迁出去,等到杨家占了上风,就又会有李家宗姓迁进来。杨家也是这样,不断有人迁进迁出,但恶斗一直有,大小几百次,谱上都有写,你可以好好看一看。”

    李丰听得不明白,问道:“为什么要迁?比如说李家占了上风,杨家不是会被挤走?”

    “李、杨两姓谁也不肯走,但兰溪村的土地农田就这么多,各朝官府为了平衡两家,都极尽控制,哪一姓的人口占优,就迁出去一部分。但只要斗起来了,就会有迁出的人又搬回来,同宗同姓么?”

    “那后来呢?”

    “后来到了清光绪年间,杨家占了上风,掌族人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想要将这斗了上千年的两姓人家和解,于是两族联姻,杨家把女儿嫁给了我李家掌族人的儿子,但也是一样,不到几个月,杨家嫁进来的女子莫名其妙的死了,杨家怀疑我李家人报复,把杨家女子逼死,两家人又是好一场恶斗。”

    “当时杨家占了上风,有三百多户,在一夜之间,将我李家一百多户人杀的只剩下十七户人家,不到一百口人,全都躲到山上去了。当时你祖爷爷从外面回来,发现家里除了自己,全都死光了。就一个人闯了杨家的祠堂,也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功夫,当场打伤了杨家掌族人一家二十七口,而后跟着李家的人躲到山上。”

    “杨家掌族人一家二十七口,当天晚上就全部暴毙而死,而后躲在山上的你祖爷爷只要一下山,杨家就要绝几户,一个月下来,杨家绝得干干净净,一户都没有了。”

    “啊?”李丰听得心惊。

    茂公继续说道:“官府派人来查,但根本查不出什么名堂,以感染瘟疫的理由结了案。但迁往外面的杨家人不服,说同样吃着一条溪的水,为什么李家没有一个人有事,而杨家却是绝户?双方的官司打了几年也没打清楚。但杨家人还是有些志气,外面原来迁出的人陆续迁回来,又上官府去闹……”

    茂公说的都不禁一阵唏嘘。

    李丰虽然心里已然相信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心里还是不愿相信,不由又问道:“茂公,如果按你这么说,那我祖爷爷为什么不继续出手?杨姓人哪里还呆得住?不得全部死光?”

    茂公摇头苦叹一声:“丰子,你没发现你家全部是单传么?你祖爷爷自出手之后,讨了好几房媳妇,都不开枝散叶,后面才醒悟过来,觉得是自己造孽太多,老天责怪咧!于是开始行善积德,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才老来得子,但从此之后,一直是一脉单传……”

    李丰低头不语,但茂公说的,李丰却是知道。

    茂公讲完了故事,心里似乎也释放了许多,对李丰笑道:“丰子,你家是李氏宗族的功臣!而且,以后杨姓再不敢起什么大的战火,就是因为你祖爷爷留下来的功夫,呵呵,我知道,你爷爷把身上的功夫教给你了,不让示人不假,但要保护我李家香火别人不敢窥视,还得靠你。”

    李丰这才有些明白了,长叹一声,问道:“茂公,这就是为什么族谱一直由我家保管的原因?”

    茂公点点头,应道:“你家本来就是李姓的掌族人,不由你家保管,由谁来管?这是你爷爷走了,我迫不得已保管几年,但你看我敢往家里放么?什么时候不是锁在我李家的祠堂里?等到了下月初六,我召集李姓人,把这本族谱交还到你手上,我就功德圆满了。”

    李丰皱眉不止,心里甚至有一种将族谱一把火烧干净的冲动!不是逆祖,而是如果没几个人知道这些事情,自己和杨兰的事,是不是会有一些可能?

    想了半天,还是问道:“茂公,这族谱还有谁看过?”

    茂公微微一怔,笑道:“哦,你问这个?我李家规定,添丁上谱的人都必须拜读,好以族谱上我李家传了上千年的家训管束后辈子孙。”

    李丰彻底死了心。

    全村结婚生子进了家谱的人都看过了,那就是除了妇女儿童,半个村以上的人都看过了。

    我的天……

    李丰心里生出一阵阵寒意,像是一阵寒流掠过,荡漾了近二十年的心湖,骤然间冷却冰封,如死一般沉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