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记 第九章 初登华山访后土
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说      更新:2018-04-05

  自从华夏子老师走了以后,大禹还是每日读书练武。只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是缺少了点什么东西,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谁知,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半年以后,母亲忽然病倒了。大禹每天上山采药,回来之后煎汤、熬药,伺候在母亲的床前。

  把母亲生病的事情,也曾托人给父亲捎过信去。

  莘嬉在生大禹的时候,因为是坼背而生。所以留下了病根。又因为整日里为远在天边的治水的丈夫担心害怕,身心疲惫,日渐虚弱。

  一日,母亲把大禹叫到了床前。嘱咐到:“禹儿,我的病看来是挺不了多少时日啦。我死之后,你要去找你的爹爹。

  你爹爹年过半百,岁数也大了。整天在洪水里奔波治水,历尽了辛苦,也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

  他的脾气又不好,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使我放心不下。我死以后,你就去帮助你爹爹,父子两个在一起也是一个照应。希望你们早日治服洪水。

  治服洪水之后,你到我的坟前,告诉我一声,我就放心了。”母亲说完了这句话就与世长辞了。

  大禹跪在母亲床前,放声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

  玄弓和黄戈二人在两旁极力相劝。说道:“人死不能复生,还望公子节哀,妥善料理老人家的后事才对。”

  许久许久,大禹才止住哭声,站起身来,准备料理后事。

  平日里大禹虽然颇有主见。但是家中出现了这么大的变故,身边也没有一个大人,也不禁使年轻的心里生茫然。幸亏有玄弓、黄戈二人帮助,才算妥帖的料理了母亲的丧事。

  大禹在家里又等了多日,也不见爹爹的回信。于是大禹便决定,按照母亲生前的嘱咐,去治洪水的水次寻找父亲,帮助父亲治水。

  玄弓、黄戈二人也遵照老师临别前的吩咐,告别了家人,要跟随大禹一起去帮助老崇伯治水。

  大禹来到母亲的坟前磕了几个响头,哭了一回,哭罢站起身来,大步踏上了东去寻父之路。玄弓、黄戈紧紧跟随在大禹的左右。

  大禹走出家门,就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感到蓝天是那么地高远,大地是那么地宽阔。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张大了嘴巴呼吸新鲜的空气,张开臂膀要拥抱山川。时而奔跑,时而跳跃,时而呼喊。一会儿跑到山泉边喝一口清洌的山泉水,一会儿纵到山崖上折一枝绽放的山丹丹花。一派少年人的纯真天性。

  大禹三个人一边走路,一边欣赏着沿途风光。

  往南边看,是横亘东西的太白山,巍峨高耸,苍翠葱笼,朵朵白云飘浮在山腰,山上青松翠柏,绿树掩映,山尖上白雪皑皑,发出耀眼的光辉。

  往北面看,是清清的渭水,自西向东蜿蜒流过。中间是广袤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富庶安宁,风光无限,美不胜收。

  这一天三个人来到了华山脚下。大禹忽然想起了华夏子老师的话,让自己到华山寻找后土先生。今日正巧路过华山,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黄戈指着前面的山峰说道:“这就是少华山了。过了少华山前边就是太华山。听人说,太华山也叫华山,华山是五岳中的西岳。华山的主峰在南峰,叫落雁峰,其次还有北峰云台峰,西峰莲花峰,东峰仙掌峰和中峰玉女峰。华山以惊险、陡峭著称。以奇拔峻秀冠于天下,故有奇险天下第一峰的美誉。”

  大禹听得心驰神往,恨不能一步登上华山,寻到后土先生。

  第二天,他们来到了华山脚下,向山下的人家打听后土先生的住处,可是没有人知道后土先生。

  大禹说道:“咱们还是上山吧,说不定后土老师住在山上呢。咱们一边爬山,一边打听,来一个两不耽误。怎么样”?玄弓黄戈二人齐声说好。于是三个人便一齐寻路登山。

  三个人从幽雅的华山西麓出发,沿着清冽的山溪而上,经过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到达回心石。

  黄戈说道:“听人说,这里叫做‘回心石’。据说,胆小的人爬到了到了这里,就再也不敢往上爬了,只得回心转意原路折返回去。从这里再往上爬就是险径‘千尺嶂’和‘百尺崖’了。自古‘华山一条路’,指的就是这里了。”

  大禹顺着黄戈的手指向上看去,果然见山路狭窄,也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路,只是在陡峭的山崖上生着一道裂谷。这裂谷中只可容得一个人攀行。如果不小心,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真是奇险无比。

  大禹自从练成太极混元功之后,武功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登高山如走泥丸,涉大川如履平地。

  玄弓、黄戈二人的武功虽然比不上大禹,但是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所以华山的奇拔险峻,在他们的眼中不过就是小菜一碟。

  三个人身轻如灵猫、赛猿猱。“蹭蹭蹭”、“嗖嗖嗖”,时而攀爬,时而纵跃。一口气便登上了华山的主峰。

  三个人站在华山的绝顶,放眼四望,华山诸峰尽在脚下。清清的渭河像一条银链,自西向东从眼前流过。滚滚的黄河之水,自北向南,从黄土高原上一路汹涌澎湃地流下来,汇合了渭河以后,在风陵渡拐了一个大弯。然后从华山和首阳山之间的峡谷间冲过,又滚滚向东流去。

  大禹等三人一边登山一边只顾贪看景色,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

  玄弓问道:“公子,我们怎么办?是留在山上过夜呢?还是贪黑走下山去呢?”

  大禹是小孩子天性,喜欢冒险,喜欢挑战,于是说道:“在山上过夜枯燥无味,不如我们贪黑走下山去,更惊险更刺激。

  “玄弓、黄戈二人齐声应道:“听公子的,那我们就贪黑下山。”

  俗话说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华山本来就奇险无比,以奇险天下第一峰闻名于世。白天尚且不好攀爬,在黑夜里下山,更是可想而知了。虽然三个人都有武功在身,又年轻体健,身手矫健,然而,想要安安稳稳地下到山下并非易事。

  他们从东坡下山。走着走着,天便全黑了下来。昼伏夜出的动物也开始出来觅食了,从前面传来了几声“咕,咕,咕”的叫声,从后边又传来了几声“呱、呱、呱”的叫声,几只夜行的小兽眨动着发出绿光的眼睛,注视着三个人。过一儿又转身逃去,不一会又来了另一群。

  到了后半夜,什么叫声都出来了,有虎哮声,有狼嚎声,也有野兽互相嘶咬的声音。一惊一咤,叫人听了毛骨悚然。

  下到半山腰时,玄弓一脚踩在了松动的山岩上,“扑通”一声便从悬崖边跌落了下去。黄戈手疾眼快,一把拉住了玄弓的手腕。巨大的惯性带动着黄戈也站立不稳,随着玄弓一齐跌下。眼看二人就要一起跌下山崖,大禹飞身抢上,一把抓住了黄戈的肩膀。

  谁知,这一下,三个人的重量都加在了大禹一个人的脚下。大禹脚下的山岩也出现了松动了。只觉得脚下一空,“轰隆一”声,山岩从山体上剥落,掉进下面的山谷里去了,上面站着的三个人也随着落石一起掉了下去。

  大禹一时失去了重心,头朝下,脚朝上地向下跌去。但是,抓住黄戈肩膀的那只手却一直紧紧地抓着,黄戈也紧紧的抓着玄弓,三个人连成一串,像猴子捞月亮一样,一个连一个的往下落去。而且越落越快,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声。

  大禹知道,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更需要冷静。于是,在飞快的下落过程中,努力地瞪大了眼睛,搜寻着岩壁上一切可以抓到的物体。

  有一次抓到了一块突出的岩石,可是那块岩石承受不住三个人的重量,“咔嚓”一声,又断了。但是,只是这一下三个人下坠的势头却立刻减缓了许多。

  又下跌了一程,在星光下。大禹忽然瞄见了下边的山岩上长出一棵胳膊粗的松树。瞅准了,待跌到了眼前时,一伸手便抓住了树干。当时便止住了跌势,三个人连成一串的挂在了半空。

  大禹稳了稳心神,向四周扫视了一眼,看见已经快到谷底了。身旁已经不再是悬崖,而是陡峭的山坡。这才放下心来,把黄戈和玄弓一个接一个的都提了上来。

  三个人手抓着松树,身体靠在山坡上,喘了一口气,才慢慢地攀藤附葛,贴着陡峭的山岩,慢慢地下到了谷底。

  这时候天已经快要亮了。忽然从旁边的灌木丛中窜出来一群怪兽貔貅

  大禹三人正愁一路上平淡乏味,这回见真的来了几个不速之客,正中下怀,不过定睛一看,来的竟然是怪兽貔貅,立刻紧张了起来,拉开了搏斗的架势。

  只见那群貔貅,长得熊身狼口,两颗白森森的獠牙露出唇外,张着的大嘴咧到耳根,通红的二目,射出凶光。四只爪子又大又尖,窜蹦跳浪,凶狠恐怖。貔貅素以嗜杀残忍著称。人若是不幸遇上,必死无疑。更何况今天碰上的更有十多只。

  这群貔貅一夜没有找到吃的东西,正饿得发慌。忽然看见眼前来了三个猎物,立刻张牙舞爪地窜了过来,地把三个人围在了核心。一只只张着大嘴,呲着白森森的獠牙,作势扑上。

  可是就在貔貅们正想扑上的时候,猛地看见大禹的身上有圣光护体。一时迟疑不决,未敢立即出手。便跟在大禹他们的后面,伺机而动。

  貔貅不主动出手,大禹三人也不出手,想跟它们多周旋一会儿。所以三个人只用眼角的余光标着貔貅,依然不疾不徐地向前走着。

  终于那只领头的貔貅再也忍耐不住了,“嗖”的一声便向人群扑了上来。

  大禹三人并不回头,就在貔貅就要扑到身上的一瞬间,大禹闻风而动,反身踢出一脚,把这领头的貔貅踢飞出去十丈多远。那头怪兽一声哀嚎,从空中摔到了地上。只摔得五脏倶裂,当场毙命。可是兽群并没因此而被吓退,反而跟得更紧了。

  这时又有一只灰色的貔貅冲了上来,直奔玄弓。待它扑到了跟前,玄弓转身一把抓住了它天灵盖上的长毛。抡起来转了一个圈,朝远处甩了出去。过了半天才听见“扑通”一声,跌落到地上,也摔得脑浆迸裂,当场毙命。

  群兽吓得暂时稍稍望后退了退。但是这到了嘴边的人肉,舍弃了到底不甘心,于是,不一会儿又围了上来。

  这次兽群改变了战术,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像是听到了统一的号令一般,从前后左右同时窜了上来。

  大禹三个人见状也一齐出手,掌拍、拳打、脚踢,“噼噼啪啪”一眨眼的功夫,把剩下的十几只怪兽也全都打发掉了。

  三个人这才尽兴。黄戈劈下来三只兽腿,准备天亮以后烤熟了,当作早饭吃。

  三个人说说笑笑,下到了一处平地。玄弓和黄戈找来了干柴,茅草,打火点燃。把兽腿架到火上,烧烤起来。不大一会儿兽腿就被烤得滋滋冒油,散发出了阵阵香味。折腾了一夜,没吃没喝,三个人早就饿了。不等兽肉熟透,就一人抓起一只兽腿大吃起来,都觉得这兽肉十分好吃。

  吃完兽肉,又来到山泉边,用手捧起山泉水喝了个够。

  吃饱喝足,三个人正要起身寻路去探访后土老师。这时候猛地听得山林中传出了一声尖啸:“嗷呜——”。紧接着卷过来一股腥风,刮得地上的尘土和乱草纷飞,树叶扑簌簌的落下来。紧跟着就见从山岗上跳下一只带着斑纹的巨兽。大禹定睛细看,原来是奇兽穷奇。

  看那穷奇,身形巨大,似牛象虎,浑身生着斑纹,双肋生着翅膀,虽然不能在天空飞行,但是借助双翅,可以从低空掠过,也可以纵跃得更高、更快。穷奇吃人就如同老鹰捉小鸡一样容易。

  那穷奇从半空中着朝三个人猛扑下来。大禹三个人一见,大惊。心想,刚刚打死了一群凶恶的貔貅,转眼又来了一头夺命的穷奇。看来今天要走出这山谷,非得来一番拼命不可了了。

  那穷奇先向玄弓扑了过去。玄弓早就做好了准备,等穷奇扑到了眼前,侧身向旁边一闪,轻轻松松的躲过了过去。

  穷奇一扑没有得手,扭回头来又扑向了黄戈。

  黄戈见猛虎扑向了自己,也是将身体向旁一侧,随即飞起一脚,正踢在穷奇的后跨上。穷奇负痛,“嗷”的一声吼叫。转而更加暴怒。返回身来第三次又扑向了大禹。

  只见穷奇又是一个纵跃,从空中飞到了大禹的头顶上,要捉大禹。大禹不慌不忙,以左脚做轴,右脚转动。提溜溜一转身,转到了穷奇的身后。双手一掠,便抓住了穷奇的两条后腿。

  大禹双膀一用力,便将穷奇轮了起来。依旧还是以左脚做轴。一连转了三圈,然后双手一扬,便将穷奇远远地抛了出去。

  将那穷奇一头撞在了山岩上。穷奇连哼都没来得及哼一声,便软绵绵的躺倒在了地面上。

  三人走过去一看,穷奇的天灵盖儿早已被撞碎,躺在地上蹬了几下腿,便一命呜呼了。玄弓取出了匕首,三下两下便剥下了一张完整的兽皮来,准备留给大禹做铺盖。

  三个人这才到山溪边洗净了手,这才寻路下山,继续寻访后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