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与没落 第二十七章 宏观
作者:夜刀月的小说      更新:2018-07-27

  玛伊雅弥花了两天的时间,这才打消安全部的疑心,他终于见不到了那些人影。

  他不知道那些人是什么模样,具体有多少,但是总能感觉到每时每刻的目光,无孔不入。

  玛伊雅弥这两天充分发挥了他商人的才干,低价盘下了一间破产纺织厂,天知道他怎么谈成的。

  这也是刘迪在忌惮下,仍能任用他去办事,他确实是一个顶尖的商人。

  玛伊雅弥打算先开间工厂,再借工厂之名去购进钰石。

  接着,玛伊雅弥用每月20美元雇佣了些工人,大多数是女工。

  他有些愕然,因为仅仅两天就招满了人,他可是要求熟工的,但还是低估了人们想要份工作的执著,特别是这种高资工作。

  玛伊雅弥后悔了,他应该把工资再压低些的。

  纺织厂刚出现,**的人就找上门了,正如玛伊雅弥所料。

  来者是位年轻的少尉,他应该是个江南才子,说话总带着江南口音,并且文皱皱,礼貌极了。

  “您是新厂主吧?”少尉问道。

  玛伊雅弥刚想给他倒杯茶,却被少尉阻止了,“不用,谈完我就走。”

  “好吧。”玛伊雅弥也没再客气,也没请少尉坐着谈。

  “您能在此时此地办厂,我们明白您的目的,而我来了这儿,想必您也应该是明白透了。”少尉没敢卖弄文言文,生怕玛伊雅弥听不懂。

  “我们要您每天所产出的棉纱。”少尉不再绕弯。

  “我一天估摸能产出近两吨的棉纱……”玛伊雅弥未能说完,就被少尉打断了。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会给出合理的价钱。”少尉说道。

  “按吨计钱,一吨给350银元。”少尉也不客气。

  玛伊雅弥不动声色,说道:“我要钰石,一半给钱,一半给钰石。”

  少尉一愣,随即冷声说道:“你有什么资格跟我们谈钰石?”

  钰石,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的诸国,一律将它当成兴国之物,由政*掌握,不会轻易贩卖给个人、企业或是国家。

  即便是重利的西方人,也不会把钰石当成廉价品或暴利物卖出去。

  钰石可比黄金更有价值。

  玛伊雅弥也是明白这点,所以他得找**,只有**才会有钰石。

  “我要建一间钰石研究室,需要许多钰石。”玛伊雅弥脸不红心不跳。

  “抱歉,您的志向虽令人感到崇敬,但我们不会把钰石给你的,请饶恕我们的决定。”少尉非常明确地拒绝了。

  玛伊雅弥也不恼了,淡然一笑,说道:“我能给你们所想要的东西,无论是药品,还是武器,或是这间工厂。”

  少尉狐疑地看着玛伊雅弥,他可没听说国外名商出了这号人物,叫嚣着什么都能卖。

  “我无法确定您是否说谎。”少尉道。

  玛伊雅弥早料到这话,从桌底下提出了一把步枪,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手的子弹,正是刘迪让他拿去卖的恩格步枪。

  “你可以拿回去给你上司看。”玛伊雅弥胸有成竹。

  少尉端起了步枪,稍稍生疑地说道:“您…玛伊雅弥先生,您能确保长期提供这款步枪吗?”

  “只要有钰石,我就能让你们满意。”玛伊雅弥笑道。

  “能提供多少?”少尉问道。

  “你们给多少钰石,我就提供多少。”玛伊雅弥放下豪言。

  少尉拿着步枪,告退了,“我得回去和长官商议。”

  玛伊雅弥倒是松了一口气,随后开始审查自己之前所言是否有漏洞,确认无疑后,这才彻底安心。

  ……

  “我们虽说还有二十来天才会北上抗敌,但是也得争早把东北局势弄明白。”刘迪立在桌前,背后是一幅挂着的东北全境图,是师部送来的。

  “目前去除英美诸国,它们直接参与的机率小到为零;接着是苏联,它是个不确定因素,可能会直接参与,也可能会隔岸观火,这得看具体的情况。”刘迪拿着指挥棒指向奉天,“因此,直接参战方是我军、地方义勇军、日军及满清。”

  对于刘迪的宏观解析,众人不能指责什么的,他将来一定会是军长之类的存在,掌握战略的人物。因此,师部也明白这点,遣人送来了地图,目的就是尽快培养刘迪的战略观。

  “首先剔除满清。据前线情报,满清正在收缩兵力,龟缩在奉天附近,不敢出战或抵抗我军,其士气斗志早百不存一,徒有人数,而无实力。”

  “再者是地方义勇军,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得满清无力掌握全东北,再也没法剥削民富。也正因为它们的爱国抗敌之情,这才使得日军进入我国不至于如入无人之地,为我军准备北上提供了时间和驻地。但是它们是地方组织,仅凭一身热血是没法退敌的,马致国他们的下场已经证实这点的。个人看法是,上面会强制收编它们,化整为零,深入敌人后方,它们对日军将会起到骚扰作用,正如孙子所说,佚而劳之。这些义勇军不需要有机枪或大炮,只需朝日军放几枪,转身就跑,便使得日军疲惫不堪。”刘迪提出了著名的游击战。

  “如果日军不理会怎么办?”李培余问道。

  “它如果对我们松心了,不在意了,那就招齐人马,强攻之。攻不过,又转身就跑,给日军一种虚实相合的感觉。尽一切力量,拖垮日军。”刘迪本来打算提出焦土政策,毕竟孙子有云: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日军不可能全靠本土运来的粮食武器作战,肯定会执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毕竟食敌一钟,当食吾二十钟。

  不过,刘迪深思了一会儿后,终究是舍弃了这个念头。焦土政策要是运用不当,后果已经有人尝过了。

  “再谈我军,我军刚倾清,士气高昂,将无怯战之意,士无贪生之心,民心可用,与日军之战,定然不落在下风。”刘迪撒了谎,他知道这支军队的下场,真的是兵败如山倒,没人能挽住,即便是刘迪,也绝无可能凭个人之力挡住大势的车轮。

  “至于武器装备,我们也不怵,英美终有一个国家会替我们解决,它们不会眼睁睁看着日本人吞下东北。因此,我们背倚诸国,心有热血,此战不会输得彻底。”刘迪到底激动了些,险些喊出了口号。

  众人神情高昂,正如刘迪所言,每个人都是士气高昂,不会认为自己会输。

  输给日军的人是清廷,而不是现在的我们,现在不会再一输再输了。

  信心莫名的回到了大家的心中,大家都觉得是清廷的腐败导致甲午战败,这次则不同了。

  “最后谈论日军。日军打赢了甲午,又接着打赢了俄国人,其战斗力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纵使他们再厉害,远途作战将会拖垮他们,而我们则在自家里作战,随时可以动员全国人力、物资。这是我们的优势,他们的弱处。”

  刘迪环顾诸位,坐下来说道:“我的话说完了,谁补充?”

  “大可提出,毕竟古人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