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春秋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夔国君的愤怒
作者:四夕子的小说      更新:2018-03-21

  所谓伐无道,乃是指诸侯以失德的名义讨伐他国。.。

  罗国君虽然有收纳夔国逃犯的举措,但却并不能够公之于众,夔国君哪怕是再为愤怒,也不能够轻易的开启战端。

  但如果是罗国君谋害了夔国的使者,便是藐视他国王室的颜面。再加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冒然谋害敌国的使者同样可以称之为无道。

  到时候夔国完全可以通过‘伐无道,诛罗君’的借口来吞并罗国,而天下诸侯包括楚国在内,也都不能也不会有丝毫的意见。

  这是国之大意,也是夔国给自己讨伐罗国的一个绝佳的借口。

  故而熊逢哪怕是再为不爽屈驣与张博业,却始终未曾在罗国对这二人做出一些危害他们‘性’命的事情,当然,屈驣被熊逢阉了的事情,楚国也绝对不会再提及,其中有当事人当初得罪的乃是如此楚王最为疼爱的妃子,同样的也有屈驣确实是在罗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若非楚国势大,熊逢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处决屈驣。

  但如今的事实是张博业确实是死在了罗国,这一点不论如何都是熊逢所不能够否认的,就算蔡拓作证乃是夔国‘侍’卫亲手杀了夔国使者张博业,也不会有人相信他的说辞,从而对熊逢发起援兵。

  当然,也不会有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势力在这个时候来对罗国落井下石,最危险的可能也就是罗国与夔国之间单对单的较量一番。

  战争即将爆发,这是楚游人在得知了张博业在罗国身陨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而后他的心底便开始生出了一丝丝的担忧之情。

  罗国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所以在商业的发展上面有着极为远大的前景,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哪怕是前景再为光明远大,短时间内的罗国还非常的羸弱,若是因为张博业的事情与夔国全面开战的话,罗国胜利的概率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故而在了解到了目前的情况之下,楚游人最终还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君上,事急也,请速调大将军征召士卒以备战争吧!”

  沉‘吟’了良久之后,那楚游人还是给了熊逢一个建议,也就在此时,那熊逢却是突然开口问道:“爱卿可知夔国有兵士几何?”

  罗国的人口少,故而自罗士信接掌罗国之后,走的便一直是‘精’兵路线,虽然看守城‘门’的士卒废材了一些,但通过罗士信小半年的努力训练,那罗国如今的士卒平均武力值也都已经达到了50点左右。

  一个正常的成年男子的武力值在三十左右,而经过了系统训练的士卒武力值也就在四十的样子,五十点到六十点战斗力的士卒大多已经算的上一军悍卒,也就是‘精’锐士卒。

  罗国如今有正规军一千余人,看似不多,但实际上这一千人却个个都是‘精’锐士卒,正面战场‘交’锋,就算是以一当十,也能够与寻常上万人的军队不分上下,更何况,罗国还有罗士信,孟奔,典韦这般武力值达到了90以上的国士。

  但就在熊逢询问罢了楚游人夔国士卒数量之后,他却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夔国有人口百万,楚游人亲口告诉了熊逢夔国可以征调出来用于战争的青壮。

  夔国可以征调出十万之众,这般恐怖的数字,乃是罗国正规军数量的百倍,就算是罗国上下男‘女’老幼全家在一起,也不过才十万之众而已。

  在楚游人将这个庞大的数字说给熊逢知道了之后,熊逢方才真正的体会到了罗国如今已经处在了一个什么样的危险境地。

  “爱卿可有破解之法?”

  熊逢的心底都有些暗自后悔,若是自己稍微谨慎一些,也不至于落夔国口实,为罗国引来覆灭之危。

  之后一连数日,熊逢等人都是愁眉不展,虽然已经派人招罗士信回罗都备战,同时在国内征招士卒之时,那些罗国百姓也是踊跃报名。

  不过两三日的时间便已经征调了万余青壮,看似不少,但这些未曾训练过的农夫若是拉上战场,又怎么可能会是十倍于己方的夔国士卒的对手。

  也就在罗国备战之时,那夔国君方才收到来自罗国的消息。

  “什么,张博业竟然死了?还是罗国君的‘门’客干的?”

  夔国君本能的觉得其中有些蹊跷,但是当他看着半身被鲜血染红,满脸苍白的被另外一名‘侍’卫搀扶着带上大殿的两名‘侍’卫之时,夔国君熊益怒了。

  “该死,竟然这般挑衅寡人,罗国君,好一个罗国君。”

  “属下等办事不力,至使张大人含恨而亡,此失职之罪,吾二人甘愿受罚,但还请君上念在吾二人拼死抢回张大人尸体的份上,饶恕吾二人家中妻小。”

  也就在夔国君恼怒不已之时,那身受重伤的‘侍’卫却是率先跪倒在地,而后叩首苦求。

  夔国君此时心底燃烧起了万丈怒火,但他虽然暗自气恼眼前的两个‘侍’卫保护不利未曾护得张博业周全,却也因为二人身受重伤而生出了几分理解之情。

  “罢了,若非是你二人,我几不知罗国君竟敢如此藐视夔国。念在尔等身在敌国却能够抢回张爱卿尸首的份上,便绕你二人一条‘性’命。下去吧。”

  话音方才落下,两名‘侍’卫便对视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眸之中看到了一丝欣喜之‘色’。

  二人本已经做好了身死之后全家为奴的准备,却未曾想到竟然能够保得自身‘性’命。

  欣喜之下,二人却是急忙告退,生怕因为多做停留而‘露’出了什么破绽。

  也就在两名‘侍’卫离开之后,那公子‘射’便已经自作主张的来到了张博业的尸身之前,看着那被‘乱’剑斩得血‘肉’模糊的尸体,公子‘射’脸上的恼怒之‘色’却是更甚。

  “父君,小小罗国君如此藐视吾夔国,儿臣以为,吾等当尽快发兵罗国,铲除熊逢小儿,用罗国人的献血来告慰张大人的在天之灵。”

  那张博业也是支持公子‘射’的‘太子党’之中的一员,否则也不会得到了一个出使罗国的差事。

  如今那张博业却死在了罗国,一来是夔国确实是因此丢了颜面,二来却是那公子‘射’的势力因此而受到了影响。

  公子‘射’含怒的语气落到了夔国君的耳中,那原本便面‘色’‘阴’沉的夔国君却是突然冷静了下来。

  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他实际上是不看好的,因此对于他的许多意见,大多都是十分慎重的考虑之后方才会作出判决。

  若是公子‘射’不开口,或许他还会因为心底的愤怒而下令出兵,如今却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看着夔国君脸上的恼怒之‘色’逐渐退散,面‘色’渐渐的恢复了平静之后,那公子‘射’的心底反倒是误会了夔国君。

  “莫非父亲老矣?”

  公子‘射’的心底如此想着,而后竟然对那夔国君有了几分看轻之意。

  也就在此时,那夔国君却是摆了摆手,而后道:“寡人有些累了,此事容明日召集文武百官再议。”

  话音落下之后,那夔国君便径直起身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之中。

  夔国君离去之时,背影佝偻,尽显老态龙钟之‘色’,便更让那心底已然生出了几分轻视的公子‘射’看轻。

  “看来父君真的是老了,小小一个罗国,居然这般犹豫。哼,正好前一段时间父君将调兵的虎符与我,不如乘此机会,立下一桩大功?”

  心思如此,那公子‘射’当即回府,而后连夜招来那些投奔他的心腹之人商议出兵攻打罗国。

  “公子,这般擅自出兵恐怕有些不妥。”

  也就在此时,一个年近七十的老者却是突然开口说道。

  他是公子‘射’的老师,从小看着公子‘射’长大,心底对他就像是对自己的儿子一般疼爱。

  再加上他本身便是一个博学的智者,对许多事情都有着自己透彻的见解。

  他本能的察觉到了公子‘射’行为之中的失当之处,正准备如同往昔一样为公子‘射’纠正过来之时,那公子‘射’却是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夔恬君已叛国出逃罗国,现如今老师该称呼本君为少君才是。”

  公子‘射’并未曾理会老者的言语,而是面‘色’冰冷的向着他透‘露’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

  当初公子‘射’与夔恬君‘交’手,老谋深算的老者为公子‘射’谋划良多,最终能够击败夔恬君或许有着夔国君这个关键因素在其中,但若是没有老者,恐怕公子‘射’连等到夔国君出手的机会都没有便会败下阵来。

  他本应该极为尊敬老者才是,但在公子‘射’囚禁夔恬君之后,准备直接在狱中杀死夔恬君之时,却是老者苦劝他不要妄自行动,一切按照夔国律法行事,方才能够收拢人心,减少夔恬君一系的仇恨。

  公子‘射’不清不愿的听从了老者的建议,结果却让夔恬君跑了。

  他将这一切的过错都归咎在了老者的身上,故而对于老者的劝解,却是有些赌气的未曾放在心上,反倒是用自己的身份去压他,示意他不要再继续反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