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风起西凉 第二十八章、民生多艰(求推荐、收藏)
作者:青山万里一孤舟的小说      更新:2018-05-05

  “娘!你怎么起的这么早?”太守府邸之中,李念一如以往的走了一趟拳,在练了枪术和箭术之后,回到了房间之中。

  以往,此时本应还在熟睡之中的张氏今天却早早的等在李念的房间之中,当看到李念满头大汗的回来,张氏忙命侍女为李念更衣洗漱。

  自从李念彻底将陇西掌控在手中之后,李念就将远在襄武的张氏连同舅舅一起接到了狄道郡县来了。

  经历了将近两年时间的锻炼,对于如今的富贵生活张氏早已适应。

  “你今天就要出远门了,娘当然要为你准备些生活用品。”张氏接过侍女手中的毛巾,亲自给李念擦拭着满头大汗的额头。

  李念闻言顿时一愣,忙开口问道:“母亲怎么知道儿要出远门?”自己要前往扶风乃是机密,怎么母亲这么快就知道了?难道是季谋给母亲说的?

  张氏抿嘴笑道:“你不要管娘是怎么知道的。娘就问你,你如今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也该早点成家了?娘可是一直盼着能够抱孙子啊!”

  李念闻言苦笑道:“儿自从扺掌陇西以来,一刻不敢放松,又怎么有时间去考虑其他事情呢。”

  “哼!”张氏冷哼道:“我不管!你同辛家那丫头的婚礼本来早就应该成了的。辛家那丫头我看了,要模样有模样,要脸蛋有脸蛋。而且还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这一趟你出远门回来后,无论如何都要和她成婚!”

  李念摸了摸脑袋,尴尬道:“娘什么时候和她见的面?”

  “老娘什么时候和他见面难道还要向你汇报么?”张氏眼睛一瞪,李念立刻缩着头,跑了出去。在他身后,传来侍女清脆的笑声。

  因李念和张氏都出生贫寒,对这些侍女倒是十分亲厚,这些侍女在太守府中也就不那么拘束了。

  半年前,李念之所以没有迎娶辛宪英,正是觉得她年纪尚幼,才十六岁而已,李念一想到要和十六岁的大萝莉结婚,就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怪异。

  “看来这件事不能再拖了!”李念喃喃道。再拖下去,无论是对辛家还是辛宪英的名誉,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这一次的出行,李念并没有准备带太多人,也就是身边十余个亲卫,胡车儿实在是太显眼,尽管胡车儿委屈巴巴的看着自己,但是李念依然没有带着他。而是留下他照顾好自己的乌云盖雪和他自己的牛儿。

  说来也怪,胡车儿虽然生性单纯,不善于同人沟通,但是他却天生通马性,去年陇西发生了一场马瘟,郡中的兽医全都束手无策,让李念心急如焚。战马的重要性实在是太大了,任何一匹的死亡都是莫大的损失。

  然而就在李念几乎绝望之际,竟然是胡车儿挺身而出,硬是用了一些闻所未闻的手段,将这一场马疫控制住了。

  也因此,胡车儿如今在陇西的地位异常的特殊。

  带着法衍早已准备妥当的礼物,李念悄无声息的加入了一支前往三辅之地的商队。临行前,李念特意交代了驻守狄道的庞德,自己不在期间,一切都要听从法衍的指挥,确保陇西的安全。

  “咦!这是辛家的商队。”轻衣便装的李念刚一加入车队之中,就发现了一辆马车上辛家的标记。如今,陇西李家已衰弱,辛家堪称陇西第一望族,其族中商队早已遍及西凉,甚至有触角已经伸到了中原地带。

  “小姐,那就是姑爷么?好俊啊,小姐真是好福气。”马车之中,传来一个少女如同百灵鸟般清脆悦耳的声音。

  “灵儿,胡说什么呢。”马车之中,一个身穿白色长裙,眉目如画的少女脸蛋酡红,想要低头不看窗外那个英姿勃勃,目如朗星的青年,但是却怎么也转不动目光。

  这马车上的窗户乃是一种特殊的绸缎制成,里面的人可以清晰的看到外面,而外面却看不到车内的情况。此时的李念丝毫不知,车内正有两位少女在目不转睛的观察他呢。

  四处观察了一圈,李念便收回了目光,在他四周,十余个护卫以一种不易察觉,但实际上则毫无死角的围在李念身边,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护卫李念的安全。

  见李念收回了目光,专心赶路。马车中的少女发出一声轻叹,不由自主的从身边的一支长盒中取出了一副画。

  少女缓缓展开画卷,一个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的青年公子的画像缓缓出现在少女眼前。

  “他比一年前黑了,也更加成熟了。”少女喃喃自语。自从知道自己命中注定要嫁给这个青年,少女便一直在收集着李念的消息,每多一条信息,少女对李念的钦慕之情便多了一分。

  一年前,李念入辛家为辛老太爷贺寿,在少女的央求下,母亲同意了少女在大殿后偷偷看了李念一眼,正是那一眼,少女才做下了此画,从此须臾不离身边。

  正当他满心欢喜的等待着意中人的迎娶,结果却让她失望了,为此,辛宪英还曾病了一场呢。

  “你个负心人。还害得我来追你么?”宪英伸出芊芊玉指,狠狠的点了那幅画一下。想到昨日舅舅所言,宪英便忙不迭的点头答应了,现在回想起舅舅那意味深长的笑,宪英仍然觉得有些难为情。真是羞死个人了。

  辛家的商队满载着货物一路畅通的走在陇西的官道之上,半天后,他们便走到了李念下令沟通渭水的河道工程附近来了。

  看着那河道沟渠下,数以万计的百姓正在忙忙碌碌,这次辛家领队的首领自豪的指着那如同蚂蚁般在忙禄着的壮力说道:“主公前年下令修建李公渠,如今已经完成了十之七八,一旦李公渠彻底引来渭水,到时候我陇西就会多上无数的良田,那样一来,以后我陇西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李公渠,乃是陇西百姓为了感念李念不惜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来修建这一条命脉,而命名的。

  “老板,这李太守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去修这一条水渠,郡中的百姓可有什么怨言?”李念骑着一匹普通的西凉骏马,走到那商队首领跟前,开口问道。

  那商队首领见李念乃是昨日家主亲自安排,临时加进来的人,顿时客气的回礼道:“李大人修这一条沟渠,一旦修通,则百姓就可以凭空得到无数良田,怎么会有人有怨言呢,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李公渠开通的那一天呢。”

  “那他们呢?”李念指着正在忙碌着的壮力,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流亡到陇西的流民。

  商队首领同样摇了摇头说道:“李大人力排众议将这些流民引入陇西,对他们来说就是活命之恩,而且进了陇西,李大人又给他们提供了安身之地,如今他们虽然辛劳一些,但是在如今的凉州,能有一口饭吃,他们就感恩不尽了。”

  “而且主公在陇西之中,命人对陇西原本的百姓大力宣传了这些流民的贡献,这也让原本的陇西百姓对流民的印象大为改观,如今,他们之间相处的很融洽,甚至有不少都互相结为了亲家呢。”

  李念听了商队首领的介绍后,嘴角带着笑点了点头,开口问道:“先生贵姓?”

  那商队首领闻言,忙回道:“先生不敢当,我乃是辛家的家生子,老爷赐名辛贵,公子如何称呼?”

  李念笑着说道:“我叫李德。”

  “原来是李公子,在下这里有礼了。李公子这一趟去扶风有何贵干?”辛贵开口问道。

  “我去拜访一位亲友。”李念回道。

  扶风乃是三辅重地,而辛家这一次所携带的货物甚多,足足达到了三十余车,而一路上的随从也将近三百人,李念十余人在其中甚不起眼。

  经过了一夜的修整,第二天,晌午,车队终于走出了陇西的地界,进入了武都郡之中。

  陇西郡乃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要地,与其相连的共有金城郡、武都郡、汉阳郡和三辅之一的扶风郡。

  因为扶风乃是三辅重地,所以想要前往扶风,走武都郡的官道乃是最为便捷之道。陇西和扶风虽然接壤,但是因为山峦起伏,道路颇为不便。所以两郡之间的沟通,一般绕行武都郡的还要多一些。

  刚一离开陇西,走进武都的地界之中,李念马上就发现了两郡之间的重大变化!

  因为陇西郡如今已经饱和,李念早已下令暂时不允许流民进入陇西之中,如今,在这条来往陇西和武都的要道上,正聚集着数以千计衣衫褴褛的百姓。

  刚辛家的车队刚一驶进武都郡时,那数以千计面黄肌瘦的流民便欲围上车队,但是当看见那数百名全副武装的护卫,全都停下了脚步。

  “小姐,他们好可怜啊。我们帮帮他们吧。”马车中,灵儿看着车外那些目光麻木,衣不蔽体的难民时,顿时大眼中溢出了泪花。

  宪英略一犹豫,而后骤然在马车中开口道,“停车!”

  李念看着眼前这堪称易子而食的一幕,双拳紧握,这两年战争,根据他获得的情报,导致了凉州的人口几乎损失了五分之一。原本凉州接近三百万的人口,就在两年的战争中,直接由于战乱和饥荒,死了六十万以上!

  而在整个大汉,在黄巾叛乱之前,足足有五千万人口。而在黄巾叛乱被平定的今天,仅仅两年之后,整个大汉直接元气大伤,至少有五百万人口死于这场前所未有的叛乱中!

  后来,曹操有诗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真实的写照,而不是诗人的夸张,这场东汉末年的动乱,诸多军阀的混战,导致了东汉人口锐减,损失的人口多到了十之八九,也就是说十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正当李念心中发下宏愿,要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为这天下重归太平做出一份贡献之时,一个动听至极的声音响了起来。

  辛贵听到这个声音,立刻命令车队停了下来,他翻身下马,走到那辆马车前,躬身道:“小姐,有何吩咐?”

  李念闻言扭头看向那辆马车,只见马车中走出一位清丽绝世,恍如仙子的白衣少女,那少女走出马车,面带悲色的看向那些流民说道:“辛叔叔,我们车队中可有食物?分给他们一些吧。”

  辛贵闻言,略一犹豫而后恭敬的说道:“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