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熊孩子正德 084 文官集团的倒刘运动(上)
作者:云中难悟的小说      更新:2019-01-06

  刘健回京后,因气血攻心而病倒多日不曾上朝。然盘山镇发生之事却悄悄在京师流传开来,一时间整个文官集团如乌云盖顶,朝堂之上文官连日一言不发,整个早朝多日处于沉默压抑之中。

  正所谓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京师国子监已有百名监生寄聚集于监院之中,只见高台站有一人,此人正是国子监素有仗义执言美名的江瑢。

  江瑢站于高台之上振臂高呼道:“刘健因帝师入阁十一载,然其不善于政,享天子之恩荣,却无分忧之能,此等庸碌之人如何担大明首辅之责。国养士百载,今时为国效命之时,众国子监生今日与我一同前往李阁老府上请命,弹劾刘健,为国除此尸位素餐之辈。”

  一群国子监生早已经被江瑢点燃了心中热血齐齐高呼:“弹劾刘健,为国除此尸位素餐之辈!”

  上百名国子监生在江瑢的带领下走出国子监,走上崇文门大街,向仁寿坊李府行去。一路行走还不断高呼:国养士百载,今时为国效命之时!弹劾刘健,为国此除尸位素餐之辈!

  两刻钟的时间,国子监生已经将李东阳府上围得是水泄不通,还不断高呼着口号。

  紫禁城,内阁。

  一个内阁属官,匆匆忙忙跑进来,见李东阳连忙行礼道,:“李阁老大事不好了,贵府已经被百名监生围堵,请愿弹劾刘首辅。”

  听闻属官汇报之后,久经官场多年的李东阳从中嗅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弹劾刘健皆可去六科衙门、去御史府。为何此二处不去偏偏去自己府上,此事绝非巧合。

  谢迁见李东阳迟疑道:“此非小事还是速速回府一看究竟,唯恐迟则生变!”

  此时李东阳再不迟疑,抬步向外走去,至午门外坐上官轿向府中赶去。

  小时雍坊,刘府。

  刘建卧躺于炕榻之上,在下人的服侍下喝着刚刚煎好的汤药。

  此时一个下人慌慌张张跑进来道,:“老爷不好了!老爷不好了!”

  刘建示意喂药的下人停下怒斥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下人连忙告罪道:“老爷不好了,国子监百名监生前往李府请愿弹劾老爷。”

  刘建闻言气火攻心,一口鲜血喷出,哀叹道:“士林要亡我刘健矣!”

  两个下人见自家老爷突然吐血,慌慌张张上前擦拭鲜血,将刘健身体缓缓放平与炕榻之上。

  见自家老爷面如金色,一个下人向外大声呼喊道:“快去传太医!快去传太医!”

  刘建妻妾与一众子孙二十余人听闻其因气血攻心吐血,一拥而上进入正房之中,顿时整间正房传出哭泣之声,整个刘府一时混乱不堪。

  紫禁城,乾清宫。

  弘治皇帝听闻百名监生前往李东阳府上请愿弹劾刘健,在无一点批阅奏章的心思。百名监生集会请愿,此乃古今未有之事,弘治皇帝一时陷入沉思之中。

  弘治皇帝心想:自己刚刚掌握朝堂主动并未稳固,最怕新生枝节。前有李广畏罪自杀,文官集团欲借此事从掌朝堂,给自己强行按住此事才未生枝节。今又生刘建一事,可见文官集团处长朝堂之心未死。

  弘治皇帝怎可能不知此事缘由,叹息道:“皇儿!皇儿!从未让朕省心,此事难煞朕也。”

  然弘治皇帝突然意识到,文官集团为重新掌握朝堂,竟然蛊惑国子监监生集会干政,此风不可长,否则后患无穷。想及此处弘治皇帝眼中露出森森寒光。

  仁寿坊,李东阳府。

  四名轿夫气喘吁吁从东市街一路小跑来到李东阳府前。还没等将轿子停稳,李东阳掀起轿帘向外一看,自家府上正门前已经密密麻麻聚集一群身穿儒衫的监生,打眼望去足足二三百人,不停的高呼:国养士百载,今时为国效命之时!弹劾刘健,为国除此尸位素餐之辈!

  一位监生查询后面有动静,转身一看竟然是一顶一品大员的轿子,心中猜测轿中之人必定是李阁老,便高呼道,:“李阁老在后面。”

  众监生听闻,转头看见一顶一品大员的轿子,监生们一拥而上将轿子团团围住高呼:国养士百载,今时为国效命之时!弹劾刘健,为国除此尸位素餐之辈!请李阁老顾天下百姓计。

  李东阳见此状已经急得满头是汗心中懊悔道:自己为何不从后门而入,此时悔之晚矣。

  然李东阳却不知,自己后院亦有监生把守。

  此时坐在轿中的李东阳,听见万人齐声高呼:请李阁老出来一见!请李阁老出来一见!

  无奈李东阳只能撩起娇帘走出摆出威风十足的官架地道:“本官内阁次辅李东阳,汝等监生不好好在国子监做学问,来本官府上聚众闹事是为何事!”

  众监生哪里见过此等官威连连行儒礼齐声道:“学生见过次辅大人!”

  此时江瑢扒开人群行儒礼后,直视李东阳朗朗道:“刘首辅弘治二年任内阁时,贻误治水良机,使河南、山东两地泽国千里,然今年又出李广这等阉宦硕鼠。此等上不可为陛下靖佞臣小人,下不可为大明安黎民百姓,此等庸庸碌碌无为之辈安敢享首辅之尊。学生代国子监监生和天下黎民百姓,请李阁老将此民之所愿传达圣听,为大明除此庸碌之辈。此国子监请愿血书。”

  说完江瑢向李东阳行跪拜大礼,从袖口之中掏出一本折子高高举过头顶。

  李东阳也没有接过江瑢的折子,依然严厉道:“汝等皆是日后国家栋梁,应好生读书,不应妄论国事。此事皆有陛下和朝堂诸公定夺,汝等今日所为亦是僭越之举,本官今日接过这份折子,他日陛下怪罪下来汝等恐怕难逃牢狱之灾。汝等不怕乎!”

  众监生齐齐跪地磕头道:“国养士百载,为国效命之时,吾等犹死无怨矣!”

  李东阳这才接过折子也没有打开道:“坊间流言本宫从不听,明日早朝,今日之事本宫必定如实禀报陛下。汝等赶快回国子监吧,望好自为之!”

  说完李东阳拿着折子一甩官袍示意众人退下,起步向府内走去,众监生一一退后让出一条路来。

  入夜,鸣玉坊,杨府。

  正厅中灯火通明,十多名三十多岁一身儒衫装束之人再次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说道激动时更是站起镇臂高呼,为首捋须者正是左中允杨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