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熊孩子正德 088 子落棋局却胜于局外
作者:云中难悟的小说      更新:2019-01-06

  紫禁城,慈庆宫,寝宫书房。

  朱厚照端坐官帽椅之上,手持一本《孙子兵法》念诵道:“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外面一阵敲门声打断了读书的朱厚照。

  朱厚照放下书籍低声道:“进来!”

  张永轻轻推门而入躬身一礼,便将今日早朝打探到的经过一一讲与朱厚照。

  朱厚照闻言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幕后之人竟然是詹士府学士程敏政,这个主管自己开阁教育之人。不由得心中一紧,此人心思之深自己竟然毫无察觉。

  心中这才想起先生和王守仁曾经对自己说的,开阁讲师皆是未来自己登基之柱石,应选志同道合勠力同心者。想及此处朱厚照已经暗下决心是应该对开阁讲师甄选一二,以做自己日后臂膀,自己可不想将时间耗费在于文官内耗之中,否则怎对得起义惠候刘继祖千年之苦心。

  朱厚照手指叩击着桌面对张永吩咐道:“明日张永就安排你的人手在京师将今日早朝之事散播出去,声势能多大就搞多大。”

  自己倒要看看当百姓知道心中刚刚的建立的图腾就要被言官诬陷是何反应。

  张永闻言就要下去办事,朱厚照拦住张永道:“先与本宫去父皇那里一趟,将此事交代一下。”

  翌日,刘健上书致仕奏疏,弘治皇帝依照惯例将奏疏打回。市井间刘健被言官弹劾辞官的事情已是沸沸扬扬。茶馆、酒肆所论这皆是此事,毕竟大明朝问鼎百年来如此大规模弹劾首辅还是头一遭,即使没有朱厚照的推波助澜亦是京师热门话题。

  第三日,刘健继续上书已示致仕之决心,弘治皇帝再次将奏疏打回。然今日市井间流言已经悄然变化,所传者乃官宦权贵不容于刘首辅,才造今日弹劾之祸,这与前二日刘健严惩贪官相互呼应。一时间百姓间怨言已起,刚刚找到精神支柱就要崩塌怎能无怨,然毕竟此乃朝堂之事市井百姓何时有过话语权。这份怨言便悄然埋藏心中。

  刘健连续上书七日皆被弘治皇帝驳回,知道其中奥妙者自然知道此举乃是朝堂惯例。市井百姓却不知道其中奥妙,加之朱厚照暗中助推,市井皆流传此乃陛下惜才,然又迫于朝堂压力只能行此权宜之计,这又给了百姓们希望,就是这丝希望成为改变整件事情的动力。

  朝堂诸公却没注意市井流言之变,不能说是没有注意,只是不屑于注意罢了。每人的眼睛都盯着此时弘治皇帝之态度,期盼弘治皇帝早些应允,一个首辅倒台就意味一系人马失利,自己就有更进一步的机会,何人不动心。

  今日已经刘健请辞奏疏连上十二封日子。

  朱厚照和身后张永站在奉天门城楼之上,望着对面一个个威严庄肃的京师各大衙门对身后的张永道:“张永今日之事可都安排妥当。”

  张永回答道:“请太子殿下放心,此事臣已经妥善交于信赖之人。”

  朱厚照两手放于城垛之上依旧注视着下面的京师各大衙门道:“本宫今日就要教一教这些每日只知夸夸其谈,专做蝇营狗苟,道貌岸然之辈何为悠悠众口,何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未到半个时辰,一波又一波粗衣短打的百姓从不同方向汇集六科衙门前,在有心人的带动下已经跪于六科衙门前面为刘健请愿。与此同时位于阜财坊的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和小时雍坊刘府门前皆跪满请愿求情的百姓。

  小时雍坊、刘府。

  刘健被府外之声所扰,在刘德搀扶下站与刘府大门之前,看见刘府面前跪着黑压压的一群人,从街头道街为望眼观去无边无沿。

  已经从刘德口中得知,这些人皆是挽留自己之人,自然没有摆出首辅之威,和声细语的道:“我刘健何德何能让诸位如此待之,此乃朝廷之事,勿要牵连自身,大家快快起身离去吧。”

  见一个粗衣短打之人昂启动目视刘健道:“首辅大人,多次弹劾惩办官宦权贵恶行,才保京师百姓安宁,就是吾等的青天大老爷,首辅大人真忍心弃吾等不顾。”

  此人便是张永故意安排头脑灵光能言善辩之人。然刘健去不知心中暗道:没想到自己在民间威望竟然如此之高。

  听闻刘健此时倍感交集,想及士林弃自己如敝屣;想及年少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想及自己如何从一个志在报国的读书人变成一个玩弄权术的老官僚。思及此处已经老泪纵横。

  刘健连忙哽咽道:“诸位之厚爱刘健受之有愧,听老夫一席话大家赶紧起身散去,以免图惹祸事,相信陛下必定会给老夫一个交代,大家要相信陛下的圣明。”

  说完刘健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痕,也不知道其中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更不知道等刘健从新位极人臣是否还会记得今天之事。但刘健今日放低姿态又循循善诱确实感动这些目不识丁的淳朴百姓,不管如何他给这些百姓留下生活的希望,相信有青天大老爷的存在。

  紫禁城,乾清宫。

  京师尽两万名百姓在六科衙门、督察院、刑部、大理寺以及首辅府邸跪地请愿,此等大事怎能不惊动内阁和弘治皇帝。

  虽然弘治皇帝心中有所准备,但听到两厂和锦衣卫的禀报,如此大的声势和规模也让这位荣登大宝十一年的皇帝惊讶万分。

  没有想得自己的宝贝太子竟然能做出此等大事,在惊讶的同时也充满着自豪和欣慰。

  弘治皇帝扫视着台下三位站立的内阁大臣问道:“三位爱卿,今日之事如何看待。”

  李东阳躬身一礼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应该让锦衣卫将请愿百姓赶紧劝回,否则如此众多百姓聚集衙门面前,如果被有心人利用恐怕将祸及京师。至于刘首辅一事臣以为应明日早朝再议。”

  对于李东阳的回答,弘治皇帝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道:“李阁老言之有理。”

  说完又看向谢迁问道:“谢阁老,以为如何”

  谢迁躬身一礼道:“启禀陛下,观今日两万百姓为刘首辅请命,可知刘首辅民望,臣以为六科给事中和督察院所奏之事并非属实,刘首辅辞官一事应该明日早朝从新定夺。如因谗言而失贤臣,非社稷之福。”

  弘治皇帝点了头看向暂代内阁的程敏政道:“程爱卿意下如何?”

  听到陛下的问询,程敏政自己身份敏感能说什么,只能到:“臣附议。”

  只从听李东阳和谢迁所言,程敏政此时已经是面如黑灰,自己的暂代内阁还没有坐热,突生如此枝节,如何不让其多想。尤其想及刘健如果借此翻盘,自己将如何自处。想及此处便下定决心回去与自己亲信好生谋划一番。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道:“那就依照李阁老所言行事,至于刘阁老致仕一事明日再议,三位爱卿先回去办差吧。”

  三人脸面行礼告退,当三人转身走出之时,弘治皇帝看着程敏政的背影露出森森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