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武圣 第八十九章 义士
作者:半城流烟的小说      更新:2019-02-25

  善无城内。

  郡守看着五千援兵溃败,就连主帅吕布都陷入重围,面如土色。

  城中守军亦是如此。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

  当他们看到吕布单人独骑,在匈奴骑兵的团团围杀中,仍旧傲然挺立。

  这个时候,城中守军终于慢慢平复了心中惶恐,情绪反而逐渐变得亢奋。

  及至后来。

  吕布受伤越来越多,却有更多尸体倒在地上,以致匈奴骑兵纷纷不敢上前。

  这个时候,城中守军内心仿佛有烈火在燃烧。

  燕赵之地多慷慨之士。

  并州属于赵国故地,这里汉胡杂居,需要时刻提防异族入侵

  故此,并州民风极其彪悍,人们崇尚勇武。

  城中守军看到似吕布这等豪杰,居然要被匈奴围攻致死,所有人都双拳紧握。

  “府君。”

  就在此时,一名身材壮硕的士卒上前,走到了郡守面前。

  “吕将军因救援善无陷入围困,若我等见死不救,恐怕有失仁义。”

  “希望府君能够打开城门,某愿为先锋助吕将军杀出重围。”

  郡守忽然看到一名小卒上前请战,脸色当即沉了下来。

  “你不过区区小卒,懂得什么?”

  “匈奴势大,我等依靠城墙勉强能够阻拦,若开城门城池必破。”

  “更何况。”

  “吕布已被匈奴人重重包围,纵然我派兵出去营救,恐怕也不能成功。”

  面对郡守的呵斥,小卒却丝毫不惧。

  “若郡守担心匈奴趁势攻城,可以吊篮将士卒放到城外,如此城池不可破也。”

  “某虽为无名小卒,亦晓知恩图报,若见死不救,恐非大丈夫所为!”

  被小卒如此顶撞,郡守脸色无比难看。

  好在郡守并非小肚鸡肠之人,也知道自己不占理,并没有当场发作。

  “话虽如此,然而送士卒出去以后就关城门,若救不得吕将军,恐怕出城士卒都会殒命。”

  “试问,又有谁愿意明知必死还出城救人?”

  郡守环视四周,不少人看到郡守目光,纷纷低下了脑袋。

  他们固然敬佩吕布。

  然而,真正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能够舍生取义者毕竟只是少数。

  小卒闻言,面露怒色。

  “孟子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若他人不愿往,请府君以吊篮将某送到城外,纵不能救出将军,某亦愿与其同死!”

  郡守闻言,不由面露崇敬之色。

  众多士卒,此时亦是满脸羞愧。

  不少人当即奋然说道:“我等愿出城救吕将军,纵不能成功,亦求同死!”

  燕赵之地,豪杰众多。

  这些郡兵,看到吕布为众多匈奴骑兵围困,仍旧屹立不倒的雄姿,皆愿生死相随。

  历史上吕布名声那么差,却仍旧有士卒跟随左右,也未尝没有这个原因。

  郡守看到众人脸色,忽然也觉热血上涌。

  他朗盛说道:“尔等为士卒尚不畏死,某为郡守,自然不甘落后。”

  “何人愿随我出城营救吕将军!”

  郡守此时,也被众人情绪感染。

  更何况,汉人重义,若郡守再推三阻四,名声臭了比丢官更凄惨。

  故此,郡守拔剑而出,面露慷慨之色。

  “府君万万不可!”

  然而就在此时,最先开口那名小卒却是上前劝谏。

  “府君乃定襄郡守,总领定襄事物,若府君有失,则善无难保。”

  “善无难保,则城中百姓具为胡人掳掠。”

  “为城中百姓计,府君万不可逞义气之勇,坐镇城中抵御外敌,方为上策。”

  郡守闻言,大奇之。

  他本以为,这名小卒只是因为义气,这才想要出城援救吕布。

  然而。

  对方先是想到以吊篮送人出城,而后还能说出这番话,绝对并非常人。

  “汝姓甚名谁,可有表字?”

  小卒昂首曰:“某姓高名顺,表字严正!”

  “严于律己,心怀正气,好字,好字,好字!”

  郡守连说三个‘好’字,肃然道:“若此次你能活着归来,本府为你请功!”

  “多谢府君!”

  高顺也不多言。

  他当即率领三百余敢于赴死之人,在郡守的安排下,纷纷被吊篮送到城外。

  此时,吕布早已浑身浴血,身边匈奴人尸体超过两百。

  不仅如此,吕布自身受创十五处,早已有些力竭。

  若非匈奴骑兵惧其勇武,哪怕将官再三催促,仍旧畏缩不敢上前。

  恐怕如今的吕布,已经力战而死。

  “我吕布空有一身武艺,尚未建功立业,难道就要死于此地!”

  吕布奋力杀死一名匈奴骑兵。

  他看着踌躇不敢上前的敌人,感受着体内的空虚,不由悲从心来。

  吕布心很野、很大。

  他从来都是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可以纵横沙场无敌,早晚能够立下不世伟业。

  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实在太过巨大。

  个人再勇,在成千上万兵马面前,仍旧显得如此渺小无力。

  远处。

  屠特若尸逐就以及黑袍文士,脸上都带着凝重之色。

  他们本来以为,面对匈奴大军重重围攻,吕布纵然勇冠三军,也支撑不了多久。

  却不想。

  吕布太过勇武,哪怕受创颇重,匈奴骑兵仍旧不敢上前。

  “单于当速速催促士卒上前,迟则生变。”

  黑袍文士看了看城墙上守军,低声劝道。

  黑袍文士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一阵喊杀声,只见三百郡兵悍不畏死冲入阵中。

  三百郡兵,相比起两万匈奴骑兵,根本算不得什么。

  寻常时分,两者相遇,三百郡兵恐怕会不战自溃。

  可是现在,三百郡兵皆抱必死之心出城。

  他们虽明知自己如今行为,宛若蚍蜉撼大树,仍旧还不畏死冲了过去。

  一人拼命,众皆胆寒。

  当三百人全都不顾生死的时候,所爆发的战斗力简直骇人听闻。

  “诸位听我命令。”

  “我等无需冲到将军面前,只需打开一个缺口,将军自己就能突围。”

  “盾兵在前,长枪兵在后,以锥形阵进攻。”

  高顺脸色严肃,对着众人下达命令。

  他虽然官职不高,在军中却也颇为有名,甚至曾向上官建议,训练长枪兵与刀盾兵的配合之法。

  故此,这些郡兵倒也信服高顺,能够很快依照命令摆出锥形阵。

  就这样。

  三百义士哪怕明知是螳臂当车,仍旧义无反顾朝着敌军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