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武圣 第九十二章 刘宏
作者:半城流烟的小说      更新:2019-02-25

  雒阳,皇宫。

  “阿父,那关羽回京几日,可与朝中大臣有所串联?”

  刘宏躺在龙榻上,对着面白无须的张让询问。

  张让急忙躬下身子,道:“回禀陛下,这关羽来到京城倒也老实,并未与朝中大臣进行串联。”

  刘宏闻言,不由欣慰的点了点头。

  刘宏虽不是明君,却也知道如今大汉盗匪四起,正需要关羽这等良将。

  故此,当初张让、赵忠进言,想要将关羽调回京师。

  刘宏没有多作犹豫便答应下来,也未尝没有重用关羽的意思。

  他虽宠信十常侍,终究还是更看重自己江山。

  之所以没有搭理关羽,盖因刘宏担心武将与朝中大臣串联,这才故意试探。

  假如,关羽和朝中大臣交往密切。

  哪怕刘宏十分欣赏关羽,也绝对不会重用对方,反而可能将其治罪。

  很显然,关羽老实待在驿馆的举动,得到了刘宏的赞赏。

  看到刘宏这般模样,张让当即暗叫不好。

  他们之所以将关羽调回京师,乃是为了找机会构陷此人,剪除潜在威胁。

  张让却没想到,刘宏居然十分欣赏关羽,反而有心重用对方。

  “陛下。”

  “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心念急转间,张让就想出了应对之法,当即不急不缓的说道。

  “阿父并非外人,有话直说便是。”

  张让心中暗喜。

  他小心说道:“老臣听说关将军和蔡邕相交莫逆,甚至关将军此次回京,蔡邕都跟着回来。”

  “那蔡邕心中对陛下多有怨念,难保不会影响关将军啊。”

  说完这番话后,张让脑袋垂得更低,眼中却闪过狠厉之色。

  刘宏不是觉得关羽忠义、可用,没有勾结朝中大臣吗?

  那么现在。

  将罪臣蔡邕和关羽关系挑明,不仅能够给蔡邕使绊子,还可能让天子猜忌关羽。

  如此行为,可谓一举两得,也不怪张让心中得意。

  然而,张让垂首等了许久,却始终没有听到刘宏声音。

  他小心翼翼抬头张望,正好看到了刘宏那锐利而又冰寒的目光。

  “张让。”

  “朕知道你们这些宦官与朝中大臣不和,也需要你们制衡朝中大臣。”

  “然而,蔡邕为人朕还不知?”

  “若你们仅仅诬陷蔡邕,朕倒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连关羽也想诬陷!”

  骤然听到这番话,张让汗如雨下。

  他急忙跪在地上磕头,甚至不敢出言狡辩。

  直到此时张让才明白,眼前这人再也不是曾经孩童了,而是真正的帝王。

  别看十常侍权倾朝野。

  这些人的权利,全部来自于天子刘宏。

  只要刘宏一句话,看似势力庞大的十常侍,顷刻间就会人头落地。

  张让也清楚。

  大汉经过数百年,世家大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朝廷需要宦官制衡世家大族。

  在别人看来,刘宏乃是昏君。

  张让却十分清楚,这位天子身上,究竟背负了多少枷锁以及无奈。

  “朕累了,你退下吧。”

  刘宏敲打完张让,就躺在了龙榻上,而后闭上了眼睛,脸上也露出疲惫之色。

  张让不敢多言,拜谢之后缓缓退去。

  “哎。”

  就在张让离开房门的那刻,刘宏忽然张开了眼睛,口中发出轻微叹息。

  四周无人之时,这位帝王终于放下了所有伪装。

  年轻的时候,刘宏从未想过自己能够成为天子。

  因为刘宏父亲并非天子,不过是一位亭侯罢了,而且很早就已经去世。

  不曾想。

  汉桓帝刘志驾崩之时没有后代,刘宏这才被窦武等人看重,最终成为天子。

  那个时候,刘宏只有十一岁。

  刚刚登基的刘宏,尚且来不及感受天子威严,就见识了惨烈的宫廷争斗。

  大将军窦武及太傅陈蕃,欲除宦官。

  奈何举事不密,反而让宦官提前得到消息。

  王甫、曹节等宦官歃血为盟,发动‘九月辛亥政变’,窦武、陈蕃等人灭族。

  刘宏正是在这种腥风血雨中,登上了皇帝之位。

  刘宏非常不幸,却又非常幸运。

  因为就在刘宏登基第二年,纠缠大汉近百年的羌人叛乱,终于被段颎平定。

  东汉自立国以来,先后经历经代明君执政,都未能完成这个目标。

  反观刘宏,却在迷迷糊糊中,就已经获得如此巨大成就。

  羌人之乱虽由段颎平定,却也是刘宏在位之时被平息,刘宏也与有荣焉。

  正是为此,刘宏才对段颎颇有好感。

  可惜的是,当刘宏长大以后,段颎却老了,大汉也开始乱了。

  长大的刘宏,发现朝廷如此贫困,国库如此空虚,赋税如此稀少。

  再加上国内四处叛乱,盗贼蜂拥四起,刘宏非常希望能够改变这一切。

  别人只看到刘宏卖官,却不知道并非刘宏爱财。

  只是因为大汉连年平叛,国库早就入不敷出。

  许多世家掌握太多佃户,朝廷也收不了足够赋税,只能无奈出此下策。

  刘宏看来,反正都是世家大族在朝为官。

  既然如此,何不压榨这些世家,让他们用钱买官,也好充实国库呢?

  在刘宏眼中,那些口口声声说忠于汉室的公卿,并非重臣,反而是大汉毒瘤。

  这也是为什么,刘宏会纵容宦官挤兑朝中公卿了。

  熹平六年,也就是关羽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年,刘宏刚好及冠。

  已经及冠的刘宏开始亲政,渴望能够如同汉武帝那样,开疆拓土、威震四方。

  恰逢北方鲜卑入侵。

  刘宏轻信了夏育之言,决定出兵塞外,却没想到三路兵马全军覆没。

  刘宏刚刚亲政,就遭遇如此重大挫折,心中阴影可想而知。

  好在关羽横空出世,先破弹汗山,再杀檀石槐,为大汉挣足了脸面。

  这位年轻的帝王,也再次被赋予了信心。

  所以,刘宏对关羽有着发自内心的好感,特别在得知关羽出身以后,好感更浓。

  他曾经甚至幻想过,关羽会是自己的霍去病。

  在这四处叛乱之时,若关羽能够心向大汉,刘宏也绝对不会吝啬赏赐。

  “巴郡板楯蛮叛乱,御史中丞萧瑗屡攻不克。”

  “国库早已空虚,甚至没办法拨发军饷给萧瑗,大汉实在禁受不起长期战乱。”

  刘宏微微叹息。

  他这次召关羽回京,未尝没有想要令其前往巴郡平叛之心。

  “祖宗基业,岂可毁于我手!”

  刘宏猛然起身,紧紧握住了双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