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矢飞蝗 第36章 孔子拜师
作者:黄鹂传书的小说      更新:2018-07-01

  高攀龙见皇上听课,动了一下脑筋,特意投其所好,讲了一课《论语之君子之道》。

  “什么是君子?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高攀龙讲起课来,唾沫横飞,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什么叫君子呀?孔子说: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学生说: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高攀龙这一课讲了一个时辰,休息时,万历调侃高攀龙说:“高先生,朕是跟张居正学的孔孟。年少时不懂什么意思,囫囵吞枣。现在一想,孔孟道德其实也就是些碎片化的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叫人讲规则讲秩序,靠大家都讲规则建立起一个社会秩序。忽有一人不讲规则,大家只能用口水把他淹死。高先生你讲得很深,深到孔孟掀开棺材板坐起来都要为你点赞,感谢你讲得太好了,好多东西他们都没有想到。”

  谁知万历话音刚落,晴天一个霹雳,闪电从东窗送来一个老头,硕大无朋的脑袋上高挽着发髻,裹着一身麻布长袍,浑身沾满黄尘,好像刚从土里钻出来的。

  老头站在高攀龙前面,冲他作了一个辑说:“高先生,你讲得太好了,你讲得比老夫还好,你讲的,连老夫也没有想到啊?你不必再叫老夫夫子,你才是老夫的老师。老夫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夫拜你为师,向你学而时习之,善莫大焉。”

  高攀龙一惊,因见这老头虽然苍老但人很精神,以为是王安安排的什么节目,只问:“请问阁下是谁?”

  “老夫是谁这不重要,你要问老夫是谁?请你仔细看一看老夫这脑袋,二千多年只此一个,如假包赔。”老头边说边低下脑袋,送给高攀龙仔细观看。

  高攀龙看罢一惊:“哇,世界上唯一无二的马鞍形的大脑袋。史书记载,只有孔丘长着一个马鞍形的智慧大头,你是孔丘孔仲尼孔夫子本人?”

  那老头淡淡一笑:“高先生,你没说错,老夫正是你说的孔夫人真身。我有个政治遗嘱,叫做《子寿终录》,说得有点惊世骇俗,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得倒是大实话。你最好是找来读一读。也许当政不想让人看我的这个遗嘱,早给毁了。你用脑子想想,我讲的那些,当时的各国国君不是糊涂蛋,如若可行,怕不早付诸实施了。最后是唯一一个不准我讲学的国家秦国统一了天下。个中道理,你自己去揣摩。譬如人之初,一张白纸,何来善恶?我说人之初性本善,也是为的往好处说,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至于还有许多大美真言,都是我有学生们抬举我,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安在我名下的,一如你高先生对我的解读……”

  高攀龙听到这里,恼羞成怒,一拍桌子,打断他的话说:“你是哪里来的一个疯子,疯疯颠颠,胡言乱语,玷污圣人,给我滚!”

  说来奇怪,面对眼前这突现的一幕,便是万历本人,也忘记叫侍卫了,在座都全神贯注这老头与高攀龙的对白,没有顾及这老头到底是谁?又是怎么来的?那老头见高攀龙发怒,长笑三声,从东窗飘然而去,倏地不见。

  高攀龙一拍桌子,惊醒了满座。王安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即呼叫大内侍卫。

  柳成炳和许显纯匆匆带刀进来,忙问:“王大人,怎么了?”

  王安一看,哪里还有那老头的影子?那老头眨眼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谁都没有看清他是从哪个方向走的。

  柳成炳进来一看大家都在揉眼睛,问了王安没下文,不知如何是好?

  万历揉了两下眼睛问:“柳成炳,刚才你看见谁进来了吗?”

  柳成炳眨巴了两下眼睛,拍着胸脯说:“启禀皇上,今天乾清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臣和许旗官一直在正门值班,眼睛瞪得像灯笼壳子,便是鸟儿也没有一只飞进来,哪有外人进来?”

  万历听了,才知是孔子真的掀了棺材板从山东曲阜赶来的。立即下座,望着刚才孔子来的东窗方向跪下来,拜了三拜说:“至圣先师,弟子们切磋您的学问,不想惊扰到你老人家了,多谢您老人家莅临现场亲自指导。”

  众人见此,跟在万历后面,跟着万历口念“至圣先师……”,也是拜了三拜。魏忠止住笑,也跟着拜了三拜。

  王安拜罢,起来立即宣布:“各位旁听太监、主讲高先生及侍卫,今天孔子现身高先生讲堂的事谁也不许外传,如谁传了,格杀勿论。现在继续请高先生讲课。”

  复课之后,高攀龙讲了又半个时辰。

  魏忠下课出来,心忖:“高攀龙这个鸡汤大师妖言惑众,不可小觑。如果皇上沉迷其中,那大明就完蛋了。”因想起那老头说的《子寿终录》来,心忖:这个《子寿终录》确实有,我在大周皇家图书库里看到过,个中观点,确实惊世骇俗,与《论语》大相径庭。正因为《子寿终录》的离经叛道,所以早已被焚毁了,高攀龙当然不可能看到。

  高攀龙没想到皇上兴致勃勃,破例留他吃晚饭,王安作陪。

  “高先生,语惊四座这不算什么,讲课讲得原创掀了棺材板起来与讲课者探讨的,你是破天荒地第一人。你这个道德讲的真的是太精彩了,怪不得引起轰动。”吃饭之时,万历表扬了高攀龙几句说,“高先生,朕想做君子,行君子之道久矣。但目前大明遇到一些问题,依先生之见,不知有何济世良方?”

  “皇上你太高看臣了。”高攀龙得到皇上的点赞,又讲起课来,“皇上,道德是根,目今之下主要问题是根出了问题,人人钻进钱眼里,个个眼中只剩利,是非黑白完全抛到了一边,长此以往,危险近矣。”

  万历一笑:“你说得没错,大家坐茶馆喝茶聊天谈道德,道德是个高大上的东西,但遇到银子或者女人,什么道德她早就闪到一边去了。”

  高攀龙说:“皇上想做君子,这是大明之福。君子一正压万邪。臣以为,皇上祭起道德大旗,荡污涤垢,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和社会风气,是当今之要务。”

  万历叹息一声说:“信仰坍塌,道德沦丧,是百十年才成这样子的,先生的道德药方是碗慢饭,药方虽好,但是副中药,短期内不会见效。”

  高攀龙立即说:“皇上,话不能说绝对。如果皇上有意,臣可以成立个讲师团,到全国巡回说,年年说月月说天天说。”

  万历呵呵一笑:“这有效吗?”

  高攀龙一拍胸脯:“怎么没效?和尚念经,勤快一点的,念唵嘛呢叭咪吽六个字,懒惰一点的,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天天念,早晚念,念来念去,他就念成了正果。”

  万历一笑:“这倒还真是这么回事。”

  高攀龙又说:“皇上要西医,做手术,我也有办法。改革厂卫制度,变特务功能为军事功能,精简机构和官员包括太监,实行高薪养廉……”

  高攀龙正要滔滔不绝,无意中看了一直不做声的王安一眼,心想,当着王安的面讲改革厂卫制度,精简太监,我这是在给自己树敌呀!立即打住话头。

  听了高攀龙这番话,万历好一会没有吱声,他想:李世民讲天下英雄都收到我的裤裆里才放心,朕到现在才明白这话是个什么意思。你想天下这么多读书人,他书读得好了,你不搞个职位把他安住,他岂能收心?历史上落第秀才造反闹事的出了好几个,这不是没有教训的。我也知道官员多了,但裁哪了一个?只得等他犯事了再收拾他。读书人一多,必然要设一些闲职位,安置一批人。如果撤销这些部门,把些闲人安排到实职部门,反而会影响干事的人的积极性。厂卫制度,是太祖的一个顶层设计。官员管老百姓,锦衣卫管官员,东厂管锦衣卫,皇上管东厂。这个倒金字塔的结构必然得这么多层级,撤销厂卫,你让朕一个人管二十万个官员,这管得过来吗?太祖是开国皇帝,德够高望够重吧?他还要设计厂卫制度,何况我等凡人?还有这个高薪养廉。朕知道,官员工资低了容易动歪脑筋,但高薪了,他不犯错误了,又个个都是道德婊,哪朝廷还指挥得他动吗?

  所以直到饭局结束,万历对高攀龙的治国安邦之策也未置可否。高攀龙一腔沸腾的热血直到出了宫门才渐渐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