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矢飞蝗 第52章 遗甲十三副
作者:黄鹂传书的小说      更新:2018-07-01

  元宵的灯笼刚刚撤去,辽东巡抚王化贞与总后李成梁加急来报,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作乱,几年征战,荡平了女真各部,趁着年关之际攻州夺县,连续占领了三座县城,辽军出兵围剿节节失利,现退守建州,与女真相持不下,请朝廷派军征剿。

  万历看到这份加急奏报,一筹莫展。因为辽阳王朱良渚手里虽然还有三万兵马可调,但国库已经拿不出银子。有兵无粮,如何御敌?

  魏忠第一天到司礼监上班就看到了辽东的军报。但这一次,他已经心如止水,再也没有争取监军立功的想法。他知道,王安要对自己久经考验,也就是根本不会派自己监军。他更清楚,辽东军情已经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要稻草,万历已经被逼到了墙角。所以想到这一层,他心里未免又有一些窃喜:万历啊万历,现在辽东就是一把架在你头上的刀,你要么守着你的道德圣君被困死,要么动一动太祖定制尝试改革放手一搏。

  魏忠接到万历传熊梃议兵的指示,打马飞快。

  尚书熊梃来到乾清宫,看过军报之后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由将军白圭挂帅,带了八门红衣大炮,领辽阳王朱良渚五千兵马前往平叛,粮草由辽东巡抚就地解决。

  熊梃端出的是个折衷的方案。朝廷不派兵,于理法上说不通,若调动大军,军无粮草。所以王安、王锡爵几个议来议去,没有好办法。万历被逼无奈,只得同意这个折衷方案。

  魏忠打心底反对这个折衷方案。打仗不是儿戏,有兵无粮,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吗?国军与辽军争粮,能不发生冲突吗?所以要解决辽东军情,第一是粮草,第二是粮草,第三是粮草。弄银子才是当务之急啊,国库空了,官绅的口袋里多少有些银子,工商企业总有些银子,要想办法从他们手里弄银子出来啊。

  不错,魏忠是反对这个折衷方案,但是,第一,他根本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提议的资格。第二,不可能期待皇上来个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皇上从准许谈论改革到实际采取改革行动,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改革要伤及他的道德圣君的形象。第三,他完全可以预料,皇上你的出兵方案可以折衷,但士兵的肚皮不会长期折衷,前线不允许你折衷。该来的问题马上要来。

  建州城里,辽东总兵李成梁接到圣旨仰天长叹:“努尔哈赤是个军事天才,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女真各部都不是他的对手。这些年全赖我利用女真部族矛盾牵制着努尔哈赤的发展。如今努尔哈赤渐成气候,拥有了八千虎狼之师。我辽军训练荒废,粮草不济,已经抵敌不住,所以才向朝廷救援。朝廷如今兵只调了五千无粮之兵,叫我如何剿灭努尔哈赤?便是这建州也未必守得住。我李成梁世代深受皇恩,看来这次只有以死报效国家了。我李某一身本领,生在末代,也逃不脱为国殉葬的命运!”

  朝廷只派五千兵马,作为将军白圭,他也理解,因为辽军主力有四万之众,努尔哈赤不过八千军马。从兵力上看,四万五千对八千,兵力上已经够用。但到了建州前线,打了几次建州攻防战之后,他才意识到国军与辽军虽然人多,但战斗力根本比不了努尔哈赤的军队。努尔哈赤的军队一个个像吃枪药,到了战场之上,个个勇猛无比,人人一马当先,冒着红衣大炮的炮火,舍命冲锋。反观明军,不是军官督阵,几次都差点自己溃败。

  辽东地方贫瘠,王化贞供给辽军已经捉襟见肘,前线经常断粮,如今又增五千国军,王化贞早已力不从心。虽然前三场战胜都是轻松取胜,但辽东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国军与辽军为粮草经常龌龊,国军眼看断粮,不敢自行筹粮,所以白圭只得硬着头皮请求朝廷调拨粮草。

  王安看了白圭的加急报告,立即报告万历。

  万历看了奏报,沉吟一会说:“兵无粮草,必然洗劫百姓。百姓被军方掳掠,是乱了后方。后方一乱,必然影响前线士气。现在如之奈何?”

  王安忙提醒万历道:“皇上,还是召户部尚书陈有万来吧?”

  万历一急,急糊涂了,苦笑道:“现在要给养,户部尚书一连撤了两个,再换人也换不出银子来呀。”

  王安连忙解释说:“皇上,臣只说叫他来商议呀,没说撤换的事呀。”

  眼睁睁看到万历乱了方寸,魏忠心想:皇上啊皇上,你要困死,这谁也救不了你。你要自救,那是非改革不可。辽东之敌,战斗力非同寻常,速战速胜,难有可能。目今之计,要救临时之急,只有号召官绅捐款,要解决持久战的军需,必须得修改税率,或者在不动税率的情况下加征辽晌。但他知道,自己就是端出这个方案,皇上未必采纳。因为自己试过几次,皇上不是个有了主见就付诸行动的人。

  魏忠正思忖,谁知万历立即就问起他来:“魏忠,朕知道你是个有主见的人,如何回复白圭,你有何高见?”

  魏忠见皇上问起,这才端出了自己的立即开展官绅募捐和开征辽晌的方案。

  万历听了思索一会说:“这些官员,平时都以清官自诩,即使有银子的,又哪肯露富?乡绅们以合法经营作挡箭牌,肯定抵制募捐。不要说开征辽晌,就是调整税率,满朝大臣必然一片反对。但祖宗江山不能毁在朕的手里,朕不能困死。此次官员募捐的情况纳入考核,乡绅募捐也要备案。开征辽晌势在必行。”

  见万历越说越激动,魏忠心里一朵鲜花越绽放越大。到底是太祖的子孙,大事面前还是不糊涂。不管谁造反,要夺取的是你的江山。你不急,谁替你急也是枉然。

  听王安吩咐他立即传召陈有万和熊梃,魏忠吃定了,皇上这次是动真格的要改革了。皇上定下改革的基调,那就是我魏忠施展本事的机会到了。

  魏忠带人打马出乾清宫,马蹄得得,一路飞快。

  魏忠打马来到六部大街,先到户部。

  陈有万听说皇上召见,忙向魏忠打听所议何事?魏忠只得透风说“辽东之事”。

  陈有万听了,脸色大变,立即拉着魏忠的手:“魏爷救我。”

  魏忠笑道:“陈尚书,皇上召你,应该是商议紧急军情,事情还没开始做,哪里就要拿你的乌纱帽?天可怜见,你虽然官儿大,胆儿早已吓破了。”

  陈有万苦笑一会,这才定下神来,起轿进宫。

  兵部尚书见魏忠前来宣召,早知是辽东军务,立即起轿进宫。

  万历主持,王安、熊梃、陈有万三人参加,召开了一个御前会议。陈有万感觉征晌事大,建议皇上召开朝会,万历应允。

  朝廷突然召开朝会,所议何事?许多大臣一头雾水。

  南门乔生通过李邦华,已经知道无非是辽东军情。南门乔生感觉这次朝会再也不能像上次一样打无准备之仗,恰好李道长、李百戥均从澧阳赶来参加了李邦华与吕珍宝的婚礼之后尚在处理盐务未回。南门乔生决定借这个机会在高攀龙的住处开个东林党高层会议,商量出席本次朝会的事。叶子高、赵南星、杨左、魏大中、李道长等一帮党人高层都参加了。李邦华与惠世扬负责大会保卫工作。

  南门乔生做了一个主打报告说:“诸位,目今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讲正气得塑道德,树新风将腐败分子轰出朝廷,这是历史赋予我们东林党人的光荣使命。本党自在澧阳成立以来,吸收了不少新的党员。现在是政治上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据我得到的消息,朝廷本次朝会的主题应该就是辽东军情。户部有个方案,就是开征辽晌,所以我们东林党对这件事应该有个态度。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因为朝廷有大臣之间不得串连的规定,所以我们联系很不方便,缺少一个联络员,另外,党务工作也差一个专干。第三件事,目前朝廷之中的斗争形势已经明朗化。以熊梃为首的楚党掌握兵部,这是我们要团结的对象。以掌握刑部的田耕为首的齐党,以掌握工部的崔成秀为首的浙党,还有以顺天府知府倪焕之为首的地方实力派秦党,都是我们的斗争对象。阉党里面王安是我们的盟友,但大家不知注意到没有,最近皇上给王安配了个外勤秘书叫魏忠。这个人不简单,我们交过几次手,他野心不心,能量不小。最近我们才知道,魏忠私自组建了一个情报班子,早已把我们的情况都摸得很准,所以第一,我们不得不提防此人。第二,我想我们也要成立一个情报部门,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情报部门除了掌握宫中及各党的动态,还可以为杨大人、魏大人你们御史和监察御史提供炮弹,做到弹劾有的放矢。第四件事,我认为立太子的事应该重新提上日程了,明天是个机会,因为谁也弄不准皇上下次什么时候上朝。时间不等人啊。”

  南门乔生打了个开台,会议开得很热烈。关于本次朝会的事,会议决定如涉及开征税种,由魏大中主奏,其他人附议,涉及到立太子的事,由杨左主奏,其他人附议。南门乔生出于隐蔽工作的需要,自然不便朝中出头。高攀龙作为名义上的舵主,也需要避嫌。至于情报工作,大家都同意成立,由南门乔生亲自负责。至于党内还差一联络员和党务专干的事,经高攀龙推荐,议定调汪文银入京当联络员,阮大成当党务专干。

  给联络员安个什么位子好?主意是叶子高出的。叶子高说:“既然司礼监设了个外勤秘书,我们也可以建议内阁设个外勤秘书,正好让汪文银与魏忠进行工作对接。汪文银没有功名,没有做官的资格,只能帮他捐个功名,做个外勤秘书。反正秘书不算官,不占谁的位子。但这个位子很重要,串联沟通,于中取事最为灵活机动。”

  阮大成现为浙江富阳知县,他来京后位子如何摆?赵南星说:“礼部正缺一个监察御史,我们联合推荐一下,司礼监应该不会驳回。”

  会议期间,负责警卫的惠世扬发现有人跃上了屋顶偷听,忙示意李邦华守在下面,自己一探身追了上去。

  那个蒙面人意识到被发现,一块瓦片飞了过来。惠世扬听得风声一紧,伸手接过。

  李邦华想搞清楚来人的来路,暗中跟踪,直跟到轩园居,才意识到蒙面人是铁佛三。因为两人在圆明园大赛时交过手,铁佛三的步法骗不了自己的眼睛。

  魏忠自然很看重这一次上朝零距离地接触大臣们的机会,早已把辽东军情相关奏折研究了个够,他想当个医生,好好地坐一次门诊,验证自己对大明病根的判断到底准与不准?

  太极殿里,朝会主持人刚刚宣布朝会开始,兵部尚书熊梃出班启奏:“报告皇上,辽东剿总白圭将军八百里加急来报,前方粮草不济,部分军队已经断粮。辽东巡抚王化贞自顾不暇,无粮可借。现国军无奈之下已经开始武装征粮,请求即刻拨付军晌二百万两。”

  熊梃奏罢,朝堂上鸦雀无声。

  万历看了一眼文武百官,火气慢慢升起来:“辽东驻军不下十万,剿总辽军二万,国军五千,还带了八门红衣大炮这样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而女真不过八千人马,而且都是使用的弓马这样落后的装备,一群乌合之众。辽东总兵剿灭不了,朕派国军还是剿灭不了?问题出在哪里,你们谁能回答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