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矢飞蝗 第71章 巡按大人约法三章
作者:黄鹂传书的小说      更新:2018-07-01

  魏大中为什么会出现在王锡爵夫妇的死亡现场?其实这只是一个巧合。

  魏大中领旨巡按,本是件扬眉吐气的大好事,但魏大中穷,养不起自己的幕僚团队,所以只得申请有司扎了个工作班子,四个随从都是按内阁出巡的标准配备的。两个警卫,一个姓姜,一个姓张,是锦衣卫派的;工作秘书姓匡,是都察院派的;生活秘书姓方,是户部派的。五百两银子的差旅费,是户部按标准预支的。

  班子扎好,魏大中组织开会说:“你们几个姓姜、张、匡、方,怎么这么巧啊,你们的姓这么拗口啊?”

  四人随从一听,笑一笑,都觉得魏大人平易近人,好相处。

  但魏大中接着开始提要求说:“我魏某人蒙皇上信任,出任巡按,我们此次如果查得一二件偷漏税的案件,就是最大的成功。魏某还要请各位努力协助。大家对魏某可能不太熟悉,但不熟悉也应该有所耳闻。魏某为官,讲个清廉二字,所以出发之前,魏某要向大家约法三章:一不准接受吃请,二不准收受礼品礼金,三不准接受请托。至于生活标准,要严格按户部的规定,吃饭是三菜一汤,住宿一般应住通铺,如果没有通铺才能住标间。你们能持否?”

  四个随从齐声回答:“能持。”

  四个随从口里这么回答,其实心里在笑。因为四个随从也是第一次跟着巡按大人出差。出发之前,大家都请教过单位的前辈。前辈的说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说:“巡按随从就只有两件事可干,一是帮巡按大人收银子,二是自己跟着收点小银子。”所以四个随从每人都准备了一个大钱袋,预备装银子。如今听魏大中约法三章,心里认为魏大人无非说些官面上的话,这官员嘛,在台上说的与在底下干的完全是两码事,只有傻子才信他台上的话。

  魏大中一行五人微服出巡,计划沿京杭大运从河北巡到浙江,再溯长江而上,从西转入黄河回京。

  魏大中是第一次当巡按,信心满满。心想巡按大人到了地方,有尚方宝剑在手,见官大一级,明察暗访,不愁找不到案件线索,办案立功,那是手到擒来。但四个随从想的却是,我们作为随从,魏大中吃肉,我们总会跟着喝汤。

  魏大中第一站选择了到河间县做开张生意。

  五个人在一家客栈住下来,走街串乡忙了几天一没有获得任何线索,二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日五人走得乏了,决定在东湖休息一会,不想一下子歪打正着遇到了一件案件线索。

  魏大中见东湖之中有不少人垂钓,七八个人都在大湖垂钓,只有一人在小湖中垂钓,觉得奇怪。

  魏大中无意问大湖中的一个钓客说:“我说老乡,我看那个单独钓小湖的连连拉鱼,你们这么多人窝在一起,却钓不到什么鱼,怎么不到那小湖中去钓?”

  那钓客不屑地看了魏大中一眼:“你这酸秀才,说话像嗑瓜子,人家县丞是湖老板安排钓的,我们是散钓,哪能享受那个待遇啊,你有本事去钓啊!”

  工作时间钓鱼。魏大中一听有戏,立即带着四个随从奔县丞而去。

  这县丞姓张名方,今天在县衙点卯出来,向知县说是下乡,结果跑来朋友湖里钓鱼,不想被巡按抓了现行。

  魏大中押着张县丞到知县办公室,宋知县知道魏大中是个较真的人,所以不敢帮张县丞打马虎眼。两下里一对质,张县丞工作时间钓鱼已经坐实。

  宋知县怕这事影响到河间县的形象,所以忙低三下四求魏大中通融。结果魏大中给了一个硬梆梆的回复说:“这事虽小,涉及到官风,一定得在《邸报》上刷通报。”

  宋知县摆了金丝小枣和鸭梨,请魏大中一行喝茶。

  魏大中拒绝了。

  看看到了中午,宋知县请魏大中下馆子,魏大中也拒绝了。

  宋知县想单独与魏大中交换意见。魏大中同意了。

  但交换完意见,魏大中立即告辞,带着四个随从回客栈吃工作餐。

  吃工作餐时,魏大中见四个随从吃得笑嘻嘻,笑问:“今天我拒请吃,拦了你们的酒路,你们没意见吧?”

  四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说:“巡按大人做得对,我们没意见。”

  魏大中很满意,表扬了他们一番说:“你们觉悟很高啊,看来是我低估你们了,我原来的担心都是多余。”

  结果船行不久,魏大中无意之中发现自己的包里凭空冒出了二百两银子。

  魏大中问四个随从这是怎么回事?四个随从都说不知道。

  “如果我没有说错,这应该是我和宋知县交换意见时,张县丞送的银子,你们谁替我收下的?你们自己都收了多少银子?统统交出来,交给方秘书保管,回京之后上交户部。你们敢不承认,我立马把你们送官审问。”魏大中发了火,首先自己把二百两银子交给了方秘书。

  四个随从经此一吓,彼此观望了一会,因为魏大中的这二百两银子是方秘书代收的,所以方秘书第一个承认是自己代收的二百两,另自己收了五十两。其他三个随从见此只得承认,乖乖地将收的张县丞的五十两银子交给方秘书。

  看到大家将银子都交给了方秘书,魏大中这才叫匡秘书拟了个通报,将张县丞工作时间钓鱼,向巡按行贿四百两银子的事如实捅到了《邸报》。

  四个随从这才知道魏大中的约法三章是真的,面子上不好说,但心里暗暗叫苦。

  第二站巡按到宋州,魏大中一行抓了田捕头值班室睡觉的现行。

  宋州知府李如轩见事不大,想平事,摆酒请巡按一行,魏大中拒绝了,送银子,魏大中不仅拒绝,还批了他一通。李知府不甘心,送魏大中一行上船时,说是送点土特产作个纪念,给巡按组送了两匹绢帛。

  谁知魏大中两眼一翻,似笑非笑地问李知府说:“哇,是宋州绢帛,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李知府不知魏大中何意,只得如实作答:“真的,当然是真的。下官岂敢糊弄巡按大人?”

  魏大中变脸说:“李知府,你胆子也太大了吧?宋州绢帛,这是贡品。你敢私自拿贡品送人,这是犯罪!”

  李知府一听魏大中较真,不像开玩笑,忙满脸堆笑改口说:“对不起,这是假的?”

  “假的?”

  “是仿冒品。”

  魏大中冷冷地道:“李知府,我告诉我,这些宋州绢帛,你给我收回去。如果是这货真的,那是贡品,你这是在犯罪;如果这货是假的,那是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是违法。”

  李知府尴尬了半天,只得收起宋州绢帛回去,结果魏大中还是将田捕头值班时间睡觉和李知府送宋州绢帛的事在《邸报》上刷了通报。

  四个随从一路埋怨生活太差,魏大中看在眼里,也不做声。但明显感觉四人使唤不动,就是动了,也懒洋洋的,没精打采。

  扬州知府王春华是个人精,看了两期《邸报》,哈哈大笑:“魏大中你此行看来是选的大运河沿线,河北抓了个河间的典型,河南抓了个宋州的典型,此过江苏,看来是必落我扬州了。你不接受请吃不收礼,装清廉啊,但你遇到我王某人,你想拒绝都不能。”于是叫来曲捕头面授机宜,从运河码头盯起。

  魏大中第三站果然选了扬州。

  魏大中一上岸就感受到了扬州人的热情。十来个导游纷纷上前介绍景点和住宿。

  魏大中认准一家朋宾客栈住下来。到了吃饭的时候,魏大中明明听见方秘书按标准只点了三菜一汤,结果店小二多上了一脸盆大闸蟹和一壶老酒。

  四个随从多日不曾沾腥,见了大闸蟹就啃。

  魏大中说声且慢,因问店小二是否上错了酒菜?

  店小二笑着介绍说:“各位客官有所不知,我们扬州是著名旅游城市,为了打造城市形象,我们店家的规矩都是免费送给客人送一道淮扬名菜和老酒享用,今日本店有好有招牌菜大闸蟹,所以送了一份,请各位客官慢用,多提宝贵意见。”

  四个随从吃蟹喝酒,懒得搭理魏大中。魏大中吃了,觉得奇怪。

  第二天,魏大中坚持换了一家客栈,结果吃饭时店小二又多上了一盘红烧狮子头,一盘三套鸭,一壶酒。魏大中一问原因,这客栈的店小二的说辞也与朋宾客栈的说法一样。

  四个随从都信了店小二的说辞,夸赞扬州知府王春华施政有方。只有魏大中觉得此中有蹊跷:即使知府发出号召,哪有店家会干赔本买卖的?一定是王知府已经派人盯上了我,所以才串通店家,让我吃了他的嘴软。你王春华既然和我来阴的,那我也不能让你占便宜。

  当晚,魏大中叫匡秘书到驿站找份《邸报》来看,看到《邸报》将自己办的两件案子和魏忠查办的苗凤案件摆在一起,深感羞愧。决心要在扬州办件大案挽回颜面。

  这天一早,魏大中心生一计,安排四随从说:“今天大家放假一天,你们玩你们的,我想独处,晚上我们碰头就行。”

  四个随从听说放假,乐得自去游玩,也不管魏大中。

  魏大中故意慢了半个时辰出来,瞅准客栈后面一个冷巷子里的大兴茶馆,独自一人进来,点了一杯茶坐下听书。

  魏大中岂能不知茶馆就是各地的新闻发布中心?所以他想在茶馆找点办案线索。

  魏大中独自品茗一会,茶馆里开始热闹起来。他的身后坐了一桌,看衣着打扮是几个乡绅。

  几个乡绅一边听书一边聊天。

  一个面目清瘦的老者首先聊起一个话题说:“咦,前几天我连续都看到便衣捕头守在运河码头,这两天又在街上转,难道是发了什么大案?也没听说发了什么案子呀?”

  对面一个胖老头撇嘴一笑:“发什么大案?你太老土了。你没看《邸报》吗?辽东平叛,朝廷缺银子,所以来了个募晌。东厂派了魏忠巡查募晌,抓了苗氏兄弟。都察院派了魏大中巡按税收,查了河间县、宋州府。王老父台岂能不防巡按到扬州来?所以当然要安排安排。”

  “还是熊哥雄啊,消息灵通又精准!”瘦老头冲胖老头竖起大拇指,夸赞一句又问:“知府大人一向廉洁奉公,施政有方,百姓评价很高,巡按来了也没什么好怕的,干嘛如此兴师动众,如临大敌?”

  胖老头只顾喝茶,笑而不答,不想边上一个光头老头压低声音说:“你们知道个屁呀,马包子挪用税款放高利贷,听说亏空了不少,现在朝廷要查税,杨税官现在急得要跳楼,知府大人他哪会不怕这事穿帮受牵连?”

  瘦老头叹息一声:“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马包子不过一个副官,他不是仗着姐夫这个后台,也不会如此胡来。而这个姐夫又是个怕老婆的,前面马包子赌博输了上万的银子,是姐夫补的亏空,这下马包子亏空大了,姐夫也无能为力,只是挨一天是一天。”

  魏大中听到这里,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