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刘混三国 第九十三章 造强弩
作者:会开花的竹子的小说      更新:2018-10-19

  ……

  “徐远,之前让你们打造的曲辕犁现在有多少了,全提出来。”

  刚刚进了工坊里面的陈式还没来得及打量一下这个徐直三天就得来四趟的工坊,徐直便已经吩咐起一名朝着自己这边恭身行礼的矮胖男子去拿那个叫作“曲辕犁”的犁耙出来了。

  “家主稍待,小的已经让人将曲辕犁都准备好了,共有一百零六套。”长得矮矮胖胖的徐远是以前徐家的工坊大匠,世传的手艺,被徐直知道了后便物尽其用,专门建了一个工坊让其去生产制作一些物件。

  这个曲辕犁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还有水车纸张精盐这些东西徐直也都是交给了徐远去实验制造的,毕竟徐直能把这些东西大致是用什么做的记清楚就不错了,指望徐直自己做出来什么的还是不要想了。

  “嗯一百多套也够了,”巡视着工坊里各个匠人们正在捣鼓的翻水车,徐直也是满意的点头道,现在平原郡的耕牛才剩那么十几头,一百套耕犁怎么用都够了,还可以挑几个身强力壮的来当耕牛使用,有过在高唐那边的试验,徐直知道以这个世界的人那变态的蛮力,拿一两个人顶上去当头耕牛来用一点问题都木有……

  徐直跟陈式只是在一旁看着匠人们约两三分钟后,便有三个身着粗衣作苦力装扮的汉子推着三辆叠放着曲辕犁的小板车过来,而徐远便开始给一旁的陈式讲解着这个曲辕犁的使用办法,当然这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而已,等会徐远这边还得派几个匠师跟着陈式一起过去现场指导的。

  徐远跟陈式两人凑在板车旁边翻弄着耕犁,倒是把徐直给晾在了一边,不过徐直也不在意这个,自从这个工坊建了起来后,徐直每天最少都有来上一次。

  刚开始的时候徐远跟这一帮东拼西凑过来的匠人在徐直面前也确实是战战兢兢,不过徐直可不管这些上下尊卑什么的,有什么看不懂的或者是觉得徐远的某个思路不对,徐直都是直接开口或者动手下去跟着一起琢磨的。

  随着徐直来的次数越来越多,这帮原本见到徐直后连头都不敢抬,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的匠人也敢在跟徐直有了分歧的时候据理力争,当然这个目前只有徐远敢这样,普通的匠人也没那个能力更没那个胆子。

  没再去管陈式能不能弄明白这个耕犁,徐直已经将外面的各个分区都看了一遍了,虽然纸张制作的还是不尽如意,但是水车这个玩意已经快被捣鼓出来了,谁让徐直以前在老家经常跑去水库钓鱼呢,这个水车徐直可是印象深刻啊~

  跟着这几名做出了水车的匠人们勉励几句后,徐直朝着陈式吩咐了一声后便继续迈步走进了这个工坊的后院,这里的防护就更严密了,四周的墙高就有着近三米,门口处更是肃立着十名身材高大,目光如电的带甲卫兵。

  现在平原的各项工程已经那么繁忙了徐直还要在这个时候特别建立这个工坊出来,为的可不单单是造一些水车纸张精盐什么的,重点自然还是盾甲弓箭这些兵战利器,虽然现在许多材料都没有,但是将刘备那边缴获上来的那些破铜烂铁修修补补,重新融了后再打造成一些长矛甲盾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其实现在徐直最想打造出来的还是弓弩连弩这种在一定范围内拥有强大杀伤力的武器,现在刘备军中的常规主力要么是关羽带的校刀手,要么就是张飞教出来的长矛兵。

  连盾兵的数量都不多,弓弩兵什么的就更少了,比起哨骑都不如,仅有的几具强弩还让徐直拿回来拆开了,想要将其给复制出来,毕竟现在刘备的军队构成实在是太单一了,徐直可不想弄到最后刘备这军制越来越畸形发展,骑兵什么的暂时养不起,也没好马,但是弩兵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不过这平原郡近年来是历经纷乱,现在想找一个会打造强弩的匠师可不比找一个认字的人轻松多少,到现在这一帮匠人还是没能将弓弩给复制出来,做出来的成品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首先射程只有短短的四十步,并且耐用性极差,用不了十发整个弩身便接近报废了,而用来试验制造强弩的地方便是在这座工坊的后院这里。

  “家主,”已经将曲辕犁交给了陈式带出去的徐远面色有些暗淡,微微躬着身子朝徐直行礼道,只要不是在讨论工艺的时候,徐远对徐直的恭敬还是不打一点折扣的。

  “嗯徐远你这几天也辛苦了,这弓弩如果暂时达不到射程的话,就先缓一缓,留一小队的人继续试验就行,”徐直也知道,现在这强弩没有专门的匠师想造出来确实是不容易,何况以前的徐远跟这一帮匠人至多也就是打造几柄刀剑什么的,这突然就想要让人家把向来便被朝廷严令禁止的强弩打造出来,也真是有点难为人了。

  “不过这强弩的问题可以先放一放,这弓箭可就不行了,最少也得在这一个月内先打造出一批来,数量起码要有千余把,这个有没有问题?”

  弓箭的问题其实比起强弩来可是不知道轻松了多少倍,徐远以前的时候还曾经帮人打造过,就是射程比不上军用的远,不过差距也就一二十步那样,并不影响使用。

  上次徐远也抽空做了一把,徐直拿去试过后已经同意了,如果要生产的话照着样品来就行,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材料不足,确切来说是弓弦不足,要是材料够了的话,现在工坊里能制作弓身的匠人也有几十名,赶工的话一个月造一千把有些不确定,但是七八百的话徐远觉得还是没有问题的。

  徐远这些天是一直在整夜琢磨着到底应该如何改进才能令弩机的耐用性提高,导致现在站在徐直面前还是一副面色暗晦的模样,揉着眼睛的徐远先在心里将工坊里的各个配制过了一遍后,才跟着徐直说起这个弓弦的问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