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搏击商海 第29章 精品古董
作者:逍遥面条的小说      更新:2018-04-30

  见刘老头走向箱子,李明四下张望,找到插火把的地方,插好火把也走了过去。

  看到刘老头呆呆的望着木箱有些激动,李明好奇的看过去,里面摆放有四件瓷器,李明也很高兴。

  刘老头等心情平复些,小心捧出一个青花罐,放在木架上仔细观看:“这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我三十年前见过两次,后来就没听说过,我以为这个罐子失踪了。原来一直藏在这里。你也要小心藏好,暴露了就赶紧脱手,要不怕会有麻烦。”

  “老爷子,你喜欢就拿走。”

  “我可不敢要,同样的东西大部分在国外博物馆,国内就前两年发现一件尉迟恭单骑救主,定为一级国宝。”

  “这是元青花人物大罐。”李明听到这里不由得叫了出来,2000年后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成了收藏界的传奇,鬼谷子出山拍出当时天价,李明见过报道,没见过实物图片也不知道尺寸大小,两倍子活了五十年一直以为青花人物大罐是个起码很大的青花罐,没一米高也得七八十公分,哪知道这个大概三十公分高,最宽处直径三十公分的罐子就是声名显赫的元青花人物大罐。

  “你以为呢。好好藏着,别搞坏搞丢了。”

  刘老头又轻轻掉转青花罐仔细看了一遍。转身去木箱中又小心捧出一件瓷器。

  “这是清朝粉彩葫芦瓶吧?真漂亮”

  “是,当然漂亮,这是乾隆官窑。”

  老头仔细欣赏后又小心捧出一件精美的碗。

  “这是什么?瓷真白,花和燕子颜色真艳丽。”

  “这是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碗。”

  最后老头捧出一件精美青花瓶,造型特殊。不等李明问:“器型好看吧,这是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看完这边,老头又去打开了另外一个箱子,里面全都是一些玉器,李明懂一点,这十几件玉器一看就细腻滋润,颜色晶莹剔透,全是羊脂玉。有玉炉,玉如意,玉壶,玉屏风,玉笔筒,玉牌等,大多是白玉,有两个黄玉。

  李明跟着拿了一件在手上把玩,拿在手上细看,甚至觉得这件玉器不是雕出来的,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小子,这些都是大师作品,大多是民国初期宫里流出来的。”

  “嗯,一看就是精品。怎么处理这些东西?”

  “你舍得卖?”

  “不是啊,这不是你那朋友家里的吗?”

  “他已经连房子卖给你了啊!而且房子也不便宜吧。你是不是傻啊,他应该留了些东西下来吧!”

  “院子在当时是不便宜,也留下很多不要的东西,刚你看到了很多留下的东西全堆在翻出旧窗帘的那间,都堆满了,另外还有些黄花梨老家具和几块灵璧石,有段时间这院子没人守着,我就都搬到另一个院子去了。这些是我买院子时他明说都不要了的。”

  “这不就行了,他要的都带走了,留下的都是不要的。”

  “那老爷子您拿一件回去把玩。”

  “这太贵重了,你不喜欢这些老物件?”

  “喜欢啊,2年前特意过来收,结果看花了眼,也分辨不清真假,就没收这些老物件,只收了几个院子。”

  “去了那间堆满东西的房间就知道你是个棒槌。打眼一看里面还是有几件好东西,可能不是后面恢复政策返还的,要不就是没收走,后来住进来的人也不懂,搬离的时候没带走。”

  “那老爷子能帮我看看吗?我猜有些是好东西,所以都堆在那里没扔掉。”

  “行,反正也闲着。”

  花了2个小时,刘老头把那间屋里的东西过了一边,选出些瓷器,漆器,书画,两个老式大钟。

  “好了,别的东西都没什么收藏价值,都是些普通东西。这些也算比较好的,平时用来装饰比用那些赝品好很多。现在具体价格我快三十年没去琉璃厂了,真不清楚。”

  “谢谢老爷子了,天都快黑了,先去吃饭,明天我没啥事儿会过来收拾。也可以陪老爷子去琉璃厂转转。”说完李明和刘老头小心的把挑出来的古董送进暗室。

  李明特意去了京城饭店,喝着小酒,吃着谭家菜,一老一少聊得挺投机,约好了明天一起去琉璃厂潘家园转转。喝完吃饱李明打车送老头回了这几天一直住的宾馆。

  第二天一早,李明漱洗完打车去接老头吃老BJ早点,吃了大包子喝完炒肝都快九点,两人又打车奔了琉璃厂。

  两人转了一圈花了快两小时,李明跟着长了不少见识。

  “昨天你说想收东西,是真想收?”

  “是啊?”

  “带了钱?”

  “包里有。”李明包里有卖认购证买股后多出来的30多万,原来临时放在沪江办事处保险箱里,放那不能时间长违反单位财务制度。因为考虑还想要继续收四合院,就没存银行,从香江回京城时,李明中途在沪江待了一晚放包里带回了京城。办事处基本不离人,李明把整的30万放在卧室,平时包里有四万。

  “那跟我走。”老头转头就走,走进先前去过的一家叫藏宝阁的古玩店。

  “老板,这两个笔筒再拿出来我看看。”

  “好咧,老爷子这两个都是紫檀的,还都是老物件清早期的,特别是这两个还嵌百宝,一个雕刻的郭子仪拜寿图,一个是七贤图都特别适合给长辈做贺寿礼物。”

  “两个我都挺喜欢,老板给个脆价。”

  “这两个共一万五,七千五一个。”

  “贵了些,搭上这个黄花梨的怎样。你这怎么这么多笔筒。”

  “不贵了啊,我也赚不了几个钱,一看都是精品,料紫檀木。我就给的脆价。昨晚刚收到的,那家老的喜欢收藏这,前些日子人走了,子女们就送过来了卖了分钱,是我以前的老邻居,我也不可能价给低了。以前我都不知道那老头还收藏着这些笔筒。”

  “再降点,我确实挺喜欢。实诚价我三个都拿走。”

  “说实话,这三个笔筒我一万五拿过来的,第一次你来我也是报的这价,黄花梨的这个,我报的五千,也就赚这五千了。现在再让你两千,不能再让了。三个一共一万八。我也就一个赚一千。”

  “行,都包起来,李小子,给钱。”

  李明干脆利落的从包里拿出两扎大钞,从一扎里抽出两千。等老板用布包裹好,都拿个小盒子装起来,把钱递过去:“老板数一下。”

  老板仔细数完看好真假:“正好,还需要什么吗?”

  “不需要了。李小子,东西收起来。老板我们走了啊。”

  “欢迎下次再来。”

  两个人去了饭馆,时间还早没几个人吃饭。老头看周围没人注意轻声说道:“今天带你捡了个漏。”

  “老爷子你说的什么漏。”

  “那个黄花梨的,这应该是昨天收来的,时间长了早被人捡漏了。那两个紫檀的一个明代的,就那个郭子仪拜寿图。另一个是清早期的,这个特征明显,老板看得出。但老板也就是个棒槌。这两个紫檀6000是正常市场价。紫檀早就是皇家用品,肯定是宫廷名师制作的。另一件黄花梨却是大师做的,我看到是两个名家合作,雕工出自周芷岩,书法是张鹏翀题的字。这个用料差一点,但也是红木的,价格却起码是另两件的五倍以上。大师一辈子就制作了那么多,都是有数的,精品中的精品更少了。”

  “那老爷子喜欢怎么不自己买?”

  “我买了有啥用,最后还是送人。再说我身上也就几百元,也没钱买。”

  李明想了想说道:“这样,反正赚了,还是老爷子您帮的我,我不能让您白帮,那个拜寿图算是帮我收古玩的酬劳。你儿子以后也用得上,送领导拿得出手,而且送起来也合适,可以光明正大的送。另一个七贤图用珠宝拼做出的人物有些扎眼,我就和黄花梨的宝贝收藏起来了。”

  老爷子犹豫了一会儿,自己儿子以后确实用得上:“行,我收下了,谢谢。不过帮了一点小忙就拿了两年多的工资钱太多了,我再帮你收些,反正我现在也没啥事,闲着。你还可以拿出多少钱?”

  “暂时家里还有30万。”

  “好,先帮你收30万,这个说快也快,慢也拖不了多久。晚上回宾馆给家里打个电话说再待京城玩些日子。不过你年纪轻轻挺有钱啊!”

  “老爷子,东西好正常市场价就行。捡漏遇不上也不强求。钱我是赚了点,运气好倒腾国库劵和股票赚了些钱,不然我一个普通工人子弟可没本事倒腾批条去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