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搏击商海 第50章 希望工程
作者:逍遥面条的小说      更新:2018-04-30

  “李明,现在很多单位需要资金,特别是一些企业建了没几年的临街办公楼也有许多要出让,只是很多人觉得贵。”

  “对啊,我们那里也有很多,只要你有钱。”

  “那谢谢大家了,不仅仅是大家所在省的各个城市闹市临街店铺,全国各地经济比较好的地区级城市我都要,价格好说,正常市价就行,哪怕溢价10%以内,帮了联系落实的我给个新大哥大作为答谢。今天我请客大家放开了喝敞开了吃。”

  “那多了去了,我老家表哥单位就有,你又不是拉关系压价格买,那样让家里长辈知道了回家就得被关禁闭。这个忙大家都能帮,帮企业解决困难,告诉家里,他们说不定也会主动联系。”

  “那个长辈帮了联系就算了,到时候说不清。人言可谓,8分钱一张邮票就可能在关键时候把正事耽搁了。你们也只牵下线。可以一起去,到了那里我办事你会友。

  二月份,我不是在京城就是在沪江,二月下旬和三月份就可以带钱去各地买临街店铺。”

  “你要多少?到处买得多少钱?”

  “钱放心,你们只管帮我问问。你们告诉我之后,统计完,钱不够我会告诉大家。把能买的都买了。”

  聚会结束后第二天李明就赶回京城陪怀孕的肖雅,同时帮岳母招人,另外还等刘老头送小狗过来。张华伟帮忙找的两只小狗已经安排人特意送到了京城,一只黄的一只白的。

  李明怕小狗对孕妇有影响,关在了小花园,平时自己不在就让秦叔秦婶去喂。

  “小狗很可爱,看看没关系的。”肖雅挺喜欢小狗,对不让自己接触有意见。

  “问了医生,确定没问题就可以去和小狗玩。乖,等生完孩子你爱怎样就怎样。”李明相信以医生都求稳妥的习惯,肯定不会让孕妇去接触小狗这类动物。

  2月3日,李明回京城第三天刘老头打来电话:“小李一是不知道飞机能不能带狗,二是更怕吓着刚满月的小狗,我儿子打电话找了辆车送我到京城,正月十六也就是2月7日到京城,你还住那个大院里吧。”

  “坐汽车太累了啊,你坐飞机过来,让汽车自己开过来,到了京城说个地址在那等我去接就行了。”

  “不是怕人说闲话吗?”

  “这样,你们一起出来,到省城后你去做飞机,给司机包个100的红包算我的,包多了不好包少了也不好。请他帮忙送一下小狗,到了京城我再让他带些特产回去。”

  “这样也行。我还是正月十六到你那里。”

  京城里有很多待业青年,老一批的回城青年虽然有许多开店做生意赚了钱,而刚刚高中毕业没多久的,看到的是满大街做生意的,生意已经不像以前好做了。

  看到招慈善志愿者,去资助建设希望学校。其中有招审计人员,有招熟悉建筑工程的监理,有招一般工作人员,但都需要充满爱心,能吃苦。工资待遇比同类工作的京城里工作人员高一些,很多人观望,有高中刚毕业不久的,也有许多是下岗职工。

  “请问一下,这个一般工作人员是做什么的?”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汉子问道。

  “知道希望工程吗?”

  “听说过。”

  “差不多一样性质,只是做得更细,一年差不多有半年在偏远地区甚至是穷山沟里调查摸底,学校教室状况,有多少孩子,孩子家庭情况,孩子营养情况,老师情况,送一些慰问品,给出希望小学,希望中学怎么合理建设的意见,另外有时还需要协助审计人员或工程监理工作等等。

  在外的时候很苦,很多村子水只能供应喝,洗澡的水是供应不了的。所以需要充满爱心。”

  “你还我行吗?”

  “你文化程度是。”李明见还没人报名,另外这人年纪看样子不大,只要身体健康体检合格能做好一般工作,也可以收下。

  “高中毕业。”

  “你能经常出差,家里没问题?受得了在偏远地区吃苦,有时甚至热的吃一顿,冷的啃一顿?”

  “家里还有我爱人,孩子已经上中学了,没问题。现在愿意吃苦也很难找到工作。有能赚钱的活就行,我们夫妻两个是一个工厂的,现在工厂停了工也没钱发工资,总得赚钱,家里还有孩子要养呢。”

  “行,你试试吧,先填写简历,然后等参加体检,体检合格签订合同,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工资是八折,出差补助不打折。试用期一般会是出差两个月,回京城工作一个月。合同两年一定,是与惠多超市签订,这份志愿者合同结束后,再签订合同就是在惠多超市工作。只要圆满完成两年的工作,本人愿意去超市都会被超市接受。”

  “可以。什么时候体检?另外惠多超市是干嘛的?”中年汉子边听坐下准备填简历,听到最后又问道。

  “体检安排在下周末2月12日,办公室地址在南平巷8号,12日早上8点在办公室集合,一起去旁边不远的三院体检,那天不要吃早饭,体检完了有早餐提供。

  惠多超市是卖食品饮料日用百货等等大众商品的,第一家门店4月份在沪江开业,第二第三家门店分别在江南江北,也都是今年4月开业,预计明年京城也会有惠多超市开业。”

  “我还以为是希望工程招人呢?你们卖商品的搞这个干嘛,卖好自己的东西啊!”一旁有人有些扫兴的说道。

  “希望工程本就是呼吁社会关心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学童,我们惠多超市有能力付出这份帮助,也愿意亲力亲为建好希望学校。”李明沉稳的说道。

  有些人直接离去,更有很多人要求报名,李明和周玉兰在劳动市场忙了一天收了四十多份简历。需要的审计和监理人员却没人报名。

  “今天就这样了,这里最多只需要10个人。明天去希望工程办公室初步接触一下。后天继续来试试,实在招不到专业的,只能想办法去挖人了。”

  听李明说完周玉兰叹了口气:“只能这样了。”

  “这种专业人才本就比较吃香,一般也很少需要到这里找工作。实在招不到,我去找人帮忙挖过来,我的四合院原来是华大设计的,那个教授我认识,可以通过他找到合适的监理。我在京大旁听的课有些是财会统计,也认识几个教授,不行就找那些教授帮忙介绍。”

  “早说啊!害我瞎担心,这孩子。”

  “呵呵。”

  “直接去找吧,在这里也没一个这样的人报名,再来也是耽搁时间。”

  “行,后天去找。”

  第二天,周玉兰和李明去了希望工程办公室,表达了惠多超市参与捐助并亲自建设希望学校的意愿。

  “我们欢迎社会上所有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希望学校的建设。亲自去建设也是可行的。”

  “那还得麻烦你们联系愿意让我们去建设的地方,有了消息我们很快就会过去,资金月底就可以到位。”

  “你们打算捐助多少资金?”

  “首批打算捐助2000万,具体能建多少学校要看我们去当地调查合理规划,并和当地政府协商,计划学校规模一般中型为主,学校硬件我们也尽量配置完善,这样更好的合理利用当地师资,偏远地区的学校也基本会建宿舍,免除学生每天为上学奔波几个小时之苦。当然具体的还有看你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