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说鬼 第二十四章 守灵人
作者:老痒小歪的小说      更新:2018-11-04

  鬼叔的忠告是对的,可惜当时的我满脑子都在想着自己的身世,他的话,我只听进去了一半。

  曹老板这个时候接到电话,说是邀请他去参加个鉴宝活动,我们不好再打扰他,便向他告别,离开了他的古董。

  鬼叔知道我心切,开车带我回到他家,取回我们俩的身份证件后,就和我一起打车去了火车站。

  来到火车站,我们按照曹老板给的地址,买了两张当天晚上去天津的火车票。

  漫长的旅途再次启程,在我们出发的第二天,鬼叔收到了崔三的消息,他们俩个人不知什么时候互相留的联系方式。

  听鬼叔说,因为我们那天走得太急,他忘了要给他父母上坟烧纸的事情,所以他嘱托崔三,买了些纸钱、元宝之类的东西,代替他上坟。

  另外,鬼叔从崔三哪里得知,我们离开小营村的次日,村长家的邻居发现了村长一家的尸体,并且报了警。

  警方查不出谁是凶手,就以无头案结尾,将村长一家人的尸体收进了市局的停尸房。

  对于小营村的事情,崔三表示好奇,他在电话里有问过鬼叔,为什么那天晚上走得那么着急?凶手又会是谁?

  鬼叔没有告诉崔三事情的真相,随意找了个理由,说自己那天晚上突然有机会,需要回家亲自处理。

  去天津的路上,我和鬼叔很少交流,谈论的事情也只有这一件。我们整整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车,才到达目的地下车,又转做市区的客车,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

  我不记得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大概的位置,似乎是在天津市区偏西的小镇上。

  镇子上的人,说着地道的天津话,我们从一个卖水果的大爷口中,打听到了吴家宅子的地址。

  我们终于找到了曹老板提到的吴家,然而,事情却并不像我所想的那样简单。

  吴家的宅院很大,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扇庄严的红门紧闭着,两边的门柱上写着一副对联:“风水宝地千财旺,天顺人和万事兴。”

  正当我敲门的时候,一位路过的大妈,拎着刚买回来的蔬菜水果,向我走了过来,好奇地问我:“唉!小伙子,你是谁呀?你不是本地人吧?这家人早在十多年前全都死光了!”

  “死光了?怎么可能一家人全死光了?”我惊问道。

  大妈咂下嘴,说道:“咦!这事儿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这家人姓吴,他们一家子好像是得了什么很严重的病,一夜之间统统暴病身亡。”

  “那现在住在这里的人是谁?吴家现在难道一个活着的都没有吗?”我急切的追问道。

  “自从这家人死后,可就没人敢住了,至于有没有活着的……”大妈皱起眉头,嘴里拉着长音,想了想,才继续说道:“要说还真有,是一个叫阿昌的人,他就是给这家人看守陵墓的。”

  “哦?这么说,他是吴家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真够要命的,想不到还是个守灵人!”鬼叔摇头苦笑道。

  我觉得鬼叔的反应很奇怪,便问了他一句:“守灵人怎么了?”

  鬼叔回答说:“一般守灵人都是老残!老的意思是年纪大,岁数大的人心理素质比较好,适合看守陵园;而残的意思,分为身体上的残疾、心理上的残疾,以及智商上的残疾,无论哪一种,都不好接触。”

  “才不是呢!阿昌人很不错的,别看他五十多岁,跟个老小孩儿似的,白天闲的时候,经常帮助我们这帮邻里街坊照看小孩儿。”大妈当即否定了鬼叔的说法,在我们面前夸起了那个叫阿昌的守灵人。

  鬼叔略有些尴尬地冲大妈笑了笑,问道:“这个阿昌他住哪儿?陵园吗?”

  大妈却突然提高了警惕,反过来问我和鬼叔:“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这么关心吴家的事?”

  幸好鬼叔反应够快,谎称我们是报社的记者,最近想针对天津的一些古迹做一期报道。

  大妈倒还真的信了鬼叔编出来的身份,领着我们穿过马路,走进了斜对街的胡同。

  阿昌的住处就在胡同的最里面,我们从大妈口中得知,阿昌平常都是晚上才去守陵园,白天基本上在家休息。

  来到阿昌家的门口,大妈走上去敲了敲门,并重复地喊着:“阿昌!阿昌……”

  没过多久,院里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来了来了!这谁呀?大白天的不让人睡觉?”

  声音越来越近,门被慢慢地打开,一个瘦小的老头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老头儿不是别人,正是阿昌,见到我们的第一眼,阿昌显得有些不太对劲,在向大妈询问我们是谁的时候,他的眼睛就一直盯着我看。

  尤其是从大妈口中了解到,在吴家宅门前遇到的我们,阿昌的目光更是没从我的身上离开过。

  等把大妈打发走了之后,阿昌便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家里面的情况如何?你父母叫什么名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阿昌的一连串疑问,令我感到有些为难,自己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回头看向鬼叔。

  刚好鬼叔也在看着我,没等我开口,他就主动替我出面,说道:“这位老兄,你与我们素未谋面,这刚一见面,你就对我师侄问来问去的,不太好吧?”

  阿昌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带有歉意地跟我解释道:“不好意思,你长得很像我的一位故人,是我太激动,认错了。”

  “哦?看得出来,你说的这位故人对你很重要啊?是你的老友吗?”鬼叔惊叹的问道。

  “不是!是我以前的家主,二十年前不幸去世了。”阿昌回答道,他的声音里隐约流露着忧伤。

  “我听领路的那女人说,你以前是吴家的人,现在吴家只剩下你一个人,但她说的不对,除了你,吴家还有个小少爷,对吗?”鬼叔试探性的问道。

  阿昌顿时脸色一沉,紧盯着鬼叔,并质问道:“你怎么会知道小少爷的事?”

  鬼叔注意到阿昌的反应,便和气地对阿昌斯说道:“别紧张,我们不是坏人,只是想跟你打听一下吴家小少爷的消息。听说吴家小少爷二十年前离奇失踪,至今没有找到,生死未卜,是真的吗?”

  阿昌没有做出回答,他这时又看了我一眼,便转身背对我们,说了句:“外面天儿冷,进来坐坐吧!”

  于是,我们跟上阿昌,进到院子里。院里有三间瓦房,其中两间小的分别是厨房和仓库,另外较大的一间,是阿昌平时吃饭、睡觉的房间。

  房间里的陈设十分简陋,中央摆放着一架火炉,火炉旁边有一张方桌,方桌的右侧不远处有一个双开门的木质衣柜,在靠近西南墙角的位置,有一张单人床,床边的墙上挂着许多老旧的黑白照片。

  阿昌搬过来三把椅子,放在火炉周围,我们围坐在炉火的旁边,接着之前的话题,阿昌问道:“你们应该不是记者吧?”

  鬼叔坦诚地告诉了阿昌,说:“我们的确不是记者!很抱歉,我们不是故意要隐瞒身份。其实,我是一名道士,名叫杨彦明,而他是我的师侄,名叫杨子时。”

  “你说你们是道士?那我问你,你们是从哪儿来的?目的又是什么?”阿昌疑惑地问道。

  “我们从南方坐火车来的,来拜访吴家,主要是为了我的师侄,他是个孤儿,很小的时候被人遗弃在我师兄的道观门口,是我师兄收养的他。我这次陪他来天津,是想帮他找到他的亲生父母!”鬼叔如实地回答道。

  “那你为什么要带他来吴家?”阿昌又问道。

  “我有一个朋友,他告诉我吴家的小少爷,在二十年前突然失踪,还打听到有人曾在我师兄道观的附近,见到过吴家的小少爷,加上吴家小少爷被发现的时间和子时被遗弃的时间非常接近,我才来吴家想确认一下。”鬼叔解释道。

  听完了鬼叔的解释,阿昌无比的惊讶,他再次看着我,眼中含着泪水,说道:“怪不得你和他长得那么像!小少爷,整整二十年了,我终于替老爷和夫人找到你了!”

  我当时的心情像是一团乱麻,感觉跟做梦一样,我问阿昌,他凭什么相信我会是吴家失踪多年的小少爷。

  阿昌抹了抹眼泪,起身把我带到他的床边,一个人拖下鞋子上床,从挂着照片的墙上,摘下了一张照片,转身递给了我。

  我接过照片,低头一看,照片上是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男人的模样和我很像很像。

  阿昌说,照片上的男人名叫吴思远,是吴家上一任的家主,他曾经服侍了半辈子的主子。

  听到这里,鬼叔也站了起来,他走到我的身边,看了眼我手上的照片后,也是特别的吃惊,说:“子时啊!我敢肯定,你就是吴家的小少爷,咱们来天津算是来对了,可算是帮你找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