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方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三七章 攻占巴格达
作者:六零山人的小说      更新:2019-03-23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三七章攻占巴格达

  在这次的美国公司对欧洲军售方面,已经得到“先知”赵天一指点的天马公司,除了加紧出售自己的军火赚钱之外,还做了另外一个赚钱的事情。那就是分批、分次大量购买主要美国大公司发行的战争股票。这方面就是赵天一不清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但“股票”这两个字在他的灵魂深处的烙印是非常深的;想想后世几乎全民皆股的炒股热潮和投机热潮,赵天一不利用这次的战争机会发美国人的财,那他真就是个白痴。

  按照赵天一的要求,包括汤姆逊·杰罗的美孚石油化工公司、凯特琳·韦伯的美林煤炭公司和天马钢铁公司、托尼·克罗斯的美特化工公司等,这些实际是他控制的公司,大肆收购诸如杜邦化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阿特拉斯*公司等军工企业的股票。以杜邦化学公司为例,其第一期出售的十万股十二美元股票,赵天一控制的公司就一下子购买了四万股,花去近十万美元;而后期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赵天一公司一直也在购买。美国赵天一的四姐赵诗涵和姐夫王昌金、大姐赵若涵和大姐夫朱其亮他们掌控的公司,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不过受制于华人身份,他们购买的数量不能太多。尽管这样,到一九一七年底,几家公司也是花去了五百多万美元用于购买各种股票。

  对于美国人在一战中发财,赵天一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但事实上真实结果比他知道的大概要猛烈的多。就拿杜邦化学公司来说,一九一六年初发行的股票,当时才售二十美元。可到了战争结束,该公司的股票市值高达两千美元,涨了一千倍,说起来都吓死人。而赵天一在这一家公司手里,就赚了超过两个亿的纯利;当然,看到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眼红是不可能的。有人曾想翻脸不认人,独自吞掉他所购买的那一份;有人想向美国联邦政府告发,分掉这些钱,可惜最后他们一分都没有拿到,人也去见上帝了。这是后话。

  言归正传,对于日本人和法国人、俄国人所谓的抗议,中国政府外交部例行事务般地对外发表了一个公告。声称中国政府向来重视与上述各国的友好关系往来,并愿意继续保持下去;但中国政府不接受一些单方面“莫须有”的指责和抗议。如果有什么误会,大家可以坐下了好好谈,慢慢商议;之前那些和中国政府对话的方式就不要再提了。当然,日本人又拿出中**队在东北和奉天的行动来说事,不过被外交部次长曹汝霖一句“那是在中国自己的国土上”给顶了回去。

  俄国人其实也有很多话要说,比如中国在外蒙和俄国交界的对方驻军、中**队进入哈桑湖地区等。不过可怜的沙俄,自己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国内暗潮涌动,国际军队连连吃败仗,被德奥军队打的接连后退。就算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到前线监军指挥,结果也是一样,整个俄**队士气低沉,国内经济萧条严重,德国人已经盯上了他们。晋升不久的德军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将军已经觉察到了俄军方面发生的变化,向国防部发出请求,希望从西线抽调十个师到东线,协助他发动进攻。

  但是他的建议被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上将拒绝了,他把俄国战场看成只是次要的,拒绝增援东线,因为他认定必须在西线取得胜利。但兴登堡将军据理力争,并通过私人关系向德皇威廉二世呼吁自己的计划;最后总参谋长有限地同意了元帅的要求,他认为只要进行一场目的有限的战役,不让俄军接近,从而使其丧失进攻能力就够了,并不想抽调兵力到东线。因为,总参谋长自己正在制定一个大的战役计划,那就是“凡尔登战役”计划,也需要大量兵力。

  战争初期,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刚刚过去的一九一五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都没有能够奏效,空军方面的优势也随着中国人制造的战斗机到来而消失。刚刚接替小毛奇担任总参谋长的冯·法金汉就想在位上创造奇迹立下大功。经过考虑,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过大而亡;他看到位于默兹高地上的、有“巴黎钥匙”之称的凡尔登要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就是他拒绝向东线兴登堡元帅调兵支援的理由,一个异想天开,最终让德国自己流尽鲜血的计划战役。

  虽然没有从西线调兵过来,但兴登堡元帅还是在一六年初发动了“戈尔利采”突破战役,合围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将军指挥的俄军第三集团军,并向佩列梅什利和利沃夫发展进攻。俄军指挥部对于敌人准备进攻的情报置若罔闻,对如何抗击德奥军队准备实施的进攻没有采取认真的措施。结果自然是一接战就大败,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下令逮捕了几位高级军官,但俄军低迷的士气仍然得不到改变。恰巧土耳其境内在这个时候传来中国远征军攻占巴格达,逼近土耳其原始边境的消息,沙皇立刻命令驻华公使库朋斯齐面见中国总统,希望中国远征军能够在土境内打的狠一些,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解脱自己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库朋斯齐哪里还会向中国政府提什么抗议,赶紧抛开日本人单独去见袁世凯,希望中国人能够帮忙。日俄法三国为了对付中国形成的“小结盟”从内部开始瓦解,又给了日本人当头一棒。话说中国远征军在西亚的战斗又是一个怎么回事?这还得从头说起。

  远征军司令部发起的“巴格达战役”,其外部战役其实在去年的十二月初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土军第七、第八集团军后撤的很厉害,直接退到了巴格达附近,让远征军遇不到,没有爆发战争而已。地面的战斗马跃发生,但天空的战斗却进行了三四次,土耳其军队从北部战场抽调的三十余架战斗机侦察机已经部署到位,开始为自己的军队进行侦查和攻击服务。

  第一次空中格斗发生在去年十二月十三日,纳杰夫上空。中**队刚刚占领这个地方,击退了守城的土军第八集团军两个师的部队,天空就出现了两架土耳其空军的飞机,一架是侦察机,专门前来侦察纳杰夫战斗情况的。另一架是战斗机,为侦察机进行护航的。可惜他们都来晚了,这里的战斗结束了,土军败走了,中**队正在分几个方向入城。也许是土军飞行员觉得自己在天上很安全,也许是职责所在让他忘记了危险,这架侦察机竟然将已经速度不快的飞机再次降低了速度和高度,晃晃悠悠的在中**队上方盘旋。而那家战斗机竟然做出了攻击的姿态,从天空准备俯冲扫射。

  可能是中国远征军有飞机这件事他们还不知道,也可能是临场忘记了,反正这两架土机就这样毫无忌惮地准备工作了。殊不知道,在他们上方五六百的高空,早就有四架涂成沙漠黄的中国远征军战斗机盯上了这两架土机。正在盘旋和正在准备俯冲的土机身后,同时出现了一架远征军战斗机;这两架土机隶属于土耳其空军第四中队和侦查中队,是购买自德国的双翼飞机,属于第一代老飞机。这种机型的飞机在速度是赶不上福克,自然远不是中国战-1型飞机的对手。

  如其说这是一场空中格斗,不如说是一场空中射击表演。那架土军双翼战斗机,被后面追赶上来的中国远征军飞机,在两百米的距离上连续十多发子弹击中了机体,连飞行员本身也中了几颗子弹,当场就没命了,飞机起火燃烧下坠。那架侦察机速度更慢,认真观察地面的两位飞行员直到前面的战斗机被击落,开始下坠才知道自己遇上了敌机。慌乱中就想拉起机身开始后逃,可哪里还有这个机会,等待多时的远征军飞行员一阵机炮就将侦察机从中间打成两截。一百四十公里的速度虽然还赶不上h-1型轰炸机的最高速度,但对付这种一战前就有的老“黄牛”机型,却是绰绰有余。

  第二次空战发生在第一次空战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十四日上午。不甘心自己损失了两架飞机的土耳其空军第十飞行中队,又派出了三个批次八架战斗机寻找中国空军决战。他们以第一批两架作为诱饵、第二批三架作为主攻、第三批三架作为偷袭;想报昨天失败之仇。制定这个作战计划的是德国志愿飞行员克莱纳海耶克,他是作为一名德国预备军官去支援奥斯曼帝国空军的,并担任了第十中队的指挥官,和土耳其人赛特吉中尉一起掌管这个飞行中队。

  第十飞行中队是这次南下的四个中队中的一个,拥有四架战从法国购买的飞机,以及战争期间从德国购买的五架飞机。可惜昨天被打下来一架,今天克莱纳海耶克就出来复仇了。但显然,昨天空中战斗的过程他不知情,否则也不会这么自负;中国人拥有好的飞机这件事德国人知道,但有好飞机不一定就是好的战斗飞机,还的看是谁在操控它们。这一点上,德国人很有自信心,不过战斗开始之后他就不这么想了。对方飞机的各项性能真的太突出了,速度快不说,转弯半径也不大,很是灵活;对方的飞行员竟然坐在密封的玻璃罩子里面,用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空中动作和技巧,驾驶飞机忽前忽后、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翻滚飞行着;这简直超出了他们对飞机驾驶这个行业的认知----飞机还能这么飞!

  这个时期的飞机空中格斗,受制于飞机性能的限制,飞行员只能是你前我后的追逐式战斗,或者是居高临下的俯冲式攻击,还没有发展到后来的相互缠绕、追逐、摆脱、翻滚等高难度技巧。可这些动作,中国空军飞行员都已经做过了,因为他们有好的教材好的引路人。这一没有什么悬念,第四中队的八架土机全部被击落,有三名飞行员成为俘虏,其中就有德国人克莱纳海耶克。

  俘虏后的克莱纳海耶克第一个请求竟然是想去看看击落他飞机的飞机长什么样子,作为一名热爱飞机的飞行员,他想近距离接触一些那些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带密封舱的飞机。虽然英法已经购买了这种飞机,并且在西线战场是使用过,但克莱纳海耶克一直在土耳其帮助土空军作战,还没有见过。这种能将飞机驾驶员包裹在里面的飞机,对他来说真的很新奇。整个一战过程,除了大型的轰炸机,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各国飞机驾驶员舱都是敞开式的,就是一些轰炸机,也是如此。能够见到有舱盖的战斗机飞机,确实很惊奇。

  西方各国虽然购买了赵天一带舱盖的战-1飞机,但赵天一后续机型已经研制完毕,并开始量产。而且不是一款,而是好几款,有带舱盖的,也有无舱盖的;有木头帆布做机身的,有全木头做机身的,也有全金属做机身的。以现在冯如团队的技术和经验,想要糅合一款众家之长的飞机,还是有些困难,所以各种飞机都在制造。

  后来土空军又寻战过一次,损失了七架飞机,然后就不敢在主动出来了;直到巴格达陷落前,他们才被迫出来,但没有等双方飞机交手,土军飞机就全数撤走飞向北面,整个在奥斯曼帝国的巴格达行省,只剩下地面的战斗了。到十二月下旬,远征军已经到达巴格达外围,开始对这座美索布达亚平原最大的城市发起攻击;而此时出西面征调的土军精锐部队也赶到了巴格达北部。第三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巴格达北部的提克里特,由第八集团军残部配合向巴格达北部的小城巴古拜压来;一路从巴格达西北的哈迪塞出发,在第七集团军残部配合之下,先巴格达西北的拉马迪推进。他们的想法是,利用两路大军,将中国远征军抵在巴格达城外;在消耗其有生力量之后,聚而歼之。

  土军第三军在达达尼尔海峡陆地,已经参加过和英法军队的多次战斗,士兵基本上都已经见过血,有了战场实际经验,加上王牌师第十九师的存在,军长哈利勒·萨米对击败中国人很有信心。对于这场巴格达保卫战,伊斯坦布尔也相当重视,虽然第七、第八两个集团军司令官官职比第三军军长要大的多,但战役总指挥的头衔仍然交给了哈利勒·萨米军长,因为他有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