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之绝世杨过 005 初见郭靖
作者:金穹苍的小说      更新:2018-07-07

    逼退李莫愁后,杨过和小龙女回到了大厅,孙婆婆已经做好了一桌饭菜,三人一同入席吃饭,此时杨过心想也是时候了。

    杨过沉吟了一下,说道:“龙儿,我想暂时离开古墓。”

    杨过此言一出,桌上的气氛瞬间冷清了,孙婆婆叹了口气,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

    小龙女显得有些惊慌,忙问道:“过儿,你为什么突然要离开?是有什么事吗?”

    杨过很认真的说道:“我要出去办一件私事,而且是非办不可。”

    小龙女一脸紧张的继续问道:“那要出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

    杨过想了想后,说道:“我想最多三个月吧。”

    听到只是三个月小龙女微微松了口气,但是想到三个月见不到杨过,不禁感到有些落寞。

    杨过见此微微一笑,张口吟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龙女默念了一遍这两句诗,不觉脸色微红。

    孙婆婆说道:“过儿,那婆婆给你准备一些干粮和衣物吧。”

    杨过点头道:“好,谢谢婆婆。”

    孙婆婆叮嘱道:“外面不比古墓,一切都要小心啊。”

    杨过说道:“过儿明白。”

    第二天清晨,杨过收拾好行李,便向孙婆婆告辞了,但却不见小龙女的身影,想来应该是躲在房中,怕与杨过告别时会难过吧。

    来到山下的小镇后,杨过先买了一匹马,说来临走前孙婆婆给杨过塞了不少银子,虽然古墓派从来用不上钱,但这座古墓是当年王重阳为了抗金,专门用来存放军粮物资的,当中自然也包括大量的金银珠宝。

    杨过找人问明白去襄阳的路后,策马而去。不错,杨过此行的第一站正是襄阳,说的准确一点就是去找郭靖。

    一路南下,三日之后已是到了襄阳城外。

    此时还非是战时,城门口盘查还不严密,看守城门的兵丁见他身带兵器,又牵着一匹健壮大马,略加询问,便放他入城。

    杨过牵着马入城,沿着大道向前慢慢走去。两旁店铺林立,集市热闹非凡,各种口音的人士你呼我喊,乱糟糟的一片。

    本想直接前去拜见郭靖,但低头一看,发觉身上的衣服有些破旧,既然已身处等级森严的古代,为避免郭府的门卫狗眼看人低不让他进去,杨过先找了一家绸缎庄买了一身崭新的衣袍和鞋子,虽然看起来算不上华贵,但至少也不显得穷酸了。

    找人打听了一下郭府的位置,不多时便找到了郭府的所在,见有俩个门卫守在郭府门前。

    杨过走上前,抱拳行礼道:“请问二位,这里可是郭大侠的府邸?”

    门卫见杨过衣着崭新,不敢起轻视之心,点头答道:“不错,这里正是。”

    杨过说道:“那就对了,烦请阁下通报一声,就说侄儿杨过前来拜见。”

    门卫听到对方说是郭大侠的侄子,更加不敢怠慢了,只说了一句“请稍等”,便马上进去通报了。

    不久便见一男一女从府内走出,四十岁左右年纪,男的身穿锦袍,浓眉大眼,威严正气;女的贵气端庄,容颜清丽。那中年男人一见杨过便一脸欣喜的叫了一声:“过儿!”

    毫无疑问,来人正是郭靖和黄蓉。

    杨过躬身行了一礼,说道:“郭伯父,许久不见,侄儿有礼了。”

    “过儿免礼。”郭靖上前扶起杨过,并仔细的看了看他,然后欣慰的说道:“想当初郭伯父送你去终南山时,你还是个孩子,如今却已是个大人了。”

    杨过笑道:“郭伯父也和当年一样,风采依旧啊。”

    郭靖又把杨过带到黄蓉面前,说道:“来!过儿,见过你郭伯母。”

    杨过淡淡的说道:“郭伯母好。”

    黄蓉见此眼神微动,同时微笑着说道:“过儿,你要来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一声,也不让你郭伯母好好准备准备。”

    杨过说道:“郭伯父一向待侄儿如一家人,既是一家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郭靖在一旁点头道:“对!都是一家人,我们也别在这站着了,快进屋里坐下吧。”

    三人一同入府,走进大厅后便各自坐下。

    郭靖一脸关切的问道:“过儿,这几年你在全真教过的怎么样?”

    面对郭靖这个问题,杨过其实不想如实回答,但心想此时若是不说,只怕就要等到一年后在英雄大会闹起来了,再者就算隐瞒事实,很快也会暴露出来,到时反而不好。

    杨过稍微犹豫了一下,说道:“郭伯父,其实侄儿早就离开全真教了。”

    郭靖闻言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什么!怎么会这样,到底出了什么事?”

    杨过说道:“郭伯父,您还记得当初在终南山下发生了什么吗?”

    郭靖回想了一下,然后说道:“当然记得,当初在终南山下,全真教的弟子误认为我是淫贼,联手向我攻来,我逼于无奈便与他们动了手。”

    杨过接着说道:“后来真正的贼人被郭伯父打退,而那赵志敬因主阵不力,又对郭伯父不敬,还让贼人有机可乘,被丘道长当面训斥一番,之后那赵志敬又成了我的师父,说到这里郭伯父是否已经明白了一些?”

    杨过所说全是郭靖亲眼所见的,郭靖对此自然是一清二楚,当时他未曾多想,如今从杨过口中再次提起,方觉此事略有不妥,确有疏忽之处。

    郭靖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难道那赵道长对此事耿耿于怀,收你为徒后更为难于你?”

    杨过叹了口气,说道:“若只是那赵志敬为难于我也罢了,最可恨的是当初和郭伯父交过手的小道士全都怀恨在心,但郭伯父乃当世大侠,无论威望和武功皆无人能及,那些小道士岂敢找郭伯父的麻烦,于是便将这笔账全数算在侄儿的头上。赵志敬对此心知肚明却视而不见,而且从不教我武功,但又怕全真六子责怪,便只教我背诵全真大道歌,侄儿在桃花岛时郭伯母并未教过我武功,我又如何能够领悟当中所言?而当全真六子问起时,赵志敬便推诿说已经传授了我武功,只是我自己不用功所以才毫无所成。”

    郭靖听到此处不禁感到气愤,同时面带愧疚的说道:“过儿,你受苦了,是郭伯父连累了你。”

    黄蓉也在旁说道:“郭伯母也有责任,要不是郭伯母当初没教你武艺,你也不至于如此。”话虽然说的诚恳,但看她一脸平静的样子,却不知这话有几分诚意。

    杨过摇了摇头,说道:“侄儿不怨郭伯父和郭伯母,因为我知道你们是一心为侄儿好的,所以侄儿在全真教受再多欺负也一直忍着,直到后来那赵志敬逼我和他徒弟比武,我被打的遍体鳞伤险些丧命,在最后关头我无意中使出了蛤蟆功,将他徒弟打成重伤,我料那赵志敬绝不会放过我,所以我才逃出了全真教。”同时看着黄蓉心中暗道:“黄蓉,我虽然不会怨你,但是却不得不防你。”

    郭靖听完事情的原委后,长叹一声道:“我真想不到,当初送过儿去全真教习武,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黄蓉抓着郭靖的手,安慰道:“靖哥哥,这样的结果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你也不必过分自责了。”

    郭靖没有接受黄蓉的安慰,仍然在心中自责,过了半晌才抬起头看向杨过,沉吟道:“过儿,都是郭伯父的错,害你小小年纪就吃尽了苦,但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叛教出逃终究于理有亏,所以你还是回归全真教门下吧,郭伯父会亲自送你回去,讲明事情的原委,并让各位道长好好照顾你。”

    杨过早料到郭靖会这么说,所以也想好了说辞:“郭伯父,若是几位道长责罚了那些小道士,只怕他们会更加怀恨在心,道长们贵人事忙又怎能面面俱到?到时私底下我还是要受他们的刁难,再者正所谓法不责众,就算几位道长发现了他们刁难我又能如何?难道还能把他们全都逐出师门吗?既然如此又何必勉强。”

    郭靖想了想也确实如此,但一向极端重视尊师重道的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杨过叛教出逃的事实。

    杨过也看出了郭靖的想法,于是在郭靖开口前说道:“郭伯父,您也不必多想了,现如今侄儿已不能再回全真教,因为我已经另投明师了。”

    郭靖惊讶的说道:“什么!你拜了何人为师?”

    杨过解释道:“侄儿当年逃离全真教时早已身负重伤,幸得终南山下古墓派的一位婆婆相救才保住性命,为报答她老人家的救命之恩,侄儿便拜她为师,决定侍奉她老人家。”

    郭靖原本是想说另投明师需得师门同意,否则便是大逆不道之举,但听到杨过说拜师是为了报救命之恩,接下来的话便有些说不出口了。

    杨过熟读原著,自然很清楚郭靖想说什么:“侄儿知道郭伯父想说什么,只是当初我太过年幼,不懂得那么多规矩,现如今虽然知道了,但一切已成事实,现在若是再回全真教,不仅是再次背叛师门更是忘恩负义,侄儿实在做不出这种事。”

    杨过很清楚郭靖的迂腐,只要借大义来压他便无话可说。

    果然不出所料,郭靖无奈的叹道:“唉,既然如此也没办法了,这件事我会写信向马道长解释的。”

    杨过拱手行礼道:“侄儿多谢郭伯父体谅!”

    郭靖点了点头,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过儿,过去的事就算了,从今往后你一定要懂得尊师重道,要记住为人处世需以仁义为先。”

    杨过恭敬的回道:“谨遵郭伯父教诲。”

    见此郭靖也稍感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