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鬼都想跟珍珠公主恋爱 第二十四章 奏请出巡
作者:巴山君子兰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第二十四章奏请出巡

    追仙太子率领全体文武百官上香、磕头、作揖。

    徐阶说:“文武百官各就各位入座,静听祭祀礼乐,静观祭祀舞蹈。”

    礼乐司的五十五位乐手演奏起了祭祀礼乐,九十九位绝色舞女,全部身着朴素的服装,跳起了优雅、庄重、肃穆的祭祀舞蹈。

    祭祀礼乐、舞蹈结束后,徐阶宣布:“祭祀圆满礼成,文武百官到斋宫吃斋饭。”

    祭祀结束,吃了斋饭后,追仙太子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回到了紫禁城。

    当日,杜皇后没有支持追仙太子代表皇帝巡游天下的想法,追仙太子怕母后过分为他担惊受怕,也不争辩。从天坛回到紫禁城后,便到西苑毓德宫给皇帝递交奏折。

    皇帝身穿黄色龙袍坐在宝座上。

    皇帝戴的皇冠又称平天冠,由綖(yan)板、旒、冠武、玉簪等组成。綖板用桐木制作,前圆(略呈弧形)后方,外面覆盖着有文彩的丝织品,上(表)为玄色,下(里)为红色。长合周尺二尺四寸,宽一尺二寸,前后各垂十二旒。旒以系玉的五彩丝线为缫(同藻),每旒穿有赤、白、青、黄、黑五色玉珠十二颗,缫上有结(称为“就”)使玉珠之间相隔一定距离。綖板下为长条形玉衡,用以承托綖板并固定在冠武上。玉衡两端垂充耳一对,充耳用玄紞(dǎn,丝线)系黈纩(tǒukuàng,明代指黄色玉珠)和白玉瑱(tiàn,玉珠)各一颗。冠武是冠的主体部分,圆筒形,用竹丝编成胎,再冒以皁(黑色)纱。冠武上饰长方形金池一对(前后各一)、葵花形金簪纽一对、缨纽二对及金条(条状金饰)若干。朱缨从冠武两侧缨纽处向外穿出,系结并虚悬于颔下。玉簪自右向左插在冠武的金簪纽内,簪首呈正方形。另有朱纮一根,一端系在冠武左侧玉簪(簪脚)上,再从颔下绕至冠武右侧,仍系于玉簪(簪首)上,余端下垂。

    皇冕的顶端由綖板构成,取“平直如水”之意,寓意治天下要公平,无论贵贱亲疏平等对待;

    垂下来的丝线上面镶嵌着各种宝石,取“垂拱而治”之意,一方面表现帝王皇权的神圣尊贵不可侵犯,一方面寄托皇帝圣明,无为而治的美好愿望。

    追仙太子满心认为,自己代表父皇巡游全国的理由非常充足,父皇一定会答应自己的请求。不料皇帝看了追仙太子的奏折,竟然跟杜皇后一样的想法。

    皇帝说:“皇儿,你现在还年轻,做这么多事情,吃不消的,还是稳中求进,先去江南一带、沿海一带巡游、历练一番,等你积累了经验,再做进一步打算吧。”

    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虽然皇帝以前不是十分喜欢追仙太子,但是,他存活下来的子女并不多,何况前面的两个太子已经夭折了,皇帝的心里真的是再也经受不起丧子之痛的打击了。而且,每次重新确立太子的时候,整个朝廷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互相伤害,动荡不安,实际上也是对国家和大明王朝的伤害,所以,皇帝实在是害怕追仙太子再出什么差错。

    父皇和母后都反对自己巡游全国,这下追仙太子没招了。

    梦蝶用心音跟追仙太子说:“太子殿下,您不是有一个高参吗?怎么不找他出主意呢?”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追仙太子拍了一下脑袋:“哎呀,是啊!”

    追仙太子赶紧命邓公公去传一向欣赏自己也支持自己的老师高拱来商量对策。

    高拱到了慈庆宫,跟追仙太子说:“太子殿下,现在事情已经成这个样子了,您也不要过于激进,违拗皇上和皇后的意愿,否则容易弄巧成拙。您不妨先走出京城再做进一步打算,到时候便可以相机行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或许,如果您前面的工作做得很好的话,皇上有可能改变主意,让您巡游全国了呢。”

    追仙太子一拍手:“对呀,姜还是老的辣。还是老师棋高一着,考虑周详。咱们就这样做吧。”

    “老师,”追仙太子接着说,“这次出巡,你得全程陪同我,给我做高参。”

    “没问题,太子殿下。老臣的主要职责就是全力辅佐太子殿下啊!”高拱很爽快地答应了追仙太子的要求。

    高拱知道,追仙太子在书本知识、理论水平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但是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也很想全力辅佐追仙太子,让他尽快地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一个完全具备帝王才能的合格储君。

    追仙太子说:“老师,您和邓公公确定巡游随行人员。首先找一个好的吏部官员,因为今后需要大量人手,就由这个吏部官员考察、推荐其他随行人员。”

    高拱说:“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邹应龙很合适。这个人非常正直,是个出名的大清官大忠臣,任何人都敢弹劾。”

    “太子殿下,我也赞成由邹应龙负责人员选调工作。他选调的人肯定没有任何污点,都是正直之士,循规蹈矩之人。”邓公公说。

    “好。”追仙太子说,“我还需要一个道士,但是不需要蛊惑长生不老、修仙炼丹之类的人。”

    高拱说:“太子殿下,太常寺丞、提点武当山一一道长学识渊博,法术、武艺都很高强,道德高尚,只修道不修仙不炼丹。皇上不喜欢他,一直被冷遇,正好可以跟随太子殿下。”

    太子大喜过望:“那就太好了!太好了!”

    一天,在皇极殿早朝。

    追仙太子,景王朱载圳,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延德,黔国公沐朝弼,临淮侯李庭竹,怀远侯常文济,武安侯郑昆,镇远侯顾寰,恭顺侯吴继爵,抚宁侯朱岳,安远侯柳震,定西侯蒋佑,武定侯郭守乾,伏羌伯毛桓,诚意伯刘世延,豊润伯曹松,广宁伯刘允中,清平伯吴家彦,玉田伯蒋荣,安平伯方承裕,忻城伯赵武,彭城伯张熊,应城伯孙永爵,崇信伯费坤,宁晋伯刘斌,遂安伯陈志,东宁伯少保焦栋,成安伯郭应乾,内阁首辅严嵩,太师、内阁大学士高拱,侍讲学士令翰林事张居正,掌翰林院侍读学士、太常卿陈以勤,严嵩走狗、干儿子、通政使王环国,制敕房办事左通政王槐,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欧阳必进(严嵩小舅子。明代政治家、科学家。很正直),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邹应龙,户部尚书方纯,礼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工部尚书吴鹏,工部左侍郎严世蕃(严嵩之子),刑部尚书何鳌,兵部尚书、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杨博,都察院巡抚都御史冯岳,都察院副都御使周钧、左都御史周延、右都御史郑晓、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鄢懋卿,大理寺少卿万恭,太常寺少卿刘大实,光禄寺少卿刘朝佐,太仆寺卿黄懋官,鸿胪寺掌寺事太常卿吴祖乾,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谢丕,锦衣卫指挥同知严鹄(严嵩孙子),尚宝司司丞、少卿黄廷用,尚宝司司丞曹守员,尚宝土司丞吴性,翰林院学士吴山,太子少保兼翰林院学士李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掌吏部事大学士李本,巡按御史路楷,国子监博士李贽,都御史郑晓议,刑部郎中、山西布政使司王世贞,兵部职方张佳胤,兵科给事中夏栻,吏科给事中孙浚,追仙太子侍卫长、龙虎将军高岚,追仙太子贴身女侍卫、锦衣卫特勤、詹事府正三品少詹事铁风姑娘,锦衣卫经历沈炼等众多大臣在朝堂上。

    众大臣全部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内总管崔文说:“今日早朝,各位大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追仙太子出巡的事情虽然已经事先给皇帝报告了,并且得到了皇帝的批准,但是也要经过朝堂上群臣商议这个程序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追仙太子做事非常谨慎,一般来说,凡是追仙太子要做的事情,肯定事先已经与皇帝私下沟通过了,拿到朝堂上来商议、决定,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没有几个大臣不识相,敢于公开表示反对的。朝堂上还有一个没有正式形成文字依据的规矩,就是在朝堂上上奏折时,都首先由太子上奏折,然后是王爷,接着是公侯伯等皇帝最亲近、最信任的老臣,最后才是内阁大学士及六部等官员上奏折。

    追仙太子首先出列启奏道:“儿臣有本要奏。”

    皇帝说:“太子有何事上奏?”

    追仙太子说:“儿臣久居宫中,以前,因为年少,从未走出京城,对大明王朝各个省份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民生疾苦尚无切身体会和了解。儿臣恳请父皇准许儿臣代表父皇巡游全国,增广见闻,增强才能,体察民情,慰问灾情,抚慰百姓,查勘冤狱,宣示皇恩浩荡,并相机处理一些简单事宜。”

    皇帝本来也希望追仙太子能够早日独立,经历一些历练的,但是,明明只让他沿江南一带到南海的,没想到他却仍然请求巡游全国。皇帝也是一言九鼎之人,而且为太子自身安全及政治安全着想,肯定要坚持先前的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