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哲学原理 第1章 批判......从我自己开始
作者:杨世龙的小说      更新:2018-06-10

  我在人类之经中,有几个观点是错误的。

  我说宇宙有中心也有边际的,这是错误的,宇宙应该是没有中心和没有边际的。

  我过份的强调阶级的重要性,总觉得人类社会中的意识性存在,都是有阶级的络印,其实不是,有些意识性的存在,理论,规律,意识形态,科学,文化和艺术等等,它们并不是所有的都带有阶级性的。

  阶级性:这个意识性的存在,一方面,在它的外部,有非阶级性和它形成矛盾的统一体。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而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会进行着互相之间的转化的。由此可以得出,并不是所有意识性的存在都是有阶级性的,有些意识性存在一定是不带阶级性的。

  同样的,并不是所有的物质性存在也打着阶级的印记,有些物质性存在不带有阶级性,有些则带有阶级性。

  阶级性:这个意识性的存在,二方面,在它的内部,会形成部分阶级和部分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统一体,就是说,在有阶级性的意识性存在里面,相应的意识性存在并不是从阶级内部所有阶级的利益出发的,而只是从阶级内部中部分阶级的利益作为出发点的。如共产党宣言,它是带有阶级性的,但是它是为了阶级内部无产阶级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阶级内部的资产阶级而书写的。在这里,我们是把阶级性从经济的角度来分类,从而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而带有阶级性的共产党宣言,并不是阶级内部全部阶级的宣言,它只是代表其中无产阶级的宣言。

  如果我们把阶级性从政治的角度来分类的话,阶级可以分为权利阶级和无权阶级。也可以说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有些法律法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的,而有的法律法规则是体现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的。

  人类社会所有的活动,大体上分为政治上的活动,经济上的活动,文化上的活动。这三大人类社会活动,都是阶级性与非阶级性的统一体,有的带有阶级性,有的则不带阶级性,有的虽然带上阶级性,但是又只是为阶级内部中部分阶级服务的,而不是为全部阶级服务的。

  每个人的理论和思想,只要这个人的理论中所关系的物质性存在和意识性存在没有到消亡的那一天,还一直存在于宇宙当中,那相应的这个人的理论一定是不完全的,一定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体,一定还有错误的成份和比例。

  只有当相应的物质性存在和意识性存在消亡了,我们才能对这个相应的物质性存在和意识性存在作出完全的,绝对的结论。

  不到消亡的时候,不到最后,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