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哲学原理 第2章:进化与刺激的辩论
作者:杨世龙的小说      更新:2018-06-10

  我在人类之经中提到过,人类从产生开始,直到人类消亡为止,人类社会不管怎么变化,在人类意识的世界里,最基本的几个问题是始终不变的: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要怎么做

  我们死后要到哪里去

  那里有人吗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着人类,过去也是,现在也是,将来也是。

  在这本书中,我们要好好的去论证一下。

  宇宙中,时间不断的变化着,时间与空间组合成为一个动态中有静态,静态中有动态的宇宙。宇宙本来是一无所有,完全空白,完全虚无,但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在宇宙中产生了物质,物质一旦产生,宇宙就变得充实了,就不再是一片空白的宇宙了,物质让宇宙充满生机,充满神奇,充满意义。

  物质成双数的产生在宇宙当中,质量体,能量体,质能混合体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在宇宙中的,物质不但有大小之分:有多少质量,有多少能量。而且还有性质之分:有正性质量物,正性能量物和负性质量物,负性能量物。性质相同的物质呈互相排斥的现象,而性质相反的物质呈互相吸引的现象,即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正因为物质与物质之间,或者物质内部的部分与部分之间各自拥有的能量和质量的大小上和性质上的不同,最终形成了一个在物质与物质之间或者物质内部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力的产生。

  力的结果就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固定在一个时空点上的运动或者物质不断的变化着时空点的运动。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质运动的方式:决定了物质运动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

  我们是从物质中走出来的,我们是物质,我们是物质中有意识功能的物质,我们这种意识物是有生命的,我们是有意识的生物体,我们是从有生命的动物中走出来的在宇宙中存在的意识物。

  人前动物:是人类从动物转化成为人类之前的那种动物。人是动物,但人要从人前动物变化成为人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在神学中,在宗教学中,人是上帝创造的。而在所谓的科学中,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人是通过自身不断的进化而来的。

  漫长的进化若能让动物产生意识变成人类,那所有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中一定都会产生意识,有些动物要求的时间长些,有些动物要求的时间短些,但是最终都能产生意识,只是有所先后而已。

  现在生活在森林里的猿类,或者经过人类专门培训过的猿类,若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时间慢慢的过去,十年,百年,千年或者万年,这些猿类迟早总有一天会产生意识的。在进化论中,猿类是人类的近亲,既然人类能够通过进化让人前动物变化成为人类,那么以此类推,猿类也能够通过漫长的进化让自身产生意识的。只是需要的时间或长或短而已。

  动物的进化就像一群人在跑步比赛一样,若把动物产生意识的时间点,假设为跑步比赛的终点,那么人前动物拿了第一,其他与人前动物不相上下的可以说是人前动物的近亲的应该拿个第二,其他比如牛和马应该拿个第三或者第四或者其他名次。

  所有参加比赛场的选手都能到达终点,只是有的快些,有的慢些而已。最终都能到达终点。只是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而已。

  依照进化论的观点,理论上,随着时间不断的向后推移,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只要是动物都能产生意识,都能变化成为有意识的动物。

  这就说明达尔文进化论还是一个绝对与相对的矛盾的统一体,也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的统一体。绝对中有相对的地方,正确中有错误的成分。

  进化只能改变生理,改变动物身体的部分而不是全部,从而让动物身体的各个部位更好的适应正在变化着的大自然的环境,以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从而在大自然的环境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动物要想产生意识,变成人类或者其他有意识的动物,只通过漫长的进化是绝对不可能产生意识的。

  动物要想产生意识,必须得到来自外界的帮助,得到其他意识物有意识的外来帮助,才能让动物产生意识,我们把其他意识物对动物,确切些说,是对人前动物外来的帮助,称之为外来刺激,简称为刺激。

  没有刺激,就不会让人前动物产生意识,变成人类。刺激不是漫长的外来帮助,而是呈快速的飞跃式的人外意识物对人前动物的行为。让人前动物一跃变化成为人类。这是一种飞跃式的改变。

  人外意识物对人前动物的刺激,也许是直接性的刺激,直接性的通过某种方式刺激人前动物的大脑让人前动物产生意识形成人类。也许是间接性的刺激,间接性的通过某种特定方式的训练和引导让人前动物产生意识形成人类。

  人外意识物对人前动物的刺激,让人前动物迅速的一跃变成有意识的人类。这种刺激,不只是对人前动物脑部心理的刺激,而且可能还包括对人前动物的其他身体的部位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生理上的刺激和改变,让人前动物变成人类之后,在身理上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环境和能更好的在自然环境中显示出人类的优势和人类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