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闲臣 第三十六章、住持解签玄又玄
作者:笑笑生1314的小说      更新:2019-05-29

    此时,日头将近正中。

    天坛寺一带苍翠如墨,两颗砂糖椰子树,分立于道路两边,油绿的羽状叶片,巨大而稠密,犹如天然的华盖,看上去就像一把把大绿伞,一股凉爽的感觉油然而生。

    砂糖椰子左边是一颗高榕树,枝头无数小果如同一个个火红色的珊瑚,缤纷似锦;右边是一颗大槟榔树,高干挺拔,迎风而立,树下生出一颗小槟榔,如同站岗的父子。

    再往前,便是两颗雄伟浑圆的贝叶棕,叶片像一只只大手掌,给人一种庄重充满活力的感觉。两颗贝叶棕旁分别矗立着一颗枝繁叶茂的菩提树,分列寺庙门前,一左一右。

    另有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地涌金莲等各色花草散布于五树底下,清新盎然。

    如此锦绣多姿,尤其那颗结有果实的高榕,招来不少鸟儿,像画眉八哥,时不时地啄一口树上小果,然后抬起头来瞧一眼路人,展开双翅,扑腾扑腾地换一个地儿,叽叽喳喳十分欢快。

    “好一幅风景!”水墨恒赞叹一声。

    赵师爷跟在后面点头哈腰,他可没心思欣赏,心里头乱着呢。

    步入寺中,水墨恒应景儿,在大雄宝殿敬了三柱高香,两个小沙弥站在法案旁,为他敲动钟磬。

    赵师爷心不在焉地问:“万无师父呢?”

    其中一位小沙弥答道:“在方丈室里。”

    赵师爷道:“这位是皇上派来剿匪的督军御史,贵客亲临,万无师父焉能躲着不出来迎接?”

    一听是皇上身边的人,刚才搭话的那名小沙弥迅速跑出去,很快又跑进来说:“师父请施主进去。”

    水墨恒跟随小沙弥,步出大雄宝殿。

    水蛋和赵师爷正欲同水墨恒一道进去,不料被小沙弥拦住:“我家师父说只见督军御史,请两位施主留步。”

    水蛋和赵师爷无奈,只得止步,回到客堂等候。

    水墨恒走进方丈室,见当中坐着一位老人,脸颊瘦削沟壑纵横,身着一件大红袈裟,须眉皆白,双目炯炯有神。

    “水墨恒拜见万无师父。”

    “免礼,施主请坐。”万无看似得有七八十岁,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可一开口说话,声音却像铜磬般响亮。

    小沙弥给水墨恒看座,又沏了一杯茶,然后退了出去。

    万无开门见山问:“御史大人可是为李施主的死而来?”

    “正是。”水墨恒欠了欠身子,“我想看看李大人来贵寺抽的那支签,不知可否?”

    “施主请自便,第四十八签便是。”

    水墨恒走近签架,取出第四十八签,只见上面写着:“凭君逍遥快活林,百丈游丝莫问心。平地一声风雷起,金变沙来沙变金。”

    签文的背面是解签的文字,同样附有四句话:“杯上雪,梦中烟,何处逢情不堪怜?死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佛门前。”

    水墨恒反复念着签文和解签的文字,联想到李延这一生,感觉此签既神奇又邪乎!

    李延不正是逍遥快活一生的角儿吗?但是最快乐的生活亦是最危险的生活,所以说“百丈游丝”,不要问心,问心便会出事儿,金子变成沙子。

    “逢情堪怜”,这是何等的领悟啊!

    世间又何止李延一人深入其中?但回头一看,世间一切犹如杯上雪梦中烟,正如佛家所言: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只是最后一句不大懂。

    水墨恒放下签,抱拳一揖:“死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佛门前,请问万无师父,应作何解?”

    万无释道:“此签源于本朝一位落魄的诗人、画家唐寅。在佛家看来,人有三世:今生、前世和来世。今生虽灭,但若能勘破一个‘情’字,来世便能放下,明白人生本自空幻的道理。既能领悟,也就心满意足不后悔了。”

    “李大人的死,莫非在万无师父意料之中?”

    “老衲眼里并无生死之别,生亦是死,死亦是生。”

    “不知当日万无师父如何对李大人解说的?”

    “李施主只关心仕途,如何沙变金东山再起;却不明金变沙实乃自己所为。老衲曾劝他定心求佛,参悟佛法,以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之心济度僮民,可惜,可惜……”万无摇头,没再继续说下去。

    水墨恒不便追问,不过听他的意思,似乎李延的死咎由自取,遂说道:“那我不防也抽一签,烦请万无师父一解。”

    “施主请便。”

    水墨恒随喜抽了一支,三十四签,签文写道:“半醉半醒之间,还它笑眼千千。记住人间真情,迎接浮生万变。”

    解签的文字是:“欢声笑语时节,冷暖高低相随。本是吃喝玩乐,何必执着完美?”

    水墨恒将签递给万无。

    万无接过一看笑了,又盯着水墨恒看了几眼,道:“施主能以游戏的心态,还世俗千般笑眼,看冷暖,识真情,迎浮生万变,颇具慧心,实乃智者,此生必鸿运当头;只可惜施主偏生执念,追求完美之执,到头来或许会被所累。”

    “那请问万无师父,如何破执?”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放下一切,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施主身处俗世,只要不过分执着而生出怨念来,冷暖自知,又何必违心去破呢?阿弥陀佛。”万无双手合十。

    “多谢师父。”水墨恒还了一礼。

    “老衲今年七十有三,在天坛寺做了三十多年住持,可否替僮民问施主一言?”

    “师父请问。”

    “何为民?何为匪?”

    “这个……”水墨恒一下子愣住了。

    “施主去吧。老衲奉劝一句,李施主的死大可不必一究到底。”

    “为什么?”

    万无摆手送客,喃喃念道:“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念的正是唐寅唐伯虎的诗。

    从方丈室出来,水墨恒尚未完全领会“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之意。

    “御史大人,可有收获?”赵师爷第一时间迎了上去。

    “何为收获?回衙。”水墨恒兀自沉浸在万无的问题中,长袖一拂闪身出了天坛寺大堂。

    忽然一名小校急匆匆地跑来,单膝一跪两手抱拳,禀报说:“御史大人,街头有士兵打架斗殴。”

    注:

    唐伯虎《伥伥词》的全文是——

    伥伥莫怪少年时,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不应悔,衲衣持盏院门前。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即1470年,卒于嘉靖三年,即1524年。

    他的一生坎坷,屡被现实打击,晚境更是凄凉,思想减趋消沉,转而信佛。死后诗文几近散轶。直到万历年间,才有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诗赋词章。

    所以在明朝,唐寅虽有“吴中四才子”之誉、自诩“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但诗文并不为同朝人熟知,尤其是笔者讲述的隆庆年间这段历史。在此,只是为文需要,才穿用了唐寅这首并不十分出名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