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第三百六十二章:扶摇直上(十)
作者:陈健钢的小说      更新:2019-04-25

  车船店脚衙牙,算是江湖行业的代表性人物。

  要想要求这种人身世清清白白奉公守法,有如椽木求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汉江船行建行不到一年,就成多家船厂最大的木材供应商。

  船行最大的东主是一个叫刘礼的汉中人,另外几个东主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没人见过。

  船厂占地面积非常大,不下十亩。

  木材堆积如山,陈远宏走进船厂时,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忙得热火朝天。

  船坞里停着一艘差不多200石的平底漕船,差不多要完工了,看来年底就能交货。

  船坞很大,可以同时造各种型号吨位的船只不下十艘。

  “公子,幸不辱命,现船厂在湖广排名可挤进前十。”陈远宏刚一坐定,刘礼在旁边说道。

  他点了点头:“很好,你做的不错,以后你们要把精力放在制造战船上面。”

  陈远宏一边喝茶,一边用手指敲着矮案考虑着。

  自从郑和率领最大规模的舰队七次远航之后。

  朝庭已经布威严于四方,万国来朝,逐渐的歌舞升平,刀枪入库,已经不再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昔日的巍峨的宝船,也只能慢慢的等待着被腐朽的命运。

  从此将海洋的控制权拱手相让,而此时西方的殖民者已经将触角伸向上了全球。

  荷兰人已经占领了大员,葡萄牙人占领了濠镜澳,殖民者开始大规模的入侵东南亚。

  “制造宝船的师傅,你们找了多少?”

  “花了大价钱,在龙江关找到了三位。”

  “制造风帆战列舰的夷人呢?”

  “黄、张、柳三位总师正在全力寻找。

  他们已于今年6月各带了一百太白军官学校的学员。

  分赴马尾、崇明、金陵,执行公子的龙腾大海计划。”

  刘礼恭敬的给陈远宏口述:“公子在外作战大半年,书信送达不便,有些消息未能及时送达,因此可能不太了解情况。”

  “南刚和袁浩呢?我的马场建立起来了吗?”

  “建起来了,头三年初步估计可以培养一万匹军马,以后逐年递增。”刘礼说道。

  船和马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是短时间可以建立起来的,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时间。

  特别是船,想到这里,陈远宏不免有些焦躁。

  “找到了会造战列舰的人,让他把夷人的软帆技术,和咱们的硬帆技术结合一下。

  尽最大努力研制出一种,远近适宜的大帆船。”陈远宏有些烦恼的揉了揉眉头。

  历来中国的帆船都使用硬帆,硬帆一般都用细竹篾或蒲草叶子编织。

  硬帆的好处是综合效率高,可以围绕桅杆旋转,甚至可以完全的利用各个方向的风。

  单位面积的硬帆和软帆相比较,硬帆对于风力的利用远大于软帆。

  但是由于硬帆自重过沉,越大的船帆也越重。

  有的大船甚至“非数百人莫能举动”,所以帆面积会小于软帆的西方船。

  但西方船的软帆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因为帆面的综合效率低。

  他要把桅杆建的非常高才行,而桅杆过高随即就又带来了桅杆的强度问题。

  为了增加桅杆的强度,又必须在桅杆上绑上众多的绳索,来增强桅杆的强度。

  这样的话,帆面就无法像中国式的硬帆一样围绕桅杆转动,有一部分的风他就无法利用上。

  就是利用上了也由于它是软质船帆的原因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所以说软帆效率最高的时候就是顺风的时候,这个时候单位面积内它的效率和硬帆相比不相上下。但是软帆由于重量轻的原因,它的面积可以做的很大很大。

  所以在顺风的时候可以获得的推力远超硬帆船,也可以驱动更大型的船只。

  当然海上航行不可能大多时候都是顺风行船。

  根据白努利效应,软帆船对风力的最大利用是侧顺风的时候。

  当然效率低的也有侧逆风的时候,而为了利用前侧方刮过来的风,就必须利用三角纵帆。

  三角纵帆虽然利用侧风和逆风的效率较高,但是顺风情况下其效率又比较低。

  中国式的硬帆却根本没有这么多的顾虑,只要一种帆,就可以利用所有方向的风,俗称八面风。

  正因为如此,就是到了清朝末期,满世界都是软帆的时候。

  中国造的“耆英”号风帆战舰,依旧使用的还是硬帆。

  硬帆的缺点就是因为是整帆升降,面积做的不能太大,否则人拉不动。

  桅杆的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桅杆的强度要受影响,要不然软帆和它相比也就没有任何优势。

  当然到了现代,除了为了旅游而建造的那些帆船以外。

  为了节省能源,货轮上使用的风帆已经全部都是硬帆的天下了。

  不过现代的硬帆都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成的,完全电脑控制的硬帆。

  看来我们及早的发现了软帆的缺点,摒弃软帆船,钟情于效率高的硬帆。

  这些大大超前的意识,却由于当时科技技术的落后而落后。

  而在这个使用材料被限制的年代,三种帆装各有各的好处,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环球航行殖民来说,大型横置软帆最适应于深海远程航行。

  而对于一个区域内的货运而言。

  使用人数比较少的硬帆,是比较好的经济的选择,这样可以节省运输成本。

  而小型以速度见长的快船来说,则是三角纵帆效果比较好。

  所以随着航海知识的增长。

  西方逐渐采用了大型横帆船,加三角帆和支索帆的布局,适用于顺逆风。

  而中国一直使用硬帆来适应八面风。

  当然这时的帆船桅杆,也和西方帆船的桅杆有很明显的区别。

  此时帆船的桅杆因为在高度上远不及西方船只。

  对于强度的要求,也就不像西方船那样严格要用密密麻麻的绳索固定。

  西方帆船的桅杆是由3或2段独立的桅杆通过桅楼组合成的。

  桅杆高耸,有的甚至达到四分之三船长。

  后期的战舰还有附加翼帆,所能悬挂的帆的面积,会远远超过了中国帆船。

  因此在航速上的优势也明显优于中国。

  此时的大帆船普遍可以达到11节。

  而中国帆船由于帆自重过大,造成面积小的原因,所以速度很难超过7节。

  记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中,船队长期处于时速3-4节的情况。

  当然这是平均速度,历史记载的最高航速折合现在为7节左右。

  想靠这个龟速去殖民全世界,洗洗睡吧。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移民全球》,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