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第六百二十九章:大国崛起(二十九)
作者:陈健钢的小说      更新:2019-04-25

  对于从罗马时代,就已习惯用香料改良食谱的欧洲人来说,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部的军事成功,是一个重大打击。

  悲剧的是,气候寒冷的欧洲并不适合生产“香料”。

  甚至连生姜这种国人最常见的“香料”,都长期依赖进口,由印渡制成干姜粉出口至欧洲。

  在这种情况下,在“几内亚”海岸的发现,能够带来多大商机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葡萄牙人在这段西临大西洋的雨林带,在几内亚——利比里亚中所发现的“几内亚胡椒”。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胡椒,而是属于姜科的“非洲豆蔻”。

  用一个大众熟悉的物种之名,为一个外观或味道相似外来物种命名,也是一种,有利于打开市场的商业惯例。

  比如我们熟悉的“胡椒”、“胡萝卜”,还有我们今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的土豆,都是这种情况。

  然而在当时,除了植物学家以外。

  估计没有谁会关心长相类似胡椒,又有香辛味的“几内亚胡椒”,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胡椒。

  事实上,这一误会应该也不是源自于葡萄牙人。

  因为在葡萄牙作出这一发现之前,摩尔人已经透过跨撒哈拉贸易,将这一产品输往欧洲,并作为胡椒的替代品了。

  只不过,它最初是被称之为“非洲胡椒”罢了。

  这一误区在地缘z治上的一个映射就是,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的这段“胡椒”主产区,被命名为“胡椒海岸”。

  同时,由于所有迷人气味的“非洲豆蔻”外观有些像谷物。

  它也被欧洲人称之为“来自天堂的谷物”也叫天堂谷,所以“胡椒澳”又有“谷物海岸”之称。

  后世继承“谷物海岸”/“胡椒海岸”,这笔地缘遗产的国家是利比里亚。

  至于海岸线略短的塞拉利昂,之所以没有和利比里亚合成一个国家,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殖民分割。

  简单点说,塞拉利昂后来成为了英国殖民地,而利比里亚则成为了米国殖民地,几内亚则为法国殖民地。

  当法国人凭借地缘位置优势,成为西北非/西非/中非殖民势力主导者之后,在非洲西海岸谋得一两个据点。

  是类似英/米这样的海洋国家,打通航线、维护海洋利益所必须追求的。

  除了相似的环境,以及地缘z治源头以外,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成为英、法废奴主义者的试验地。

  基于位置的原因,西非一直美洲h奴的主要输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各种方式,在北美获得自由的h人数量也越来越多。

  关注这些自由h人命运的,并不仅仅只有,认定奴隶制已经过时的z治势力。

  自由h人的大量存在,不仅会对,仍身为奴隶身份的h人造成心理影响,亦会抢夺白人的工作机会及z治权力。

  因此即使是支持奴隶制的势力,也不反对找块土地把这些自由h人送出去。

  18世纪末,英国的废奴主义者,在后世的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昂”建立移民区,并开始陆续迁入自由h人,弗里昂的意思即为“自由城”。

  19世纪初,d立后的米国,也开始在利比利亚执行类似的计划,利比里亚的意思即为“自由之国”。

  这一试验,甚至直接导致了,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两个国家的诞生。

  比如所谓的“利比里亚”,就是米国通过向当地土著购买土地,建立“自由黑人”居住地,而最终扩张形成的。

  抛开这件事的价值观光环,纯粹从地缘z治角度来审视这一做法。

  大家也可以认为,米国这样做,客观上是为了,让自己在欧洲势力的包围中,在大西洋对岸赚得一个桥头堡。

  尽管拥有“前殖民地”身份,并且通过国内战争,确定自己“自由”主义身份定位的米国。

  在这件输出新价值观的事业上,比英国人要更有热情。

  但总得来说,英米两国的这项人口、价值观输出计划,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输出人口的不足,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带雨林开发的深入,在英米国决定对西非地缘结构进行改造时。

  曾经的“谷物海岸”,已经由北方渗入了,数量众由西非土著部落,且大都已经归依了绿教。

  比之跨海而来的自由h人,这些土著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问题在于,那些已经归信jd教、说着流利英语的自由h人,很显然会在z治上更有优势,或者说更为原宗主国所倚重。

  即使那些沐浴过“自由”之光的美洲h人,真的能够拷贝不走样的,在西非传播“自由民主”精神。

  这一结构性问题,也很难让他们获得成功。

  即使在欧米这些国家,这种制度使得这些国家,加速走向衰落。

  有鉴于此,在后世,几乎在所有制度,都完全复制米国的利比利亚、塞拉利昂、f律宾,仍然是这个星球上,最不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

  胡椒海岸或谷物海岸,并不是西非唯一,以“土产”命名的海岸线。

  接下来在几内亚湾沿线,还将看到象牙、黄金、奴隶三大海岸。

  这些带有鲜明殖民贸易特征的标签,后世都已不再使用,不过却能帮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以及非洲的“资源”。

  离开胡椒海岸的葡萄牙人将转而向东,正式对几内亚湾进行探索。

  接下来这段海岸,依然是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地带,葡萄牙人发现的下一个贸易机会,就是——“象牙”。

  一般认为,大象有两个亚种:非洲象和亚洲象。

  不过后世的研究发现,非洲象其实也分两种:一为人们印象中,漫步于非洲大草原之上的“非洲草原象”。

  二为体型较小,生活在非洲热带雨林中的“非洲森林象”。

  在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所使用的战象,应该就是性格相对温顺的“非洲森林象”,草原象无法驯服。

  不过这些战象并非产自西非,而有可能产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由靠近红海的厄立特里亚地区输入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