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第六百三十七章:大国崛起(三十七)
作者:陈健钢的小说      更新:2019-04-25

  移民全球正文卷第六百三十七章:大国崛起除此之外,围就刚果盆地的高地还包括有:北部的阿赞德高原、东部的米通巴山脉。

  南部的加丹高原-比耶高原,以及西部沿海的“下几内亚高原。

  上述高原所围就的土地,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甚至比印度的领土还要略大。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盆地大部为刚果河流域所覆盖。

  可以想见的是,刚果河和刚果盆地,能够为欧洲殖民者,提供多大的想象空间。

  在几内亚湾的东南岸线上,我们可以在海岸线上,看到一个明显突起的岬角,这就是之前提到的洛佩斯角。

  做为几内亚湾的东南起止点,这个岬角以南的沿海区域,曾经被称之为“下几内亚”。

  几内亚湾地区为“上几内亚”。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几内亚的标签,用的地方实在有点多,所以上、下几内亚的概念,也被用到了许多别的地方。

  对于从海上而来的贸易者来说,能够避风建港的峡湾,比能够帮助其深入内陆的河流同样重要。

  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国家的起点,都缘自于这两类地理特征。

  后世的喀麦隆首都,港口城市杜阿拉所面对的峡湾——“喀麦隆湾”。

  就是当年葡萄牙人看见成群虾,并为之命名的地方。

  不过非洲的海岸线过于平直,适合建港的峡湾数量并不是太多。

  在离开喀麦隆湾之后,葡萄牙人还能见到一些,小型独流入海的河流。

  比如贯穿赤道几内亚的“姆比尼河”,但他们更希望找到一个,能帮助船只躲避风雨的峡湾。

  在掠过今赤道几内亚的海岸线后,葡萄牙人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这是一个深入陆地70公里的三角形峡湾,轮廓看起来很像是根象牙。

  不过葡萄牙人倒是觉得,更像他们在家乡所使用的一种,叫作“Gabon”斗篷。

  同时葡萄人认为,这个峡湾应该是一个河口,顶端所连接的河流,能够帮助其更加深入内陆。

  于是便形象的将之命名为“加蓬河口”,英文名Gabouary。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建筑于“加蓬河口”之侧的港口城市“利伯维尔”。

  不仅成为了加蓬地区的贸易中心,更成为了后世加蓬的首都。

  然而所谓的“加蓬河口”,并没有连接一条深入加蓬地区的大河。

  洛佩斯角南侧入海的“奥果韦河”,才是整个地区的核心河流。

  在雨季,这条几乎全境处于加蓬境内的河流,可以帮助探险者,向内陆航行250公里。

  不过整个加蓬大部份地区,还是处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尤其是内陆地区。

  后世这个面积相当于,江X、浙J两个承宣布政使司之和的国家。

  人口仅为170万,可以想见,现在的奴隶贸易并不会太兴旺。

  真正让葡萄人眼前一亮的发现,是在离开洛佩斯角和奥果韦河口之后。

  从河口向南,差不多1000公里的沿海地区,就是所谓“下几内亚”的概念。

  做为刚果盆地的西边缘,下几内亚地区海岸线依附有一条南北向,被称之为“下几内亚高原”的高地。

  沿下几内亚分布的主要河口有:从北端入海的“奥果维河”、南端入海的“宽扎河”,以及从高原中部突围的“刚果河”。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下几内亚高原的诱惑之处在于,这条海岸线,终于不再呈现为,连片的热带雨林带。

  刚果河流域的面积非常之广大,但总体来说人口密度却不算太大。

  即使包含中非共和国、乍得、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扎伊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8个国家在内。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中部非洲,总人口也不过1.5亿,其中刚果金占一半。

  要知道,后世面积不到百万的尼日利亚,人口就已经将近1.8亿了。

  影响中非人口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其中部为非洲最大的热带雨林带。

  这条雨林带的北线,林喀麦喀中部一路向西,大体沿刚果的北部边境线,一路延伸到其东境。

  南线则自加蓬-刚果相接处的巴泰凯高原,一路向东延伸到刚果东境。

  后世为刚果、刚果、安哥拉三国,所共有的刚果河下游地区。

  以及与下游,处于同一纬度的刚果河中上游地区,开赛河、宽果河等支流流域,则属于人口密度,大的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最初抵达刚果河口的葡萄牙人,并不知道的是,他们发现的河流,是整个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他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从刚果河下游一直到宽果河流域,H人的数量明显的增多。

  葡萄牙人甚至在1475年,第一次探索至此时,就捕获到了第一批H奴。

  而此时控制刚果河下游,势力范围扩张至宽扎河口的土著政权,是班图人属性的“刚果王国”。

  所谓刚果河之名,最初只是刚果王国对下游河段的称呼。

  后来探明的中上游诸支流,也各有各的名称。

  事实上,不管是“刚果人”还是欧洲人,都不清楚这条大河究竟通往哪里。

  在葡萄牙人发现刚果河后的400年间,欧洲人甚至认为刚果河,包括尼日尔河,应该是和尼罗河相通的。

  一如葡萄牙人,在非洲惯常所采取的和平贸易之法,刚果王国也成为了葡萄牙人,在这一地区的贸易中间商。

  大量通过刚果王国输出的班图裔H奴,使得刚果河下游成为了非洲西海岸,又一个重要的奴隶贸易起点。

  同时,刚果王国也因此,获得压倒内陆其他土著部落的技术优势。

  对于还肩负传J重任的葡萄牙人来说,刚果河流域和刚果王国的发现,还让他们对J廷的支持有所交待。

  要知道,葡萄牙人在上几内亚地区的传J工作,难免会与透过跨撒哈拉贸易,渗透而来的“绿教”势力发生碰撞。

  而在远离绿教商人影响力的刚果河流域,则不是存在这个问题了。

  在与刚果王果的和平交往中当中,葡萄牙人成功的让这个H人王国,接受了TZ教。